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 饒 娟 丁海波 賴小燕 曾育琳 陳文佳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屬于肺實質炎癥,感染是導致CAP的病因所在。反復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癥狀加重等是CAP主要癥狀,隨著病情發(fā)展,患者將出現血痰或膿性痰,病情嚴重者出現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等癥狀,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威脅[1,2]。因此,給予CAP患者積極的治療干預對改善病情、縮短病程、促進預后恢復尤為重要?,F階段,西醫(yī)對于CAP多給予化痰、抗感染等對癥治療,雖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易引起肺炎及致病原發(fā)生改變,甚至增加細菌耐藥性,進而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3]。中醫(yī)學中暫無CAP病名,依據其癥狀表現,將其歸結為“咳嗽”等范疇,認為該病病機在于外感,可夾寒或夾熱,漸而入里化熱,肺為熱邪所壅,宣降失職而發(fā)病,故治療應以清熱化痰為基本原則。中藥涂擦及艾灸均屬中醫(yī)外治法,以經絡腧穴作為理論指導,治療中通過對體表不適或相關的經絡腧穴進行刺激后達到調節(jié)各臟腑功能的目的,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新、治療費用低等特點,同時能夠有效避免服用藥物所產生的胃腸道等不良反應,安全性高。鑒于此,此研究選擇2018年4月—2020年7月新余市中醫(yī)院收治的CAP患者88例,采用中藥涂擦聯(lián)合艾灸療法治療CAP,旨在探究其臨床應用價值,以為CAP治療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4月—2020年7月新余市中醫(yī)院收治的CAP患者88例,本研究獲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44例)及對照組(44例)。其中研究組女21例,男23例;年齡53~79歲,平均年齡(66.38±3.61)歲;病程2~9 d,平均病程(4.83±0.64)d;體質量指數23.28~27.63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4.66±0.38)kg/m2。對照組女20例,男24例;年齡54~80歲,平均年齡(67.01±3.02)歲;病程2~10 d,平均病程(5.01±0.58)d;體質量指數24.30~27.73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4.72±0.37)kg/m2。2組性別、年齡、病程、體質量指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符合《中國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年版)》[5]中CAP診斷標準,經胸部X線檢查可見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聽診可聞及肺部濕性啰音;伴有咳痰、發(fā)熱等癥狀;外周血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4×109/L或>10×109/L。中醫(yī)符合《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中醫(yī)診療指南(2018修訂版)》[6]中痰熱郁肺證辨證標準:咳嗽氣短,痰多質粘,咳吐不爽或咳血痰,胸肋脹滿,咳時疼痛,口干欲飲;舌苔薄,舌質紅,脈滑數。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病例資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此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肝、腎、心功能異常;②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③自身免疫性疾??;④參與此研究7 d內已接受抗生素靜脈注射治療;⑤精神疾病,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將注射用頭孢曲松鈉(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1.0 g/瓶,國藥準字 H10983036)與40 ml 0.9% NaCl溶液混合,靜脈滴注,2次/d;注射用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規(guī)格:5 ml∶0.5 g,國藥準字 H20143199)0.5 g/次,1次/d;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10 mg/片,批準文號:H20020330)1片/次,1次/d。于常規(guī)西藥治療礎上,研究組加用中藥涂擦聯(lián)合艾灸療法:中藥涂擦:將大黃與芒硝按照2∶1的比例研磨成粉末狀,使用醋汁進行調和成糊,外敷于患者肺部啰音最為明顯處的體表相應部位。艾灸療法:使用木制的10孔艾箱,每個孔內裝入甲級艾絨3 g,隨后點燃后將箱蓋蓋好,艾箱置于肺部對應的背部體表,待艾絨燃燒完畢后放置30 min后方可取下,注意在治療過程中需避免艾灰掉落燙傷皮膚,1次/d。2組均連續(xù)治療10 d。
1.4.2 觀察指標中醫(yī)證候積分: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0 d后對患者咳嗽氣短、痰多質黏、咳吐不爽、胸肋脹滿、咳時疼痛、口干欲飲等癥狀進行評估,采用0、2、4、6分評分法,癥狀越嚴重,評分越高。炎癥指標:采集治療前及治療10 d后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以3500 r/min速度,離心處理10 min后留取上層血清置于冰箱內保存待檢。采用ELISA法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另采用血細胞計數法測定WBC水平。不良反應:消化道不適、皮疹、紅斑、瘙癢。
1.4.3 療效判斷標準依據《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7]中療效判定標準,胸部X線片檢查可見炎癥病變全部吸收,各癥狀及體征均消失為治愈;胸部X線片檢查可見炎癥病變吸收幅度≥80%,各癥狀及體征均明顯好轉為顯效;胸部X線片檢查可見炎癥病變吸收一般,各癥狀及體征好轉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前,2組咳嗽氣短、痰多質黏、咯吐不爽、胸肋脹滿、咳時疼痛、口干欲飲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咳嗽氣短、痰多質黏、咯吐不爽、胸肋脹滿、咳時疼痛、口干欲飲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
續(xù)表2 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3 2組患者炎癥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前,2組hs-CRP、PCT、WB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hs-CRP、PCT、WB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例,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2組患者治療期間未出現瘙癢、紅斑、皮疹、消化道不適等不良反應。
CAP主要致病源為肺炎支原體、肺炎鏈球菌等非典型病原體或病毒,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CAP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主要因宿主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統(tǒng)無法抵抗病原體供給,而受迫害的程度則取決于致病菌的數量及毒害程度。因此,臨床在CAP高效治療中,其核心在于短時間內尋找到致病菌,為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更為準確的依據。因CAP多為混合病原體感染,采用廣譜抗菌藥治療雖可有效緩解患者病情,但部分患者對抗菌藥存在較高的耐藥性,導致單純使用抗生素治療存在一定局限性及難度。頭孢曲松鈉為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對革蘭陽性菌及陰性菌均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同時對肺炎球菌、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菌均具有較高的敏感度,能夠有效控制CAP患者病情[8]。左氧氟沙星為喹諾酮類藥物,具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抗菌效果較強,對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屬、嗜血桿菌、嗜肺軍團菌、克雷伯菌屬等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并對革蘭陽性菌及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等也具有抗菌作用,但其對厭氧菌及腸球菌敏感性較差[9]。雷貝拉唑鈉為第二代質子泵抑制劑,能夠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具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在此研究中雷貝拉唑鈉的使用能夠有效改善左氧氟沙星及頭孢曲松鈉在治療中產生的胃腸道不適等癥狀,利于降低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10]。
中醫(yī)學將CAP歸結為“咳嗽”“風溫肺熱病”“胸痛”等范疇,《素問·刺法論》中記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認為CAP的發(fā)生及發(fā)展與患者自身正氣虧虛相關。加之肺臟較為嬌嫩,喜潤惡燥,過熱則傷肺津,從而形成痰,痰熱互結,壅阻于肺內而發(fā)病[11]。故治療以瀉熱毒、破積滯、逐瘀血為原則。此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咳嗽氣短、痰多質黏、咯吐不爽、胸肋脹滿、咳時疼痛、口干欲飲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hs-CRP、PCT、WB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2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表明采用中藥涂擦聯(lián)合艾灸治療能夠降低CAP患者機體炎癥水平,改善各臨床癥狀,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高,療效確切。究其原因可知中藥涂擦中將芒硝、大黃按照一定比例與醋汁調和,其中芒硝清熱消腫、軟堅散結;大黃散瘀化結、清熱瀉火、化痰逐瘀;配伍醋汁使用可達宣肺利水、通調腸腑[12]?,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13],大黃及芒硝中的有效成分能夠阻止炎癥介質擴散,采用涂擦的方式能夠擴張局部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同時在涂擦下可更好地促進藥物的吸收及炎癥的滲出,且采用醋汁作為引經藥,可通腸腑、宣肺氣、利水濕。另艾灸療法可溫通經絡、益陽扶正、調和氣血。中醫(yī)認為背為陽,總領一身陽氣,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均經此通過,可視為機體防御外邪的屏障。采用艾灸療法結合中藥涂擦充分利用溫熱作用,使得生物分支產生共振吸收的效應,促進藥物滲透皮膚后達病灶[14]。艾灸還可起到擴張毛細血管作用,能夠改善肺部周圍血液循環(huán),促進肺泡及支氣管內炎性物質的滲出,增強治療效果。此外,艾灸還具有消毒滅菌作用,其中艾葉煙熏能夠有效殺滅多種細菌,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及預后的恢復[15]。
綜上所述,在CAP治療中采用中藥涂擦聯(lián)合艾灸療法治療,促進炎癥吸收,緩解患者各臨床癥狀,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另二者聯(lián)合治療能夠有效避免口服藥物產生的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并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等優(yōu)勢,安全可靠,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