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時把事情的原委交代清楚,才能讓讀者思路清晰,明白來龍去脈,引起共鳴或思考。
出錯舉例
媽媽的手機(jī)沒有內(nèi)存了,要刪除照片。她問我:“你的照片還要嗎?”我回答:“要!”媽媽說:“放不下了!”我無奈地說:“把于成龍的那張留下吧!”“好吧!你為什么要留下這張照片呢?”媽媽疑惑地問我。我說:“因為它讓我懂得好多道理?!边@張照片的故事就是這樣,你有這樣的故事嗎?
老師糾錯
作者交代了和媽媽的對話,并且叮囑媽媽不要刪除其中一張照片,但是為什么不能刪除,作者只給出簡短的一句理由——“因為它讓我懂得好多道理”,關(guān)于照片的內(nèi)容便到此結(jié)束。讀完片段,相信讀者是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這個問題可以這樣改:把這張照片作為開啟一段故事的線索,采用倒敘的手法,圍繞照片發(fā)生的故事、懂得了什么等詳細(xì)闡述。讀者就會沿著線索往下追尋,明白作者想要表達(d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