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的,不用你爭,不是你的,爭也無用!
" 《菜根譚》里有一句話:“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p>
是啊,不爭,不是不爭,而是不爭之爭:爭來了面子,失去了里子,爭來了便宜,丟掉了人品……
爭得越多,失去越多,心越負累。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會“不爭”。
不與父母爭勝負
《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一書中,這樣說到:假設(shè)父母現(xiàn)在60歲,還有20年的壽命,而你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年能見父母的時間,也就6天,每天相處時間大概是11小時。
于是,你和父母真正相處的時間只有:20×6×11=1320小時。也就是說,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55天。
多么嚇人的數(shù)字。
父母年齡大了,我們能陪伴父母的時間真的不多了。也許年老的父母,觀念難免會陳舊,脾氣也不大好。但沒有一個父母是完美的,正如沒有一個子女是完美的。
小時候父母沒有嫌棄過我們幼稚、愚笨,而是耐心教導(dǎo)幫助我們?,F(xiàn)在他們老了,換成我們來幫助他們了,跟父母講不通道理的時候,那就不要講道理了。
《禮記》中說: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下等孝順,是孝順父母之身,只提供優(yōu)越物質(zhì)生活;上等孝順,是要讓父母“樂其心”,從心里感到快樂。
一個人最大的孝順就是包容父母,包容他們的脾氣,包容他們的固執(zhí)。不跟父母論長短、爭勝負,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xiàn)。
不與伴侶爭對錯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中有一句話:戀愛時,他們有說不完的話;結(jié)婚后,他們有吵不完的架。
伴侶之間吵架是一定會有的,很多伴侶都會不定時地吵上一次架。但是小吵怡情,大吵毀家。吵得太厲害,容易翻舊賬,把家給吵沒了。
伴侶之間的吵架,很容易上升到據(jù)理力爭、一個勁翻舊賬的高度。一旦到了那種高度,想要再下臺就很難了。
語言是把雙刃劍,傷人一千,自損八百。吵贏了架,講清了道理,卻丟了婚姻,不值得。一段感情,不怕爭吵,就怕吵起來失控,把彼此的心都傷透了。
好的婚姻,不爭對錯,只要幸福。
不爭對錯,不翻舊賬,婚姻才能一步步迎接溫暖與幸福。
不與朋友爭高低
郁達夫和魯迅劃時代的友誼,一直被稱作文壇佳話。
魯迅是出了名的段子手,說話直接,罵過不少人,對很多事情都是強烈抨擊,懟天懟地懟空氣。
而郁達夫恰恰相反,溫文爾雅,天性浪漫。魯迅名氣大,得罪的人也不少,郁達夫既沒有和魯迅爭名氣,也沒有因意見不同而爭個高低。相反,在魯迅創(chuàng)辦《奔流》時,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還是郁達夫在中間走動,在他的幫助下,順利地推出了這本雜志。
真正的朋友就是這樣,不但不會和你爭個高低,反而處處會為你著想。
魯迅曾在日記里把郁達夫稱為“知人”,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知己。
魯迅病逝后,郁達夫?qū)θ苏f:很多人認為我和魯迅思想不同,性格迥異,卻不知道我和魯迅是交誼至深,感情至洽,很能合得來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不是相互攀比,爭個高低,看誰過得好。而是在你成功時不巴結(jié),風(fēng)光時不嫉妒,貧窮時不嫌棄,落魄時不嘲諷的人。
不跟朋友爭高低,只要待人以真,真心的朋友自然就多了。
不和自己爭名利
李健早年出道時,有朋友對他說,要多露臉,多參加商演,多上些綜藝,必要時,也要會炒作,這樣觀眾才能記住他,才能一直紅下去。
但李健拒絕了,他說:爭名奪利沒意思。
他消失在了大眾視野之中,回歸音樂,專注創(chuàng)作,以至于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他的消息。他每天除了喝喝茶、種種花,剩下的時間全部用在寫歌創(chuàng)作上。最終李健憑借作品,贏得“音樂詩人”的美譽,他的演唱會,更是一票難求。
很多時候,不爭并不代表不上進,而是一種智慧,懂得退,才會進。
陶淵明淡泊名利,才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成了田園詩的創(chuàng)始人;姜太公不急不躁,才有了“愿者上鉤”,遇到伯樂周文王,成了周朝開國元勛。
古語曾言:水深不語,人穩(wěn)不爭。
不爭,不代表不如別人,是看透之后的坦然,是看淡之后的灑脫。不爭,是一種智慧,是一個人的氣度,更是一個人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