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英
摘? ? 要:紅寶石海棠應用廣泛,是優(yōu)秀的觀賞、彩化樹種,對城市綠化具有重要作用。為了在甘肅省進行高效育苗和科學栽培,文章分析了紅寶石海棠春、秋兩季育苗播種方式及栽培技術,介紹了育苗技術移植定植、修剪、嫁接、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希望能為城市園林綠化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價值。
關鍵詞:紅寶石海棠;育苗;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5-0115-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682.3? ? ? ?文獻標志碼:B
甘肅省高臺縣為提高城市綠化水平,豐富城市色彩,于2015年從河北省引進6種海棠,并對這6種海棠品種進行區(qū)域性栽種試驗。
試驗證明,6種海棠均可在高臺縣正常生長,并且其成活率、越冬率、生長率等都適合于高臺縣種植。選擇海棠的主要原因是海棠擁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可以有效提升甘肅省高臺縣的綠化率。
1 紅寶石海棠簡介
紅寶石海棠因其花、果、枝干、葉為紅寶石顏色而得名“紅葉海棠”。其適應能力強,在荒野貧瘠的土壤中亦能健康生長;長勢良好,樹形精美,富有極強的觀賞價值,是我國珍貴的彩色樹種,多用于城市綠化、家庭盆景等。
紅寶石海棠的主要特征是樹枝較小且纖細,樹種矮小而直立。其高度為2.5~3.5 m;主干與主枝較直;小枝條顏色呈深紅色,纖細便于修剪;樹葉為橢圓形,前端逐漸尖銳,葉片周圍帶有鋸齒,表面帶有細小絨毛。
一般紅寶石海棠新生長的葉子顏色較淺,呈鮮紅色,表面光滑細膩,后期會隨著天數的增加逐漸轉變顏色。生長到28~35 d時,葉子變?yōu)榫G色,樹皮呈棕紅色。雖然紅寶石海棠的樹形矮小,但其開出的花十分鮮艷,花期維持較長,為4~5個月?;ㄆ谶^后樹上還會生長出個頭較小的果實,果實為鮮紅色,掛果量較大,果實期較長,觀賞價值極高[1]。
2 育苗技術
紅寶石海棠的繁殖方式有兩種,分別為用紅寶石海棠的砧木或海棠果嫁接、種子層積處理后播種。在繁殖過程中,對幼苗的培育需要注意諸多事項,具體為以下幾點[2]。
2.1 苗期管理
通常情況下,紅寶石的育苗期在春雪融化后,此時應及時松土,緩解土壤板結現象,營造良好的出苗環(huán)境。出苗后,當苗木周圍土壤夜間溫度穩(wěn)定達到10 ℃以上時,便可撤掉塑料薄膜大棚。幼苗出齊后可能會出現苗木萎蔫現象,需立即灌水。在苗木生長期間,若降水量較少,需每隔10~14 d灌水1次,全年的灌水次數為9~10次,不宜過多,9月上旬應停止灌水。
當苗木達到6片葉時,可以施用適量肥料,如施用尿素15 kg/667 m2,施肥后還需澆水、中耕。苗木生長旺盛期需開展松土與澆水工作,松土可結合澆水進行,此時的松土為淺松土,深松土需在7月后進行,全年松土的次數應控制在3~5次[3]。
2.2 間苗及移栽
2.2.1 間苗
紅寶石海棠在幼苗撤棚之后,需在第一時間間苗。正常苗木間距為8 cm,若苗木間距過大,則需將多余苗木帶土移栽,移栽出的健康苗木可以栽植于苗木稀疏的地方。還需及時對過于密集的苗木間苗,確保幼苗生長過程中的營養(yǎng)供給充足,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風性與透氣性。
一般情況下,間苗工作需堅持去弱留強的原則,并分兩次開展。當苗高達5 cm左右時進行第一次間苗,苗高達8 cm左右時定苗,保留幼苗9~15株/m2,產苗可達到8 000株/667 m2。
2.2.2 移植與定植
當苗高達到1 m以上時,需起苗移栽。栽植可選擇春季與秋季進行,春季栽植需將苗木在水中浸泡3~4 h,使根部吸收足夠的水分,浸泡后平整土地,以0.5~0.8 m的間距挖穴,穴的規(guī)格為0.4 m×0.4 m×0.5 m。確定好穴的位置后放線定點,采用定點方式確定各樹苗的種植點,然后將腐熟的有機肥以300 kg/667 m2的量施入床面[4]。
做好移植的前期準備工作后需起苗。選擇胸徑為2~3 cm的苗木,起苗時需隔株、隔行,確保苗木根系帶有一定土壤,提升移植后苗木的成活率。起苗之后需將苗木帶土壤移栽至穴內,移栽時要確保根部舒展且密切接觸土壤,若根系過大則需及時修整,栽植苗木的深度以苗木的苗根土痕為準。當苗木完全放入穴內并確定好位置后,還需在填土1/2時,將苗木周圍的土壤壓實,并將剩余穴填滿,以此防止移植后的苗木因根部不扎實而導致澆水時出現土塌樹斜現象,影響苗木的后期生長。
春季栽植苗木后,需澆兩次水,澆水后需將彎曲的苗木扶植,保證苗木枝干通直。如果在苗木生長后期出現土地開裂的現象,則需及時用土覆蓋封嚴,保墑增溫。后期生長過程中可以根據天氣情況隨時調整澆水頻率,一般情況下,前期14 d澆1次水,后期苗木開始生長后,可以將澆水時間適當拉長,約21 d澆1次水。7月可在澆水前施加1次無機肥[5]。
秋季栽植苗木后,需澆1次水,澆水后會出現合墑現象,合墑后需及時培土與扶苗。此后可到土壤封凍前進行最后1次冬灌,冬灌時需保證灌水充足,為紅寶石海棠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
2.3 施肥與除草
成功移植苗木后需做好除草與施肥工作。苗木移植后的生長期需要開展除草工作,7月中旬苗木生長旺盛期需進行除草與澆水工作。除草也可在每次澆水后進行,可以避免雜草與苗木爭奪養(yǎng)分。鏟除的雜草需進行集中燒毀,防止雜草留下種子影響后期苗木生長。施肥需在苗木生長旺盛期進行,肥料以氮肥為主,施量為20 kg/667 m2。
3 栽培技術
3.1 整形修剪
紅寶石海棠的整形修剪工作一般選擇在春季與秋季進行。春季修剪需選擇在苗木還沒有發(fā)芽的時期進行,春季適宜紅寶石海棠生長,此時修剪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海棠的營養(yǎng)物質更加集中,會加快海棠的生長速度。
秋季修剪需選擇在海棠落花之后進行,主要對開過花的枝條進行適當修剪,剪掉海棠樹上的殘枝與弱枝,確保海棠在第二年生長時更加旺盛。
紅寶石海棠的修剪過程較為簡單,其具有耐修剪的特性。在實際的修剪過程中,即便對其修剪較為嚴格、時間較為推后,紅寶石海棠也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另外,嚴格對紅寶石海棠進行修剪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樹枝營養(yǎng)物質的分散程度,確保紅寶石海棠擁有更好的生長形態(tài)。
紅寶石海棠在定植當年不宜進行大量的整形修剪,因為此階段的苗木處于緩苗期,大量修剪會對紅寶石海棠的后期生長產生不利影響。第二年可正常開展對紅寶石海棠的整形修剪工作。
修剪時需先將干枯的樹枝修剪掉,然后除去骨干枝周圍的側枝。骨干枝指樹枝健壯、側枝分散均勻的樹枝,其數量為4對,選擇側枝時可以按照下粗上細且樹枝狀態(tài)良好的原則進行。修剪時主枝需與主干形成50°的角,同時兩者需避免相互交錯,控制每個方向的每對樹枝間距為35 cm左右,并需注意長短結合,不能出現偏冠的現象。
另外,整形修剪時也需控制冠幅與枝下的高度,確保兩者的高度比例約為2∶1,這樣修剪的整體形狀為圓錐形,樹形更加優(yōu)美[6]。
3.2 嫁接
紅寶石海棠的嫁接時間一般為春季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的7月下旬至8月下旬。接穗時需選擇2~3年品種純正、樹形強健、樹冠周圍滿芽而飽滿的樹枝。
嫁接的主要方式是選取良好的樹枝,采下枝條,摘除枝條上的葉片,降低枝條的水分流失。摘除葉片時需保留部分葉柄,為嫁接操作和檢查嫁接成活率作準備。
當紅寶石海棠的苗木生長到距離地面約5 cm處、樹枝的粗度約為0.6 cm時,可以進行嫁接。由于紅寶石海棠的接穗比較細,嫁接時需采用木質芽,以提高嫁接后紅寶石海棠的成活率。嫁接時可采用丁字形芽接,取芽后有兩種嫁接方式,一種是帶木質部分,另一種是不帶木質部分。
不帶木質部分的海棠芽嫁接后成活率可達到98%以上,其嫁接方式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在需要嫁接穗芽的上方處橫切0.5~0.7 cm的小口,不要切到木質部分,然后在芽的斜下方1 cm處削一個小橫口,削完后取下芽片,這樣就得到一塊不帶木質部分只帶芽的樹皮。第二步需要在砧木的陰面選取距離地面5~7 cm處,并確保該部分處于平滑部位,確定好位置后橫切出一個“T”字形小口,然后撬開切口處的樹皮,將事先處理好的芽片插入切口處,并輕輕向下推,推至與上方切口平齊時停止,然后用塑料布包緊,漏出接芽眼的部分即可[7]。
嫁接后的紅寶石海棠不可以立刻澆水,需等5~7 d接口處基本愈合后方可澆水。不帶木質的芽片嫁接后10~15 d需對嫁接樹苗進行檢查,了解嫁接成活情況。通常情況下,如果葉柄一觸就掉,表明嫁接成活,成活的樹苗需在接芽1 cm處剪砧,剪掉其他芽,提升紅寶石海棠的萌發(fā)率。如果嫁接失敗,沒有成活的苗木,需重新進行補接。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嫁接的苗木,一段時間后,其芽會生長到5 cm左右,此時需將嫁接芽上1~1.5 cm處的砧木剪去。7月下旬至8月下旬嫁接的苗木會以休眠方式越冬,這時修剪工作可以等到第二年的春季進行,剪除砧木時,剪口要平滑,并要傾斜于接芽對面的上方。
3.3 病蟲害防治
3.3.1 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紅寶石海棠在栽培的過程中會出現多種類型病害,主要包括斑點細菌病、白粉病、灰色霉病以及莖腐病。
1) 斑點細菌病。此病害主要出現在溫度為27 ℃以上且周圍濕度較大的環(huán)境。栽培過程中一旦出現斑點細菌病,樹葉的顏色就會發(fā)生變化,病癥初期葉面會出現暗褐色斑點,隨著病癥加重,葉面的暗褐色斑點逐漸蔓延,直到整片葉子都變成黑褐色,病斑會出現小穴。防治斑點細菌病的有效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采用等量式的波爾多液對發(fā)病的紅寶石海棠進行噴灑,第二種是增加病癥樹木的通風性,并及時摘除患有斑點細菌病的葉子。
2) 白粉病。白粉病出現的原因是在海棠栽培過程中通風不及時,樹木長期處于悶熱的環(huán)境中。這一病癥的主要表現是嫩葉發(fā)生卷曲,開花率降低。防治此病的有效方式是加強通風的同時,采用50%代森銨水溶劑100倍稀釋噴霧。
3) 灰色霉病。紅寶石海棠感染此種病癥的主要特征是花梗或者莖葉部分出現茶褐色水浸狀斑點,隨著病癥的持續(xù)加重,會產生灰色霉菌孢子。在栽培的過程中一旦發(fā)現灰色霉病,需立即摘除患有該病癥的葉片及落花,并將摘除的葉片與落花進行集中燒毀,防止病情繼續(xù)蔓延。此外還需要采用50%可濕性托布津粉劑900~1 200倍液稀釋噴灑,每7 d噴灑1次,持續(xù)噴灑4~6次可徹底清除灰色霉病。
4) 莖腐病。莖腐病的病癥是莖葉或者莖的上部分出現褐色軟腐狀壞疽。一旦出現此病癥,需加強樹木的通風性,及時清除感染病癥的莖,保證樹木生長環(huán)境中的空氣質量良好,確保空氣干燥,同時采用65%代森鋅粉劑200~500倍液、50%代森銨水溶液800倍液噴灑防治。
3.3.2 蟲害及其防治措施
栽培紅寶石海棠時還需要注意蟲害問題,其主要會產生兩種蟲害,一種是蚜蟲,另一種是紅蜘蛛。出現這兩種蟲害時,可用25%魚藤精加600~1 2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800~1 200倍液噴灑防治。
3.4 栽培時的果實采收管理
紅寶石海棠不僅具有極強的觀賞性,還具有一定的食用價值與藥用價值。秋季紅寶石海棠樹上會掛滿紅果,這種果實成熟后可作為原材料進行加工,制作成果醬、果汁、果脯以及肥皂等食品或用品,具有非常高的利用價值。因此在紅寶石海棠的栽培期間,果實的采收管理非常重要。
在采收果實時,可將其分為3個步驟進行管理。
第一,果實采收時期的管理。采收果實的時期主要根據果實的生育期而定,如果采收后的果實需要進行外運或者貯藏,則在果實成熟80%左右采摘最為合適。在采摘果實時,可以選擇晴天露水干后進行,也可以選擇傍晚溫度較低時進行。
第二,果實采收方式管理。紅寶石海棠的果實比較脆弱,不宜長時間貯藏與運輸。采收、貯藏、運輸時需格外小心,輕拿輕放,不宜與機械觸碰,容易降低果實的完整度,影響后續(xù)果實的貯藏時間。另外,在采收時,紅寶石海棠不同位置的果實成熟度也有一定差異,所以在采收時需按照果實的成熟度區(qū)分,按照成熟時間分批次采收。
第三,果實采收后的包裝管理。紅寶石海棠的果實大小不一,采收后需對果實進行分級,先包裝較大的果實。包裝較大的果實時,可采用花條木制箱、紙盒或者紙箱包裝;包裝較小的果實時,可采用紙、盤子或環(huán)保無污染的盒子包裝。
4 結束語
紅寶石海棠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與觀賞價值,所以在育苗與栽培時應加強管理。從紅寶石海棠的苗期管理到果實采收環(huán)節(jié),工作人員需時刻關注其生長情況,在育苗期做好間苗、移植、定植等技術管理;在栽培期做好樹木的修剪整形、嫁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管理;在果實采收的環(huán)節(jié)做好果實采收與包裝。在此期間需要特別注意栽培期的嫁接與病蟲害防治,因為這兩項管理對紅寶石海棠的觀賞期有重要影響??茖W的育苗和栽培技術可以促進紅寶石海棠健康生長,有利于發(fā)揮其食用價值與觀賞價值,進而為城市園林綠化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楊延紅,趙月玲,宋桂全,等.紅寶石海棠花粉萌發(fā)和花粉管生長的特性[J].分子植物育種,2020,18(12):4075-4082.
[2]鄭淼,郭毅,王麗敏.干旱脅迫對紅寶石海棠根系形態(tài)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20,22(3):24-30.
[3]姜文龍,李千惠,周婷,等.觀賞海棠不同葉位色素組分動態(tài)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9,39(4):99-106.
[4]侯鋒,許紅燕.高臺縣幾種海棠品種引種栽培試驗[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9(8):39-40,43.
[5]姜曉丹.寧夏地區(qū)7個常見觀賞海棠品種觀賞性評價[J].現代園藝,2021,44(18):18-20.
[6]張瑞.四季海棠育苗及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20(2):122,126.
[7]馬曉婷,陳學蓮.四季海棠育苗及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yè),2014(1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