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東 袁珍珍 徐燕寧 向美琳
摘 要|玩樂與幽默是積極心理學新興主題,高中生心理健康也需要積極引導,三者關系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對358名高一、高二的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1)女生比男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高二年級高于高一年級;(2)玩樂與心理問題負相關,其尋樂動機維度與精神問題各維度均負向顯著;(3)幽默作 為玩樂的外顯表示,心理健康與適應性幽默呈正相關,與非適應性幽默呈負相關。本研究展現(xiàn)了青少年心理 問題的發(fā)展趨勢,玩樂的促進作用,并印證了幽默適應性和非適應性的差異作用,為引導高中生心理健康提 供了新方向。
關鍵詞|玩樂;幽默風格;適應性幽默;心理健康;高中生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中學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但是,家庭教育弱化、網(wǎng)絡的普及、學習和升學壓力日趨增加給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1],因此探究高中生群體的心理健康 具有重要意義。根據(jù)《國民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2020》的報告,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內部心理過程和諧一致與外部環(huán)境適應良好的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2]。現(xiàn)在,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為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全面 發(fā)展的青少年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3]。這樣的背景下,在高中生中開展玩樂、幽默風格與心理健康的 研究,探討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玩樂因素,為青少年快樂成長提供更多的可能途徑,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玩樂(Playfulness)是積極心理領域中新興概念,是指以一種方式來建構或重構情境,從而為自己或為他人提供娛樂、幽默或消遣、享受等的傾向,玩樂對人心理健康具有多方面積極意義[4,5]。有研究發(fā)現(xiàn),玩樂特質水平高的個體是有趣、幽默、活躍、愛冒險、愉快的[4],傾向于用不嚴肅的方式建構情境, 能夠為自己和他人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4,6]。玩樂也可以作為一種壓力應對策略,降低感受到的壓力強度, 提高個體適應能力,有助于心理健康[7,8]。玩樂可用來預測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9]。綜上所述,玩樂在人格、應對方式與創(chuàng)造性上都具有積極作用。
雖然玩樂是人類的天性之一,但目前在國內對玩樂群體的研究多集中于兒童與成人領域,學生群體內玩樂相關研究少。這和教育固有觀念中認為學生玩樂就是浪費時間、玩物喪志等有關,國內青少年較多克制自己的玩興,休閑與玩樂活動均較少[10]。因此,結合玩樂的積極作用,研究在高中生群體中開展, 以此探究玩樂對心理健康的正向作用。
幽默(Humor)是玩樂的一種主要外在體現(xiàn)[11]。研究發(fā)現(xiàn),幽默是玩樂的重要預測因素及強有力的結果[12]。也就是說,高玩樂性的成年人被發(fā)現(xiàn)是幽默的、外向的和快樂的[4]。但幽默本身具有適應性幽默與非適應性幽默二維性之分(Adaptive Humor Styles and Maladaptive Humor Styles),即并非所有的幽默都對身心健康有益。在不同的地區(qū),幽默表現(xiàn)出來的作用也不是一致的,對港澳和廣州大學生的幽默性進行研究,相較于集體主義文化,自由主義文化條件下幽默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更高[13]。有研究指出具有敵意和否定現(xiàn)實的挖苦諷刺、黑色幽默、病態(tài)笑話的健康性令人懷疑[14]。幽默作為玩樂的重要外顯表現(xiàn),其本身二維影響值得深入探究,尤其是在高中生群體中,探究幽默風格在群體中的差異與對心理健康的關系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玩樂對身體和心理健康很重要,具有許多益處,但玩樂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仍然有很多探討的空間[4,6],尤其是在我國目前研究階段。幽默是玩樂的重要預測因素及強有力的結果,但是對于玩樂與幽默之間的關系卻還不夠清晰,如玩樂特質與幽默風格之間的關系缺乏明確的實證探討,因此有必要在玩樂特質與幽默行為之間進行進一步研究。同時由于中國人的保守、傳統(tǒng)、集體主義等思想, 對于玩樂和幽默的研究不多,在青少年群體中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13]。那么加強玩樂和幽默在我國青少年中的研究可以探討出更多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可操作方案和路徑。
據(jù)此,本研究以積極心理學為取向,探討高中生群體中,幽默、玩樂與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與群體差異, 并探討三者關系,為后續(xù)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預提供思路。
2 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北京市朝陽區(qū)某中學,針對高一采取整體方便取樣的方法,針對高二采取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共選取 420 名高中生作為被試,開展問卷調查?;厥沼行柧頂?shù)為 358 份,其中男生 186 份,占比 52%,女生 172 份,占比 48%;高中一年級 243 份,占比 68%,高中二年級 115 份,占比 32%。
研究工具
玩樂特質量表
玩樂特質量表(Adult Playfulness Trait Scale)。該量表由沈向友、蓋瑞鍥克和哈利津恩(Shen,Chick,and Zinn,2014)編制,用于評估個體的玩樂特質。包含 19 個條目,采用 Likert 7 點計分,從 1(“完全不符合”)至 7(“完全符合”)。問卷由 3 個分量表組成,分別是尋樂動機(Fun-seeking Motivation)、不受拘束(Unhibitedness)、自發(fā)性(Spontaneity)3 個分量表。其中尋樂信念、主動尋樂和反應性湊樂 3 個維度組成了尋樂動機。本研究中該量表中 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 0.85。
幽默風格問卷
幽默風格量表(humor style questionnaire,HSQ)由馬?。∕artin)、多里斯(Puhlik-Doris)和格雷(Gray)等人編制,我國學者陳國海修訂,可用于評估青少年的幽默風格。該量表包括 4 個因子:親和型幽默(Affiliative Humor)、自強型幽默(Self-enhancing Humor)、攻擊型幽默(Aggressive Humor)和自貶型幽默(Self-defeating Humor)。共 32 個正反條目,采用 Likert7 點評分,從 1(“完全不符合”) 至 7(“完全符合”)。本研究中各幽默風格量表的信度較高,其 Cronbachs α 系數(shù)分別為 0.704、0.771、0.616、0.711。
90 項癥狀清單
90 項癥狀清單(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現(xiàn)版本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編制于 1973 年,20 世紀 80 年代引入中國,最初由王征宇翻譯成中文(1984),后經(jīng)金華、吳文源、張明園、劉恒和張建新等研究人員編制完善,現(xiàn)廣泛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評估。量表共 90 個條目,包括 10 個因子:焦慮、軀體化、人際敏感、抑郁、強迫、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用于測評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廣泛的精神病狀學內容。本研究中該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 0.98。
研究程序
本研究經(jīng)過了本校研究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研究人員與北京市某中學取得聯(lián)系,說明研究目的、研究內容和施測的程序,并獲得了該校的同意后,整體抽取該校高一年級 8 個班、隨機在高二年級 8 個班中抽取被試,由受過培訓的主試向學生說明研究目的和填寫問卷的注意事項, 現(xiàn)場填寫并回收,完成后發(fā)放巧克力作為問卷調查的禮物。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 IBM Spss Stitistics 26 程序進行處理。
3 結果
高中生心理健康情況、玩樂的人口變量學差異統(tǒng)計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
表1 呈現(xiàn)了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在被試中,女生 SCL-90 自評總分顯著高于男生,女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低于男生,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女生在抑郁、焦慮、強迫、人際敏感、恐怖、軀體化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具有顯著差異。在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性等維度統(tǒng)計學差異不顯著,女生得分均值高于男生。圖1 呈現(xiàn)了其性別差異的曲線圖。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年級差異
表2 ?呈現(xiàn)了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年級差異,高一年級總體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高二年級,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即隨著年級升高,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下降,具體而言,抑郁、焦慮、軀體化、人際敏感、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性等高二年級分數(shù)顯著高于高一年級,在強迫和恐怖維度中統(tǒng)計學差異不顯著, 高二學生得分均值高于高一年級。圖2 呈現(xiàn)了其年級差異的曲線圖。
高中生幽默風格的性別差異
表3 ?呈現(xiàn)了男女生在幽默風格上具有顯著差異。在親和型幽默上(t=-4.887,p<0.01),女生顯著高于男生;就自強型幽默來看(t=-2.000,p<0.05),女生顯著高于男生。在攻擊型幽默上(t=6.361, p<0.01),男生顯著高于女生;自貶型幽默上(t=2.711,p<0.05),男生顯著高于女生。綜上可知,男生比女生更多使用非適應性幽默,而女生則更多使用適應性幽默。
高中生玩樂特質、幽默風格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
如表4 ?所示,玩樂的尋樂動機維度與心理問題各項目均呈現(xiàn)顯著的負相關。玩樂的自發(fā)性維度與強迫、敵對、偏執(zhí)性、精神病性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玩樂的不受拘束維度與心理問題各項無顯著統(tǒng)計學 關系。
如表5 所示,在適應性幽默風格方面,親和型幽默與心理問題各維度均呈負相關,但是沒有表現(xiàn)出顯著性;自強型幽默與精神疾病多維度呈顯著負相關。在非適應性幽默風格方面,攻擊性幽默與心理問題各維度均有正相關,偏執(zhí)、敵對、軀體化維度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自貶型幽默與心理問題各維度均具有正相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6 ?可知,高中生適應性幽默(親和型幽默、自強型幽默)與玩樂特質各維度均顯著正相關。親和型幽默與尋樂動機(r=0.471,p<0.01)、不受拘束(r=0.169,p<0.01)、自發(fā)性(r=0.305,p<0.01) 顯著正相關;自強型幽默與尋樂動機(r=0.36,p<0.01)、不受拘束(r=0.225,p<0.01)、自發(fā)性(r=0.156, p<0.01)顯著正相關。高中生的非適應性幽默中,攻擊性幽默與尋樂動機(r=-0.171,p<0.01)顯著負相關,自貶型幽默與尋樂動機(r=-0.119,p<0.05)具有一定程度的顯著負相關。
4 討論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特點
首先,本研究表明,高中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愈發(fā)嚴重。在性別差異上,女生在更高程度上反映出了抑郁、焦慮、強迫、人際敏感、恐怖、軀體化等心理問題,女生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這與一些研究者對于中學生的心理狀況性別差異的情況一致[15]。這大概是因為一方面女生對于外界情感更為敏感, 容易自卑,壓力應對能力不夠,另一方面女生在高中的成長階段,比男生更早思考未來和自身,也給自身帶來更多壓力[16],同時女生被要求更加內斂,安靜、拘束,做乖乖女,對于玩樂特質的壓抑更明顯。且根據(jù)相關研究,由于男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頻率高于女生[17],男生更愿意嘗試挑戰(zhàn)性的活動等各種原因, 女生可能在面對同樣的學業(yè)壓力的情況下,調節(jié)自我和掌控自我的能力不如男生,從而導致心理健康的水平不同。
在年級差異上,高一年級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高二年級,這與以往研究一致,如《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 2019—2020》調查發(fā)現(xiàn),隨著年級升高,抑郁檢出率增加[2]。這大概是因為高考作為我們國家教育的最大指揮棒,很多高中生在高中三年都是拼命努力的階段,高一剛入校園的新鮮感,在高二被沉重學業(yè)所代替,迎面而來的高考,每月一次的月考競爭,讓高中二年級的青少年越發(fā)收斂自身的玩樂動機,一貫地認為只有苦學才有可能贏得競爭,因此導致心理問題出現(xiàn)的概率增大。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本次被試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分高于 2022 年河南省青少年群體常模均值得分[18],這和被試區(qū)域相關,同時本研究問卷的收集時間處于新冠疫情影響背景下,對比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疫情這一特定事件也大幅提升常模得分[19]。
高中生玩樂特質相關性特點
高中生的玩樂特質與心理問題各維度負相關,與 SCL-90 所代表的抑郁、焦慮、強迫、人際敏感、軀體化、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等多項心理障礙呈顯著的負相關,其中尋樂動機層次與精神障礙各維度均呈現(xiàn)顯著的負相關,這表明高中生的玩樂動機越強,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而玩樂的不受拘束性則與抑郁、強迫等多維度沒有表現(xiàn)出顯著的相關性,可能是被我們國家保守、嚴格的集體文化特征所影響;自發(fā)性與強迫、敵對、偏執(zhí)性、精神病性呈現(xiàn)出輕度正相關,可能正是由于自發(fā)性與我國推崇的內斂性特征相反。
高中生玩樂特質呈現(xiàn)二維差異,一方面,玩樂與適應性幽默顯著正相關,尋樂動機、不受拘束及自發(fā)性每個維度都與親和型、自強型幽默風格正相關。另一方面,玩樂特質與非適應性幽默也表現(xiàn)出負相關, 尋樂動機與攻擊型幽默和自貶型幽默顯著負相關。
高中生幽默風格特點
在差異分析中,高中生群體的幽默風格可以明顯區(qū)分出適應性與非適應性維度。且在幽默風格的使用上,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即高中女生較多使用適應性幽默(親和型、自強型),男生則更多使用非適應性的幽默(攻擊型、自貶型),這一研究結果與此前岳曉東在港穗大學生中的幽默風格使用的研究結果高度一致[5]。
適應性幽默風格
高中生的自強型幽默風格表現(xiàn)為“自我肯定”,與強迫、抑郁、人際敏感、強迫、軀體化、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等顯著負相關,越傾向于使用自強型幽默風格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這種個體的自強自信,對于自我的能力有掌控感,以正面角度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把壓力轉為有趣的情境, 可以避免產(chǎn)生負面情緒。親和型幽默表現(xiàn)為“與人為善”,與強迫、抑郁、人際敏感、軀體化、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呈負相關。這與之前很多研究的結果有一些偏差,如此前對廣州和我國香港的大學生幽默風格與幸福感的研究,結果顯示親和型幽默與自強型幽默這兩種適應性幽默風格都與主觀幸福感有顯著的正相關[5],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被試處于青少年階段,而親和型幽默宜人性和社會化的特 征在成年后才會得到更多表現(xiàn)。
非適應性幽默
攻擊型幽默表現(xiàn)為“拿人開涮”,與軀體化、敵對、偏執(zhí)顯著正相關,自貶型幽默表現(xiàn)為“對己否定”, 與強迫、抑郁、人際敏感、軀體化、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正相關,說明越傾向于使用非適應性幽默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結果和以往研究結果一致[20],即攻擊性幽默風格與心理健康具有顯著負相關,身體攻擊性、言語攻擊性、敵意指向自我的攻擊性因子均與心理健康關系密切。
5 結論
首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性別和年級差異。在性別上,女生心理健康狀況低于男生,在抑郁、焦慮、強迫、人際敏感、恐怖、軀體化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男生;在年級上呈現(xiàn)出隨年級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差的現(xiàn)象。高中生玩樂特質與抑郁、焦慮、強迫、人際敏感等心理問題負相關。其次,幽默具有二維性質,高中生的適應性幽默(親和型、自強型)與心理問題得分負相關,非適應性幽默(自貶型、攻擊型)與心理問題得分正相關。最后,高中生的玩樂特質能正向預測適應性幽默(親和型、自強型), 負向預測非適應性幽默(攻擊型、自貶型)。
6 教育啟示
重視高中生群體心理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塑造
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是極其重要的。學校應當建立杜絕校園霸凌的完整機制,并且逐步推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如學業(yè)檔案需保密)的建立工作以方便進行危險行為的預警和預防。另外,學校應當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健康老師,定期進行心理健康的測評,篩查可能產(chǎn)生問題行為或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并對此類學生按照科學專業(yè)的方式進行心理疏導。思政教育課堂與各學科教學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和主要的途徑,各學科教學中除了學科教學任務之外應當及時洞察學生思想和心理動態(tài)。班主任工作也可以依據(jù)班級學生特點進行集體教育和個人教育,并且及時進行家校的雙向溝通與反饋機制。此外,校例會可以在原有例會形式基礎上圍繞青少年進行主題教育,班會上也可以開展一些幫助青少年了解自我、認識自我的主題活動,增進對學生個人特點的了解與掌握。
重視適應性幽默的培養(yǎng)
玩樂特質中的尋樂動機在心理健康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玩樂特質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幽默作為滿足這種動機的外顯行為,具體到個人情境中就出現(xiàn)了積極和消極的幽默風格,要避免非適應性幽默對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消極作用,就有必要在教育中引導和訓練高中生掌握適應性幽默,學會與人為善; 可以開設幽默小課堂訓練;鼓勵學生使用親和型和自強型幽默。
重視高中生群體中玩樂特質的積極作用
玩樂不僅能夠帶來樂趣,并且能夠培養(yǎng)個人的內部動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情緒控制方面也有重要作用[21]。在這個內卷時代,玩樂算是人們內心的避難所,雖然無法避免競爭,但通過“以玩帶學”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讓人感到放松和快樂。雖然玩樂感受因人而異,但是在玩樂氛圍的培養(yǎng)上可以有所作為??傮w來說,玩樂氛圍的培養(yǎng)可以從家庭和學校兩方面進行[22]:(1)學校應當為玩樂氛圍產(chǎn)生提供資源[23]。除了與學習相關的課程之外,學校應當創(chuàng)設有利于玩樂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例如:在校園文化建設時可增設玩樂園地,給學生自發(fā)開設社團并且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力;為學生提供社團課程等指導青少年玩樂方法和策略,讓其樹立科學和正確玩樂意識;此外,還要轉變教師隊伍的觀念,培養(yǎng)專門進行玩樂教育的師資隊伍,進行有效玩樂教學范例和模式開發(fā)。(2)家庭培養(yǎng)中也應當注重塑 造玩樂性。首先要保護孩子的玩樂心,破除“玩就是浪費時間”“喜歡玩就不是好孩子”等偏見的觀念; 并且應當鼓勵孩子進行有意義的玩樂,玩樂原則當以動靜結合、室內外協(xié)調、同齡玩樂與混齡玩樂相適應為指導。
參考文獻
[1]宋獻惠.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8):21-23.
[2]侯金芹,陳祉妍.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年際演變[M]//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 ?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9—202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188-202.
[3]馬開劍,王光明,方芳,等.“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生態(tài)變革(筆談)[J].天津師范大 ?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1-14.
[4]Barnett L A.The nature of playfulness in young adults[M].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 43(4):949-958.
[5]岳曉東,梁春樂,苗俊男,等.港穗大學生玩樂、幽默風格和幸福感的研究[J].中國心理學前沿, 2021,3(11).
[6]Proyer R T.Development and initial assessment of a short measure for adult playfulness:The SMAP[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2,53(8):989-994.
[7]Magnuson C D,Barnett L A.The Playful Advantage:How Playfulness Enhances Coping with Stress[J]. Leisure Sciences,2013,35(2):129-144.
[8]Yarnal,Careen,Qian,et al.Older-Adult Playfulness An Innovative Construct and Measurement for Healthy Aging[J].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Play,2011,4(1):52-79.
[9]Chang C P.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yfulness and Creativity among Students Gifted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J].Creative Education,2013,4(2):101-109.
[10]Barnett L A.The inculcation of adult playfulness:From west to eas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2017,6(3):255-271.
[11]Mc Ghee,Paul E.Health,healing and the amuse system:Humor as survival training[M].Kendall/Hunt Pub,1999.
[12]Proyer R T.Being playful and smart? The relations of adult playfulness with psychometric and self-estimated intelligence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1,21(4):463- 467.
[13]Yue X D,Hao X,Goldman G L.Humor styles,dispositional optimism,and mental health among undergraduates in Hong Kong and china[J].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ies,2010,11(2): 173-188.
[14]Martin R A,Puhlik Doris P,Larsen G,et al.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uses of humor and their relation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development of the humor styles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3,37(1):48-75.
[15]雍那,任玉玲,王春元,等.南充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26
(10):1592-1597.
[16]趙鑫,張潤竹,周仁來.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
(4):713-717.
[17]羅旌信.職業(yè)學院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以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 當代體育科技,2021(17):65-68.
[18]晉爭,趙凱賓,于歡,等.癥狀自評量表(SCL-90)河南省青少年區(qū)域性常模的建立和心理測量特性驗證[J].精神醫(yī)學雜志,2022,35(2):6.
[19]Tian F,Li H,Tian S,et al.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ordinary Chinese citizens based on SCL-90 during the level I emergency response to COVID-19[J]. Psychiatry Research,2020(288):112992.
[20]哈麗娜,王靈靈,戴秀英,等.寧夏大學生攻擊行為與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中國學校 衛(wèi)生,2016,37(2):233-235,238.
[21]Gray P.The Decline of Play and the Rise of Psychopatholog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Play,2017,3(4):22.
[22]杜麗娟.中小學生日常生活考察:基于河南省9市78所學校的調查[J].教育研究與實驗,2022
(1):90-96.
[23]龐聰穎,閆孟宇,楊海華.中高年級小學生閑暇時間管理策略[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2
(1):136.
The Positive Impact of Playfulness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Adaptive and Maladaptive Humor Styles
Yue Xiaodong Yuan Zhenzhen Xu Yanning Xiang Meilin
School of Psycholog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Abstract: Facing academic pressure, the mental health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need to be noticed. Playfulness and humor are emerging theme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at should be explored. Thu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Beijing. Female students score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measures of mental health than male students. Playfulness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ow pleasure-seeking motivation,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Humor is found an explicit expression of playfulness,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daptive humor styles and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aladaptive humor styles. Taken together, playfulness and adaptive humor styles enhanc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Playfulness; Humor style; Humor style; Mental health; High school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