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家長不會教,怎么辦?家長學習沒有效果,怎么辦?這些是身為家長的我經常遇到而無法解決的問題。今天聽了講座,我猶如醍醐灌頂。下面談談我的收獲。
“孩子應不應該聽話?”這個問題真不好回答。從我的角度而言,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當孩子不聽我的話,跟我對著干,我說向東孩子偏向西的時候, 我希望孩子聽我的話。因為我都是為了孩子好啊。可是,在生活中,我的好心經常不被孩子理解,有時候真被孩子氣得夠嗆!
怎么樣做才能讓孩子聽話呢?和孩子有目的地溝通時要不露痕跡,不要暴露家長的家庭教育意圖,不要讓孩子看出來家長在教育他。家長可以“事先鋪墊”,可以“欲留先縱”,可以“預留缺口”。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你教育了孩子,但孩子并沒有意識到你在教育他,他認為完全是他自己做出的決定。
這種教育方法既能達到讓家長教育孩子的目的,又能讓孩子有獨立做決定的意識,一舉兩得!
孩子的發(fā)展不僅僅是依靠智力因素起作用,很大程度上,非智力因素也起著較大的作用。優(yōu)秀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廣泛濃厚的興趣品質,專一強烈的注意品質,高度的自覺性品質,不甘落后的好勝攀比意識和鍥而不舍的意志品質。這些優(yōu)秀的非智力因素的獲得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去誘發(fā)培養(yǎng)。
當然了,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誘發(fā)”的方法也不會一樣,我們家長只能根據(jù)自家孩子的特點去設計方案。這一點我在教育我家孩子時深有同感。我家孩子自小怕蟲子,膽子不大,做什么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我也很著急。某天我們看到有個老人在學校門口賣蠶寶寶,我家孩子看到同學都買蠶寶寶, 也想買幾條回家養(yǎng),我想到這是一個誘發(fā)孩子專注力和意志力的好機會,于是欣然應許。
在養(yǎng)蠶寶寶的日子里,孩子知道了蠶的生長過程。通過給蠶投喂桑葉,孩子近距離地接觸了那些柔軟的小動物,也不再懼怕小蟲子了。蠶從小蟲到變成飛蛾大約要一個多月時間,在這一個多月的日子里,孩子的耐力和意志力得到了培養(yǎng)。
育兒的道路很長,我還得好好學習。
合肥市新安江路小學徐夢珂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