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米,找萬里?!比f里最廣為人知的故事是1977年受命出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后,率先實行農村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當年,農村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被寫入中央的“一號文件”。按萬里的話說,這多虧胡耀邦的全力支持。
“要吃米,找萬里”
1975年1月,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任命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鄧小平為國務院副總理。就在這次會議上,萬里被任命為鐵道部部長。
萬里大刀闊斧整頓鐵路,人稱“安全正點萬里行”。而在1976年的“反擊右傾翻案風”之中,他隨著鄧小平的倒臺而下臺。也就在這時,萬里病重。經鐵道部黨的臨時核心小組同意并請示中央批準,萬里住進了北京醫(yī)院高干病房。
隨后,中央發(fā)出電報通知:“(毛主席圈閱)萬里同志有病住院檢查錯誤期間,由郭魯同志主持鐵道部日常工作?!碑斕欤瑫r任國務院副總理孫健來到北京醫(yī)院高干病院,向萬里當面宣讀了中央發(fā)出的電報通知,并要求萬里在醫(yī)院繼續(xù)檢查自己的嚴重錯誤。
好在沒過多久,“四人幫”被粉碎。1976年12月底,萬里被調往輕工業(yè)部工作,擔任輕工業(yè)部第一副部長、黨的核心小組第一副組長。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的重要成果是鄧小平復出,擔任中央黨政軍領導職務。這年夏天,本來已接受中央安排去擔任湖北省委第二書記的萬里,經鄧小平推薦轉赴安徽,擔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兼安徽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安徽省軍區(qū)第一政委。
萬里赴安徽后,率先實行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耙悦?,找萬里”的民謠就是那時興起的。萬里由此成為中國改革的先鋒闖將。
“如果沒有耀邦,那就不好辦了”
1980年2月,萬里從安徽調回北京,就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分管農村工作。在此之前,萬里和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胡耀邦沒有共過事,但胡耀邦對萬里期望很高,他多次引用民謠“要吃米,找萬里”,不無幽默地說:“讓萬里管農業(yè),是農民推薦的?!?/p>
后來,萬里回憶當時的情景,滿懷深情地說:“我1980年到書記處分管農業(yè),當時工作開展相當困難,可以說動輒得咎。多虧耀邦全力支持,主動配合。我們倆很談得來,觀點特別一致。好多事我們一商量,馬上就干起來了,一次又一次沖破難關。如果沒有耀邦,那就不好辦了?!?/p>
調到北京以后,萬里發(fā)現(xiàn)自己的處境比在安徽要困難得多。當時,斥責包產到戶的呼聲不只是小小的雜音,明目張膽反對包產到戶而自行其是的更不只是小小的縣委。特別是農口的主要機構國家農委和農業(yè)部,念的還是學大寨的那一本經。
萬里離開安徽以后,新上任的省委主要領導也改變了態(tài)度,先是拒絕反駁攻擊包產到戶的文章用安徽省委政研室的名義發(fā)表,緊接著又先后召開蚌埠、蕪湖、巢湖三個片會,指責包產到戶是工團主義、機會主義、小恩小惠。包產到戶和大包干面最廣的鳳陽和整個滁縣地區(qū)壓力很大。這對萬里來說,簡直等于后院失火。
在這關鍵時刻,鄧小平發(fā)表了重要講話,熱情支持安徽鳳陽的包產到戶,并指出當前主要是思想不解放。這是對包產到戶最有力的支持和肯定。
但是,爭論并沒有因此止息。7月,胡耀邦參加全國宣傳工作會議,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在講到農村政策時說:“我們不要把包產到戶同單干混為一談,即使是單干,也不能把它同資本主義等同起來,不要一提到單干就認為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9月,中央在胡耀邦主持下召開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關于“包產到戶”的問題,在會上引起很大的分歧和爭論,被稱作“陽關道和獨木橋”之爭。
胡耀邦和萬里共同認定,各省一把手的態(tài)度是問題的關鍵。經商定,胡耀邦去西北,萬里去東北,一個省一個省地做領導班子的工作。
“一號文件”:給包產到戶上了一個社會主義的戶口
1981年2月,新華社記者奉萬里之命到豫、魯、皖邊三個專區(qū)的十一個縣考察,他們深深感受到,廣大農村正在進入一個可以感覺到、可以觸摸到的歷史性轉折。胡耀邦看完這次考察發(fā)回的5篇內部參考稿件,感到十分振奮,當即讓新華社將其中3篇作為通稿發(fā)給全國各報刊登,擴大宣傳。
農民普遍行動起來,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不少地方基層干部對包產到戶仍然思想不通,先是“頂?!?,繼續(xù)抵制;后又“放羊”,撒手不管。于是,有的把牛累死了,有的把拖拉機賣了,有的連生產隊的公房也拆成磚分了。這本來是領導問題、工作問題,卻被當作攻擊包產到戶的借口。
胡耀邦提出,看來還得開一次全國性的農村工作會議,了解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而這也是萬里心中所想。
萬里主持召開第一次全國農村工作會議時,小組討論中越來越多的人發(fā)出呼吁,“應當給包產到戶上一個社會主義的戶口”。
為了慎重,文件起草時反復研究修改,書記處幾次討論審查,最后通過時已經來不及在1981年的年內發(fā)出,只能作為1982年的“一號文件”了。
中央第一個“一號文件”最關鍵的一句話是:“目前實行的各種責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額計酬,專業(yè)承包聯(lián)產計酬,聯(lián)產到勞,包產到戶、到組等,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眾不要求改變,就不要變動?!?/p>
簡單說,包產到戶被正式確認為社會主義農業(yè)生產責任制的一種形式了。
(《同舟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