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紅,王偉
(1.邢臺市人民醫(yī)院放療科,河北邢臺054000;2.邢臺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二附屬醫(yī)院手術(shù)室,河北邢臺054099)
頭頸部是腫瘤好發(fā)部位,頭頸部惡性腫瘤占惡性腫瘤的5%~8%,包括耳鼻喉科腫瘤、頸部腫瘤及口腔頜面部腫瘤[1]。放射治療(以下簡稱放療)、化學治療(以下簡稱化療)是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但放療不僅殺傷腫瘤細胞,對正常細胞組織也具有殺傷作用。有報道指出,放射線會損傷唾液腺,減少唾液分泌,削弱牙齒自我保護功能,易發(fā)生口腔感染[2]。另有研究表明,放療造成的唾液分泌減少常伴隨口腔內(nèi)菌群平衡被破壞,造成菌斑堆積,增加患者機會性感染風險[3]。頭頸癌放療患者發(fā)生口腔感染不僅影響正常飲食,增加治療風險,若處理不及時或不得當還會中斷治療,影響預后。故本研究分析邢臺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患者臨床資料,探討其口腔感染病原菌特點及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為臨床防治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邢臺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頭頸部惡性腫瘤行放射治療的636 例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性371 例,女性265 例;年齡24~75 歲, 平均(60.90±6.82)歲。 參照《NCCN 頭頸癌診治指南(2007 版)》[4]作為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確診頭頸部腫瘤并需要放療;②年齡≥18 歲。排除標準:①合并呼吸道感染者;②臨床病案資料不完整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④近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口腔黏膜保護劑治療者;⑤合并免疫、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其他惡性腫瘤者。將124 例患者發(fā)生口腔感染作為口腔感染組,512 例患者未發(fā)生口腔感染作為未口腔感染組?;颊呔炇鹬橥鈺?。
標本采集及病原菌檢測:囑咐患者張口發(fā)“啊”音,將咽喉暴露,使用已消毒的長棉簽輕柔擦拭患者腭弓、咽或扁桃體上分泌物。試管口消毒后將采集標本置于試管中,送檢。采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系統(tǒng)鑒定細菌種類。
記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腫瘤分期、腫瘤部位、口腔環(huán)境、口腔自潔習慣、化療、糖尿病、高血壓、抗生素使用、口腔黏膜保護劑使用情況,并分析影響頭頸癌放療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險因素??谇画h(huán)境為口腔整體情況,包括唇、舌、牙、牙周組織等的健康狀況與口腔顏色、氣味;口腔自潔習慣為患者日常進行口腔清潔的方式與頻率,通過問卷調(diào)查收集數(shù)據(jù),均由口腔科醫(yī)生評定。
口腔感染情況及菌群分布:參照《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5]中口腔感染診斷標準:①經(jīng)組織病理檢查或外科手術(shù)證實口腔感染;②口腔中有膿性分泌物;③臨床醫(yī)師診斷感染并采取口腔抗真菌治療。符合以上任意一條者即可診斷口腔感染??谇桓腥景l(fā)生率=口腔感染發(fā)生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根據(jù)病原菌培養(yǎng)、鑒定結(jié)果,記錄分析頭頸癌放療患者口腔感染病原菌分布情況。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構(gòu)成比或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影響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檢出病原菌182 株。真菌感染71 例,其中感染白色念珠菌最多,為57 例(31.32%);革蘭陽性菌感染59 例,其中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多,為34 例(18.68%);革蘭陰性菌感染52 例,其中感染大腸埃希菌最多,為28 例(15.38%)。見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 株(%)
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腫瘤分期、口腔環(huán)境、口腔自潔習慣、化療、糖尿病、抗生素使用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性別、腫瘤部位、高血壓、口腔黏膜保護劑使用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頭頸癌放療患者口腔感染組與未口腔感染組臨床資料比較
以患者口腔感染為因變量,發(fā)生賦值為“1”,將單因素分析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年齡、文化程度、腫瘤分期、口腔環(huán)境、口腔自潔習慣、化療、糖尿病、抗生素使用情況)作為自變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各因素賦值見表3。在校正各個資料帶來的影響后,結(jié)果顯示:年齡大[=2.517(95% CI:1.362,4.364)]、腫瘤分期高[=2.953(95% CI:1.473,6.201)]、口腔環(huán)境差[=2.805(95% CI:1.339,5.955)]、口腔自潔習慣差[=2.979(95% CI:1.817,7.509)]、化療[=3.164(95% CI:2.072,9.116)]、合并糖尿病[=4.102(95% CI:2.239,10.254)]、未使用抗生素[=2.331(95% CI:1.261,3.889)]是影響頭頸癌放療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3 賦值表
表4 影響頭頸癌放療患者口腔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參數(shù)
口腔是病原菌侵襲機體的重要途徑之一,正常情況下,口腔黏膜可抵御病原菌,防止病原菌進一步侵犯機體[6]。但放療過程中放射線會直接損傷口腔黏膜,減少唾液分泌,機體免疫力下降及抗菌藥物的濫用等導致患者體內(nèi)微環(huán)境平衡被打破,口腔不良反應率較高,如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腔黏膜感染、牙周破壞等[7]。有文獻指出,部分放療患者口腔黏膜病原菌感染后發(fā)生移形、易位,引發(fā)呼吸道感染,甚至發(fā)生敗血癥危及生命[8]。因此防治口腔黏膜感染對改善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顯示,鼻咽癌患者放療前后唾液標本中葡萄球菌、念珠菌以及大腸桿菌等顯著增加[9]。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后唾液標本中奈瑟菌、假單胞菌明顯增加[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636 例頭頸癌放療患者中124 例發(fā)生口腔感染,口腔感染發(fā)生率19.50%。其中檢出真菌71 株,占比最高,提示真菌是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放療后較易感染病原菌,可能與臨床上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有關(guān)。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為主,占31.32%。分析認為白色念珠菌多存在于人口腔、呼吸道、腸道等,其致病力和侵襲力強,代謝產(chǎn)物還可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因此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患者最易感染[11]。本研究中頭頸部腫瘤放療患者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感染率相當,陽性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陰性菌以大腸埃希菌為主,與報道[13]有所不同,可能與不同地區(qū)、不同醫(yī)院菌種流行情況不同有關(guān)。
有研究指出,高齡住院患者由于器官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及合并多種慢性疾病更易發(fā)生院內(nèi)獲得性感染[1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口腔感染與口腔未感染頭頸癌放療患者年齡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經(jīng)多因素分析,年齡大是影響頭頸癌放療患者口腔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文獻[13]報道結(jié)論一致。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臨床分期高是影響頭頸癌放療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險因素。相關(guān)報道指出,約70%的院內(nèi)獲得性感染患者分離出的病原菌與口腔定植菌同源[14]。本研究中,口腔環(huán)境差、口腔自潔習慣差均是影響頭頸癌放療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認為口腔自潔習慣差者大多口腔環(huán)境較差,適宜口腔內(nèi)致病病原菌生存和繁殖,提高了口腔感染的發(fā)生風險[15]?;熞彩穷^頸癌腫瘤治療過程中的另一有效措施,但化療不良反應較放療更多、更嚴重,口腔黏膜損害就是其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16]。本研究中,化療是影響頭頸癌放療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認為除了化療對口腔黏膜的直接損害外,化療導致機體白細胞下降、免疫力下降、骨髓抑制等也是口腔感染風險增加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口腔感染率明顯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經(jīng)多因素分析,合并糖尿病是影響頭頸癌放療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險因素。相關(guān)研究指出[17],老年淋巴瘤放療患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較未使用抗生素者口腔黏膜反應輕,感染發(fā)生率低??股啬苡行鐨⒖谇画h(huán)境中細菌,降低炎癥反應。本研究中,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口腔感染發(fā)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頭頸癌放療患者口腔易發(fā)生真菌感染,年齡大、腫瘤分期高、口腔環(huán)境差、口腔自潔習慣差、化療、合并糖尿病、未使用抗生素是頭頸癌放療患者發(fā)生口腔感染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