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 江蘇省無錫市僑誼幼兒園
如何對兒童進行啟蒙?陶行知先生的“五大主張”為我們提供了線索: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蘊含的教育素材,仔細觀察兒童的興趣點,不斷鉆研探索挖掘新教育素材,培養(yǎng)兒童獨立思考、觸類旁通的能力。下面我將結合幼兒園“杜鵑花節(jié)”系列主題課程中的學習故事,深度闡述陶行知先生“五大主張”下的教學實踐。
陶行知先生認為,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以認知為指導的行動才能行之有效。亦如荀子曰: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教師應架起“觀察研究”的顯微鏡,適時呼應兒童的認知需求,鼓勵其操作擺弄,獲得真知。
圓圓拿出三塊鏡子,一塊平放在桌子上,另兩塊挨著成一個尖角,鏡子變成一個三角形?!袄蠋煟阍阽R子里看到了珠子圖案嗎?每一面鏡子里的圖案還長得一模一樣呢!”“那你知道為什么每一面鏡子的圖案都一樣呢?”“因為我的珠子都在照鏡子呀!”“是啊,要是能變出更多的珠子圖案,就更厲害了!”她興奮地又添了一塊鏡子,倒了,扶起,倒了再扶起。多次的失敗讓圓圓找到了“支撐點”,她用盒子撐在鏡子后面,不停地切換著,邊擺弄邊嘟囔:“原來只要多一面鏡子靠在一起,就會多出一個圖案呀!就跟萬花筒一樣?。 ?/p>
圓圓專注的游戲狀態(tài)讓她發(fā)現(xiàn)了“反射”的現(xiàn)象;靈巧的小手建構出簡易“萬花筒”;探究的小腦聯(lián)想到反射的規(guī)律。如果圓圓是一名小科學家,那她已經(jīng)收獲了最了不起的“研究成果”!
通過和鏡子、珠子的互動,圓圓大膽豐富的假設得到了最有利的驗證。這個過程進一步激發(fā)起圓圓對萬花筒的設想和探索,為圓圓積累了豐富的探究經(jīng)驗,也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
我們發(fā)動家長資源,和孩子尋找“反射”都藏在了哪里。這樣一來,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被挖掘了出來:“我家汽車的后視鏡可以看到后面車輛的行使情況”……尋常的經(jīng)驗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滿足。
小小的鏡子如此有趣,孩子提出動手做一做。觀察萬花筒的外形特征,準備好紙筒、鏡子、各種形狀的彩片,孩子們制作了自己的萬花筒并互相欣賞,持續(xù)生發(fā)游戲的興趣。
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的興趣點,長著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教師應用好“發(fā)現(xiàn)”這臺聚光燈,當兒童提出問題,應及時傳授知識,引導解決問題。荀子曰“學不可以已”,與此同時,教師自身的理論實踐學習也必須要貫徹始終。
春光十里,微風不燥。兩排風車小隊正在廊道漫步,一陣風吹來,風車都轉動起來,只有一一手里的風車一動不動:“老師,為什么我的不轉?”秋秋說:“是不是風車壞了?”我們仔細撥弄了一會兒。由于兩個風車顏色都一樣,我把風車還給他們時,不料將風車調換了。秋秋喊著:“老師,你搞錯了,一一手里的才是我的風車?!庇忠魂囷L吹過,大家的風車再次轉動起來。可這一次,一一手里的風車(其實是秋秋的)還是一動不動?!袄蠋煟∥抑懒?!一定是因為一一是倒著走的,所以風車吹不到風就轉不起來了。我們是正著走的,風一吹風車就轉起來了!”
小班幼兒初步建立“感知世界”的概念,一些成人眼中再正常不過的現(xiàn)象,卻能激起他們井噴式的好奇心。故事中的一一正是因為發(fā)現(xiàn)了自己和同伴風車間的不同,才引發(fā)了“倒走風車”的探索。
在秋秋和一一的風車對調后,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為什么秋秋的風車也轉不起來?為什么一一手里的兩個風車都沒轉起來?愛觀察、愛思考的秋秋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秘密所在:站位方向不同,風的方向也不同,順風時風車能轉,逆風時風車轉不起來。
來到操場上,孩子們分別試了迎風跑和逆風跑,果然驗證了秋秋的猜想:“倒著跑”的時候,風車轉不起來。原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用心感受,就能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秘密!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大家發(fā)現(xiàn)了風的“傲嬌”,還有哪些東西最聽風的話呢?風箏、紙飛機、捕風袋、風力標……快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學記》中主張:“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闭f明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如何知道小孩的力量,讓他們發(fā)揮小小的創(chuàng)造力?教師應用好“順應啟導”這臺反光鏡,促進教學相長。
今天的建構,四個男孩正在挑戰(zhàn)搭一座能站起來的“房子”!嘟嘟想到了搭建兩片一樣的中號平面房子,再用多余的花片把三角形屋頂連接起來,房子慢慢站起來了,可總是站不穩(wěn)。辰辰用了一樣的方法,不過他搭的兩片房子尺寸比較小,除了連接兩個房頂,還把房子底部也連接起來了,房子穩(wěn)穩(wěn)地站著。
晨晨和俊俊的大房子建構到一半,無奈“停工”,因為花片面臨“零庫存”。出乎意料的是,兩個小家伙合作“開工”:俊俊扶著兩片房子,晨晨用拆下的花片銜接,房子逐漸站起來了。不過俊俊又拿了幾個花片插在屋子的中層,這樣更穩(wěn)了。晨晨又給房子的背面加了一扇“防盜門”。房子竣工了。
上一次玩桌面建構游戲時,孩子們根據(jù)簡筆畫的樣子搭出了平面的房子,具有屋頂、屋身、窗戶、門幾個基本要素。可就在展示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難題:房子總是倒,怎樣能讓房子站起來?這才有了二次建構——“站立的房子”。
辰辰擁有著像建筑師那樣嚴謹思考的態(tài)度,當他發(fā)現(xiàn)嘟嘟的房子因為平面略大,導致下方?jīng)]有銜接而“搖搖欲墜”時,他立刻調小房屋的尺寸,增加銜接點,因此他的房子和豬小弟的磚頭屋一樣穩(wěn)固。
晨晨和俊俊的表現(xiàn)最讓老師驚喜。當花片數(shù)量不足時,他們愿意做出“犧牲”,反而合作建構出最大、最牢固的房子。同時,臨時增加的中層銜接既增加了房屋的牢固性,又成了別出心裁的二層設計。不僅如此,“防盜門”和“杜鵑花”屋頂都給整棟房子增加了不少“趣味閃光點”。
俊俊和晨晨的合作是因為花片數(shù)量遠遠不夠,雖然作品“杜鵑花屋”獨一無二,但為了滿足更多孩子的創(chuàng)意體現(xiàn),我們在游戲區(qū)投放更多的游戲材料。
在后期的游戲中,部分孩子并不能拼出完全一樣的房子,以至于在銜接時會出現(xiàn)造型各異的房子,這樣的設計同樣值得被肯定和欣賞。
這么棒的創(chuàng)意和作品怎么能沒有展示的機會呢?我們選取了教室里最顯眼的位置展示大家的作品,并附上了簡單的作者介紹,希望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們都能看到孩子們的巧手巧思!
兒童一張張鮮活的面孔,印刻出教學相長的深刻內涵??v觀“五大主張”的思想體系,它啟示教師從細微處關注兒童的學習過程、情感體驗,著眼于兒童自主學習的愿望與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激發(fā)出兒童自由、自主、愉悅、創(chuàng)造的游戲精神。陶行知的新教育觀也鞭策著我們重塑信念、開闊思維、不斷突破自我,以知促行、以行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