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丹(岳陽市湘陰縣第一中學2204 班) 指導老師/吳輝群
梨花,是我的姑媽。因為姑媽姓黎,她又特別喜歡院子里那株梨樹,久而久之,大家也把姑媽喚作“梨花”。
梨花姑媽性格開朗。大家說,有梨花的地方就有歡笑。陽春三月,梨花盛開,似雪蓋滿枝頭。天氣好的時候,大人們坐在老梨樹下閑聊,梨花在一旁煎茶倒水。大人們時不時哈哈大笑,引得在不遠處玩耍的我回頭張望。片片飄落的梨花間,我總能與姑媽那雙笑盈盈的眼睛相遇。
直到那一年,梨花被查出患了癌癥,住院治療了很長一段時間。再見她時,已經(jīng)是新年了。我竟有些認不出梨花了——她戴著帽子,眼窩深陷,臉頰消瘦。但她的眼神沒變,依舊笑盈盈的。
后來,梨花又住院了。不過有關(guān)她的消息常常傳來,說她多么樂觀,多么開朗,自己生病了,還經(jīng)常逗病友們開心,鼓勵大家不要放棄。有一次,大姑說得哽咽了:“有人來看梨花,她就嬉皮笑臉的,人走后,她就不動了,其實早就痛得不行了?!蔽疫中模徽Z。
春至,萬物復(fù)蘇。醫(yī)院下了“最后通牒”,梨花的身體已經(jīng)無法繼續(xù)接受治療了。醫(yī)生建議她回家靜養(yǎng)。其實我們都知道,梨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我去看她,她比以往又消瘦了許多,躺在床上,只能勉強支著身子坐起來。可她見到我,還是笑盈盈的,一雙眼睛溫柔地瞧著我。
梨花奇跡般地撐了一個多月。院子里的梨花凋謝的時候,她還是離開了。最后的日子,她的眼里都是戀戀不舍。
梨花走后,梨樹下再也沒有歡笑聲了。大家各自過著各自的生活,似乎梨花從未來過這個世界。我想起梨花,心里便生出了憤懣:她生前是個多好的人啊,如今還有幾人記得她呢?
來年春又至,姑父一家宴請了幾大桌子客人。賓客們落座后,姑父站在中間,良久,只說了一句話:“今年的春來得早,我家的梨花開得極好……”
大家一時間都沉默了。
姑父頓了頓,招呼大家:“來,我們一起敬我們的梨花吧!”
望著窗外的梨花,望著舉杯的眾人,我突然意識到,沒有人會忘記這院里的梨樹,也沒有人會忘記梨花姑媽。
寫作緣由
我從小便喜歡梨花姑媽。她是個細心、熱情、開朗的人,她給了我無限的關(guān)愛。但五年前,姑媽病逝了,從此世界上少了一個疼我的人。人情往事,常讓我心生悲凄之感。不久前的一次親朋聚會,讓我心中釋然。我明白梨花姑媽沒有走,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里。
教師點評
文章用情真摯,梨花姑媽的形象鮮活而動人。寫作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用院子里梨樹的花開花落,映襯姑媽生命的起落消逝。文章最后,院子里的梨花又一次綻放,就像姑媽笑盈盈的模樣,永遠地留在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