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桂
(玉溪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身疾病科 云南 玉溪 6531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和進步,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應激和壓力不斷增加,青少年抑郁發(fā)作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青少年抑郁發(fā)作發(fā)病率較高,該病以及其引發(fā)的不良后果已成為致使青少年出現死亡現象的第3大因素,該病發(fā)生率約為2%~8%,相關研究表明,同時合并自傷行為患者所占比例約為29.7%。自傷行為主要指的是患者出現的一系列反復、故意和直接傷害自身的致死性較低或者是不存在致死性的一系列行為,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威脅[1]。為減輕患者的自傷行為,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抑郁情緒,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親子團體聯(lián)合心理輔導,對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62 例青少年抑郁發(fā)作伴自傷行為患者,分析親子團體聯(lián)合心理輔導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玉溪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62 例青少年抑郁發(fā)作伴自傷行為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1 例。納入標準:①患者狀態(tài)與抑郁診斷標準相符;②患者均≥12 歲,<18 歲;③患者單相抑郁;④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嚴重性軀體疾??;②患者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內分泌疾病;③患者服用過精神活性物質;④精神活性物質存在精神發(fā)育遲緩現象患者。對照組男16 例,女15 例;年齡12 ~17 歲,平均年齡(14.18±1.74)歲;觀察組男17 例,女14 例;年齡13 ~17 歲,平均年齡(14.76±1.1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評估患者的自傷風險,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給予患者藥物治療改善抑郁情緒,物理療法緩解緊張狀態(tài),及時疏導患者不良情緒,當其出現自傷行為或者意圖時,需立即采取適宜干預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親子團體聯(lián)合心理輔導護理。(1)組建親子團體成員:團體共有成員5 名,其中包括心理醫(yī)生1 名,輔導員2 名和護理人員2 名。心理醫(yī)生的主要職責為負責親子團體以及心理輔助的指導工作,社工和護理人員需要展開協(xié)同工作。在實施各項護理計劃之前,心理醫(yī)生需先對社工和護理人員展開培訓,令其掌握親子團體護理技巧和心理輔導方法。(2)親子團體護理和心理輔導開展方法:充分分析患者病情,結合患者各項臨床資料,為其制定出個性化護理方案,強化基礎護理措施,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每個星期為患者開展2 ~3 次親子團體活動以及心理輔導,每次制定1 個主題,將每次干預時間控制在1 個小時,共有10 個主題。(3)團體活動和心理輔導流程:每次活動開始時,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介紹本次活動的主題,為患者講解護理流程和目的,鼓勵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引導患者展開熱身活動。在護患熟悉后,護理人員需要進一步介紹主題內容,鼓勵每位成員勇敢表達出自己的心聲?;顒咏Y束后,護理人員需要對本次活動展開總結,同時預告下次活動主題。(4)親子團體和心理輔導內容:將主題定為促進親子關系,將其劃分為親子認知、親子教養(yǎng)、親子溝通、人際關系4 個部分。具體內容包括:組織患者以及其家屬開展“猜猜我是誰”“追和跑肢體接觸活動”等游戲,讓患者和家屬相互令患者明確和父母之間存在的親子關系;通過“親子方程式”等活動加強患者和其父母之間的溝通;鼓勵患者分享自身經歷,處理人際關系。
(1)心理狀態(tài):采取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和汗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評價兩組患者焦慮程度和抑郁程度。評分越低,心理狀態(tài)越好。(2)情緒調節(jié)情況:觀察兩組的接受、重新關注計劃、積極重新關注和理性分析評分,分數與干預效果成正比。(3)護理滿意度:將滿意程度劃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2]。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本組總例數×100%。(4)生活質量:采取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評價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評分。(5)用藥依從性:包括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對比兩組用藥依從性。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本組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的HAMA 評分和HAMD 評分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比較( ± s,分)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比較( ± s,分)
注:HAMA,汗密爾頓焦慮量表;HAMD,汗密爾頓抑郁量表。
組別 例數HAMA HAMD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31 33.78±4.15 15.35±2.65 31.87±4.15 13.21±3.65對照組 31 33.98±3.28 23.25±4.12 31.98±4.03 21.42±4.12 t 0.2118.9790.1068.305 P 0.834<0.0010.916<0.001
護理后,觀察組接受、重新關注計劃、積極重新關注和理性分析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情緒調節(jié)情況比較( ± s,分)
表2 兩組患者情緒調節(jié)情況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接受重新關注計劃積極重新關注理性分析觀察組 31 18.15±1.59 16.33±2.73 13.22±4.14 15.55±2.96對照組 31 14.60±2.53 12.80±3.12 9.82±3.78 12.67±2.63 t 6.6154.7413.3774.050 P<0.001<0.0010.001<0.001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 s,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觀察組 3182.35±4.1583.25±4.1584.15±4.15對照組 3171.32±3.6570.25±3.6570.25±4.12 t 11.11213.09613.234 P<0.001<0.001<0.001
護理后,觀察組用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例)
相對比于成人來說,青少年的抗壓能力較弱,容易受到生活不良事件影響而出現心境低落現象。青少年發(fā)生抑郁癥的概率高,嚴重影響到了其健康水平。自傷是評價患者偏激行為的一項重要指標。相關研究表明,在偏激患者中近期存在自傷行為患者占比約為40%。青少年抑郁患者大多伴有自傷行為,危及患者健康安全[3]。非自殺性自傷是青少年抑郁患者常見臨床表現,患者發(fā)生該行為的目的不是自殺,其直接、故意且反復的傷害的自己的軀體,臨床上多發(fā)的自傷形式主要有撞擊、阻礙傷口愈合、切割皮膚以及咬傷等。臨床研究表明,當下在存在自傷行為患者中,自行前往醫(yī)院接受專業(yè)治療所占比例不足12.5%,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近些年來,在社會文明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等因素推動下,社會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當下,青少年抑郁自傷事件已經成為一項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受到了廣泛重視,該病大多起源于青少年時期,且相對比于男性來說,女性發(fā)生該病的概率更高。臨床上致使青少年抑郁患者出現自傷行為的因素具有多樣性,常見的包括學校生活適應差以及自感學習壓力大等,為進一步預防該行為發(fā)生,改善患者心境,選取科學有效的方式,提升患者對于自傷行為以及抑郁癥的認知,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個體化和差異性的干預方案,具有積極意義。
對于青少年抑郁患者來說,其主要存在3 種社會關系,分別為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和親子關系,其中在個體中存在時間最長、最重要的關系即為親子關系。親子團體關系對于青少年抑郁患者病情來說,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親子關系,不僅僅能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時可以對患者本身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產生積極影響[4]。父母是患者在成長中的重要參與者和陪伴者,和家庭中的其他群體來說,親子關系可以對患者病情產生更直接更重要的影響,直接關系到了患者病情進展、心理狀況以及人格發(fā)展。實施親子團體護理能夠為患者提供關懷和愛護,令患者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溫暖,獲取到積極力量,減輕患者的自傷行為,促使患者病情改善[5]。(1)在抑郁癥的長期影響下患者容易出現言語少、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等種種表現,影響到家庭關系,家人需要多給予患者理解和關懷,給予患者正向引導,多與患者交流溝通,鼓勵患者訴說內心真實想法,患者家人要耐心傾聽,給予患者反饋,不催促患者,給予其充分的尊重。幫助患者轉變認知結構,該病患者往往缺乏對于自身疾病的認知,對自身面對的困難和問題評價過高?;颊呒胰藨粩鄬W習與抑郁癥有關的知識,同時為患者展開講解,確?;颊吣軌蛎靼准膊ζ渥陨硇睦頎顟B(tài)以及生理狀態(tài)產生的不良影響,了解疾病臨床表現,抑郁癥以及自傷行為可能產生的危害等。患者家人需要告知患者該病具有可控制性,通過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方法,能夠幫助患者正常生活和學習。患者家人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患者的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征,仔細觀察患者在進行自我表達時的動作變化以及神態(tài)變化等,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激勵、暗示等措施,干預患者的情緒活動,緩解和消除患者存在的不良認知,消除其產生的消極、悲觀等情緒。營造出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可根據患者喜好,放置花卉,定時通風,粘貼患者喜歡的圖畫,確保室內光線充足等。用心體會患者的內心世界,給予患者正向引導。將親子團體護理應用于青少年抑郁患者臨床護理中,同時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輔導,能夠顯著改善患者心情,調節(jié)患者情緒,提升整體護理質量[6]。(2)為了進一步促使患者病情改善,患者家人需要為患者做好服用藥物督導工作,引導患者正確用藥,詳細告知患者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遵醫(yī)用藥對于促使患者病情改善來說,具有積極意義。根據患者病情,明確患者是采取按劑量服藥還是連續(xù)服藥,護理人員需詳細為患者及其家人講解服藥的劑量以及時間,告知其藥物的藥理作用,提醒藥物可能引發(fā)的副作用。為患者列出用藥清單,叮囑患者嚴格按照醫(yī)囑,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告知患者在外出時,隨身攜帶藥物,在此過程中,患者家人需要做好監(jiān)督工作,必要在確定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后才能離開,防止患者將藥物藏起來,從而出現自傷行為。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有可能表現出反復性,患者家人需安慰患者,鼓勵患者,確保其遵醫(yī)用藥。(3)患者家人為患者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該病患者容易出現無價值感、低自尊以及自責等負性情緒,從而出現自傷行為,患者家人需要將能夠致使患者出現自傷行為的工具和藥品等放置好,確?;颊甙踩?,就家居色調來說,可以暖色系為主,確保室內光線明亮、溫和,切記家庭環(huán)境不可過于吵鬧,不可令患者感受到焦躁、不安等情緒,家具陳列應盡可能簡單,將殺蟲劑、繩子、水果刀和火柴等物品放好。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HAMA 評分和HAMD 評分改善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接受、重新關注計劃、積極重新關注、理性分析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用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親子團體聯(lián)合心理輔導的應用可以顯著改善青少年抑郁發(fā)作伴自傷行患者病情,提升患者身心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青少年抑郁發(fā)作伴自傷行為患者親子團體聯(lián)合心理輔導能夠顯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及心理狀態(tài),提升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