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晟熙
(湖南建工集團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2)
在“十四五”時期,改革創(chuàng)新依舊是產業(yè)轉型升級的關鍵,對于建筑裝飾裝修行業(yè)來說,裝配式、BIM、智能建造等新型工業(yè)化建造方式必定成為發(fā)展轉型的必然選擇。工程實踐面向全新的建造方式,也將出現新的施工技術、施工組織、施工質量標準等內容,這些內容都需要通過施工技術交底進行宣貫和執(zhí)行,施工生產從粗獷型向集約型轉變,技術交底的作用也愈明顯。目前,缺少交底、交底斷層、交底模糊、交底內容不符、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仍阻礙著施工技術交底落到實處。通過深入了解行業(yè)內基層崗位人員的具體情況,采取精準有效的技術交底是行業(yè)轉型升級中推進新建造方式的有力保障。
本文以建筑裝飾裝修行業(yè)基層從業(yè)人員為調查對象,從技術交底開展的方式、內容、形式等方面入手,調查從業(yè)人員基本狀況和對技術交底的觀點,包括所屬地區(qū)、工齡、工種、交底形式、交底內容、執(zhí)行交底情況等。通過分析施工技術交底調查問卷收集的數據,發(fā)現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和制定科學的對策。
施工技術交底是建筑施工企業(yè)極為重要的技術管理工作,使參與工程施工的技術人員與工人熟悉和了解所承擔的工程項目特點、設計意圖、技術要求、施工工藝及應注意的問題,以便于科學地組織施工,避免技術質量等事故的發(fā)生,保證工程質量[1]。
目前,關于施工技術交底重要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討論較多[2-4],將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應用到施工技術交底中已為常態(tài)[5-7],開展的研究工作大多立足于企業(yè)和項目管理崗位的意識,而對接受交底人的傾聽與調查較少,不同年齡、不同崗位、不同工作年限的接受交底人對技術交底的意見和思想都存在差異。
在施工技術交底實施過程中,技術交底內容的針對性、交底開展的形式、交底內容的全面性,技術交底的各層各級宣講及執(zhí)行情況,都制約著交底目標的達成。
科學的技術交底內容,必須是將各專業(yè)崗位的基層人員的意見集中起來,又交代到基層崗位中去實施,使各崗位人員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不斷地在施工中考驗這些技術交底的內容、方法和形式等的正確性。如此無限循環(huán),施工技術交底必將一次比一次地更精準、更豐富、更與時俱進,也是行業(yè)人員對施工技術交底的不斷刷新認識的過程。
在筆者所在建筑裝飾工程公司所屬的項目開展訪問問卷,選取基層從業(yè)人員作為調研取樣范圍,利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根據不同地區(qū)進行抽取,繼續(xù)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對不同崗位進行隨機抽樣,合理控制各工種抽樣樣本,按照每個工種不少于 20 人的標準對接受交底人員進行抽樣。
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被調查人員的基本情況、接收施工技術交底情況、對施工技術交底的建議三個方面,共 14 道題。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 420 份,研究采用統計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
對收集的調查問卷進行分類統計和交叉分析,制定有效的對策。
由調查數據分類統計調查對象的年齡、地區(qū)、工齡、工種、崗位等信息,調查對象地區(qū)分布統計如圖 1 所示。
圖1 調查對象地區(qū)分布統計
3.2.1 接受交底情況
由調查數據分析得出,僅 64.52 % 的調查人群接受過施工技術交底,其中接受交底人群中,項目技術負責人交底的占 40.81 %;棟號長/施工員交底的占 34.86 %;班組負責人交底的占 24.32 %??傻弥?,未進行技術交底的情形仍然比較嚴峻,施工員和班組長沒有對下級交底的較多,導致實施人員不清楚施工的工藝、質量和重難點,施工完成的工程不符合設計和驗收標準的要求。
3.2.2 交底時間情況
由調查數據分析得出,進入項目上崗一周內接受了技術交底的為 42 %,上崗 2 個月以上的為 77 %,如圖 2 所示。由此可知,組織技術交底的時效性未得到落實,交底不及時的情況較多。
圖2 接受交底與交底時間統計
3.2.3 執(zhí)行交底情況
本項調查采用量表題,通過數字區(qū)間值選擇來衡量受訪者的態(tài)度,選擇范圍從極端態(tài)度到相反的極端態(tài)度,從“不會”執(zhí)行 0 分到“肯定會”執(zhí)行 10 分。調查數據分析得出,“肯定會”按交底執(zhí)行的占 26.51 %,平均分為 8.28,NPS 凈推薦值 28.13 %,如圖 3 所示??傻弥鶎訊徫蝗藛T對技術質量意識不夠重視,對上級管理者的交底要求執(zhí)行意識淡薄。。
圖3 調查對象按施工技術交底執(zhí)行打分
3.3.1 交底必要性認同情況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得出,認為需要進行施工技術交底的占調查問卷的 80.48 %,其中項目部管理人員為95 %,班組負責人、幕墻工、廠家安裝工的認同度大于80 %,油漆工對技術交底必要性認知最低,僅 67 %,如圖 4 所示。
圖4 各工種對交底必要性的認可
3.3.2 交底形式需求
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得出,問卷給出 3 種交底形式中,最受歡迎的是“召集開會”,占調查問卷的 55.62 %,如圖 5 所示。召集開會形式的交底具有以下優(yōu)點,交底媒介多樣,交底內容全面,記憶深刻,儀式感足,互動性強。多工種、多人員的交底會,也具有公平、公正、公開的特點,技術質量要求相同,不對某一個體產生針對性的假象。
圖5 對交底形式喜好分析
傳統的書面交底仍有必要性,在召開技術交底會后,書面交底既是工程資料的一部分,也是管理工作流程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新媒介二維碼展示,可增加基層人員對交底內容的互動,主動獲取所需交底內容,是信息化時代發(fā)展帶來的便利。
3.3.3 交底內容需求
調查文件列出技術交底主要組成內容,調查人員根據自身認知進行多選,根據答卷數據分析得出,不同崗位對技術交底內容的注重不同,側重點也不一樣,如圖 6 所示。
圖6 各工種對交底內容重視程度分析
1)施工準備內容是油漆工最易忽視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結合施工現場情況,油漆工施工前對上一道移交工序的檢查不全面、不精準,正好體現在這一內容中。
2)對于設計圖紙內容,油漆工與泥工相對不重視,所以常有油漆工分不清施工界面,泥工鋪貼墻地磚未按施工圖要求起鋪點、對縫、放坡等細部被忽視時有發(fā)生。
3)泥工與油漆工的工藝流程相對于其他工種較為固定,一般項目的工藝做法較常規(guī),導致泥工與油漆工的自信心增加。
4)對于操作要點內容,泥工自認為掌握不需要進行交底。
5)對于質量標準內容,比較重視的是項目部管理人員;其次是幕墻工,泥工與油漆工的質量意識相當欠缺。相對于前幾項內容,質量標準是調查人員中不被重視的內容。
6)對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內容,最不重視的是油漆工。僅 33 % 的人認為需要進行交底,基層人員的安全文明施工意識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
總之,質量和安全文明是技術交底的重點,也是基層人員意識薄弱的項目,重視程度不夠。
3.3.4 對測量放線重視情況
調查對象中 91.72 % 認為測量放線工作需要進行交底,其中木工、幕墻工的調查人全數認為需要,油漆工、泥工、水電工存在一定的不認同。在項目管理人員中,也存在 4 % 的認為不需要(見圖 7),體現出調查對象對測量放線沒有完全得到重視,不同工種對測量放線的意識存在差異。測量放線是各工種、各工序有序統一的控制手段,可避免工種之間的界面銜接不順等問題,是各工序施工準備的必要流程。泥工、水電工對測量放線思想上的松懈,也是導致水電末端點位與面層尺寸定位關系達不到設計或質量標準要求的關鍵因素。其在優(yōu)質工程評選中極其重要。
圖7 各工種對測量放線交底的需求對比
3.3.5 識圖水平
調查問卷的最后一題為統計被調查人員的專業(yè)識圖能力。根據調查數據分析,項目部管理人員中不能完全看懂圖紙的占比超過為 64.86 %,工種中以泥工識圖水平最低。調查結果是基層人員的整體識圖水平偏低。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結果與分析,發(fā)現了制約施工技術交底落到實處的主要因素,為在全新建造方式項目中高質量地實施施工技術交底制定以下對策。
1)加強交底力度,制定檢查措施。技術交底開展不到位和不及時,存在上級未對下級進行交底,也存在未在施工前進行交底,需要加強施工技術交底的開展力度,制定督促和檢查各級交底開展的措施,基層人員也要主動提出技術交底的要求。
2)加強執(zhí)行交底意識的灌輸。執(zhí)行技術交底不徹底,管理人員和班組人員都在思想上不能完全遵照執(zhí)行交底,缺少施工技術交底重要性意識,應加強與相關執(zhí)行人員交底和操作人員溝通,加強管理人員和班組負責人的按施工技術要求執(zhí)行的意識培養(yǎng)。
3)交底開展形式的多元化。技術交底開展的形式不能完全滿足所有被交底人員的喜好,交底開展形式要面向集體開會、書面文字、可視化、現場實操等多元化相互結合,多角度增強被交底人的潛意識。
4)交底內容的編制應精準化。施工技術交底中的質量和安全的專項內容較易被忽視,交底人可以在內容編制時有意將質量和安全內容插入在其他部分章節(jié)中,減少質量和安全章節(jié)交底的枯燥,減少被交底人的抵觸心理。被調查人群對測量放線意識仍有欠缺,在建設工程高質量發(fā)展的大潮中,測量放線的不執(zhí)行和不精準,都將是打造精品工程的絆腳石,并且基層人員的專業(yè)識圖能力參差不齊,只有通過現場嚴格精細化的測量放線定位,才能輔助各專業(yè)、各工序、各工序之間的有序統一。
調查發(fā)現,未進行交底、交底不及時、思想不重視、形式內容單一是造成施工技術交底現狀不理想的因素,導致施工過程粗獷和質量不精細。本文提出了加強交底力度、制定檢查措施,加強執(zhí)行交底意識的灌輸,交底開展形式的多元化,交底內容的編制應精準化等四個方面的對策,希望為新型工業(yè)化建造方式中的精準交底提供參考。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