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文敏
早上起床有點晚,我火急火燎地在洗臉臺前一陣猛操作。水龍頭開到最大,用口盅接水,本想水的流速快點,口盅里的水也會快點注滿,誰知水流越快口盅里的水溢出來越多。擰小水龍頭后,悠著點注水,口盅反倒很快就滿了。
我想到一個成語:水滿則溢。但口盅是在未滿的狀態(tài)下水就溢出來,顯然不是這個理。
忽而想到百米跑,起跑即沖刺,那是怎樣的一種意氣風發(fā)、酣暢淋漓、快意江湖!但轉念一想,同樣是競技體育的馬拉松又是另一種畫風,選手得非常注意控制節(jié)奏,因為如果跑馬拉松也像百米跑那樣一開始就猛沖猛撞,可能半途就會上氣不接下氣敗下陣來。
人生和事業(yè)不是一場短平快的百米競賽,不是10秒鐘的買賣,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而是萬里長征、百年大計。
無疑,人生和事業(yè)需要激情和銳氣。如果為了平穩(wěn),為了安全起見,從一開始就慢悠悠,可能一輩子都慢人半拍,就像刷牙前的口盅注水,如果總是慢悠悠,可能隔三岔五就會遲到,職業(yè)生涯堪憂。最好的辦法是,先擰大龍頭,急速注水,到一半時關小,直至注滿,既快又穩(wěn)!飛機起飛前是必須加速的,沒有加速度,飛機就沒有一飛沖天的動力;飛機在萬米高空翱翔,也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和激情,否則一松勁、甚至打個盹,就會從天上栽下來。這就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所必需的激情。
但是,人生和事業(yè)也需要沉淀和升華。有時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這就要求我們在合適的時候,放下腳底的匆匆,對過往來一陣回望和審視。梵高早期跟隨安東·莫夫學習油畫,畫了許多現(xiàn)實主義的畫作,其中就有他的《吃土豆的人》。1888年起,梵高蟄伏法國南部小鎮(zhèn)阿爾,在這里,他體驗生活,用心去感知世界,心無旁騖地創(chuàng)作。他不滿足于只是理性地“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繪畫“表達藝術家的主觀見解和情感,使作品更具個性和獨特的風格”。于是,曠世大作誕生了!《向日葵》《收獲景象》等,讓他成為享譽全球的后印象派代表人物。
人生和事業(yè)也需要調適和換擋。一味地沖沖沖,不叫奮斗,叫盲干。適當放慢腳步,讓自己沸騰的血冷卻冷卻,讓自己躁動的心安靜安靜,重整行裝再出發(fā)時,可能已經是脫胎換骨的自己。
(唐延蓮摘自《廣州日報》2021年11月27日 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