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雅文 胡冰霜 張晶晶 鄭斯明 周嘉雄 李婭妮 李民英 陳 宏
(1.中山市人民醫(yī)院腫瘤放療二區(qū),廣東 中山 538403;2.中山市人民醫(yī)院腫瘤外科,廣東 中山 538403)
肺癌目前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腫瘤。據(jù)2020年初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fā)布的癌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肺癌的死亡率及發(fā)病率分別高居全部惡性腫瘤的首位及第二位[1]。既往研究證實肺癌多學科診療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可通過密切各??崎g合作,提供個性化診療措施,進而提高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生存率[2-3]。為改善我院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預后及推動規(guī)范化診療,我院于2017年10月成立肺癌MDT組,由放化療科、呼吸內科、心胸外科、影像科及病理科等??漆t(yī)生共同參與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決策。本研究通過對比MDT與單一模式對我院III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療效,為MDT模式在治療局部晚期肺癌具有優(yōu)越性提供相應的臨床證據(jù)。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入組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山市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III期肺癌患者42例,年齡44~79歲,ECOG評分≤1,MDT組病例24例,平均年齡58.44±7.94歲;非MDT組18例,平均年齡59.75±9.04歲。對兩組患者基線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基線特征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線特征
1.2 研究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42例ECOG評分≤1的III期NSCLC患者病歷資料。包括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部位、病理類型、基因分型、T分期、N分期、總分期及生存情況等。42例III期NSCLC患者按確診后是否進行多學科診療分為MDT組與非MDT組。隨訪方式為電話及門診隨訪,末次隨診時間至2020年10月30日或患者死亡。
1.3 觀察指標:無進展生存期(PFS)定義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確診時間至疾病進展或末次隨診時間(月);總生存期(OS)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確診時間至出現(xiàn)死亡或末次隨診的時間(月),分析兩組患者的PFS和OS的差異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 23.0軟件,使用χ2檢驗進行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Kaplan-Meier方法進行生存分析,生存曲線無相交時使用Log-rank檢驗,有相交時使用Tarone-Ware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PFS及OS的對比:所有入組患者均完全執(zhí)行了MDT及非MDT的治療方案,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MDT組的PFS和OS較非MDT組延長約6個月,兩組患者PFS和OS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FS與OS的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PFS與OS的對比(±s)
組別 n PFS OS MDT組 24 23.71±9.60 28.63±7.57非MDT組 18 17.33±9.27 22.67±7.28 F值 0.13 0.37 P值 0.04 0.01
2.2 兩組患者生存曲線的對比:MDT組存活患者19例,死亡5例;非MDT組存活患者15例,死亡3例。兩組存活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MDT組與非MDT組患者PFS分別(24.71±1.72)個月和(17.44±2.36)個月,OS分別為(28.75±1.60)個月和(24.00±1.45)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圖1,圖2。對兩組患者的淋巴結(N)分期進行生存分析,N≥2時MDT組與非MDT組PFS分別為(25.00±2.39)個月和(14.08±2.89)個月,OS分別為(28.53±2.13)個月和(22.67±2.02)個月,兩組患者的PFS和OS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圖3,圖4;N<2時MDT組與非MDT組PFS分別為(24.00±1.36)個月和(24.17±2.52)個月,OS分別為(29.29±2.03)個月和(26.67±1.20)個月,兩組PFS與O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圖5,圖6。對兩組患者的腫瘤大?。═)分期進行生存分析,T≥2時MDT組與非MDT組PFS分別為(23.84±2.01)個月和(19.46±2.90)個月,OS分別為(27.58±1.88)個月(24.84±1.64)個月,兩組的PFS和O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圖7,圖8;T<2時MDT組與非MDT組PFS分別為(28.00±3.03)和(12.2±3.09)個月,OS分別為(33.20±1.96)個月和(21.80±3.07)個月,兩組的PFS和OS差異顯著(P<0.05),詳見圖9,圖10。
圖3 兩組患者DFS曲線圖(N≥2)
圖4 兩組患者OS曲線圖(N≥2)
圖5 兩組患者PFS曲線圖(N<2)
圖6 兩組患者OS曲線圖(N<2)
圖7 兩組患者PFS曲線圖(T≥2)
圖8 兩組患者OS曲線圖(T≥2)
圖9 兩組患者PFS曲線圖(T<2)
圖10 兩組患者OS曲線圖(T<2)
表3 兩組患者存活率的對比(%)
圖1 兩組患者DFS曲線圖
圖2 兩組患者OS曲線圖
不同于早期(I期/II期)NSCLC患者有較高的手術治愈率,III期NSCLC患者在術后仍有很高的復發(fā)和死亡風險[4]。
本研究,結果表明MDT組的PFS及OS顯著高于非MDT組,與國內外相關文獻報道結果相似[5]。對所有III期NSCLC患者按照N分期分層后,發(fā)現(xiàn)當N≥2時及T<2時,MDT組的PFS及OS顯著高于非MDT組。因淋巴結個數(shù)與NSCLC預后相關,且T<2時所有的III期NSCLC均滿足N≥2,故對N≥2的III期NSCLC患者采用多學科的診療模式可表現(xiàn)出明顯的生存優(yōu)勢。本研究結果說明采用MDT治療模式對治療III期NSCLC有著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對N≥2的III期NSCLC患者的預后有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多學科診療模式較常規(guī)模式治療能顯著延長III期NSCLC患者的無進展生存及總生存時間,尤其是N≥2的III期NSCLC,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MDT在腫瘤領域的發(fā)展依舊任重道遠。標準化的數(shù)據(jù)集、集成的實時平臺都有可能優(yōu)化MDT數(shù)據(jù)收集的質量,使肺癌MDT更加完善,從而改善NSCLC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