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社區(qū)營造中的積極設計方法應用探究*

        2022-04-27 12:12:58孫衛(wèi)國趙奕楠林廣思
        南方建筑 2022年4期
        關鍵詞:營造設計

        李 潔,孫衛(wèi)國,趙奕楠,林廣思

        引言

        目前,我國城市發(fā)展逐漸由增量進入存量階段,社區(qū)更新對城市公共空間品質提升的意義逐漸凸顯。面對新時代背景下人性化、健康化訴求,社區(qū)更新也遇到了新的挑戰(zhàn)?,F代人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也面臨著貧富差距快速擴大、社會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等一些更為深刻復雜的社會問題,隨之而來心理壓力的增加導致人們易產生疏離感和孤獨感,難以建立信任、親密的社會關系,因此許多社區(qū)也成為城市空間中的“孤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意識到社區(qū)更新不僅是“物”的建設,更是一個全新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運動,目的為建成一個有場所認同感、人文關懷的“大家庭”[1],這與強調公眾參與的社區(qū)營造不謀而合。與此同時,設計師和學者們也從社區(qū)活動的組織方式與治理模式等多個不同的方面對社區(qū)營造進行實踐與研究[2,3]。如何吸引并引導居民進行公眾參與、有效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使社區(qū)營造已經變成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需要基于多學科視角進行綜合研究。

        研究表明幸福感會影響人的行為和認知,如幸福感高的人將會更加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并且更活躍、更利他[4]。本文研究的主觀幸福感更強調主觀的積極心理體驗而不是外在條件的客觀事實體驗,其作為一種積極的情緒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項主要內容[5],積極心理學希望通過一定的干預方法,有計劃地對特定對象的心理活動施加影響,使之朝向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轉變。在此影響下,臨床心理學領域也開始重視如何利用環(huán)境要素激發(fā)積極行為,如園藝療法論、沉浸理論和具身認知論等[6],但目前學者在社區(qū)研究層面主要將主觀幸福感作為評價量表,探究建成物質環(huán)境(如噪音、空氣污染、綠地率等)以及宏觀規(guī)劃因素(交通可達性、人口密度等)與其之間的關系[7,8],較少以心理學角度出發(fā)在社區(qū)營造及設計方法層面進行研究。本文深入心理學領域,探尋以積極心理干預為導向的社區(qū)營造策略與方法,關注個體的積極體驗,使社區(qū)居民在面對社會危機和心理壓力時能做出很好的回應,對于促進個人健康和社會和諧都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1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積極設計

        1.1 主觀幸福感的七個影響因素

        1946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成立時在它的憲章中就將健康定義為“一種完全的身心健康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的狀態(tài)”[9],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與以人的痛苦及其治療為中心、專注于病理的傳統(tǒng)心理學方法相反,是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以及怎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的一個心理學思潮[10],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以及如何發(fā)揮最大程度的潛能去獲得幸福感[5]。在積極心理學領域,關于幸福感的討論一直是研究重點,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會幸福感和自我決定理論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探索了幸福的影響因素。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不僅是對客觀的生活條件和所處狀態(tài)的一種事實判斷,也是對主觀的生活感知和滿意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前者屬于客觀幸福感,后者屬于主觀幸福感。兩者既相互獨立,又互相影響[11]。主觀幸福感為積極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主要側重于測量長期而非短期情感反應和生活滿意度,這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值[12]。現有證據表明遺傳因素占比大約為50%,此為恒定值;而周邊環(huán)境約占10%,雖然該因素短期內會引起情緒波動,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回歸穩(wěn)定值;有多達40%是意向性活動(Intentional Activity),成為干預長期幸福感最有希望和效果的手段[13](圖1)。 “意向性活動”是指人們可以自主選擇地、有意識地參與活動或進行思考,這可以使人感到持續(xù)的幸福。這就意味著,在社區(qū)營造或社區(qū)更新中,客觀的物質環(huán)境提升能夠帶給人們短期的愉悅,但對長期幸福感影響不大,而通過創(chuàng)造居民進行“意向性活動”的機會可以持續(xù)地提升主觀幸福感。

        圖1 主觀幸福感的決定因素

        主觀幸福感并未就具體的影響因子進行闡釋,在其研究基礎上,其他學者通過不同角度對積極心理學進行探索和完善。Ryff 等人認為幸福不僅僅是獲得快樂,還包含了通過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而達到完美的體驗。他們采用另一術語“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以區(qū)別于主觀幸福感對于主觀情感的過度關注,包含涉及到人自我實現的6個方面: 自主(autonomy)、環(huán)境駕御(environmental mastery)、個人成長(personal growth)、積極的人際關系(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生活目的(purpose in life)和自我接受(self-acceptance)[14]。此外,Ryan和Deci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也是一個以實現論作為幸福感中心概念的理論模型,其定義一方面包括自我實現,另一方面試圖指明自我實現的意義及途徑,提出了3種基本需要:能力需要(need for competence)、關系需要(need for relatedness)和自主需要(need for autonomy)[15]。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自我決定理論這三種理論都以個體為中心,而隨之出現的社會幸福感則更關注個體對社會的貢獻和融合。Keyes發(fā)展出具有多樣化和可操作性的5個社會幸福感維度[16]:社會整合(social integration)、社會貢獻(social contribution)、 社 會 和 諧(social coherence)、社會認同(social acceptance)、社會實現(social actualization)。

        上述幾種理論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如主觀幸福感的生活滿意和正性情感維度與心理幸福感的各個維度存在顯著正相關,心理幸福感的友好關系與利他行為和社會幸福感的社會實現、社會貢獻、社會認同以及社會和諧維度存在顯著正相關。幾種幸福感理論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層層遞進而又逐漸深入[17]。我們綜合以上理論歸納總結出了影響人長期主觀幸福感的7個主觀因素,并基于社區(qū)營造中的可應用性重新賦予其意義(圖2):

        圖2 主觀幸福感的7個影響因素

        (1)自我接納和認同:是對自我持有一種積極態(tài)度,承認并接受自我多方面的品質。

        (2)被需要和認同:指能感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需要和認同的情感體驗。

        (3)環(huán)境掌控:指與環(huán)境建立熟悉感、信任感、與自己有關聯(lián)性。

        (4)與他人的積極關系:即與他人有溫暖、滿意和信任的關系。

        (5)機能主動:是指能夠主動選擇和決定做某事。 (6)生活目標:是指生活有目標,并有一種方向感,感覺到過去和現在的生活有意義。

        (7)自我價值:即能夠挖掘潛力,發(fā)現做某事有成就感,能感覺到自我進步。

        1.2 以可能性驅動的積極設計

        近年來,伴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蓬勃發(fā)展,人機交互領域的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超越了僅以任務為導向的方法,將重點從產品轉移到了體驗,推動了人機交互領域的發(fā)展[18]。用戶體驗理論表明設計不僅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積極的體驗或愉悅的生活來促進幸福,還可以激發(fā)人們對增強幸福感的意識,如美好的生活和大自然等。積極設計建立在交互設計領域中的用戶體驗(UX)和積極心理學兩大理論基礎上,以創(chuàng)造和完善增加人類福祉的產品與服務為目的,關注人的長期幸福感,并主要應用在產品設計領域。

        積極設計是以可能性驅動的。傳統(tǒng)設計通常是以問題為出發(fā)點,旨在消除消極的影響解決問題,而以可能性驅動的設計重點不是通過減少眼前的缺陷來尋找快速解決方案,而是激勵追求卓越[19]。因此,設計能夠使人參與有意義的活動并增加長期幸福感,幫助人們實現“心盛(flourishing)”的狀態(tài),這是指一種完全、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的表征,是積極的心理健康的一種高度幸福狀態(tài)[20]。例如,Gary和Bartosch通過設計特殊的靠枕來豐富人們在火車上的體驗[21],這種枕頭可以播放與經過風景元素相匹配的環(huán)境聲音,如當火車經過森林時,會有類似風吹樹葉的聲音(圖3)。

        圖3 特殊枕頭

        積極設計注重觀察過程。設計師要想在活動中發(fā)現可能性,必須基于對用戶的大量觀察和感受體驗,在觀察中發(fā)現靈感,捕捉用戶可能的幸福愿景,再進行分析和塑造積極的體驗。因此,積極設計往往是因人而異的。積極設計關注人性的美德,幫助人們發(fā)現意義感與促進自我實現。如G.Santokhi 和S.Vanhoof的概念設計《感謝鹿特丹》,其理念是喚起人的感激之情。設計表達出這樣的情景:想象你在一個深秋的下午,發(fā)現鹿特丹公園里許多樹已經沒有了葉子,但有一棵樹仍然是滿的。你沿著一段樓梯旋轉著到達樹的頂端,發(fā)現每一步都掛著不同語言的“謝謝”筆記——在那里你可以找到材料制作你自己的感謝信并把它綁在樹上。當你想到你和城市中的其他人一樣心存感激,你不禁泛起微笑[19](圖4),它提示人們心存感激并表達感激。

        圖4 感謝鹿特丹

        2 社區(qū)營造中的“積極設計”

        在設計領域,用戶體驗理論提出以愉悅為導向的設計并將重點從產品轉移到了體驗,展現了人機交互領域一種新的設計導向。而風景園林是為人與空間創(chuàng)造交互條件的學科,空間成為一定意義上的“產品”,因此積極設計在景觀領域也同樣具有價值。更多的是,社區(qū)可以創(chuàng)造人與人發(fā)生交往的空間,意味著積極設計在社區(qū)營造中將可能會產生更大的作用。目前風景園林學科還未出現積極設計的相關研究,但社區(qū)營造中的一些案例是通過提升主觀幸福感從而產生了顯著的積極影響,例如扉美術館舉辦的系列營造活動。

        2017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風景園林系教師何志森曾指導研究生開展以“營造的風景:菜市場就是美術館”為主題的課程(圖5)。一個學生小馬在竹絲崗社區(qū)的菜市場給40多個攤販的手拍了一組照片,并舉辦攝影展,使從未踏入過美術館的攤販們不僅走進了美術館而且能夠主動參與到社區(qū)活動中。我們認為設計師經過三個階段最后提升了居民的主觀幸福感。(1)共情體驗:小馬跟攤販們一起生活和工作了兩個月。一場大雨中,小馬幫助攤販搶救物資、搬運東西,讓攤販們感覺到了被尊重和認同,開始慢慢接受他。(2)發(fā)現可能性:當調研開始以一種特別平等的角色進行后,小馬發(fā)現攤販們手上的痕跡體現了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和工作環(huán)境。(3)塑造體驗:小馬用拍照的方式將這些不被人知的故事記錄下來,并把這些攝影作品放在美術館里展覽。這樣,美術館與攤販們的關系被建立起來,他們的環(huán)境掌控力、機能主動性被激發(fā),因此他們紛紛踏入了這個美術館,尋找自己的“手”(圖6)。展覽結束后,他們把自己的“手”帶回菜市場掛在營業(yè)執(zhí)照旁邊,這是一種對自己身份、勤勞及生命價值的認同[22]。這個活動激發(fā)了攤主們對個人意義和人生價值的追求,并且通過這次活動,攤販們從自己枯燥孤獨的生活中慢慢走出來,和這個社區(qū)開始有了關聯(lián)。這個案例是自下而上且關注于人本身心理需求的。

        圖5 “營造的風景”主題課程

        圖6 攤主來到美術館

        3 積極設計在社區(qū)營造中的干預程序

        Simon Jimenez等對于積極設計在交互和產品領域的設計框架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將設計過程總結為5步:發(fā)現可能性、選擇可能性、總結共性元素、生成概念、結果評估[23]?;谟绊懼饔^幸福感的要素、積極設計框架以及社區(qū)營造中一些成功的類似“積極設計”案例,我們提出社區(qū)營造中基于積極設計的干預可以通過共情介入、尋找可能性、設計可能性、反饋與評價四個階段進行(圖7)。與工業(yè)設計相比,社區(qū)營造是個更為復雜的社會綜合課題。在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居民進行調研與觀察,了解公共空間多方復雜的利益需求;其次更加關注于人與空間和人與人發(fā)生的互動。

        圖7 社區(qū)營造中的積極干預程序

        3.1 共情介入

        積極設計首先要求設計師們有著一種“積極”且平等的設計價值觀,就意味著設計師需要擁有更強的共情能力。在確定了設計對象后,設計師們往往急于開展調研和設計,以一個外來者的身份迅速介入,有時難免會居高臨下地對研究對象進行采訪并得出結論。建筑評論家迪耶·薩迪奇曾感慨道:“建筑師們有朝一日終將無一例外地發(fā)現,定義自己的總是大人物們重塑世界的欲望”[24]。設計師們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定義設計。每個設計場地都是獨一無二且有著其本身內在秩序的,設計師應走出圍墻,去體驗用戶真實的生活、發(fā)現最平凡人群的行為動機和傾聽他們的需求,這樣的設計作品才能夠更為包容和接地氣[25],更好得為居民所使用。

        3.2 尋找可能性

        在規(guī)劃設計的調查法中,設計師們常常將重點放在問題的發(fā)掘上,并針對發(fā)現的問題進行設計,這類設計具有更為直接、明確的解決方案。然而,在以可能性為導向時,人們的幸福時刻、感受與行為成為關注的重點,以微觀的視角發(fā)掘可能性。這在調研的過程中存在可能性不易被發(fā)掘的缺陷,且設計方向的開放性使它難以被確定。所以,在調研的過程中,對于使用者生活的了解至關重要。設計師們需要在觀察人們的日常行為或深入訪談中發(fā)現可能性,這些令人幸福的情景會成為設計師重要的靈感來源。因此,訪談法與跟蹤法、定點拍照法以及圖術學(mapping)是推薦的方法,可以將幸福感用圖示記錄。如何志森所說:“建議設計師放下‘設計師’這個標簽,把自己看成是‘都市偵探’(urban detective)或‘都市觀察家’(urban observer)”[26]。接著收集整理有價值的場景并探究人們進行這些活動的契機及原因,尋找設計的切入點。

        3.3 設計可能性

        在社區(qū)營造階段,應緊扣如何通過空間設計提升影響人主觀幸福感的七個因素,因此我們構建了積極心理干預矩陣,提出基于積極設計的五個干預策略(圖8)。采用矩陣形式的主要目的是突出潛在的終點和途徑,提供切入點以激勵設計師采取開放的和系統(tǒng)的方法,激發(fā)可能的多樣性,而不是一種限制性的方法。

        圖8 積極心理干預矩陣

        (1)創(chuàng)造一個人人平等的交往空間。正如Frye所說,社區(qū)與其說是建立某種東西,不如說是消除我們的結構,創(chuàng)造讓人們走到一起的空間。因此,社區(qū)為傳統(tǒng)上受限制和邊緣化的人們提供替代結構(例如階級,性別,種族)的共享空間[27],可以通過設計手段來增加處于社會結構中弱勢群體的活動和社交機會,使他們更容易產生場所認同感。其次,通過這些活動和社交個體能夠從中獲得情緒支持并且維持身份認同,這便是心理學理論體系中的“社會支持”,一定的社會支持和社會網絡對于個體的心理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28]。因此平等而又休閑的空間能夠激發(fā)相遇、交往,自我意識由此得到增強。例如周子書的“地瓜社區(qū)”,面對被稱為“鼠族”的地下室居民,他首先做的是將地下室的門刷成和整個樓外立面一樣的顏色,并設置像居民樓一樣的導視系統(tǒng),模糊“地下”與“地上”的界限,使地下居民也能感受到被尊重。其次,社區(qū)中賦予新功能的公共空間如圖書館、技能交換室等可以吸引“地上居民”,促進來自不同群體的、連續(xù)的多渠道的信息交換,個體能從中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增加社會資本。

        (2)創(chuàng)造一種人與環(huán)境的關聯(lián)性。個人對生活事件的控制感會增強幸福感[29],人們往往愿意去關注和自己相關的事物和熟悉的事物,由此激發(fā)其機能主動性、提高環(huán)境掌控力和個人成就感。共同參與式的社區(qū)公共空間改造,由設計師團隊與街坊共同深入探討,共同完成對社區(qū)消極公共空間環(huán)境的微小、局部的改造。如北京老城區(qū)微花園參與式設計營造,基于對社區(qū)公共自發(fā)空間幾年的觀察記錄,開始了與居民共同確定設計方案、共同營建的參與性設計,引導居民親自動手[2];再如四葉草堂的社區(qū)花園營造項目創(chuàng)智農園,居民主動地把自家植物帶到花園與大家一起分享和動手實踐,植物成為了凝聚社區(qū)空間的一個媒介。這些難度適中的、在環(huán)境中的體驗活動可以使人們充分平衡“挑戰(zhàn)”與“技巧”之間的關系,更易獲得 “心流體驗”,即參與者被活動或任務吸引,全身心投入所產生的一種完全沉浸其中、高度興奮充實的獨特心理狀態(tài)[6]。

        (3)創(chuàng)造一種與美好事物的關聯(lián)性。設計師可以通過“敘事”的方式喚起人們對特定美好事物及過往經歷的想象與回憶。如在社區(qū)營造中可以通過特有的社區(qū)元素等喚起居民的共同居住回憶,促成場所認同和情感復愈;或創(chuàng)造某一場景引發(fā)人們對過往美好事物的回憶,由此喚起個人成就感和意義感,可能能夠更深層次得使人們從過往成就中尋找到人生目標和價值。設計師應自由得掌握并運用更多元的敘事媒介,它可以是影像,甚至可以是一雙手、一個微笑[30]。獲得2019年度ASLA(美國景觀設計協(xié)會)交流傳媒類杰出獎的作品“城市更新下的社區(qū)營造演進實踐:大柵欄微更新手冊”運用了一些新媒體技術和有趣的活動喚起社區(qū)共同記憶:胡同聲音墻參與者可以獲取照片拍攝時的聲音、胡同元素手工作坊通過對胡同記憶的解構,喚起居民對胡同的集體記憶。

        (4)提供一個富有彈性和不確定性的媒介,為開展一些隨機、偶然的活動創(chuàng)造可能性。人在新奇、變化的事物面前,就會在內心形成一種觀察、接近、了解事物的驅動力[31]。動態(tài)景觀對人產生的吸引力來源于人們自身的好奇心,給人們帶來積極的心理體驗,由此激發(fā)人的機能主動性,使人產生被需要感。如一些互動裝置、可移動景觀家具、臨時小品以及因人參與而變化的動態(tài)景觀,不僅增強了空間的活力,而且為人們的停留和交往創(chuàng)造了條件,引發(fā)了人們的自愿活動,這些不確定和隨機性就能夠長期地促進人的幸福感。例如北京五道口宇宙中心廣場,時間的度量通過轉動的圓盤結合在空間設計上,讓人們在有限的空間里感受時間的流逝和循環(huán)往復的宇宙觀,產生儀式化的效果[32],引發(fā)人們的思考。變化和動態(tài)的環(huán)境能夠觸發(fā)、放大和持續(xù)地促進用戶的積極體驗。

        (5)提供一種延續(xù)性。首先,可以進行希望干預,激勵、指導人們尋找或維持積極狀態(tài),這種干預的過程可以分為灌輸希望、確立目標、加強路徑思維、加強動力思維4個方面[33],如前文所述的帶有“任務”的“心流體驗”活動。其次,可以開展有意義的活動,使社區(qū)居民增長知識或提升個人品德品質,培養(yǎng)個體承擔社會責任并努力實現自我價值。如廣州竹絲崗社區(qū)營造活動,將“無界”的墻變成一座生活美術館,其中大部分的舊物來自于竹絲崗社區(qū)居民的捐贈,不僅加強了居民的環(huán)保意識,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他們的藝術審美。

        3.4 反饋與評價

        設計完成后,基于人們對空間的體驗和使用情況,可以對設計成果是否能夠提升居民的主觀幸福感進行評估。首先可以使用人們幸福感提升的直接反應——微笑的頻率前后對比進行評價;其次,可以通過觀測某一空間人們的使用頻率是否有顯著提高進行側面評估;最后,可以通過量表法,美國伊利諾大學Ed Diener教授編制的主觀幸福感量表[34],測量設計前后的使用者幸福感變化。

        總結與討論

        本文對積極心理學相關理論進行梳理,總結出影響人主觀幸福感的7個因素,分別為自我接納和認同、被需要和認同、環(huán)境掌控、與他人的積極關系、機能主動、生活目標、自我價值。對以積極心理學為依托的積極設計進行理論探究及案例分析,將其遷移至社區(qū)營造中并總結出干預程序,依次為共情介入、尋找可能性、設計可能性和反饋與評價四個階段。根據影響人幸福感的因素構建積極心理干預矩陣并提出干預策略:創(chuàng)造平等的交往空間、建立人與環(huán)境的關聯(lián)、創(chuàng)造與美好事物的關聯(lián)性、提供富有彈性的媒介、提供一種延續(xù)性。社區(qū)營造必將會逐漸從關注空間環(huán)境品質走向學科價值與社會意義的實現,此研究為設計師精準得為增加人民福祉而設計提供參考,激發(fā)未來的設計。

        當然,作為積極心理學與社區(qū)營造及公共空間設計相結合的初步探索,在知識遷移的過程中,該實驗性框架主要在相對宏觀的層面上闡述了其方法論的應用,而落實到社區(qū)營造及公共空間設計的特定場景中時,仍需根據場地具體特征及調研情況進行針對地設計,普適性較弱。另外,研究設計如何影響主觀幸福感的評價是非常困難的。現在常用的方法是設計前后的幸福感量表及個人評估進行對比,但由于主觀幸福感的本質,評估主要依靠自我報告,用戶是否真正意識到設計干預可能帶來的影響也會影響評估結果[19]。最后,長期的主觀幸福感也需要更久的時間進行后續(xù)評估。因此,積極心理學及積極設計如何在風景園林領域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還需要進行更多地研究和探索,以尋找或開發(fā)更加合適的評估工具。

        圖片來源

        圖1、2、7、8:作者繪制。

        圖3:DESMET P, HASSENZAHL M. Towards Happiness: Possibility-Driven Design[M]. Berlin: Springer, 2012.

        圖4:DESMET P M A, POHLMEYER A E. Positive Design: An Introduction to Design for Subjective Well-Be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2013, 7(3): 5-19.

        圖5:林廣思拍攝;

        圖6:米笑.竹絲崗,一座不斷生長的無界博物館[J].建筑學報, 2019(7): 19-23.

        猜你喜歡
        營造設計
        營造閑靜的詩境
        中華詩詞(2022年9期)2022-07-29 08:33:38
        誠心為“僑” 營造“家”溫暖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58
        2021年山西將完成營造林26.67萬公頃(400萬畝)
        何為設計的守護之道?
        現代裝飾(2020年7期)2020-07-27 01:27:42
        《豐收的喜悅展示設計》
        流行色(2020年1期)2020-04-28 11:16:38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擅長營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設計秀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種設計叫而專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營造方寸
        亚洲精品国产一二三无码AV|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男女做爰猛烈啪啪吃奶动|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爆乳无码AV国内| 日本一区二区三级免费| 在线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久青草久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91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一区二区黄色素人黄色| 老熟女的中文字幕欲望|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2021年国产精品每日更新| 日韩十八禁在线观看视频| 蜜桃成熟时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av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精品网站国产乱子伦| 国产女主播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大香焦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区另类av| 欧美成人在线A免费观看| 日本伦理美乳中文字幕| 大地资源网在线观看免费官网| 啪啪无码人妻丰满熟妇| 国内视频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理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碰碰人人av熟女天堂| 无码视频一区=区| 在教室轮流澡到高潮h免费视| 自愉自愉产区二十四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妖精| 中文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九九99久久精品在免费线97| 区一区二区三区四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 亚洲免费黄色| 白色白色在线视频播放平台| 国产在线第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