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保證其產量和質量至關重要。在水稻規(guī)模化、集約化種植背景下,傳統(tǒng)水稻栽培技術弊端日益突出,影響了水稻產量和質量,在此情形下,創(chuàng)新推廣應用水稻綠色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要點
1.1秸稈還田
在綠色發(fā)展理念下,水稻秸稈還田技術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水稻秸稈還田技術主要包括2種。首先是高留茬還田,在水稻收割時采用高茬收割,高度控制在30 cm左右,并將稻茬翻入地下15 cm。其次是粉碎還田,水稻收割時直接將秸稈粉碎5 cm并翻入地下15 cm。水稻秸稈還田技術具備諸多優(yōu)勢,為后續(xù)水稻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每公頃稻田秸稈還田后,能夠增加有機質400kg、碳酸氫銨23 kg、過磷酸鈣19 kg、氯化鉀10 kg;不僅如此,秸稈還田后,還能夠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質,中和土壤堿性,抑制雜草生長;此外,秸稈還田技術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解土壤中所殘留的重金屬及農藥,提升水稻品質。
1.2精選良種
播種前,認真做好選種工作至關重要,選種時因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結合當?shù)貧夂?、溫濕度、降雨量、土壤墑情及市場需求等因素合理化選種。優(yōu)選具備較強抗逆性和抗病蟲害性能的水稻品種,可選擇農技站推薦的優(yōu)質水稻品種,保證種子適宜當?shù)丨h(huán)境,為水稻高產穩(wěn)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1.3種子處理
種子處理是水稻播種前的重要工作。首先留下籽粒飽滿的種子,去除癟谷及病蟲種,保證出芽率。其次在地上攤鋪塑料膜均勻曬種,每間隔2 h翻動1次,保證曬種均勻,持續(xù)曬種6 h即可。再次是浸種,準備適量45℃溫水,然后放入種子浸泡12 h,浸種后用清水洗凈。最后是拌種,使用殺菌劑、殺蟲劑拌種,有助于降低水稻病蟲害發(fā)病率,同時達到齊苗壯苗的目的。
1.4苗床選擇與管理
1.4.1苗床整理
要選擇土層深厚且肥沃、富含有機質、疏松透氣、保水保肥能力強的苗床,為種子生長打下良好基礎。選擇苗床后,在播種前1周應進行整地翻地,提高土壤松散性和透氣性,提高蓄水保肥效果。翻地時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接受陽光暴曬,殺滅土壤中的蟲卵及病菌,降低苗期病蟲害發(fā)病率。同時,整地時應清理干凈田間的雜草石塊,并做好平整工作,為后期播種提供便利。
1.4.2塑盤育秧
育秧前應做好準備工作,軟盤開廂范圍控制在2.4 m為宜,廂溝寬度控制在40 cm為宜,深度控制在20 cm為宜,保證溝和溝暢通。分廂時應確保繩子處于繃緊狀態(tài),保證寬度一致,提高整齊性。播種后及時覆蓋防蟲網,避免遭受螟蟲及飛虱危害。
1.4.3水分管理
水稻生長對于水分需求較大,因此要做好灌溉工作。在水稻秧苗2葉1心前,以溝灌為主,后期以淺灌為主。育秧過程中應保持充足光照,溫度適宜,促進秧苗生長。要合理控制育秧天數(shù),一般情況下,當秧期達到20 d時即可進行移栽,移栽前2 d排水,揭膜煉苗,加快畦面干爽、植株老壯,便于后期起秧和機插,同時要噴施送嫁藥。
1.4.4施肥
要結合水稻秧苗生長日齡,及時做好施肥工作。一般情況下,在秧苗1葉1心時,可噴施適量多效唑,避免出現(xiàn)徒長現(xiàn)象;在2葉1心時,每公頃土地施加160 kg復合肥;在4葉1心時,結合秧苗長勢進行施肥,長勢良好的秧苗可不施肥,長勢欠佳的秧苗可每公頃地施加200 kg復合肥,促進秧苗生長發(fā)育,保證后期產量。
1.5移栽管理
1.5.1簡化栽培技術
簡化移栽技術屬于新型技術,利用適量促生長藥劑,便于秧苗移栽后快速扎根生長。農戶可提前施加適量的壯秧劑,壯秧劑具有水溶性特征,將其施加到土壤內便于秧苗根系快速吸收養(yǎng)分。應用簡化栽培技術,不需要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及培肥,工作效率更高。
1.5.2機插栽培技術
機插栽培技術較為成熟,是目前水稻栽培常用技術,栽培效率較高。尤其是在水稻產業(yè)規(guī)?;l(fā)展背景下,機插栽培技術應用優(yōu)勢更加突出,不僅效率高,而且和傳統(tǒng)手插秧模式相比勞動力成本更低。應用機插秧技術時,應結合品種特性、土壤墑情等多方面因素合理控制栽培密度,保證栽培密度科學合理。一般情況下,插秧規(guī)格控制在30 cm×10 cm為宜,每1m230穴,每穴5株,每1 m2基本苗控制在150~180株為宜。
1.6病蟲害防治
1.6.1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技術
第一,選用抗性品種。農戶要認真做好選種工作,保證所選品種具備較高抗性,有效降低稻瘟病、稻曲病、葉枯病及褐飛虱等病蟲害發(fā)病率。第二,農藝措施。在螟蟲化蛹期,其抵抗力下降,此時可通過翻耕、灌水的方式,有效殺滅螟蟲;重視水肥管理工作,及時曬田,嚴格控制氮肥施加量,增施磷鉀肥,有助于提升水稻抗逆性,降低發(fā)病率;加強田園清潔,水稻收割后及時將秸稈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及保水保肥能力,為水稻生長打下良好基礎。第三,生態(tài)工程。在田埂種草,便于天敵害蟲棲息;在田埂種植大豆,吸引寄生蜂防控害蟲;在路邊溝穴種植香根草吸引害蟲,減少田間二化螟等害蟲數(shù)量。第四,性信息素誘殺,水稻大田可連片使用性誘劑,干擾雌性和雄性害蟲交配,控制害蟲基數(shù),一般情況下每公頃地放置1個誘捕器即可,誘捕器和地面距離控制在60 cm左右為宜。第五,稻螟赤眼蜂控害。水稻生長過程中,稻縱卷葉螟及二化螟是常見蟲害,可以通過釋放赤眼蜂的方式將其殺滅。一般情況下,每公頃地每次放蜂10 000頭為宜,將其在6個位置均勻釋放。第六,稻鴨共育。在水稻分蘗時期,每公頃稻田放入20只15 d日齡的雛鴨,水稻齊穗時收鴨,鴨子每天覓食雜草、稻飛虱,有助于降低病蟲害發(fā)病率,保證水稻健康生長。第七,物理阻隔育秧。水稻秧苗期間全程覆蓋無紡布或防蟲網,能夠有效阻止稻飛虱入侵,降低水稻病毒病發(fā)病率。
1.6.2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技術防治水稻病蟲害,主要以化學藥劑為主,農戶應從正規(guī)途徑采購化學藥物,優(yōu)選低毒、高效、無殘留的化學藥劑,采用精準施藥法,嚴格控制好用藥量,避免出現(xiàn)藥物殘留及農藥污染等現(xiàn)象,保證水稻產量和質量。第一,前期預防。首先,播種前做好對種子的處理工作,使用咪鮮胺及乙蒜素浸種,降低水稻惡苗病及稻瘟病發(fā)病率;使用吡蟲啉拌種,有助于降低葉枯病、矮縮病發(fā)病率;水稻苗期使用蕓苔素內酯噴霧,有助于實現(xiàn)壯苗培育,提高水稻抗性,降低發(fā)病率。其次,帶藥移栽。水稻秧苗移栽前2d,施加適量的內吸性藥劑,然后進行帶藥移栽,有助于降低水稻稻瘟病、稻飛虱及螟蟲發(fā)病率。最后,強化穗期保護。根據穗期主攻對象進行綜合化用藥,有效防控稻曲病、稻瘟病發(fā)病率,減少稻飛虱及螟蟲數(shù)量。第二,中期治療。水稻病蟲害發(fā)生后,農戶要及時用藥治療,優(yōu)選低毒、高效、無殘留的化學藥劑,合理控制用藥時間及用藥方法。針對水稻二化螟,可使用蘇云金桿菌、綠僵菌等生物藥劑防治,或使用甲氧蟲酰肼、氯蟲苯甲酰胺等化學藥劑防治;針對稻飛虱,可使用吡蟲啉、噻蟲嗪帶藥移栽防治,或使用吡蚜酮、醚菊酯等化學藥劑噴霧防治;針對水稻稻縱卷葉螟,可使用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綠僵菌等生物農藥防治,或使用氯蟲苯甲酰胺、四氯蟲酰胺等化學藥劑噴霧防治;針對水稻稻瘟病,可使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農藥防治,或使用三環(huán)唑、丙硫唑等化學藥劑防治;針對水稻稻曲病及紋枯病,可使用井岡霉素、申嗪霉素等生物農藥防治,或使用氟環(huán)唑、咪銅·氟環(huán)唑等化學藥劑噴霧防治;針對水稻細菌性基腐病和白葉枯病,可使用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農藥防治,或使用噻唑鋅等化學藥劑噴霧防治;針對水稻病毒病,可噴施寧南霉素及毒氟磷等藥劑防治。
2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推廣方法
2.1加強宣傳力度
要充分意識到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層政府部門、農技部門要高度重視宣傳工作,加大宣傳力度,成立專門的宣傳工作隊伍,將宣傳工作落實到位。生產前應積極召開動員會議,登記示范農戶,并建立戶面積臺賬。生產時要做好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指導工作,保證技術的規(guī)范化應用。在宣傳工作中,應積極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應用新媒體宣傳模式,擴大宣傳覆蓋面,為更多農戶宣傳講解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優(yōu)勢,幫助農戶掌握技術要點,進而在水稻種植時規(guī)范應用綠色高效栽培技術。
2.2建立示范基地
在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推廣應用中,通過建立示范基地的方式,亦可達到良好的推廣應用效果?;鶎诱块T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快示范性基地建設,統(tǒng)一品種、統(tǒng)一施肥灌水、統(tǒng)一管理,保證水稻規(guī)范化種植。應重點示范秸稈還田技術、稻鴨共育技術、水稻化肥農藥減量技術等綠色高效栽培技術,促使更多的農戶直觀感受到示范區(qū)經濟效益,提升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宣傳效果,引導更多農戶嘗試應用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達到高產穩(wěn)產的目的。
2.3發(fā)揮技術骨干作用
加快組建由植保、農技、栽培等多領域人員形成的技術骨干隊伍,充分發(fā)揮出專業(yè)人員的作用,為水稻綠色高效生產提供重要的技術指導。在技術服務期間,專業(yè)人員應加強溝通與交流,并落實責任制度,負責完成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應用難題。定期落實培訓工作,采用入戶指導、田間培訓等多種形式,幫助農戶掌握技術要點。編制指導資料發(fā)放到農戶手中,保證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綜上所述,為保證水稻產量和質量,要重視對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明確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要點,并積極做好宣傳推廣工作,擴大水稻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應用范圍,提升水稻產量和質量,為農戶創(chuàng)造更高的經濟收益,推動水稻產業(yè)良好發(fā)展,促進鄉(xiāng)村振興。
(安徽省桐城市農業(yè)農村局朱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