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 江西省安福縣人民醫(yī)院 343200
痔瘡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之一,目前針對痔瘡的治療方式含藥物內服外用、手術治療或微創(chuàng)治療等[1]。重度脫垂性痔臨床普遍應用手術治療,因肛門直腸神經復雜、血管豐富,手術對患者局部組織帶不同程度的刺激,造成術后損傷及疼痛[2],對患者身心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在外科手術大力發(fā)展微創(chuàng)無痛、腹腔鏡手術的環(huán)境下,肛腸術后疼痛仍然是肛腸??漆t(yī)師的研究重點與要點。因此,術后尋找麻醉效果確切、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的鎮(zhèn)痛方式是首要解決問題。目前用于臨床術后鎮(zhèn)痛的藥物較多,但不同藥物各有利弊,本文以60例患者為對象,探討采用羅哌卡因、亞甲藍注射液、鹽酸腎上腺素麻醉聯合鎮(zhèn)痛的效果,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度脫垂性痔瘡患者60例。納入標準:(1)經臨床檢查及輔助檢查均確診為重度脫垂性痔;(2)均具備經肛吻合器直腸部分切除術手術條件;(3)患者及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含肛腸部位手術史者;(2)對麻醉藥物過敏者;(3)合并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嚴重障礙者。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38.14±2.23)歲;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8±0.25)年。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38.20±2.15)歲;病程0.6~3年,平均病程(1.8±0.2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在通過我院相關倫理委員會審核及批準下進行。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經肛吻合器直腸部分切除術治療。對照組:術后采用亞甲藍注射液麻醉。具體操作為:2ml 1%亞甲藍注射液加入7ml 0.9%氯化鈉注射液,在患者的創(chuàng)面下切開皮緣部分、結扎部分及掛線區(qū)域進行點狀注射,深度為5mm以下,總劑量12ml。觀察組:術后采用亞甲藍注射液+鹽酸羅哌卡因+鹽酸腎上腺素麻醉;具體操作為:將4ml 1%亞甲藍注射液(齊川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827)、7ml 5%鹽酸羅哌卡因(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716)+5滴(4號半針頭)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加入5ml 0.9%氯化鈉注射液,在患者的創(chuàng)面下切開皮緣部分、結扎部分及掛線區(qū)域進行點狀注射,深度為5mm以下,每次劑量為0.5ml,總藥物劑量為10~12ml。
1.3 觀察指標 (1)視覺模擬評分(VAS)[3]: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總分為10分,7~10分表示重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0分表示無痛;觀察其不同時間點鎮(zhèn)痛效果。(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其中包括術后尿潴留、肛門失禁、肛門灼痛、肛緣水腫。(3)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接受程度。于患者出院前1d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非常接受:患者對此鎮(zhèn)痛方式的效果十分認可,且手術結束后患者創(chuàng)面排便以及換藥過程中有輕微疼痛感,認為麻醉方式良好,且對給藥方式十分滿意;接受:患者認為該鎮(zhèn)痛方式效果良好,術后創(chuàng)面基本沒有痛感,在換藥以及排便過程中出現的疼痛感可以忍受,對麻醉方式滿意程度一般;不接受:患者認為該鎮(zhèn)痛方式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在排便以及換藥時有明顯疼痛感,需聯合其他藥物進行鎮(zhèn)痛。
2.1 兩組患者鎮(zhèn)痛效果比較 術后各個時間點觀察組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3.3%,低于對照組的40.0%(χ2=10.429,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鎮(zhèn)痛效果對比分)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麻醉接受程度比較 觀察組總接受度為96.67%,略高于對照組的86.67%,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64,P=0.161>0.05),見表3。
表3 兩組麻醉接受程度比較[n(%)]
手術是臨床治療肛腸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因肛門周圍神經分布復雜,痛覺敏感,手術刺激可能導致局部組織損傷,術后極其容易造成肛括約肌持續(xù)痙攣,致使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組織水腫及炎性因子增加等,給患者帶來負面情緒,從而導致預后不良[4]。因此,肛腸手術麻醉的成功不僅在于手術之始,良好有效的術后鎮(zhèn)痛對肛腸疾病手術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臨床較為常用的長效鎮(zhèn)痛劑主要成分為亞甲藍注射液配合局麻藥物。亞甲藍注射液作為長效鎮(zhèn)痛藥物,是一種可逆性末梢神經損傷劑,與機體神經組織具有較強的結合能力[5],可有效與神經髓質可逆性結合,其主要作用于改變神經膜電位,通過阻斷神經纖維電傳導,達到止痛目的,但其起效較慢,為2~4h,期間患者會出現燒灼樣疼痛[6]。而鹽酸羅哌卡因作為新型長效酰胺類局部麻藥,主要通過抑制神經細胞鈉離子通道來阻斷神經興奮及傳導實現麻醉作用;其麻醉效果評價良好,對心肌毒性較小,局部浸潤麻醉后鎮(zhèn)痛時間為12h以上,并且與其他類型麻醉藥物相比不良反應少[7]。術后鎮(zhèn)痛過程中亞甲藍注射液在機體起效需4~6h,而羅哌卡因皮膚鎮(zhèn)痛時長可達到4~6h,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將充分發(fā)揮術后不留麻醉間隙的鎮(zhèn)痛效果,有效阻斷損失至疼痛至括約肌痙攣至疼痛的惡性循環(huán)情況[8]。
本文中,觀察組鎮(zhèn)痛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聯合麻醉效果更好;同時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聯合麻醉安全性較高,這與既往研究相一致。羅哌卡因、亞甲藍注射液、鹽酸腎上腺素聯合應用于痔瘡術后鎮(zhèn)痛患者中,具有較為理想的效果,不僅能減少患者痛苦,還能減少不良反應。且患者的麻醉接受程度與單純使用亞甲藍比較并無顯著差異,說明患者對這兩種麻醉方式的接受程度均較為理想。由此可知,重度脫垂性痔瘡患者術后應用亞甲藍聯合羅哌卡因、鹽酸腎上腺素,能夠顯著降低患者術后的疼痛感,進而有助于護士以及醫(yī)生順利開展工作,確保患者換藥的依從性,促進創(chuàng)口快速愈合,同時降低疼痛感還能夠提高患者的舒適度[9-11]。此外,腎上腺素能顯著延長麻醉時間,減緩麻醉藥物吸收,減少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在重度脫垂痔瘡患者術后采用亞甲藍注射液、鹽酸羅哌卡因、鹽酸腎上腺素聯合鎮(zhèn)痛,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且鎮(zhèn)痛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