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學目標的設置要以明確學習任務為主要目的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是體育課堂教學的理論依托和主要指導依據,要想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就要將體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鍛煉目標有機融合到體育學科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要想將體育課堂教學與青少年體育素養(yǎng)有機融合,就要進一步考慮根據學生自身年齡特點、體質特點、發(fā)展方向等實際情況,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把教學目標作為學科教學的起點和關鍵點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這樣,學生們才會對體育課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效的教學目標設定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老師應當建立好教育目標,并且做好對學習任務的分析,在教學設計中,學習目標不應過大,這樣就會使學習任務不明確,換句話說,學習目標太大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教師一開始沒有指定出學生應該學習哪些知識、技能。為了克服浪費、抽象和機器模仿的缺點,教師必須分析學習任務的性質和類型以及完成學習任務所需的技能和知識的組成。
例如:在“跳大繩”教學設計中,筆者首先要對全體學生們進行跳繩測試,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們分成三個學習小組。為第一組跳繩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制定難度稍高的跳繩任務,如單雙腿跳、八字跳、花式跳等跳繩方法,讓他們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新學習。為第二組跳繩基礎一般的學生制定的計劃是:掌握基礎跳繩技巧的同時進行一些速度上的提升訓練。為第三組基礎較差的學生制定的計劃是:教師先進行正確的跳繩示范,學生按照要求認真練習,然后在小組合作中進行鞏固練習。
由此可見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細化教學目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體育練習中來,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將教育目標變成教育任務。在小學體育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學目標已經明確指出了學生的具體學習任務是什么,但學生依舊感覺不知如何才能完成這些學習任務。因此,體育老師在設計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將一開始定制的教學目標最終轉化為具體的體育教學任務,同時也要將其轉化為學習任務,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圍繞著學習目標來制定出教學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們清楚地了解自己要學什么,怎樣學。
舉例來說:三年級《雙腳跳躍練習》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中,筆者努力將教學目標層次化、教學活動游戲化、因材施教階梯化,給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快樂游戲,借助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讓學生們伴隨著不同節(jié)奏的音樂分別模仿邁著緩慢的腳步搬運沉重木頭的大象、蹦蹦跳跳活潑可愛的小松鼠、慢吞吞的小烏龜、靈活的小兔子、頑皮的小猴子……在課堂教學中筆者以分層遞進教學的方式關注學生的實際特點,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把游戲和教學內容完美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在游戲活動中去盡情體驗,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釋放自我,學生有了求知、求學的欲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找準自己在體育課堂中的位置,提升了學生的課堂歸屬感。這樣的體育教學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了積極樂觀的生活和學習態(tài)度。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愉快運動”的思想,同時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2 教學內容的確定要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前提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教學目標要引領教學內容這一基本理念,為我們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讓我們的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從而達到鍛煉體魄、強健身心的目標要求。所以,采用“目標引領內容”對體育課程教學,有著點明教學方式,倡導選擇運動項目的指導作用?!墩n標》雖然沒有具體規(guī)定教學內容怎樣去實施,但它有一種標準要求,各年級有各年級的水平標準,而且目標很清晰。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能夠全面、科學的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取適合學生學習、鍛煉、掌握的課程內容,就能夠形成以教學內容為中心的教學,實現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最終目標。
例如:在“花式運球”課堂教學中,筆者設計組織開展“木頭人”“老鷹抓小雞”“快速整合”“兩人三足”“運東西過小河”等游戲活動,對提升學生反應能力和身體各部分協(xié)調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設計組織運動知識、健康小常識大比拼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強健體魄的鍛煉意識,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同時,體育課程也是一項以運動能力和技能培養(yǎng)為基礎的實踐性課程,一些目的性較強的專項運動也是我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運動項目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如,耐力型項目,組織這類項目訓練不僅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心肺功能和心腦血管系統(tǒng),而且可以對學生的意志與耐力起到很好的磨練作用。
根據《課標》中目標引領內容理念的提出,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在選擇上也越來越豐富,這就為我們組織體育知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教學資源,拓展了廣闊無垠的教學空間。在小學體育課教學內容選取過程中,我們需要認真考慮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培養(yǎng)要求,選擇與學生密切相關、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終身鍛煉的意識和能力。
3 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為最終目的
在體育教學中認清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到教師僅作為課堂教學中的指導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已成為各學科教師的共識。在課堂教學方法上,教師應轉變直接傳授的方法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籃球投籃訓練課教學過程中,筆者設計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進行投籃練習。第一組是標準的投籃動作;第二組是雙手經頭頂用力拋出;第三組是雙手端球從腹前拋出;最后一組是任意動作進行投籃。以比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生講解正確的投籃方式為什么會有助于命中率。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練習、大膽嘗試、暢所欲言,教師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做到“善誘、善導”,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個性,學有創(chuàng)造,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4 小學體育教學案例設計
以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設計《民族傳統(tǒng)體育——八段錦》為例。
4.1 教學內容及分析:
《八段錦》不但要求練習時動作到位,還要配合呼吸,通過學習《八段錦》可以提升柔韌、力量等身體素質,強健體魄?!栋硕五\》教學中步法、手型、腿型是武術課入門的基礎,是各種武術套路形成的條件和前提,通過學習還可以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崇武尚德的品質,增強民族自豪感。
4.2 學段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屬于承上啟下的年級階段。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體育課知識和技能基礎,生理和心理趨于逐漸成長階段,思維和認知能力已進一步提升,但對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認識和了解還有所欠缺。
4.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加深對傳統(tǒng)體育的認識,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認識傳統(tǒng)養(yǎng)生武術的鍛煉價值和作用。
(2)技能目標:80%的學生掌握基本動作,其中部分學生做到姿勢優(yōu)美,動作規(guī)范,力求達到形神合一。
(3)情感價值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傳統(tǒng)體育的興趣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意志品質。
4.4 教學重、難點
動作正確到位是學習的重點,動作和呼吸的配合,形神合一是難點。
4.5 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實施策略
(1)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圍繞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的教法是:講解示范法、分解講授法、糾錯法。
學生的學法主要采用自學、鞏固練習、小組合作學習和同學互評的方法。
(3)教學媒體運用:在第一單元室內課上,運用電子白板,通過武術類電影片段吸引學生興趣,從而引入教材內容,民族傳統(tǒng)體育。利用iPad存儲八段錦視頻動作片段,在課上分組由小組長帶領進行學生自主觀摩學習。學生在《八段錦》(CD伴奏音樂)中,在操場進行練習,充分放松身心,鍛煉身體。
4.6 教學氛圍營造與教學活動編排
(1)課堂準備部分時,利用“男兒當自強”音樂讓學生邊唱邊進行準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同時還能讓學生較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活躍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2)在“八段錦”的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設懸念,引發(fā)課堂氣氛,由小組長帶領學生分組利用平板電腦觀摩“八段錦”視頻,之后由教師總結糾正,再集中學習練習。
(3)微笑授課,塑造親切可愛外在形象,營造學生開心學習氛圍,降低學生學習壓力,完成游戲及放松活動。
4.7 教學過程
(1)準備部分
①學生成二列橫隊在操場指定位置站好,服裝整齊精神面貌好,注意力集中。
使學生從下課放松狀態(tài),迅速進入課上學習狀態(tài),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②提出本課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
教師導入本課學習內容并提出學習要求。
③準備活動:慢跑熱身;
關節(jié)操:a頭部運動;b肩部運動;c腰部運動;d膝關節(jié)運動;e正、側腿運動;d踝、腕關節(jié)運動
準備活動達到充分活動學生各個關節(jié),防止在本課學習練習過程中,對身體某關進造成意外損傷,為有效進行本課學習內容打下基礎。
(2)基本部分
①鞏固復習《八段錦》預備式和前兩式:
預備式;第一式——兩手拓天理三焦;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雕。
要求學生動作認真,達到鞏固之前所學內容目的,為下面學習新的動作內容打下基礎。
②學習《八段錦》第三式——調理脾胃需單舉
教授動作1:接第二式,雙腿慢慢挺膝并緩緩伸直;同時左掌呈上托狀,左臂向外旋并上穿經面前,接手臂向內旋上舉至頭左上方,肘關節(jié)稍屈,力量直達掌根,保持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時,右掌呈上托,手臂向內旋并下按至右髖旁,肘關節(jié)稍彎曲,力量直達掌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動作略停;目視前方。
教授動作2:沉髖松腰,重心慢慢下沉;雙膝關節(jié)稍屈;同時,左臂屈肘向外旋,掌心向上,左掌經面前下落至小腹前;右臂向外旋,雙手指尖相對,右掌向上托于腹前,距離約15厘米,掌心向上;目視前方。
帶領學生練習動作3、4,基本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全班學生四列橫隊站立:
組織教法:分成八小組,由小組長帶領,利用平板電腦,觀摩學習動作,小組長領做,教師檢查,集中糾正錯誤動作。讓學生通過運用iPad,開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手腦并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講解第三式動作的對于身體各部位的保健功效:這一式的動作通過上肢的上下對拉,能夠使腹腔里的臟器得到拉伸,長期練習此式有利于預防和治療肩、頸疾病,增強脊柱的靈活性和堅固性,對于久坐學習的學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③學習《八段錦》第四式——五勞七傷往后瞧
教授動作1:接前面第三式的動作。雙腿緩緩伸直;同時,眼睛平視前方,雙臂漸漸伸直,手指尖向下,手掌心向后;頭向左后七點方向旋轉,動作緩慢暫停;雙臂盡力向外旋,雙手的掌心同時向外翻開。
教授動作2:身體重心慢慢下沉,沉髖松腰;兩腿膝關節(jié)微屈;同時,雙眼平視前方,雙臂向內旋并按于身體兩側,手指尖向前,手掌心向下;接下來做反方向的動作。
通過學習第四式動作使學生了解這一動作功理與作用:可以增加頸部和肩關節(jié)周圍運動肌群的收縮力,增加頸部運動的幅度,能夠活動眼肌,預防眼部疲勞及肩、頸與背部的疾病。而且可以促進頸部和腦部的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解除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疲勞,對于學生能夠起到很好的鍛煉和保健作用。
(3)結束部分
①放松活動
②小結
通過抻拉動作練習,使得氣血調和,增強了了關節(jié)的靈活性,可以有效預防肩、頸疾病的發(fā)生,對于長時間久坐學習的學生來說可以起到很好的鍛煉和保健作用。
布置課下練習的作業(yè)
平復學生學習心情,放松各個關節(jié),認真總結本科學習內容,安排學生課后練習,鞏固本課所學動作。
全部課程練習時間:29分鐘;練習密度60%。
5 結語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們認識到小學體育課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以學生們?yōu)楹诵?、為主體進行體育教學設計,學生學習的核心立場就是保持學生們健康的身體,其中教學設計中要保證學生占據主導地位,遵循著體育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作為組織者、指導者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激發(fā)出學生們的自學能力,最終的目標就是實現學生們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