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將至,來一場原地旅行如何?近年來,“citywalk”這種旅行方式傳入國內(nèi),吸引著一些人尤其是年輕群體參與其中,真正像一個本地人那樣感知城市。
citywalk的字面意思是城市行走,也有人將其意譯為城市微旅行,或者將其與城市考古聯(lián)系起來。不同于走馬觀花的拍照打卡式旅游,也并非毫無目的地在街頭漫游閑逛,它強調(diào)與城市的深度交流——在大眾化的旅游景點之外,還有更多不甚出名卻頗有來歷的舊址故居;在千城一面的小吃街之外,還有更多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特色美食;在現(xiàn)代都市的水泥森林之外,還有更多充滿煙火氣與人情味的街坊里巷。行走的過程,就是在用腳步丈量一個城市歷史的厚度,用雙眼拆解它的發(fā)展脈絡(luò)、人文底蘊和審美價值,最終在頭腦中構(gòu)建起個性化的城市記憶。
對外地游客來說,這或許是對網(wǎng)紅打卡點的逃離,旅行將變得更有趣而鮮活,契合著當(dāng)代人對“體驗感”“沉浸感”越來越高的追求,以及在精神文化領(lǐng)域日益高漲的消費熱情。對于本地居民,城市將不僅僅是一處扁平的棲身之所,隨著人與城市的羈絆不斷加深,人們可以更加直觀地感知這座城市的形象與溫度,從歸屬感中獲取支持和慰藉。而且在疫情背景下,原地旅行也是配合防控工作、滿足休閑需求的好選擇。
“漫步的軌跡在說話?!背鞘行凶邔Τ鞘邪l(fā)展也是難得的契機。不需要大拆大建、強行布景,僅憑真實的風(fēng)土人情,也能向人們講述傳奇,散發(fā)無窮魅力。當(dāng)一個人將自己從老街坊那里聽到的故事告訴另一個人,當(dāng)一群人給各自的親朋好友描繪自己對一座城市的認知,城市便將積淀多年的歷史文化傳播下去。許多堅固的東西都會煙消云散,但從一座城市、一片地域,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要它的精神世界開放地流動著,就仍然能夠滋養(yǎng)人們的心靈,并從每個人對它的感知與認同中獲取生生不息的力量,這正是城市考古或者說深度旅行的核心意義所在。
(摘自《南方日報》4.20 篤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