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晉英,崔麗平,張文艷,陳希勝
(北京市順義區(qū)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北京 1013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氣道炎癥疾病,其發(fā)病原因主要與遺傳易感性、環(huán)境因素、氣候因素等有關,患病后一般表現(xiàn)為反復喘息、氣促、吸氣三凹征、端坐呼吸等,若未進行有效治療,隨病情不斷加重,患者可出現(xiàn)肺心病、肺氣腫、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是呼吸重癥監(jiān)護病房(RICU)的常見患者之一,臨床治療多以緩解不適癥狀、控制病情進展、預防并發(fā)癥、延長生存時間為主要原則,常規(guī)治療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來進行針對性治療,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效果,能夠緩解患者不適情況,但在氧療支持方面有所欠缺,易出現(xiàn)發(fā)紺情況[1]。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具有創(chuàng)傷性小的優(yōu)勢,能夠有效滿足機體氧需求,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進而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控制病情進展,其已被臨床廣泛應用于治療急性肺損傷、急性心源性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和哮喘急性發(fā)作等疾病[2-3]。本研究旨在探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對RICU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血氣指標及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淀粉樣蛋白 A(SAA)、白細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北京市順義區(qū)醫(yī)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間收治的50例RICU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分為兩組。參照組(25例)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4、11例;年齡36~70歲,平均(53.11±1.08)歲;體質量47~77 kg,平均(62.09±1.06) kg。試驗組(25例)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3、12例;年齡37~69歲,平均(52.94±1.12)歲;體質量48~76 kg,平均(61.95±1.08) 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分析。納入標準:符合《重癥哮喘診斷與處理中國專家共識》[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出現(xiàn)紫紺情況,且呼吸頻率超過30次/min;呼氣與吸氣時雙期哮鳴音,嚴重者呼吸音明顯消失;哮喘病史≥ 1年者等。排除標準:具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禁忌證者;其他原因引起喘息、胸悶等表現(xiàn)者;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礙者。本研究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主要包括解痙、祛痰、激素抗炎、平喘及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失衡等[5]。在常規(guī)對癥治療的基礎上,試驗組患者給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利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濟南來寶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PA700B)和大小適合的呼吸面罩(江蘇百舟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型號:bz)為患者進行治療,將通氣模式設定為S/T,將頻率、氧流量、吸氣末正壓、呼氣末正壓分別設定為 12~20 次 /min、4 L/min、10~20 cmH2O(1 cmH2O = 0.098 kPa)、2~6 cmH2O。在治療期間,醫(yī)護人員需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根據血氣指標適當調整治療參數(shù),將每次時長設定為3 h,3次/d。對于呼吸頻率不超過20次/min、心率不超過100次/min的患者,需要將吸入氧濃度控制在40%及以下、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控制在90%及以上。兩組患者均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顯效為治療48 h后患者癥狀(咳嗽、肺部啰鳴音等)基本消失,無不適感,且呼氣峰流速(PEF)水平提高26%~35%;有效為治療48 h后患者癥狀(咳嗽、肺部啰鳴音等)有所減輕,不適感輕微,且PEF水平提高15%~25%;無效為治療48 h后患者癥狀(咳嗽、肺部啰鳴音等)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不適感明顯,且PEF水平提高程度 < 15%[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血氣指標水平,分別在治療前與治療48 h后采集患者動脈血3 mL,采用血氣分析儀(濟南來寶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BG-800)檢測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SaO2水平及pH值。③炎性因子指標水平,血樣采集方法同②,經離心機(南京貝登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型號:D1008E)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操作(離心時間、離心轉速分別設定為10 min、3 000 r/min)后取上層血清,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IL-6、TNF-α、SAA、IL-17水平。④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口干、胸悶、腹脹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血氣指標 與治療前比,治療48 h后兩組患者PaO2、SaO2、pH值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試驗組顯著高于參照組;而兩組患者PaCO2水平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PaO2:動脈血氧分壓;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SaO2:動脈血氧飽和度。1 mmHg = 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PaO2(mmHg) PaCO2(mmHg) SaO2(%) pH值治療前 治療48 h后 治療前 治療48 h后 治療前 治療48 h后 治療前 治療48 h后參照組 25 52.41±3.78 71.34±4.19* 70.66±5.50 54.52±4.33* 74.58±3.71 91.68±4.20* 7.21±0.25 7.34±0.06*試驗組 25 52.37±3.75 91.71±4.38* 70.62±5.52 43.05±3.11* 74.55±3.67 95.44±4.32* 7.20±0.34 7.39±0.05*t值 0.038 16.803 0.026 10.758 0.029 3.120 0.118 3.20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炎性因子 與治療前比,治療48 h后兩組患者血清IL-6、TNF-α、SAA、IL-17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s)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IL-6:白細胞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SAA:淀粉樣蛋白A。
組別 例數(shù)IL-6(pg/mL) TNF-α(pg/mL) SAA(mg/L) IL-17(ng/L)治療前 治療48 h后 治療前 治療48 h后 治療前 治療48 h后 治療前 治療48 h后參照組 25 92.08±16.93 22.57±6.33* 42.15±4.32 16.71±1.49* 45.32±4.88 9.98±3.02* 365.28±60.39 278.65±45.09*試驗組 25 92.11±16.99 15.69±4.12* 42.74±4.72 8.25±2.28* 46.41±4.94 7.25±2.33* 363.28±60.51 189.71±60.47*t值 0.006 4.555 0.461 15.530 0.785 3.579 0.117 5.89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重癥支氣管哮喘最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是患者有極度的呼吸困難、缺氧,嚴重的支氣管哮喘甚至兩肺聽不到哮鳴音,出現(xiàn)缺氧、口唇紫紺等情況,表現(xiàn)為呼吸頻率快、心跳快,早期可能出現(xiàn)血壓升高。鑒于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缺氧嚴重時,短時間內就會危及生命,因此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常規(guī)對癥治療雖對病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對緩解患者缺氧癥狀作用較差[6]。
支氣管哮喘發(fā)作時,患者會出現(xiàn)血管不同程度的擴張,支氣管平滑肌廣泛收縮,導致黏膜充血水腫、支氣管內的黏液潴留,從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阻塞,并隨著病情逐漸的加重,出現(xiàn)PaCO2水平的升高、高碳酸血癥等情況,而在低氧代謝的情況下,機體組織會產生較多乳酸,從而引起PaO2、SaO2、pH值的降低;若病情持續(xù)發(fā)展,甚至可引起危重度的哮喘發(fā)作,嚴重阻塞氣道,產生明顯的二氧化碳潴留,pH值進一步降低[7-8]。本研究中,治療48 h后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PaO2、SaO2、pH值水平均顯著高于參照組,而PaCO2水平顯著低于參照組;而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RICU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經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呼吸道阻塞情況,改善血氣指標,臨床療效顯著,且安全性良好。分析其原因可能為,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作為一種不經人工氣道的通氣方式,主要通過使用合適的鼻面罩將呼吸機與患者相連,利用呼吸機提供正壓支持,從而完成通氣輔助,為患者提供充足氧氣,滿足患者機體氧利用需求,減少缺氧發(fā)紺癥狀,緩解呼吸道阻塞情況,促進患者恢復[9-1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由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多種細胞參與,又伴隨氣道重塑和氣道高反應性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IL-6、TNF-α會增加氣道高反應,抑制重癥支氣管哮喘的氣道結構重建;SAA、IL-17會增加機體炎性反應,影響氣道重塑[11-12]。本研究中,治療48 h后試驗組患者的上述炎性因子指標水平均顯著低于參照組,提示RICU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經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可抑制機體內炎癥反應,控制病情發(fā)展。分析其原因可能為,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可通過對支氣管進行擴張,使氣道阻力減輕,重新擴張萎縮的肺泡,從而促進機體肺組織排出分泌物,對炎癥反應進一步緩解,促進病情恢復[13-14]。
綜上,RICU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經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呼吸道阻塞情況,改善血氣指標,抑制機體內炎癥反應,且臨床療效顯著,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