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子世界》從女性視角記錄了近代女性解放運動的歷史特征,為研究近代女性主義的發(fā)展留下了珍貴的史料。為探尋早期報刊女性主義的敘事特點,文章以《女子世界》為研究對象,對敘事語言進行解讀,重點圍繞其關于女性解放的相關敘事,探究近代報刊女性主義的敘事特征。研究發(fā)現(xiàn),近代報刊敘事以男性知識分子構建的女性主義意識為基礎,將女性解放運動與民主革命進行融合,從而提出實現(xiàn)女性解放的有效方法,但近代女性敘事格外強調女性養(yǎng)育國民的職能,忽視了個體的價值追求。探尋女性主義發(fā)展歷史,對現(xiàn)代女性主義運動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關鍵詞:女性主義;《女子世界》;報刊敘事;女報;輿論
中圖分類號:G21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4-0133-03
《女子世界》1904年于上海創(chuàng)刊,有“晚清女報的標本”之稱。此時中國面臨民族危機,各界人士紛紛加入救亡圖存的大軍,刊物作為重要的輿論陣地,成為人們傳播思想、表達意圖的首選。丁初我也是其中之一,他以政治革命為前提,響應女權運動,創(chuàng)辦《女子世界》,旨在振興女權,救亡圖存。作為男性創(chuàng)辦的女報,在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下,《女子世界》被動地置身于政治視域下[1],在鼓吹女性主義和女權運動的同時,十分注重和民主革命的結合,認為女性占據(jù)國民的一半,如果女性沒有獲得應有的權利,國力就減去了一半。因此,晚清報刊中的女性主義具有政治革命的色彩,在謀求女性解放的同時,希冀女性能夠參加到救亡圖存中來,形成了獨特的媒介敘事風格。
一、敘事聲音:性別差異下的女性身份構建與自我認同
敘事聲音是故事的講述者,也指敘述文本的寫作者,即敘事主體[2]?!杜邮澜纭返臄⑹率且粋€以男性知識分子為主導,女性知識分子響應,隨之構建女性形象,促成女性自我身份認同的過程,包含著其作者群體的認知和情感傾向,在構建形象、賦予意義的過程中,達到女性解放和政治革命的目的。
《女子世界》的男性作者占據(jù)總體優(yōu)勢,丁初我、徐念慈、蔣維喬、金天翮、柳亞子、周作人等以私人交情為依托,在《女子世界》上發(fā)表文章,闡述觀點,他們的觀點成為《女子世界》的主導價值觀,也代表當時女性解放運動的主流思想?!杜邮澜纭返呐宰迦艘草^為典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秋瑾為代表的女性知識分子,她們致力于女性解放,闡述女性話語,為女性發(fā)聲。另一類是在校女學生,受益于晚清女學的興起,各地紛紛創(chuàng)辦女校,女學生群體成為女性話語構建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和響應者。
(一)男性話語中的女性敘事
以丁初我、金天翮等為代表的男性作者通過樹立“國民之母”“女國民”“女軍人”等女性形象來闡述國力強盛需要女性的道理。1903年金天翮發(fā)表有中國“女權宣言”之稱的《女界鐘》,高舉女權主義旗幟,第一次談及女性為“國民之母”。1904年,《女子世界》創(chuàng)刊,在發(fā)刊詞中,金天翮以“金一”為筆名,以“國民之母”為《女子世界》奠定了女性身份構建的基調。由于中國是一個男權社會,而中國男性是世界的第一重奴隸,男性又奴隸女性,故“女子為世界第二重奴隸”[3],作為國民母的女性有生養(yǎng)的責任,所以“奴種相傳,奴風相煽,奴根永永不一拔”[3]。金天翮的女權思想成為《女子世界》的精神核心,其余撰稿人圍繞其精神內涵進行敘事。
除“國民之母”形象的樹立,《女子世界》十分重視女性國民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愛國救亡,民族革命方面,認為救亡圖存和愛國從來都不單是男性的責任,女子也要參與革命,熱愛祖國。晚清的話語主導權依舊掌控在男性手里,女性主義運動的出現(xiàn),一開始就被構建在政治話語之中,《女子世界》中出現(xiàn)的“女國民”“國民之母”“女軍人”“俠女”等形象,都附在愛國和救亡的政治主題之上,致使女性話語的敘事具有極為鮮明的政治傾向和革命性。
(二)女性話語中的女性敘事
《女子世界》重視女性群體的價值訴求,鼓勵女性為《女子世界》投稿,表達自我意識,參與社會議題。不少受過教育的女性執(zhí)筆與墨,激揚文字,參與社會公共話語,尤其是涉及女性的話題。她們的文章散見于“社說”“文苑”“女學文叢”等欄目。女性的性別敘事,突出體現(xiàn)了其獨有的特征,女性作者群在敘事時更加重視女性個體的感受與訴求,其寫作手法更加委婉真摯,能夠以親歷者的身份娓娓道來。
《女子世界》上的女性作者文章明顯區(qū)別于男性,如常州女士張羅蘭的《圖書館演說》、常熟十三齡女子曾競雄的《女權為強國元素》、常熟女子湯雪珍的《女界革命》、常州云溪女士趙愛華的《讀女子世界有感》等文,將其作者明確標注為“女士”或“女子”。這類文章大多出自女校學生之手,其是女性話語的響應者,同時又轉化為女性主義的發(fā)聲者,她們認同“國民之母”的身份價值,響應女權運動的政治訴求。
由于女性親身承受社會壓迫,較于男性作者對女性“他者”形象的構建,以你我姐妹相稱呼的身份論述“一國之男女,固宜平權平等”[4]的觀點,更加具有親和力和說服力。由于女性群體的女性觀源自男性的構建,因此女性群體的敘事話語呼應著男性的敘事框架,在他者的構建中,以女性性別意識為依托形成自我救贖,將自身解放融入政治革命的大潮。
二、敘事話語:女性主義與政治革命的融合與再現(xiàn)方式
敘事人通過話語表達出鮮明的認知、立場、意識形態(tài)傾向等[2]?!杜邮澜纭返淖髡邆兩硖幐锩甏?,話語之中皆表現(xiàn)出急切的女性解放和愛國救亡思想,二者聚集于報刊之中,傳達出特有的報刊主題。
(一)女性論說中的政治情感表達
辦報是清末民初愛國知識分子救亡圖存的主要方式。出于救亡圖存的需要,報刊時常具有明顯的情感傾向,如對內憂外患的擔憂、對國人未醒的憤懣和救亡圖存的愛國之情?!杜邮澜纭纷鳛榍迥┟癯醯漠a物,其話語之中同樣具有顯著的情感傾向。
《女子世界》注重情感抒發(fā)。其情感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女性境遇的同情之感,二是拯國家于危亡的迫切之情。千百年來,中國女性生活在黑暗腐敗的社會之中,深受“情魔”“病魔”“神鬼魔”和“金錢魔”的影響,應尋找擺脫這些“魔”的方法,同心協(xié)力打造新的、光明的世界。此外,女性承擔著養(yǎng)育國民、哺育社會的責任,女學不興,則危害家族、社會和國家。無知的女性無法自立于社會,經(jīng)濟上完全依附男子,精神上較為匱乏,最終無法使文明之花開于女界,更無法培養(yǎng)出合格的國民。
《女子世界》的字句注重情感表達。首先,多使用感嘆詞,“悲哉”“壯哉”“偉哉”等詞匯在多篇文章中可以見到。其次,是完整句式的情感表達更為突出,有“凡遇一二愛國之女子,稍有所設,施于世界,則必為之腹誹之”[5]的言辭批評,也有“數(shù)十年后成高尚美備之女德、女智、女力”[6]的美好愿望。這些字句,顯示出女性解放之迫切,愛國救亡之迫切。
(二)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再現(xiàn)
《女子世界》設有“傳記(史傳)”一欄專事女性人物,刊載西方女性故事,也注重對中國古代女性人物的介紹,如花木蘭、聶隱娘、沈云英等女杰,為中國女性塑造了“女軍人”“女俠客”“女文學家”“女慈善家”等形象,為中國最早一批先進知識女性提供了參考樣本。
首先,介紹中國傳統(tǒng)女性人物的重點在“女軍人”形象的塑造,突出女性也可以身強力壯,保家衛(wèi)國,上陣廝殺。出于“環(huán)顧神州,猶有一二女杰,足為女界吐氣者,世界之以英雄自命者,可以知所崇拜矣”[7]的考慮,“傳記(史傳)”專欄有沈云英、秦良玉、花木蘭、聶隱娘、梁紅玉等人物,皆是中國古代巾幗女杰,如今的女性應當以她們?yōu)榘駱?。沈云英“寧為沙場之鬼雄,勿使祖國之尺土,為犬羊所踐踏”[7]的愛國情懷,同秦良玉“予雖巾幗,實不忍坐視全遼之糜爛,敢為前驅,以洗國民之恐”[7]的身先士卒等形象的論述,塑造了不同尋常的“女軍人”形象。
其次,是外國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對外國女性人物的塑造更加突出其外在品質和內在修養(yǎng)。《女子世界》突出塑造了三種類型的外國女性人物,即“女慈善家”“女文豪”“女刺客”,與塑造中國“女軍人”十分不同,認為女性應當秉持善良之心,樂于從事公共事業(yè)。此外,要重視自身知識素養(yǎng)的提高,文學能夠感化人心,女性要明理需要有學識,女性有了學識也可以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女刺客沙魯士格兒垤刺殺殘暴統(tǒng)治者是憑借一腔熱血拯救國民的行為,歌頌了女性的勇敢氣魄和高尚的家國情懷。
(三)女性傷痕記憶敘事中的說服
中國女性承受著封建社會的壓制,封建君主制度和男權話語成為女性身上的兩重枷鎖,女性意識的喚醒成為《女子世界》的敘事重點之一。《女子世界》創(chuàng)刊于動蕩的革命年代,深切同情女性所遭受的歷史創(chuàng)傷和現(xiàn)實苦難,毫不吝惜地批判封建遺毒和封建男權在女性精神和身體上留下的多種創(chuàng)傷。
身體上所承受的傷害是最外顯的?!杜邮澜纭氛J為纏足是男子掌控女性的手段之一,是為滿足男性的畸形審美而存在的,危害十分巨大,對女性的獨立思想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纏足所造成的傷殘會伴隨女性終生,身體上的創(chuàng)傷使得女性無法實現(xiàn)經(jīng)濟上的獨立,只能專注家庭,依附于男子,因此要反對纏足,進行身體革命?!杜邮澜纭窂娏页珜詤⒓芋w育鍛煉,強健體魄。因此,《女子世界》十分重視對社會反纏足議題的呈現(xiàn),如第三期“記事”一欄中的《嚴禁纏足》和《志天足會》。
精神上的壓制更甚。封建倫理講究女子從父、從父,從兄,女性毫無選擇的權利,說女德,講婦道,論男尊女卑。女性長期處于不平等地位,接受封建綱常的教育,聽了三從四德的瞎話,也就在不知不覺中低聲下氣。西方學說“天賦人權”觀念傳入后,中國女權主義者才拿起男女平等的旗幟,批判“陽當扶而陰當抑,男當尊而女當卑,則不平等之毒,壓制之毒”[8]。
因此中國的女性應當站起來反抗壓迫,參與女性解放運動,進學堂學習文化知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解放,以獨立的國民姿態(tài)立足社會。
(四)女性解放運動方法的論述
女性擔負孕育國民的重任,女性不獨立,不僅危害個人利益,還危害國家。所以“吾欲女同胞超脫于黑暗地域,而登文明之舞臺;吾望女同胞排斥夫腐敗社會而吸平旦之空氣,則必有道焉,以陶鑄而鍛煉之”[9]。
《女子世界》對女性獨立方法的論述頗多,包括女子教育、女權革命、女子家庭革命、身體革命、女子就業(yè)等。
女子的能力“當以受教育與否為斷”,教育使女子有“悟澈之能力”和“超脫黑暗地域排斥腐敗社會之能力”[9],而女學是女權應該償付的代價,女學昌明則女權可興。此外,《女子世界》對女權目前的弊病進行了論述,同時說明了振興女權的重要性。
其次,在《家庭革命說》中論及女子家庭革命是擺脫壓制之法,“欲造國,先造家”,家庭革命同政治革命的目的相同,都是為實現(xiàn)個人自由而進行。而身體革命主要談及反對纏足,強健體魄。
最后,“二萬萬女子不能獨立,生活飲食依賴于男子”,而美國“全國之人,無不有一定職業(yè),而獨立自活于男子之間”[10],所以我國女子應該當學習西方女子,通過學習職業(yè)技能來解決生計問題。因此,《女子世界》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向女性介紹可從事的職業(yè)。
三、敘事接受:知識女性群體的意識覺醒與女權運動
敘事接受表現(xiàn)為《女子世界》的讀者群?!杜邮澜纭芬耘詾槟繕俗x者群,為女性解放運動營造積極的話語空間。囿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女校學生成為其重要的女性讀者群體,突出表現(xiàn)為女校學生積極為《女子世界》撰稿,“女學文叢”一欄可見其諸多文章,可見能夠接受教育,識字讀文的女學生在接受女性主義敘事和社會革命思潮的洗禮后,能夠自覺參與到女性話語的構建中去。此外,作為進步刊物,《女子世界》還吸引了許多思想進步的男性,如第五期刊登的征文《女中華傳奇》的作者大雄,這表明《女子世界》的革命性和戰(zhàn)斗性吸引著有識之士閱讀和投稿,這在其較長的女性刊物發(fā)行生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時代的局限性,只有一小部分女性接受過教育,大多數(shù)女性是不識字的。雖然《女子世界》文言文和白話文并舉,但依舊難以擺脫當時社會的報刊只能作為知識分子、精英讀物的命運。另外,構建“國民之母”的形象,意在強調女子的養(yǎng)育職責,將女性的價值放在賢妻良母的身份上進行構建,忽視了女性的個體價值,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四、結語
報刊具有重要的社會作用,在培養(yǎng)社會觀念、引導社會輿論方面意義重大。《女子世界》作為中國近代女性解放運動的輿論工具,在宣揚女性主義、傳播進步革命思想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女性敘事為近現(xiàn)代女性身份的構建奠定了基礎?,F(xiàn)今女權主義發(fā)展已經(jīng)相當成熟,但網(wǎng)絡空間中的女權主義行為具有群體極化的風險,學習女性解放運動歷史,對現(xiàn)今女性的自我身份構建、自我價值實現(xiàn),以及女性主義運動依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余若瑤.《女子世界》在辛亥革命時期對婦女解放話語的建構[D].石家莊:河北經(jīng)貿大學,2018.
[2] 何純.新聞敘事學[M].長沙:岳麓書社,2006:19-40.
[3] 初我.女子世界頌詞[J].女子世界,1904(1):5-8.
[4] 松江女士莫虎飛.女中華[J].女子世界,1904(5):85-87.
[5] 翠微女士.志士之對待女子[J].女子世界,1904(3):80-82.
[6] 時造.婦人之教育[J].女子世界,1904(12):1-6.
[7] 職公.女軍人傳[J].女子世界,1904(1/2):13-23,19-27.
[8] 亞盧.哀女界[J].女子世界,1904(9):1-9.
[9] 自立.女魂篇[J].女子世界,1904(2/3/4):7-12,9-13,9-12.
[10] 慕盧.美國婦人之自活[J].女子世界,1904(1):25-35.
作者簡介 王翠萍,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媒介文化與媒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