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關于德國社會民主黨轉型的歷史考察*

        2014-03-31 11:48:33史秋菊
        關鍵詞:社會民主黨社民黨綱領

        史秋菊,陳 建

        (南京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如今已走過150 年風雨歷程的德國社會民主黨,是整個西歐社會民主黨(社會黨、工黨)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政黨,同樣也是德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政黨。這個從不甘心安于現(xiàn)狀的政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不斷地發(fā)生著順應時勢和外部環(huán)境的周期性轉型,這也成為20 世紀的一個新的政治現(xiàn)象,調整和改革似乎已成為社會民主黨的一個內在的性格特征?!盎仡櫄W洲政治發(fā)展的左翼歷史,它實際上已在政治和社會現(xiàn)實變化的壓力下進行了幾次改造。”[1]7從“革命黨”到“改良黨”,從“工人(階級)黨”到“人民黨”,從追求“制度社會主義”到追求“價值社會主義”,再到放棄社會主義目標,以努力爭取社會中間階層的全方位政黨和以選舉為目的的傳媒黨的演變,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

        一 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工人階級革命黨

        (一)革命政黨的初步建立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作為由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親自指導下的世界上第一個在民族國家范圍內建立的無產階級政黨,德國社會民主黨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有著極強的革命性,其歷史源頭可上溯到1863 年全德工人聯(lián)合會。其創(chuàng)始人斐迪南·拉薩爾宣稱這是一個代表“德國工人等級的社會利益”,努力消除“社會的階級對立”的工人聯(lián)合組織。1869 年,工人領袖威廉·李卜克內西和奧古斯特·倍倍爾在愛森納赫領導下成立了德國社會民主工黨,這是德國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1875 年5 月在哥達召開的代表大會上,兩個政黨歸并成立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其力量迅速壯大。但是《哥達綱領》“力求用一切合法手段來建立自由國家和社會主義”[2]的改良主義傾向受到馬克思的嚴厲批判。馬克思執(zhí)筆書寫了戰(zhàn)斗檄文——《哥達綱領批判》,徹底清算了拉薩爾機會主義傾向。由于該黨贊成革命反對君主立憲,俾斯麥即宣布該黨非法,并頒布《反社會黨人非常法》,嚴厲鎮(zhèn)壓德國社會民主黨人。哪里有鎮(zhèn)壓,哪里就有反抗,愈鎮(zhèn)壓,愈反抗,愈革命,愈使“國家是統(tǒng)治階級鎮(zhèn)壓工人階級的工具”不證自明,社會民主黨人的反抗思想和革命熱情愈是強烈。多次被捕入獄的倍倍爾憤而怒言說:“我要像你們當初對待我們那樣對待你們!”[3]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新綱領——《愛爾福特綱領》

        1890 年9 月,隨著反社會黨人非常法的廢除,德國社會民主黨恢復了合法地位。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德國社會民主黨(1891 年10 月)在愛爾福特召開代表大會,通過了由黨的理論家考茨基和伯恩施坦共同起草的新綱領——《愛爾福特綱領》。該綱領指出:由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質所造成的危機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可怕”,“生產資料私有制與有目的地運用和充分發(fā)展生產資料已經互不相容”。[4]20因此,只能把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變?yōu)樯鐣兄啤?。?]20-21由此可見,《愛爾福特綱領》在理論上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和社會結構的分析是一致的,一邊是不勞而獲、占有生產資料的資本家,另一邊則是勞而無獲、除了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的無產者,二者之間產橫亙著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種天然對立使社會分裂成兩大敵對陣營,階級斗爭不可避免。而這一斗爭“必然是一場政治斗爭”,“工人階級沒有政治權利就不能進行他們的經濟斗爭,不能發(fā)展他們的經濟組織,他們不掌握政治權利就不能實現(xiàn)生產資料向全體居民所有的過渡”。[4]21社會民主黨的使命便是把工人階級的斗爭“塑造成為一種有覺悟的和統(tǒng)一的斗爭”,[4]21從而闡明無產階級的階級任務和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該綱領在實際政策方面提出了普選制、言論集會結社自由等一系列無產階級爭取“合法”斗爭的要求,這顯然是對當前資本主義制度的默許和認同。一方面是對社會制度徹底變革的革命性目標,另一方面又是爭取“合法”斗爭的改良主義傾向,這為日后德國社會民主黨黨內改良主義大行其道埋下了伏筆。但從總體上說,《愛爾福特綱領》仍是以追求制度社會主義為革命目標,馬克思主義仍然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理論基礎。

        二 從階級黨到人民黨——改良主義思想的逐步確立

        (一)《格爾利茨綱領》——社會民主黨階級性、革命性的松動

        1914 年,聲稱是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一個支部的德國社會民主黨拋棄了“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的戰(zhàn)略口號,選擇從本民族利益出發(fā),同意進行戰(zhàn)爭預算,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這與戰(zhàn)前的反戰(zhàn)原則相比,無疑是背道而馳。社會民主黨的這一舉動顯然也與馬克思“工人階級是沒有祖國的”這一論斷大相徑庭,這無疑是與統(tǒng)治階級的合作,是對現(xiàn)有國家和政治體制的認同。在這一問題上,黨內出現(xiàn)多數(shù)派和少數(shù)派的分流,對戰(zhàn)爭預算持反對態(tài)度的少數(shù)派與統(tǒng)治階級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并作為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1917 年)分離出來,而多數(shù)派社會民主黨則選擇融入現(xiàn)存體制,與統(tǒng)治階級合作甚至結盟。

        正因為對統(tǒng)治階級采取合作態(tài)度,使得多數(shù)派社會民主黨在1918 年到1930 年間多次執(zhí)掌政權。期間,通過了伯恩施坦起草的新綱領《格爾利茨綱領》(1921 年),這一綱領開始對改良主義思想采取接受吸收態(tài)度,以改良主義的和平道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力圖通過現(xiàn)存制度內的行動來實現(xiàn)社會主義理想”。[5]

        首先,綱領開篇便是“德國社會民主黨是城鄉(xiāng)勞動人民的黨。它力求使一切依靠自己勞動成果為生的體力和腦力勞動者在共同的認識和目標下團結起來,為爭取民主和社會主義而共同奮斗?!保?]143這無疑淡化了社會民主黨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性質,可以說這一論調是將黨的性質由“工人階級黨”轉變?yōu)椤叭嗣顸h”的初步嘗試。

        其次,如果說《愛爾福特綱領》對資本主義制度仍然保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態(tài)度,那么新黨綱則變?yōu)閷ι鐣髁x必然性的倫理學論證。新綱領宣稱“資本主義經濟”使“爭取無產階級解放的階級斗爭成為歷史的必然,成為道德的要求”,[4]33這一倫理學的論證表明社會民主黨為爭取更廣泛的社會集團而必須去爭取那些雖然接受社會主義目標,卻不能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集團,這一有限的妥協(xié)表明馬克思主義作為德國社會民主黨指導思想地位的動搖。

        第三,在目標上該綱領雖仍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替代資本主義制度,但在方法上卻力圖以改良主義的議會斗爭道路替代流血暴力革命道路。

        第四,綱領還認為,民主共和國是“不可改變的國家形式”,并將其作為社民黨的奮斗目標,斷言“莫斯科式的無產階級野蠻暴力專政的道路……是一條破壞的道路”,“只有建設的道路才能穩(wěn)妥地通往社會主義?!保?]這條“建設的道路”就是通過“民主”方式和“合法”斗爭的議會改良道路。

        通過《格爾利茨綱領》,改良主義思想在黨內合法化了。但這時的德國社會民主黨仍追求“制度社會主義”,[7]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替代資本主義制度,在至關重要的經濟制度問題上,依然毫不含糊地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從性質上講依然是社會主義政黨。

        (二)《哥德斯堡綱領》——階級黨到人民黨的跨越

        二戰(zhàn)后,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德國社會民主黨表現(xiàn)出更加強烈的改良主義傾向。從二戰(zhàn)后德國社會民主黨多次參加選舉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得票率一直呈下降趨勢。同時,社會民主黨黨員人數(shù)也大幅下降,1958 年黨員人數(shù)與1947 年相比下降了將近30%。幾次大選失敗使社會民主黨長期處于在野黨的位置,由此黨內開展了一場關于黨的改革的大討論,討論的最終成果即是一個新的綱領——《哥德斯堡綱領》(1959 年)的通過,這一綱領引起了社會民主黨性質的大轉折。

        該綱領宣稱其“已從一個工人階級的政黨變成一個人民的政黨”,[4]84開始變?yōu)楦牧贾髁x的全民黨。在黨的指導思想方面該綱領作了如是調整:“民主社會主義根植于西歐的基督教倫理、人道主義和古典哲學”。這無疑已完全否定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民主黨指導思想的地位,將黨的指導思想的觸角伸向倫理教義和精神哲學,表明黨的指導思想的多元化趨向已經完全確立。綱領還稱“德國社會民主黨是一個思想自由的黨。它是由來自不同信仰和思想流派的人組成的一個共同體”,“人們信仰的內容,既不是一個政黨、也不是國家有權規(guī)定的”。[4]70除此之外,綱領還把“自由”“公正”“團結互助”作為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這實際上是以抽象的倫理道德價值目標替代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階級革命目標。實現(xiàn)這一基本價值的途徑便是“在同其他民主政黨進行權利平等的競賽中獲得多數(shù)人民的支持,以便根據民主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建設國家和社會”。[4]72這徹底切斷了理論方面形式上與馬克思主義的一點藕斷絲連的歷史淵源。在經濟領域,新綱領主張混合經濟,調和自由主義和凱恩斯主義。一方面,保護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和自由競爭,發(fā)揮市場的自發(fā)調節(jié)作用;另一方面接受國家宏觀調控,改進國家福利制度,保證全民就業(yè),保障公平分配等。不再堅持推翻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承諾,實際上就是對現(xiàn)存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接受和認同。

        “社會民主黨已經從一個工人階級的政黨變成了一個人民的黨”,褪去其“工人階級黨”的外衣,作為更廣泛階層的利益代言人,達成了社會民主黨歷史上的正式轉型。

        (三)從階級黨到人民黨的原因略探

        首先,改良主義思想在黨內潛滋暗長。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理論家伯恩施坦可以說是改良主義的始祖,他通過對19 世紀末20 世紀初德國以及西歐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結構的分析,提出了改良主義。他認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制定無產階級革命策略時所依據的前提已經改變……在目前社會中已經有可能一部分一部分地實現(xiàn)社會主義”。[8]9“最終目的是微不足道的,運動就是一切”從此成為修正主義的格言風行一時,他的目的就是放棄暴力革命,最終實現(xiàn)“和平長入社會主義”。根據伯恩施坦的分析,認為“有產者的人數(shù)不是‘或多或少地’增加,而簡直就是更多了”。[8]104這表明在當時的資本主義國家并未出現(xiàn)馬克思所預言的兩大階級尖銳對立的情況,這一前提成為伯恩施坦通過和平改良的方式“長入”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依據。德國社會民主黨接受了這一改良主義路線,努力爭取議會斗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直至1921 年《格爾利茨綱領》,改良主義思想在黨內已經開始合法化。正如社會民主主義理論家托馬斯·邁爾所指出的,德國社會民主黨信奉“修正主義”,“并不是由于人們有意識地傳播修正主義的看法,而是來自黨本身的經驗”。[9]

        其次,社會結構發(fā)生新變化,中等階層逐步發(fā)展壯大。與馬克思的看法不同,伯恩施坦認為“社會結構同從前比起來遠沒有簡單化,不如說它是無論就收入水平還是就職業(yè)活動來說,都高度地分化了”,[8]105就在工人階級內部也表現(xiàn)出教育水平、職業(yè)地位和收入差異等方面的內部分化,而中等階層又得到公務員和職員等“新中間階層”的補充。社民黨主席舒馬赫甚至認為:“社會主義的原意已有所改動而不只是工人階級的事情了?!币贿吺侵挟a階級日益發(fā)展壯大,一邊是傳統(tǒng)產業(yè)工人階級隊伍的縮水,作為一個意識形態(tài)上依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政黨來說顯然已經無法吸引社會結構中的大多數(shù)群體,只依賴傳統(tǒng)的產業(yè)無產階級這一穩(wěn)固群體贏得大選勝利的局面已經一去不返。若不對這一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它就不可能獲得中產階級選民的支持,也就不可能執(zhí)掌政權,而要獲得大多數(shù)選民的支持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對黨的綱領做出新的解釋。因此,以爭取大多數(shù)選民,擴大階級基礎的新綱領便應運而生,也一步步使社會民主黨“非意識形態(tài)化”和“非工人階級化”。

        三 從人民黨到全方位政黨

        (一)《柏林綱領》——順應時代新要求的生態(tài)綱領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新一輪的科技革命開始起步,聯(lián)邦德國與其他發(fā)達工業(yè)化國家一樣,第三產業(yè)已占據經濟發(fā)展進程的主導地位,相應的第三產業(yè)的從業(yè)人員(第三產業(yè)中的就業(yè)人員絕大部分被認為是中產階級)也已經超過了第一、二產業(yè)的從業(yè)人員,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階層,哥德斯堡綱領已然無法解釋新的形勢下的新問題、新情況。

        另一方面,“戰(zhàn)后出生長大的‘新中產階級’,屬于后物質主義的一代,他們熱衷于包括和平運動、女權運動、環(huán)境保護等所謂的‘新社會運動’,在利益訴求方面,他們與傳統(tǒng)的產業(yè)無產階級截然不同,與其它中產階級成員也有所區(qū)別?!保?0]它開始改變部分德國政治關注的日程和選舉行為。1980年,綠黨成立,吸引了大量中左選票,面對這一形勢變化,德國社會民主黨反應似乎有些遲緩,直到1983 年它再度淪為在野黨。

        長期以來,社會民主黨一度將“新社會運動”的活躍看作一個不小的政治挑戰(zhàn)。隨著新社會運動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綠黨作為一支號稱“反對一切政黨的政黨”在德國迅速發(fā)展壯大,許多社會民主黨黨員和選民在新社會運動的影響下選擇“棄紅投綠”。因此,在廣泛討論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充分吸取“新社會運動”的內容,尋找與“新社會運動”的共同點,順應時代要求的新綱領——《柏林綱領》(1989 年)應運而生。這一綱領標志著德國社會民主黨實現(xiàn)了新的轉型,它在保留“自由”“公正”等基本價值觀念的同時,增加了生態(tài)保護等內容。這一綱領的出臺雖未立即改變社會民主黨淪為在野黨的局面,在1994 年大選中仍敗于聯(lián)盟黨,但卻使社民黨學會了如何與其他政黨合作,尤其是與綠黨的合作,為其日后“紅綠聯(lián)盟”奠定了基礎。

        (二)“新中間道路”——德國版的第三條道路

        在《柏林綱領》之后,1994 年社會民主黨大選落敗,其領導人沙爾平呼吁對黨的路線方針需再作修改。他認為“社民黨必須從根本上改革綱領,通過更加團結來改善對外形象,而且首先必須對中產階層具有吸引力”。[11]在之后的競選綱領中,隨之提出了“新中間道路”。實際上,施羅德提出的“新中間道路”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選舉標簽,旨在引發(fā)大眾媒體的積極回應,使社會民主黨能深入到中產階級范圍之內。這一“新中間政策”,被認為是德國版的“第三條道路”,這種超越傳統(tǒng)社會民主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既“非左”又“非右”的道路選擇力求超越意識形態(tài),淡化左右之爭,兼容并蓄地將各種意識形態(tài)糅合在一起,形成所謂“超越左右”的混合物。社民黨對“新中間”的定義是:“社會中的‘主要成員’,是指那些有較高素質的、目標明確的人,他們可以承擔在家庭中的責任、使孩子接受學校教育,他們是有遠見的、忠誠的經理人和企業(yè)主,是善于創(chuàng)新的手工業(yè)者和專業(yè)技術人員,他們是那些勇于創(chuàng)業(yè)的人,進取的技工和科學家和有責任感的德國工會。他們是我們的依靠對象。我們與所有這些人一起,構成了德國的‘新中間’?!保?]183可以看出,這一定義外延龐雜、內含不定、十分模糊,各階層利益差別很大,幾乎社會所有人都包括在內。這種運動口號的創(chuàng)造,成功地影響了德國選民,社民黨力求在選民面前表現(xiàn)出自己更加開放、更為包容的一面,以表明社民黨不僅代表傳統(tǒng)產業(yè)工人階級利益,同時也堅決捍衛(wèi)以中產階級成員為主體力量的社會各階層利益,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這樣,德國社會民主黨實現(xiàn)了由人民黨向全方位政黨(catch-all party)的轉變。

        (三)從人民黨到全方位政黨的原因

        選民的非固定化和固定選民的喪失,使社會民主黨的選民基礎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社民黨進行新一輪轉型的重要因素。正如邁爾所言,“社會民主黨黨員和選民的分化程度始終比廣泛傳播的以‘工人黨’為主題詞的簡單解釋模式所愿意承認的要大?!保?2]64就社民黨的黨員成分來看,它除了傳統(tǒng)的手工工人外,也包含企業(yè)中小職員、小獨立經營者和自由職業(yè)者。一戰(zhàn)后,社會上參加社會民主黨的黨員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俺笋R克思主義的和世俗倫理的取向外,也出現(xiàn)了宗教取向?!保?2]65由此可見,社會民主黨的基礎并非是完全同質的。

        上世紀60 年代聯(lián)邦德國的選民固定數(shù)量占全部選民的80%,但到了八九十年代這一數(shù)字卻降到原來的一半。所以,變化不定的選民很大程度上對選舉的結局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其中,有一部分選民,他們自己本身也難以確定自己較為穩(wěn)定的政治方向,基本上依靠大眾媒體中顯示的政治論題及象征性的政黨領袖來決定自己的選舉行為?!斑@種不如說是以膚淺的交往效應為基礎的意見形成能夠隨著任何一種新的情緒狀態(tài)而迅速改變”。[12]70這類變動不定的選民在年輕群眾中居多,他們容易因外界影響而發(fā)生價值變化,容易因為失望、悲觀、政治失誤甚至是對領袖個人形象的厭惡而影響其政治選擇。這種情緒化的投票行為有著很大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這也是社會民主黨最容易失去的一個投票群體。這類非定向選民,只能在各次選舉中根據競選領袖對某些具體政治方案所作的規(guī)劃來決定自己的選舉行為。對社會民主黨來說,他們只能越來越少地指望固定選民(傳統(tǒng)的產業(yè)工人群體)的支持,不得不依據具體情況,通過不斷的有效接觸重新整合這些分化的群體,以便在大選中獲得他們的支持,為了贏得選舉,甚至不惜推行“傳媒政治”,成為“傳媒黨”。

        可見,他們再也不能依靠那些長期保持不變的政治目標來要求中下階層群體對它們表示忠誠和支持,社民黨必須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盡可能多地吸引支持者集團,為此不惜放棄以往所堅持的意識形態(tài)立場和傳統(tǒng)政策主張。

        四 選舉黨的總趨勢——傳媒黨

        (一)新傳媒時代的政黨新生態(tài)

        在當代,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社會信息傳播方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政黨的運行方式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正如邁爾所說,“在一個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中,政治的傳播不可避免地要通過媒體來進行?!保?3]社會民主黨作為德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政黨,不僅是一個理論大黨,更是一個傳媒大黨,傳媒活動始終是它政治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媒體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誰是政黨領袖,誰掌握了媒體,誰就能獲得更多數(shù)人的支持和熱捧,誰就有更多的話語權。

        有著“媒體總理”稱號的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就是將社民黨推向“媒體制造”道路的首推者。1998年大選時,社民黨內部對于讓拉封單還是施羅德來擔任總理候選人難以抉擇。然而正是施羅德擅長與媒體溝通交流互動,在媒體世界中游刃有余,廣受媒體青睞,才代替拉封單成為社民黨黨主席。他抗洪時的“雨鞋政治”及由他提出的德國歷史上首次電視辯論也廣受媒體贊揚。深諳媒體興趣所在,符合大眾媒體口味的黨領袖也使社民黨一舉奪得執(zhí)政地位。

        (二)傳媒黨趨勢的原因

        其實,對于大多數(shù)政黨來說,它最重要的目標便是謀求執(zhí)政,只有成為執(zhí)政黨,它的政治理念和價值目標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推行和發(fā)揮。要想獲得執(zhí)政權,首要就是贏得大選。而要贏得選舉,就要盡最大的可能受到更多人群的青睞以爭取更多選民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通過媒體的宣傳和吹捧。所以,以執(zhí)政為目的的實用主義的政治邏輯,促使社民黨必須充分尊重廣大選民和大眾媒體的口味,并以此為導向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包容開放的領袖形象和政黨形象。

        作為選舉黨,這種實用主義的政治邏輯使得社會主義的價值和原則只剩下一個空殼,從“階級黨”到“人民黨”再到“全民黨”和“傳媒黨”的轉型讓我們看到了政黨在政治選舉中的嬗變本色,然而這也未必是它們的一廂情愿,更多的是政黨演變的一個必然選擇。對于政黨實用主義的演變,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政黨都開始向“傳媒黨”方向發(fā)展,政黨的這種行為從根本上說是為選舉服務的。

        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轉型在一定程度上說,就是整個西歐社會民主黨歷史演變的一個縮影,它切實地反映了社會民主黨根據科技革命發(fā)展、社會結構變革以及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以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不斷地調整自身而最大限度的適應新形勢、新狀況。盡管我們說社會民主黨已經拋棄了它原有的階級屬性,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政黨,但與其對手政黨相比,它仍比較多地反映中下層民眾的要求,更多地代表了領薪職員和其他廣大社會中下層民眾利益,在“新中間”道路上仍然是一個中間偏左的左翼政黨。

        [1]史志欽.全球化與歐洲社會民主黨的轉型[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2]雅克·德羅茲.民主社會主義(1864-1960)[M].時波,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49.

        [3]布勞恩塔爾.國際史:1 卷[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307.

        [4]德國社會民主黨綱領匯編[M].張世鵬,譯.殷敘彝,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王 軍.德國社會民主黨與戰(zhàn)后德國政治[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1999(1):70-79.

        [6]王學東.一個老大政黨的與時俱進——德國社會民主黨是怎樣從工人黨變成人民黨的[J].南風窗,2004(9):43-45.

        [7]羅云力.西歐社會民主黨的性質演化與其關于社會結構的認識[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6):89-95.

        [8]愛德華·伯恩施坦.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M].殷敘彝,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65.

        [9]托馬斯·邁爾,等.論民主社會主義[M].劉蕓影,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7:59.

        [10]王存福.論中產階級與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轉型[J].德國研究,2006(2):29-35.

        [11]Die Welt[J].伍慧萍,摘譯.德國快訊,1995(1):2-2.

        [12]托馬斯·邁爾.社會民主主義的轉型——走向21 世紀的社會民主黨[M].殷敘彝,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3]托馬斯·邁爾,郭業(yè)洲,陳林.關于媒體社會中政黨政治的對話[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0(6):4-13.

        猜你喜歡
        社會民主黨社民黨綱領
        我愿意
        自然主義是一種需要弱化的社會科學綱領
        哲學評論(2016年2期)2016-03-01 03:42:51
        求同存異與國家利益:中國共產黨與世界社會民主黨的關系
        桂海論叢(2014年4期)2014-10-17 23:57:57
        德國左翼黨的歷史、現(xiàn)狀及未來
        黨政研究(2014年3期)2014-05-24 05:30:03
        普京的總統(tǒng)競選綱領
        西方社會民主黨研究的新視角與新突破——《冷戰(zhàn)后歐盟諸國社會民主黨政壇沉浮研究》評介
        俄羅斯自由民主黨的競選綱領
        統(tǒng)一俄羅斯黨的競選綱領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亚洲天堂一二三四区在线| 亚洲av色在线播放一区|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 成人小说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厕所极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老熟女|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色欲| 无码伊人久久大蕉中文无码| 亚洲国产区中文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东京热| 黄片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老熟妇乱子交视频一区| 少妇放荡的呻吟干柴烈火动漫| 亚洲无码夜夜操| 亚洲性感毛片在线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三上悠亚av影院在线看| 91热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脱了内裤洗澡视频|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无码资源站 | 日本韩国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区二区欧美性插b在线视频网站|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亚洲免费观看| 狠色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婷婷九月丁香| 一区二区三区av资源网| 免费大片黄国产在线观看|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美女人妻中文字幕av| 日韩 无码 偷拍 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AV边打电话边出轨| 亚洲精品99久91在线| 亚洲av无码偷拍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