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浣冰 劉水泉
廣州市從化區(qū)河東中學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學生來源較復雜。據(jù)調查,在全校學生中,家庭困難者占15%左右;單親家庭子女占10%左右。學生文化基礎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在語言表達、社會交流、心理承受、課業(yè)完成等能力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在國防教育特色課程的引領下,給學生以軍旅文化的教育熏陶?如何才能將國防教育有效地“結合、滲透”到平時的教育中去?學校做了以下嘗試:
打造國防教育課程基地
學校從2016年6月開始與廣大附中合作開展“國防教育特色課程”辦學模式,全力打造國防教育課程基地,加大對基地建設的財政經(jīng)費投入,建設“一廊、一室、一場、一園”,即:高水平建設國防教育長廊,國防教育成果展示、軍事閱覽和多功能影視室,爬礙場和國防教育文化園。
學校開辟校報《河東揚帆》國防教育特刊,讓學生感觸國防無處不在的力量。同時精心打造國防教育網(wǎng)絡平臺,在校園網(wǎng)上精心制作“國防教育主題公眾微信平臺”,開設校園國防教育動態(tài)、軍事百科、兵器知識、留言板、軍訓花絮、報務訓練等欄目,使國防教育進入“鼠標一點、近在眼前”的新天地。
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學生社團訓練班、航模隊、軍迷社、舞蹈隊、軍歌發(fā)燒友等有效載體,打造國防教育精品課程平臺和社團平臺,將國防教育融入師生的文化生活之中。
將國防教育內容融入課堂教學改革之中
為把河東中學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管理規(guī)范、效果顯著的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在各級領導強有力的支持和引領下,學校大膽創(chuàng)新“三個納入”機制,即把國防教育納入學校黨團組織精神文明建設重要內容、納入學校第一課堂活動計劃、納入學生德育考核目標。
學校積極開展“國防教育進課堂,軍事訓練上操場”“六個一”系列活動,豐富學生歷練和展示的舞臺?!傲鶄€一”活動是指每個班級上一次國防教育的主題班會;每個學科結合學校國防教育特色開發(fā)一節(jié)活動課;舉辦一次軍事體育運動會;每個班級出一期國防教育黑板報或者手抄報;每個學生讀一本軍事題材的書;基礎年級學生觀看一次軍事題材的影視。
利用《國防教育讀本》詮釋“國防教育”內涵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陣地,校本課程則體現(xiàn)了一所學校教育的價值取向。學校正在研發(fā)的《國防教育讀本》校本課程,是學校自行設計、量身定做的個性化課程,是學校獨特的教育思想、辦學目標的具體體現(xiàn)。
為了保證國防教育校本課程的編寫質量,學校成立了校本課程建設領導小組,主管國防教育的副校長主要負責,國防教育辦公室成員、國防預備班班主任及骨干教師參與。通過認真學習、仔細分析研究,學校決定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學校的國防教育特色建設相結合。為此,學校發(fā)揮全體教師的集體智慧,挑選精兵強將并吸引學生參與,擬組織編寫《歷史與國防》《國防科技》《中外戰(zhàn)爭歷史故事》《國防》等幾套校本教材,從國防知識、軍事技能、愛國情感幾個維度,向不同年段的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教材知識網(wǎng)絡清晰、能力要求明確;圖文并茂,親切感人,學生容易接受。
建立國防預備班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有典范
學?!皣李A備班”按照“以學校為主、軍隊全程嵌入、軍地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思路開展學生培養(yǎng)工作。日常的學習及教育管理以學校為主,軍隊主要負責軍政教育訓練和軍事實踐活動,并協(xié)助校方共同做好招生相關工作。
“國防預備班”軍政訓練包括政治理論、軍事理論、軍事體育、軍事技能等4個方面,共有8門課程、28個學時訓練,如:每周除體育課外,有兩節(jié)的軍事拓展訓練課,每學期安排一次國防知識講座,每學期組織一次軍事拓展實踐活動,每年新生單獨組織軍事拓展實踐活動及定期開展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衛(wèi)生安全法制宣傳教育。
國防預備班學生的軍事體能培訓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鍛煉了意志品質,也增強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更展示了學生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風貌,更在全校學生中起標桿作用。
學校開展國防教育特色課程使同學們感受到軍人的氣質、領悟到軍人的精神、踐行著軍人的言行,有效地提高國防觀念和知識水平,取得了“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教育效果。
教學實踐亮點
學校將國防教育內容融入課堂教學改革之中,落實國家課程校本化建設:陳錦梅的物理課通過軍事兵器的例子講授物理知識;黃榮桂的化學課分析化學武器包括原子彈、氫彈等內容;馬仲培的歷史課放映國防教育歷史影視劇;戴晉、林海鳴的音樂課教授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強軍戰(zhàn)歌》《兵之歌》和《同唱兵之歌》;陳達翔、李志成的體育課同教官賴陸峰合作開展軍體拳、軍事體操等體能和列隊訓練;黃燕紅的美術課教授國旗、軍旗、神舟系列飛船等畫法;謝志杰、葉衛(wèi)東的信息技術課選取國防熱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查閱資料和分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