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斌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放射科,湖南省衡陽市 421200
乳腺癌是一種較為多發(fā)的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女性為該病的主要發(fā)病人群,發(fā)病人群呈年輕化趨勢,病情發(fā)展較快,若未采取及時的治療措施,會增加癌細胞擴散或轉移的風險,增加了治療難度,病死率大大提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1]。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特征不明顯,不易被發(fā)現,大多數患者出現明顯癥狀時已發(fā)展為中晚期,導致患者預后較差。因此,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早期診斷有助于改善其預后,降低死亡率。彩超檢查和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均為篩查和診斷乳腺疾病的常見技術,對早期乳腺癌的診斷效果較顯著。但乳腺超聲檢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誤診、漏診率較高[2]。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檢查操作簡單,可清晰顯示乳腺內腫瘤病灶的鈣化數量、大小、形態(tài)及密度等。鈣化是乳腺鉬靶X線檢查中常見到的征象,約有40%的乳腺鉬靶攝影患者存在微鈣化表現,在早期非浸潤癌中,鈣化為乳腺惡性病變的關鍵X線征象,觸診時感覺不到腫塊的存在,因此需進行微鈣化分析,以確定乳腺疾病的良惡性[3]。鑒于此,本文旨在探討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對乳腺癌的診斷效果及鈣化表現分析。報道如下。
1.1 觀察對象 收集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年齡35~76(51.34±5.26)歲;體質量50~75(62.13±3.42)kg;有生育史34例,無生育史6例。
1.2 選擇標準 入選標準:(1)符合《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9 年版)》中疾病的診斷標準者[3];(2)經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者;(3)腫塊直徑不超過1cm者。排除標準:(1)合并心、腎功能障礙者;(2)合并精神障礙者;(3)無法正常交流溝通者;(4)存在影像學禁忌證者。
1.3 方法 超聲檢查: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GELOGIQE9),頻率設置為8~12MHz,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乳房,對患者的乳腺象限、乳暈進行全面檢查,根據掃描圖像進行記錄,包括腫塊位置、大小、形態(tài)及回聲狀況等。對周邊血流分布進行探查,判斷回聲的均勻性,對鈣化現象進行分析。
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美國HOLOGIC公司生產的Hologic Selenia):在攝影期間需保證設備一直處在全自動曝光狀態(tài)。參數分別設置為 30kV、250mAs,對腺軸位進行拍攝,采取斜位拍攝?;颊呷⊙雠P位,將雙側乳腺充分暴露,將探頭對乳房各個象限進行多切面和多方位的系統(tǒng)掃查。對腫塊位置進行劃分,并加做切線位,利用圖像確定腫塊的具體位置,對腫塊的形態(tài)、大小、邊緣狀況及鈣化現象進行觀察。
由2名具有豐富經驗的影像醫(yī)師進行閱片,對鈣化灶的直徑、大小進行評估,記錄乳腺癌病灶的分布。
1.4 觀察指標 比較超聲、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的檢出率、漏診率。
2.1 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與超聲檢出率對比 與超聲檢查結果相比,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的檢出率更高,漏診率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10,P=0.043<0.05)。見表1。
表1 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與超聲檢出率對比
2.2 鉬靶微鈣化灶形態(tài)與病理分型分析 乳腺癌患者鈣化灶形態(tài)為泥沙狀、針尖狀、小桿狀、小叉狀、團簇狀,鈣化特征以等密度和低密度為主;其中浸潤性導管癌最多,且鈣化率最高。見表2。
表2 鉬靶微鈣化灶形態(tài)與病理分型分析
2.3 微鈣化顆粒的密度、大小、數量分析 33例患者的微小鈣化數目>5枚/cm3,7例鈣化數量較少且分散。鈣化顆粒直徑多為<0.5mm。
2.4 微鈣化顆粒和軟組織結節(jié)分析 40例乳腺癌患者中,單純鈣化18例,結節(jié)內鈣化16例,結節(jié)外鈣化6例。
乳腺癌是女性高發(fā)的惡性腫瘤之一,該疾病受到多因素影響導致,患病后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4]。早期乳腺癌的臨床癥狀及臨床體征不明顯,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檢查方式以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診斷效果,及早確診,及時治療,以改善患者預后[5]。乳腺觸診、超聲、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等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乳腺癌檢查方法,其中乳腺觸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腫塊不明顯的惡性腫瘤容易誤診[6]。乳腺超聲也具有存在局限性,診斷的漏診率和誤診率均較高[7]。數字化乳腺鉬靶 X 線攝影與超聲比較,分辨率更高,能夠更加清晰、全面地檢查鈣化灶和分析腫塊密度,可明顯腫瘤的大小與位置,診斷準確率較高[8]。微鈣化是乳腺癌的主要征象[9]。乳腺癌細胞的代謝較旺盛,由于血供不平衡或者局部出血,導致含鐵的血黃素出現沉著,局部的鈣離子及堿性磷酸酶增加,更易形成鈣化中心,因此鈣化率較高[10]。利用乳腺鉬靶X線能夠清晰地觀察到腫瘤病灶微鈣化的形態(tài)、大小、數量、密度、分布等,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彭忠賢[11]的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早期乳腺癌檢出率為9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7%(P<0.05)。本文結果顯示,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的檢出率為95.00%,高于超聲的80.00%,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的漏診率為5.00%低于超聲的20.00%(P<0.05)。本文結果與彭忠賢[11]的數據基本一致。結果說明:數字化乳腺鉬靶 X 線攝影對乳腺癌患者的檢出率高于超聲檢查。分析原因:(1)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能夠利用數字探測、實現自動化拍攝,可清晰觀察患者乳腺及其周圍組織的情況,更加清晰地顯示出乳腺的微小病灶及高密度病灶,且檢查圖像質量較高,可減少漏診情況的發(fā)生[12]。(2)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能夠對乳腺腫塊進行精準捕捉,具有較高的診斷敏感性,圖像的分辨率也極高,可對乳腺良性惡性腫塊進行區(qū)分[13]。
乳腺癌患者中浸潤性導管癌例數最多,鈣化灶形態(tài)為泥沙狀、針尖狀、小桿狀、小叉狀、團簇狀,鈣化特征以等密度和低密度為主;說明乳腺腫瘤鈣化病灶的形態(tài)可對乳腺的良性和惡性病變進行鑒別。33例患者的微小鈣化數目>5枚/cm3,7例鈣化數量較少且分散;由于鈣鹽沉積時間不同而導致,由于鈣鹽沉積時間不同,使得乳腺腫瘤病灶的邊緣不光整,且形態(tài)不規(guī)則,微焦點局部加壓放大片更清晰地顯示了鈣化病灶,有助于臨床醫(yī)師發(fā)現患者細小的、密度低的鈣化灶[14]。單純鈣化18例,結節(jié)內鈣化16例,結節(jié)外鈣化6例。說明乳腺中心易形成鈣化,且其周圍也易形成微鈣化灶[15]。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應用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的檢出率高于超聲檢查,且鉬靶X線攝影微鈣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鑒別乳腺癌疾病的良性和惡性病變,具有一定的臨床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