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一
? “都怪你,都怪你!”我下班一回到家,老公張森就氣沖沖地對我說,還抓過茶幾上的紙條讓我看。那是一張從作業(yè)本上撕下來的紙條,上面用鉛筆歪歪斜斜地寫著:“爸,我走了,再也不想回這個家了……”
我一看那字跡,就知道是陽陽寫的。陽陽是張森和前妻姜燕的兒子——我的繼子。
“看看,不是你太不顧孩子的感受,一味地數(shù)落孩子,他怎么會選擇離家出走?”面對張森的質(zhì)問,我的火氣也瞬間躥上來了:“我就是責(zé)怪他又咋了?你的兒子做得不對,還得由著他的性子胡作非為?我做不到!”我邊說邊徑直走進(jìn)房間。
事情還得從前一天說起。晚上我下班回來,陽陽和小宇正在鬧別扭,小宇是我和前夫的兒子,比陽陽小兩個多月,兩個孩子都在附近小學(xué)讀書。當(dāng)時,陽陽見家里的小狗叫個不停,提議和小宇一起喂它。這是陽陽和小宇帶回來的一條流浪狗,取名“樂樂”。他們找來找去,沒找到可以用來喂小狗的東西,陽陽提議用牛奶,但他自己的牛奶已經(jīng)喝完了,小宇的牛奶還剩兩盒,陽陽就慫恿小宇拿出一盒牛奶喂小狗。小宇不樂意,陽陽便自己去小宇的房間硬拿來一盒牛奶,倒給小狗吃。陽陽個頭大,又壯實,一向比較霸道。小宇拗不過,只好由著他。
見到我,小宇委屈地說:“媽媽,陽陽非要拿我的牛奶喂樂樂?!?/p>
我有些生氣,責(zé)怪了陽陽幾句。陽陽很不服氣,和我大吵,說我不是他親媽,有什么資格管他。最后,他竟然指著我和小宇說:“這是我家的房子,我不讓你們住了,給我滾!”
這時,張森回來了。我正在氣頭上,自然拿他當(dāng)出氣筒:“回來得正好,你都聽見了吧?你的兒子和我吵,讓我滾!今兒個你要是不好好管管他,我立馬帶著小宇離開這里!”
得知事情的原委,張森訓(xùn)斥陽陽道:“陽陽,趕快給阿姨道歉。”
“我不,誰讓她管我?!标栮柊涯樑さ揭贿?。
“阿姨是長輩,小孩子不能這樣跟長輩說話?!睆埳畹?。
或許是懾于父親的威嚴(yán),陽陽的態(tài)度軟下來,乖乖地道了歉,風(fēng)波終于平息。
可這只是暫時的,一天后,就發(fā)生了陽陽留字條出走的事。
我們很快找到了陽陽,他負(fù)氣去了親生母親家里。
二
大半年前,我和張森經(jīng)人介紹走到了一起。當(dāng)時,我們各帶著一個快滿9歲的兒子——陽陽和小宇。相似的離異經(jīng)歷,讓我們對這個來之不易的重組家庭格外珍惜,孩子們也相處得很愉快。
然而,和諧的局面僅僅持續(xù)了兩個多月,孩子之間開始出現(xiàn)大大小小的摩擦,經(jīng)常打打鬧鬧,有時吵得很兇。一個是親生兒子、一個是繼子,我在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沖突時不能有任何偏袒,否則會激化矛盾。
總體說來,陽陽淘氣些,強(qiáng)勢些。小宇由于小時候得過一場大病,體質(zhì)不好,在同齡孩子里一直是瘦小型的。這樣一來,小宇就有些怵陽陽,在家里成了地地道道的“受氣包”。為此,我不止一次地同張森談過,張森卻滿不在乎。
一天晚上,兩個孩子寫作業(yè),陽陽突然找不到橡皮了,就向小宇借??伤猛炅艘膊贿€,等小宇跟他要時,陽陽故意把橡皮往小宇的桌上遠(yuǎn)遠(yuǎn)一拋,橡皮掉在地上,讓小宇自己撿。
當(dāng)晚,兩個孩子睡下后,我跟張森提起這事,希望他能跟陽陽好好談?wù)?,讓他改掉這些壞毛病。他卻總是不在意,還說什么小孩子不懂事,大了自然就好了,讓我覺得他在袒護(hù)陽陽。
一天早上,陽陽和小宇幾乎同時起床,爭先恐后地去上廁所。本來小宇走在前面,陽陽突然躥上來,搶先一步進(jìn)去,還貼著門縫做鬼臉。小宇用力推門,陽陽迅速關(guān)上,險些夾著小宇的手,小宇氣得大哭起來。
就連在吃上,他們也是矛盾不斷。
為了給兩個正長身體的孩子補(bǔ)充營養(yǎng),每到周末,我都會去超市買純牛奶和小面包之類的東西備在家里,讓他們放學(xué)后先墊墊肚子。為了做到公平公正,一箱16盒的牛奶,我給每個孩子分8盒,小面包則一人一包。
雖然他們在年齡上只相差了兩個多月,但食量大不相同。陽陽總是比小宇先吃完自己的面包和牛奶,沒有了就向小宇討。小宇有時會分給他一個小面包或一盒牛奶,有時則拒絕。被拒絕后,陽陽就動手去搶,常常鬧得不可開交。
因為兩個孩子,我和張森也爭吵不斷。我指責(zé)他對陽陽的霸道行為批評不夠。他則怪我“護(hù)犢子”,說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屬正常,勸我不要小題大做。
三
陽陽住在親生母親姜燕家的那兩天,張森和我一直處于冷戰(zhàn)狀態(tài)。
到了星期五下午快下班時,張森給我發(fā)來一條微信:晚上不回去吃飯。冷冰冰的幾個字。顯然,他還在生氣。我下班后,和小宇在家附近的餐館要了兩碗面,正吃著,閨蜜打來電話,邀我星期天帶上孩子去郊區(qū)的植物園玩,還特意叮囑:“一定要把你的兩個兒子都帶上,三個孩子一起玩更熱鬧。”閨蜜家有一個10歲的兒子,我和張森剛結(jié)婚時,有次周末帶著小宇和陽陽,邀閨蜜也帶上兒子一起去黃河邊玩,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為了緩和同張森的關(guān)系,晚上他回來的時候,我主動說了這件事:“閨蜜特地讓我們把兩個兒子都帶上?!?/p>
張森愣了一會兒,終于說:“錢林,你能這么想這么說,我很高興。平日里,你總是稱小宇為‘我的兒子’,稱陽陽為‘你的兒子’。雖然我們在一起了,其實你的內(nèi)心并沒有真正接受他,所以才對他身上這樣那樣的毛病緊盯不放,無法包容。這使得你遇到問題時只會一味地抱怨,而不是想方設(shè)法去教育和引導(dǎo)他。他畢竟還是個不到10歲的孩子,你一味地怪陽陽跟小宇討零食吃,卻完全沒有仔細(xì)想過,長得高、長得壯的孩子食量自然比一般孩子大一些,那不過是他身體的需要。只有我們互相都能稱對方的兒子為‘我們的兒子’,把對方的兒子當(dāng)自己的親生兒子那樣對待,我們才能真正從孩子的需求出發(fā),理解孩子并包容他們的缺點,耐心地幫孩子改正。因為父母離婚,兩個孩子已經(jīng)受到了傷害,現(xiàn)在既然我們走到了一起,就應(yīng)該把對方的孩子視為己出,好好教養(yǎng)……”
張森的話讓我陷入了沉思,的確如他所說,和張森在一起生活了大半年,我雖然名義上是小宇的后媽,可內(nèi)心里,我似乎仍然只有小宇這么一個兒子。對陽陽,我對外稱他為“張森的兒子”,在張森面前則習(xí)慣性地稱呼“你的兒子”。
這一次,我沒有反駁張森,而是拉了拉他的手,表示接受他的建議,并讓他第二天去把陽陽接回來。
次日一早,張森就去接陽陽了。我和小宇一起到超市購買去植物園帶的食物,無論是買牛奶,還是面包、餅干等小零食,我都特地給陽陽買了兩份。張森說得對,長得壯實的孩子對食物的需求量自然也大,給兩個孩子平均分配食物顯然是不合理的,按需分配才好。
都說后媽難當(dāng),以前是我疏忽了,以為當(dāng)后媽,在對待老公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上,只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就行。殊不知,有時候,只把一碗水端平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甚至還要往對方的孩子那邊傾斜一些。
編輯/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