上海市徐匯區(qū)高安路第一小學 朱海燕
改進少先隊活動課程,是學校少工委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少年兒童和少先隊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意見》要求,適應新時代少先隊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zhàn),而做出的一項具有戰(zhàn)略性的實施任務。學校少工委為少先隊活動課程的實施主體,負責在一到五年級全面實施,根據(jù)國家和地方的相關規(guī)定,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整體統(tǒng)籌、系統(tǒng)規(guī)劃,制定總體的實施方案。小學低年段涉及學校少先隊活動課程很多的啟蒙課、基礎課,絕不能因為學習對象低齡,就低門檻、低素質,而是更需要專業(yè)化,在創(chuàng)新思路中提高質量。
根據(jù)少先隊活動課程性質,學校在新一輪少先隊活動課程改進中提出“主題鮮明、目標適切、內(nèi)容集中、特性突出、元素豐富、時空多維、時尚新穎、輔導到位”的八項實踐要求,設計了面向低年級的少先隊活動課程“紅領巾為什么是紅旗的一角?”。
課程方案:
1.活動主題:紅領巾為什么是紅旗的一角?
2.學習對象:二年級學生
3.課程目標:指向少先隊員“政治啟蒙、組織認同、道德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四個維度的核心素養(yǎng)
(1)政治啟蒙:知道少先隊是由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立和領導的。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是我們國家的執(zhí)政黨;知道黨的領袖,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對少年兒童的希望,樹立“聽黨話、跟黨走”的意識。
(2)組織認同:初步了解黨、團、隊組織的關系,知道“入隊、入團、入黨”是人成長的三件大事,知道隊員的標準,做到“六知六會一做”,愿意積極參加少先隊;學習隊章,知道少先隊的歷史,知道少先隊標志禮儀的含義等基本知識;參與“紅領巾獎章”爭章活動、崗位鍛煉,愿意為集體做貢獻。
(3)道德養(yǎng)成:知道一些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先鋒榜樣、英雄人物的故事,愿意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知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學會奉獻。
(4)全面發(fā)展:知道生活與學習會遇到困難,不怕挫折,陽光自信;樂于參加集體實踐活動,愿意分享交流。
4.改進原則:
(1)自主性原則:課程以兒童為本,各階段都要聽取學生意見、自主參與活動。
(2)實踐性原則: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整合性原則: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qū)各方資源,形成教育整體合力。
5.活動內(nèi)容及相關要求:
實施階段 活動內(nèi)容 實施要點點燃激情 走進龍陵學先鋒 選擇經(jīng)典紅色電影和場館,讓兒童了解黨史任務和相關故事,培養(yǎng)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身邊榜樣 準備參加少先隊 通過視頻、新聞等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少年兒童的希望要求;通過身邊榜樣的學習,制定自己的行動目標。化為行動隊的知識記心中、隊的歷史我知道隊旗領巾我愛你、隊的歌曲我會唱右手高舉敬個禮、隊的作風記心中按“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的要求,用實際行動爭取加入少先隊。成就夢想 光榮加入少先隊 了解黨、團、隊組織關系;引導隊員在鞏固隊知識的基礎上,了解隊組織的目標,激發(fā)愿意為目標努力的熱情和決心。
本案例呈現(xiàn)的是對于二年級學生“入隊”的整個活動設計。在活動設計之初,充分發(fā)揮“黨帶隊”的作用,成立了由黨支部書記牽頭、學校少工委成員作為組員的備課組,圍繞“入隊”這一任務,進行了頂層設計。我們將該課程定位在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國的情感和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加入少先隊是二年級學生成長的重要時刻,也是每位少年兒童都向往的一件大事。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為什么要佩戴紅領巾,為什么要加入少先隊,孩子們并不清楚,也不明白。因此需要幫助學生形成對入隊意義的正確認知。尤其是通過建立我與自己,我與組織之間的關聯(lián),幫助學生樹立“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努力成長為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的意識。
于是學校設計了“紅領巾為什么是紅旗的一角?”這一主題驅動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好奇,在整個活動中不斷去尋找、探索答案。將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融入活動主題,啟發(fā)少年兒童從小做好全面準備,立志成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接班人。
原先課程較多以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習得為主,以全童入隊為最終結果?,F(xiàn)在我們調(diào)整為,以實踐教育為主要形式,引導少年兒童在輔導員的指導下自主開展實踐,主動獲得關于政治和組織、集體、社會、國家的真實體驗和感受。在二年級第二學期,用四周的時間結合少先隊活動課、專題教育、快樂活動日實施。以“走進龍陵學先鋒”“準備參加少先隊”“隊的知識記心中”“光榮加入少先隊”四個具有成長性、階梯式的模塊展開,使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長。
本活動與紅領巾獎章爭章相結合,以“點燃激情—身邊榜樣—化為行動—成就夢想”4 個階段,8 項綜合活動展開,按感知、體驗、實踐的順序層層推進。
(1)點燃激情——走進龍陵學先鋒
A.走進隊史,提出關鍵問題
活動開始前,組織學生觀看微電影《致敬紅領巾》,學生們看完后不禁產(chǎn)生了疑問:紅領巾為什么是紅旗的一角?
B.走進龍陵,討論場館參觀規(guī)則
相比于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我們借助龍華烈士陵園紀念館這一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寶庫,設計了場館課,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還組織學生進行場館的參觀規(guī)則的討論,幫助學生增強儀式感,心存敬畏,積極對待。
C.走進先鋒,種下“學先鋒”的種子
學生走進龍陵場館,帶著問題探尋,開始了深度學習。學校組織講解員和中隊輔導員雙師制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在場館里經(jīng)歷7 堂微課學習:《龍華千載仰高風》《龍華24 烈士》《永不消逝的電波》《致敬無名烈士》《見證初心和理想的家書》《先鋒精神代代傳》《桃花講堂學先鋒》。為保證學習,我們將8 個班級分開預約時間,分批次錯峰入館。
學生通過身臨其境地參觀和學習,由衷地體會到“什么叫做紅領巾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染成的”,也真正明白了“紅領巾為什么是紅旗的一角”,對少先隊組織情感也從單純的好奇轉化為了想要主動加入的熱情。大家還以小組形式認領到《學英雄折疊小人書》的制作任務。
(2)身邊榜樣——準備參加少先隊
從龍陵館回來后,同學們學先鋒的激情被點燃,那么該怎么去指導學生的行動呢?學校大隊部邀請了曾榮獲全國優(yōu)秀中隊稱號的飛帆中隊代表來為二年級同學授課《準備參加少先隊》,講述自己入隊前的感受、經(jīng)歷和入隊后快樂向上的集體生活。這樣的言傳身教,讓學生感受到“先鋒”是可學的。學校幫助學生和高年級結成友誼中隊,找到身邊很多的優(yōu)秀榜樣,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要學習先鋒,想要加入先鋒的組織——少先隊的積極性。
(3)化為行動——基本技能個個會
怎么樣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少先隊員呢?帶著這樣的好奇,學校組織學生加入到以“小輔導員授課+隊課活動”的自主學習中,通過入隊微課學習隊的歷史、隊旗領巾、隊的歌曲、隊禮精神、隊的作風等。在一系列的活動中,通過不斷設立學生成長進階的目標,以爭章的形式,讓學生對照要求,扎實地學會了少先隊的知識技能,提升自己的行為準則,用實際行動去符合少先隊員的標準。
(4)成就夢想——光榮加入少先隊
通過學習和各項活動,二年級學生獲得了紅領巾獎章“火炬章”,撰寫入隊申請書后,被大隊部批準入隊。
在學校舉行的“我是光榮的少先隊員”入隊儀式上,二年級學生戴上向往已久的紅領巾,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胸前飄揚的紅領巾,見證了學生在活動中的成長,更時刻激勵新入隊的少先隊員們,在未來不斷努力向前。
在學習后,學生以組隊的方式完成《學英雄折疊小人書》,從“先鋒認識”“參觀感悟”“行動方向”“遠大志向”四個板塊展示學習的成果。龍陵館還在館內(nèi)開辟展區(qū)將學生的作品進行陳列,更是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產(chǎn)生持續(xù)的動力。
經(jīng)過學習研討、活動實踐、反思改進、定期交流等,讓我們更走進和理解少先隊活動課程。我們的設計思路、活動過程、評價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等,必須牢牢把握住重點,緊密聯(lián)系少先隊的根本任務:堅持培育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突出主責主業(yè),培育新時代少先隊員的核心素養(yǎng)。
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態(tài)度是少先隊活動課程的核心價值立場。在實踐中要綜合考慮國家民族的戰(zhàn)略需要、少先隊工作的特點與光榮傳統(tǒng)、兒童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圍繞培育新時代少先隊員核心素養(yǎng),課程實施中要用少年兒童易于理解的形式做好思想引領。
我們在分年級實施時有校隊聯(lián)席機制,組建有大隊輔導員、年級組長領銜,中隊輔導員(班主任)、校外輔導員、年級相關學科教師、小輔導員(優(yōu)秀少先隊員)共同參與的聯(lián)合團隊。課程實施中,既有教師、校外輔導員的專業(yè)指導,也有小輔導員講師團的童語釋疑,從而保證課程的兒童性和政治性。
在課程實施中遵循兒童情感發(fā)展,完善引導思路。讓少年兒童看到有情境支撐的具體形象,消除陌生感、距離感,產(chǎn)生親近感;讓少年兒童感受具體事實,借助具體概念來捕捉具體的情感含義,產(chǎn)生情感上的認同;讓少年兒童通過深刻的情感反應和理性認知,不斷沉淀固化,逐漸形成自己的基本政治品格和政治追求。
少先隊活動課程,活動是它的主要課程形式。在當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少先隊員獲取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因此少先隊活動不能以簡單的思維來設計和組織,要重視活動的思想性與價值性,重視資源的融合與開放。如果依然采取“臺上講、臺下聽”的方式、僅僅將上課地點從校內(nèi)搬到校外,或將授課老師單純從學校教師轉換成校外輔導員或少年兒童自己,少先隊活動實踐的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課程資源的選擇必須從少先隊員出發(fā),選擇與其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內(nèi)容。以少先隊組織與學校、家庭、社區(qū)和社會聯(lián)建共育的方式開展協(xié)同教育,充分挖掘教師資源、場館資源、社區(qū)資源,形成孩子的“學習場”。比如我們組織相關教師走進場館,和講解員一起開展現(xiàn)場教研,開展校內(nèi)外聯(lián)動研修,確定了場館講解員與中隊輔導員雙師制授課的模式,從而拉近場館與兒童的距離,建立場館教育和綜合活動學習目標之間的聯(lián)系。
少先隊活動課程,隊員是主體。要充分信任兒童,引導他們發(fā)揮聰明才智、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充分運用想象力和行動力,激勵他們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在集體中發(fā)揮長處、獲得成長,形成愿意為他人付出、愿意用自己的付出和創(chuàng)意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等基本價值追求。
輔導員和學生共同制定發(fā)展性評價,關注少年兒童在活動中、活動后的價值取向、思想發(fā)展和行為表現(xiàn),階梯式激勵自主成長。積極的活動結果有助于兒童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參與感與自豪感,進而形成身份認同與光榮感。
學校少工委有責任更好地履行“黨帶隊”職責,更多培育少先隊活動課程,以培養(yǎng)新時代少先隊員“理想信念、政治認同、組織意識、道德品行、精神品質”等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讓課程聯(lián)通少年兒童真實的生活經(jīng)驗,為少年兒童創(chuàng)造印象深刻的成長記憶。讓少年兒童遇見更多精彩難忘的少先隊活動課,也讓我們心有火種,締造未來,更好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