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智能時代,我們隨著時代前行,也被時代所代替:手寫代替了篆刻,印刷代替了手寫,電子版本又代替了印刷……曾經(jīng)的技藝因時代的快速變遷被取代甚至消失,它們也是值得我們用心認識和傳承的老手藝。篆刻文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楊桂臣用四十年時間,把篆刻文化、成語文化、漢字文化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融會貫通并發(fā)揚光大,為兩千多年的成語印文化做出自己的注釋。
[人物小傳]
楊桂臣,1959年出生,沈陽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楊桂臣中國成語印篆刻技藝”第三代傳承人。沈陽“中國成語印博物館”館長,曾榮獲世界紀錄、吉尼斯注冊會員等多項大獎。
恪守:從“閑章”到“主業(yè)”
遼寧省博物館二樓13展廳是“中國歷代璽印展”,這是遼博十余個常規(guī)展覽之一。中國的璽印有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其與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藝術、宗教等密不可分,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歷代璽印展”分為先秦璽印、秦漢六朝璽印、唐宋遼金元璽印、明清篆刻、近現(xiàn)代篆刻5個單元,共展出479件璽印,較為完善地展示了從先秦至近代的各類樣式與流派,可以從中欣賞中國璽印篆刻藝術的流傳演變與中華文化的傳承迭代。
在“先秦璽印”單元中,有“吉語印”展柜。吉語印也稱成語印,起源于戰(zhàn)國,盛行于漢代。先秦吉語印在內(nèi)容上大多是有吉祥、規(guī)誡意義的格言、成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和思想意識。這些印章字數(shù)不一,印面活潑多姿,每個時代各具特色,開創(chuàng)了后世“閑章”的先河。
從遼寧省博物館所在的沈陽市渾南區(qū)智慧三街驅車北行20公里左右,便來到皇姑區(qū)嘉陵江街,這里有一座關于成語印的私人博物館。博物館的創(chuàng)辦者楊桂臣用四十余年的堅持,為遼寧省博物館中那個占地幾平方米的成語印展柜寫下續(xù)篇,也為兩千多年的成語印文化做出自己的注釋。
楊桂臣的“中國成語印博物館”位于深巷臨街處的一樓,門前有一小片空地。博物館面積約120平方米,室內(nèi)兩側展柜上密密麻麻列陳了近萬方印石,紋理、形態(tài)不一。室內(nèi)最大的房間靠門的墻壁一側放著一張簡單的單人床,中間是一張寬大的長桌,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兩到三批學生來這里向楊桂臣學習篆刻。旁邊的一張小茶幾上有一個透明展柜,里面整齊排列著幾十把各種型號的刻刀以及兩本成語詞典:一本顏色發(fā)黃、32開大小,因頻繁使用,右下角已有破損,扉頁上留有“購于1981年”的記錄;另一本16開大小,顏色較新。
在楊桂臣的“中國成語印博物館”內(nèi)的一間會客室里,進門右手邊的墻上懸掛著一幅人物版畫卷軸:一名女子跨馬默立,英姿瀟灑。畫幅上方題字“鑒湖女俠秋瑾烈士”。這行題字的下方,左右兩側各加蓋有一枚印章,左一枚刻“巾幗英雄”,右一枚刻“豪氣凌云”。這幅畫的作者為楊桂臣的老師、魯迅美術學院原院長張望,落款時間為1990年。
這也是成語印的典型應用之處。中國傳統(tǒng)中,詩、書、畫、印本為四種獨立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在藝術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中,這四者結合到了一起,成為中國畫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其中更以文人畫為代表。除了印在書畫上,成語印本身即根植于傳統(tǒng)文化之中。“成語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枚瑰寶,篆刻也是。成語印融合了兩種文化藝術,是這兩種文化藝術的集成?!睏罟鸪冀榻B說。
少年時代,楊桂臣師從魯迅美術學院原院長張望,在其膝下研習美術、木刻和篆刻技藝。張望是我國著名版畫家、漫畫家、藝術理論家、教育家和詩人,1916年生于廣東大埔縣,1931年考入上海美術??茖W校西洋畫系。他與同學組織成立MK木刻研究會,進而結識了魯迅先生,并積極參加了魯迅倡導的新木刻運動及左翼文化運動。上世紀40年代初,張望由廣東經(jīng)重慶、西安奔赴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美術教員。1946年,魯迅藝術學院先后遷校至齊齊哈爾、佳木斯、哈爾濱和沈陽,后來以美術部為基礎組建、發(fā)展成魯迅美術學院,張望一直在此任教。
張望是楊家的親戚,楊桂臣兒時常去張家,有時吃住都在張家。耳濡目染下,楊桂臣慢慢喜歡上了美術和篆刻。小學時,全年級同學的橡皮都被他刻遍了,后來他又把主意打到桌椅板凳上,在家里門框上刻上“開門見山”,窗戶框上則是“窗明幾凈”,甚至大勺把兒也要刻上字。
跟隨張望老師學習期間,楊桂臣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師伏案讀書的形象?!拔依蠋熓潜容^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一生追求理想、追求藝術,不辭辛苦鉆研,還能把讀到的書運用到工作中?!睏罟鸪紖⒓痈黝惿賰好佬g大賽,繪畫或者篆刻作品創(chuàng)作得很快,但起題目對他來說更難,往往冥思苦想幾天后,還是《無題》。“當時文化知識比較匱乏,心里想著是什么意思,但歸納不出來。”張望老師告訴他要多看“無用之書”,可以試著從每天背成語開始。楊桂臣把老師的話放在心上,無論是文學名著還是連環(huán)畫,拿到什么書就看什么書。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成語文化與成語印開始扎根在他的心中。
課題:從一天10方到40年9000方
1981年,楊桂臣22歲,他給自己立了個課題,刻狹義的“成語印”。他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成語詞典(收錄約6000條成語)。“當時心想著,我一天刻10方,一年有365天,可能兩三年、最多用五年八年時間就完成了?!庇媱澓芾硐?,但現(xiàn)實很“骨感”。涉及到資金、時間、原材料、創(chuàng)作情緒、家庭、社會等等原因,這6000方成語印直到2009年才全部完成,歷時28年。一年后,收錄這6000方成語印的《中國成語印譜》一書出版。
28年時間,楊桂臣從“弱冠”到了即將“知天命”的年紀。他成了家,事業(yè)有起伏,但始終不變的是他對篆刻和成語印的感情,始終不忘的是自己定下的課題。楊桂臣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沒下過鄉(xiāng),較早參加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初每月工資20元左右?!爱敃r已經(jīng)成年了,不想為了刻成語印跟家里要錢。為省錢,我從來不參加朋友同事的湊份子聚餐,只能‘望酒興嘆’,省下錢買石頭。我也給報刊雜志投稿,偶爾拿到稿費,繼續(xù)買材料?!?/p>
楊桂臣在企業(yè)工作多年,在工會做宣傳、當文體教育干事?!皢挝坏暮唸?、板報,單位給員工發(fā)福利或者做伴手禮,能用到印章的地方都用。用的效果很好,因為這算是一個新看點。篆刻上取得一定成就,得到認可,也得到精神上的鼓勵?!?/p>
為了補貼篆刻事業(yè),楊桂臣為企事業(yè)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寫過牌匾、畫過廣告畫。上世紀90年代,他辦理了停薪留職,去做文化推廣工作,辦藝術學校,辦電視制作中心,還開過服裝廠。做過那么多工作,最初定下的課題始終沒有變,他一直堅持每天至少有一個小時的時間用在篆刻上。日積月累,從100方到500方,再到1000方,一點一點積累,2009年,楊桂臣終于完成了6000方成語印的篆刻工作。他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將6000方成語印章拓印到長卷上,并將長卷捐贈給沈陽市政府,由沈陽市檔案館永久收藏。
《中國成語印譜》出版后,楊桂臣又買了一本成語詞典(收錄約15000條成語),逐漸豐富自己的成語印。目前,共完成9000方的刻印。幾年前,曾有人想出巨資購買他的幾千方成語印,但都被楊桂臣拒絕。2014年5月,楊桂臣作為沈陽市唯一代表,參加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chǎn)業(yè)博覽會,他的《中國成語印普》和成語印章,成為沈陽向世界文化舞臺推出的又一張亮麗名片?!皸罟鸪贾袊烧Z印篆刻技藝”于2015年6月被列為沈陽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楊桂臣本人被認定為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成語印篆刻的大致順序是:確定內(nèi)容、反復設計(根據(jù)成語出處設計印面)、寫稿、上石、刻字、拓印等多道工序。按照成語的出處年代,選擇金文、鐘鼎文、石鼓文、甲骨文、大篆、小篆等相應字體。篆刻技法分為章法和刀法兩種。章法指一件作品的整體布局關系;刀法有沖刀法、切刀法,力度也要根據(jù)石頭材質(zhì)、大小而不同?!氨热缭诳獭性屏魉瘯r,不能大刀闊斧,要流暢,要用‘九疊篆’的方法,達到自然而成的效果,特別要注意順時而上順時而下,而且要一氣呵成;而在刻‘千軍萬馬’時,則要表現(xiàn)出馬奔跑的形象,這方印可以遠觀看出透視的關系,而且能看出由遠而近的變化:在刻‘眾志成城’時,要注意這是個團結的詞,不能把字給刻散了,章法設計上可以略微有個小邊框?!睏罟鸪颊f。
2010年,中國成語印博物館正式成立。博物館從開館至今,平均每年接待參觀者上萬人。運營成語印博物館的同時,楊桂臣還在沈陽市各中小學校教授成語印篆刻技藝。正常情況下每周上一次課,學生兩年左右基本可以掌握篆刻的基本技巧。同時,他還積極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各級別篆刻比賽、成語演講比賽等。有的學生出國留學,把小時候學的成語印篆刻技藝在世界各地推廣。楊桂臣說,他要特別感謝妻子張穎,多年來,妻子不但始終支持他的篆刻事業(yè),更是主動擔任成語印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工作。2019年,楊桂臣家庭獲遼寧省婦聯(lián)評選的“最美家庭”標兵戶。面對成績和榮譽,楊桂臣說自己的“初心”始終沒有變,那就是繼續(xù)篆刻成語印,繼續(xù)成語印文化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