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熱點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不僅各地在作業(yè)管理、課后服務和課堂教學質量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而且學生假期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如今年寒假,不少學校減少學科類假期作業(yè),增加了為家人制作美味佳肴、每日運動打卡等個性化作業(yè)……可以說,“雙減”不僅減去了實實在在的負擔,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環(huán)境。如今上學時間不再人為提前,學生可以踏踏實實吃完早餐再去學校;學校布置的書本作業(yè)少了,不僅保證了學生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還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多維解讀
1.解決教育短視化、功利化問題?!半p減”一方面扭轉了“唯分數(shù)”“唯升學”的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將本該屬于學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時間還給學生,發(fā)揮興趣和特長,引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生活的幸福,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用“質”提起來,確?!柏摗睖p下來。有“負”可減的背后,往往有“質”可提。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教學質量跟上了,學生能聽得懂、學得會,自然“考的都是會的,做的都是對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孩子壓力大了,負擔重了,都不是家長愿意看到的。減負就是提質,提質就是減負,減負從提質開始!
3.把“責任”放在“雙減”的前面。萬事都以責任為大,以行動為先。圍繞“雙減”,各方面都在積極行動。只要壓實責任,扛穩(wěn)扛牢責任,就能實現(xiàn)把負“減下來”?!半p減”工作與推進素質教育相輔相成,需要學校優(yōu)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注重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各方觀點
“雙減”減去的負擔實實在在
◎呂曉勛
上學時間不再人為提前,孩子可以“踏踏實實吃完早餐再去學?!?放學時間順應需求推后,困擾家長的“三點半”難題得到緩解;學校布置的重復性作業(yè)少了,孩子們的睡眠更充足了,也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了……“雙減”減去的負擔實實在在,為家長的焦慮情緒打開了紓解窗口,也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環(huán)境。很多學校順應“雙減”后學生學習內容、時間分配的變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培養(yǎng)愛好,讓更多孩子在減負擔的同時增長知識、興趣和能力。家長則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激發(fā)孩子學習的內生動力。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2年2月9日)
“雙減”也是對社會心理的減負
◎范 榮
人為制造的內卷焦慮少了,高度緊繃的神經就能慢慢松弛下來,全社會的教育心態(tài)也會更加理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做實“雙減”,不僅是給孩子書包“減重”,給家庭支出“減壓”,更是一次對高度焦慮的社會心理的必要校正。
“教育是農業(yè),不是工業(yè)?!笔芙逃呤怯猩膫€體,有其自身成長的規(guī)律,在每個年齡階段也會呈現(xiàn)不同的特點,需要“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揠苗助長、填鴨漫灌只能是徒勞無功。這些年,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不能“唯分數(shù)論”,但教育領域“以分數(shù)論英雄”的傾向依然明顯,這也使得在德智體美勞中,社會對學科教育的關注遠甚于其他。超強的學習負荷之下,孩子們的世界也少了云彩花朵、鳥叫蟲鳴,“小胖墩”“小眼鏡”越來越多,這顯然有違教育初心。以“雙減”為契機,讓我們的教育回歸本真,引導孩子在全面教育中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品格、持續(xù)學習的能力、探索未知的興趣,善莫大焉。
(摘編自《北京日報》2021年8月20日)
借“雙減”之力培養(yǎng)國之“棟梁”
◎游麗娜 武偉麗
回歸健康向上的教育觀念,讓學生快樂成長“嗨”起來。落實好“雙減”工作的根本在于扭轉大眾偏離的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常年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許多老師和家長的教育觀念已發(fā)生改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極端“短視化”“功利化”的思想讓教育生態(tài)嚴重失衡。相關部門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落實好“雙減”政策,回歸教育規(guī)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應從“國之大計”的角度出發(fā),放眼未來,著眼長遠,拒絕“唯分數(shù)”“唯升學”的錯誤教育評價導向,引導學生自由探索、挖掘興趣,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培養(yǎng)好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棟梁”。
(摘編自“中國西藏新聞網”2021年9月10日)
“雙減”減的是負擔,而不是責任和教育
◎李東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站在家長的角度,有空也該認真反思一下育兒觀念,減少一些對孩子的學習焦慮,增加一些對孩子的身心關愛;減少一些盲目攀比,增加一些對規(guī)律的尊重。須知,靠“填鴨式”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很難適應將來的社會發(fā)展。如果上了十年八年的學,孩子連鞋帶都不會系,飯都不會煮,跑幾步就喘粗氣,這也不是家長所樂意看到的。事實上,成績固然重要,但孩子品德、身心、審美、勞動等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更加重要。教育是一項“靜待花開”的藝術,讓教育在有序軌道上運行,回歸“立德樹人”的初心。
(摘編自《瀏陽日報》2021年10月11日)
拓展延伸
“雙減”不是目的,而只是讓教育回歸常態(tài)的手段,其真正用意是讓孩子全面發(fā)展,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家長也應樹立正確的育兒觀、成才觀,改變唯分數(shù)是舉的錯誤思想,與孩子多溝通交流,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1.注重家庭建設。家風家教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有什么樣的家風家教,家庭成員往往就會有什么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個人成長于勤勞節(jié)儉、誠實守信的良好家風環(huán)境,做人做事大多會忠厚老實、勤奮上進;一個家庭注重家教、嚴以治家,家庭成員為人處世往往講道德、有品行,懂分寸、知進退。
2.家庭教育回歸本源。家庭教育孕育在家庭的勞動、休閑、交往、相互關懷等生活之中,單調、不合理、不和諧的生活才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敵人。因此,改善家庭教育就是要改善家庭生活,統(tǒng)籌好家庭的休閑、娛樂、健身、修心、交往、創(chuàng)造等生活形態(tài),讓孩子在豐富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提高生活能力。
3.提升孩子的學習力。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學習、熱愛學習,提高學習力。比如通過環(huán)境設置和任務安排,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通過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問題意識和對話能力提高孩子的思維品質;通過讓孩子畫知識樹、思維導圖、提煉作品關鍵詞等,提高孩子的信息加工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