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杰,趙 禹,王 梓,別宇輝,王 迅
(1.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園藝學院,成都 611130;2.內(nèi)江師范學院,四川 內(nèi)江 641100;3.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果蔬研究所,成都 611130)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1]。我國是柑橘的主要起源地,也是柑橘生產(chǎn)大國,柑橘產(chǎn)業(yè)有力推進了我國尤其南方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農(nóng)民增收[2]。春見作為近年來成功引進的晚熟雜柑(橘橙),因其果大肉脆汁多、晚熟可填補市場空缺等優(yōu)點迅速崛起,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3]。
施肥是促成柑橘產(chǎn)量和品質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柑橘幼樹階段,合理施用氮肥和鉀肥能夠促進苗木增高生長,加粗生長[4]。目前,關于春見科學施肥的研究較少,大多為籠統(tǒng)的栽培技術要點,針對春見幼樹施肥研究更少,現(xiàn)僅有李文麗[5]在重慶市長壽區(qū)開展了春見幼苗最適施氮量的相關研究。在生產(chǎn)實際生產(chǎn)中,種植戶也往往錯施、過施或少施,造成幼樹生長緩慢或燒苗,導致投產(chǎn)慢、經(jīng)濟效益受損。因此,有必要就春見幼樹的科學施肥方案,尤其是氮肥和鉀肥的施肥量,進行探討研究。
本試驗對四川眉山市仁壽縣柑橘園區(qū)的春見幼樹進行氮肥和鉀肥的施肥研究,通過測定施肥后植株的生長指標、葉片生理指標及施肥后土壤養(yǎng)分含量等,確定最佳施肥水平。試驗目的在于探求適宜當?shù)馗涕儆讟渖L的施肥量,為當?shù)匾?guī)?;N植推廣柑橘提供理論據(jù)。
種植后2年樹齡的春見幼樹。試驗基地為四川省仁壽縣滿井鎮(zhèn)半山村,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4℃,年均降雨1009.4mm,年均日照1196.6h,無霜期312d。試驗點土壤為砂壤土,pH為7.23,有機質5.34g/kg,堿解氮27.35mg/kg,速效鉀45.23mg/kg,有效磷11.37mg/kg。
分別設置氮肥和鉀肥2組試驗。氮肥試驗中,氮元素來源為尿素(N≥46%),共3個施用水平,分別為尿素50g/株·次(N-1),100g/株·次(N-2),150g/株·次(N-3)。2020年3月上旬第1次施入,此后每隔約30d施入1次,共施4次。每個處理組同時施入磷酸二氫鉀(P2O5≥52%,K2O≥34%)14.8g/株·次用以平衡氮磷鉀比例。對照為復合肥(15-15-15),施肥量350g/株·次(N-CK),施肥時間和次數(shù)與處理組相同。鉀肥試驗中,鉀元素來源為硫酸鉀(K2O≥54%),共2個施用水平,分別為5g/株(K-1),15g/株(K-2),于6月上旬一次性施入,對照與上述氮肥對照組相同(K-CK)。為平衡氮磷鉀比例,每個處理組均在3~6月每月上旬施入尿素50g/株·次+磷酸二氫鉀14.8g/株·次。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每個試驗處理進行3個重復小區(qū),每個重復小區(qū)包含6棵樹。
1.3.1 植株生長指標 2020年3月第1次施肥至2020年7月最后1次施肥結束后1個月,每隔30d測量春見幼樹新梢生長量、株高生長量、冠幅生長量,共測量5次。從每株柑橘幼樹中,選取3根健壯的母枝,每根母枝至上而下標記3枝春梢,每月記錄春梢的長度,計算每月新梢生長量。株高測定以卷尺測量株高并計算每月株高生長量。冠幅測定用卷尺分別測量樹木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寬度,取平均值為冠幅,以此計算每月冠幅生長量。
1.3.2 葉片生理代謝指標 2020年7月上旬取春見幼樹葉片,測定功能葉綠素含量與可溶性蛋白含量。葉片葉綠素含量采用丙酮-乙醇混合液提取法[6],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法[7]。
1.3.3 土壤理化指標 測定試驗前后即第1次施肥前(2020年3月)和最后1次施肥后1個月(2020年7月)的土壤理化指標,包括pH、有機質含量、堿解氮含量、速效鉀含量、有效磷含量。隨機在施肥地各處理采集施肥層(20~30cm)土壤樣品。酸堿度用pH計直接測定[8],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8],速效鉀采用火焰分光光度計法測定[8],有機質含量采用K2CrO7-H2SO4氧化法測定[8],有效磷采用Olsen法測定[7]。
1.3.4 統(tǒng)計分析 利用SPSS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和相關性分析。除特殊注解外,處理間顯著性分析均在P﹤0.05水平下,且平均值比較采用最小顯著差數(shù)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
從圖1(A)可知,N-2和N-3處理下柑橘幼樹春梢生長量呈直線上升,N-1處理的春梢長度在5月后增長速度放緩。由圖1(B)可得,施用氮肥后,柑橘幼樹株高增長量有顯著提高。5月份以后,N-2和N-3處理下柑橘幼樹的株高增長速率有所提高,N-3處理下柑橘幼樹的株高增長量最大。由圖1(C)可知,對照組的柑橘幼樹冠幅在6~7月的增長速率較4~5月有提升,施用氮肥后的柑橘幼樹的冠幅則呈穩(wěn)定增長趨勢。與N-CK相比,增施氮肥處理后的柑橘幼樹春梢平均生長量、株高與冠幅生長量隨氮肥中尿素量的增加而增大,當?shù)手心蛩睾繛?50g(N-3)時,柑橘幼樹的春梢生長量、株高與冠幅生長量達到最大值,其平均值較對照分別提高了118.76%、81.64%與92.91%。
圖1 春見幼樹生長指標
氮肥施用處理后,葉片葉綠素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圖2A),并隨氮肥施用量而逐漸升高。N-3處理下葉綠素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為0.981mg/g。N-1和N-2處理組中,葉片葉綠素含量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葉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N-3處理下顯著高于其他組,為3.280mg/g(圖2B)。
圖2 春見幼樹生理指標
施用氮肥后,土壤理化性質見表1與表2。N-3組土壤中堿解氮含量3月顯著高于N-1與N-2組,7月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施用氮肥前,各處理組間速效鉀含量差異不顯著。N-3處理后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在3月、7月極顯著高于對照組。當?shù)手心蛩睾繛?50g時,土壤的堿解氮、速效鉀、有效磷含量均達到最大值,均值分別為64.367mg/kg、51.588mg/kg、16.345mg/kg(表1)。
對照組有機質含量在3月與N-1組無明顯差異,7月與N-2組有機質含量相比無明顯差異,但與其他施用氮肥后的處理組相比土壤有機質含量有差異。當?shù)手心蛩睾繛?50g時,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達到最大值,為4.986g/kg,較對照提高了27.94%。施用氮肥對pH變化無明顯規(guī)律(表2)。
表1 施用不同氮肥后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變化
表2 施用不同氮肥后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變化
由圖3(A)可知,K-1組的春見幼樹春梢平均生長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明顯,K-2組的柑橘幼樹春梢平均生長量顯著高于對照組,較對照提高了23.55%,最大平均生長量為4.43cm。施用鉀肥的柑橘幼樹在6至7月的株高平均生長量極顯著高于對照組,尤其是K-2組的平均值較對照提高了11.68%(圖3B)。K-1組的冠幅生長量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K-2水平處理組的柑橘幼樹冠幅生長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較對照提高了20.54%(圖3C)。
圖3 春見幼樹生長指標
K-1和K-2鉀肥施用處理后,葉片葉綠素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K-2組葉片葉綠素含量達到最高值0.751mg/g(圖4A)。葉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K-2處理下(2.971mg/g)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而K-1組葉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葉片(圖4B)。
圖4 春見幼樹生理指標
施用鉀肥后,各處理組土壤之間堿解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無明顯差異,由表3看出,在施用鉀肥前對照組和K-1組土壤中速效鉀含量無顯著差異,對照組土壤中速效鉀含量顯著高于K-2組土壤中速效鉀含量,7月時,K-2組土壤中速效鉀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根據(jù)表4,各處理組土壤之間3月的有機質含量差異不明顯。7月,K-2組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極顯著高于K-1組。施用鉀肥對pH變化無明顯規(guī)律,土壤的pH維持在7左右的動態(tài)平衡。
氮元素和鉀元素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氮元素是柑橘需要量最大的元素,對柑橘的生長發(fā)育、抽梢和果實發(fā)育及果實品質形成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9-10]。鉀元素對果樹生長發(fā)育、開花結果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鉀元素可促進光合產(chǎn)物的累積、促進果實糖提高、促進果實成熟[11-12]。本試驗比較了氮元素和鉀元素不同施用水平對春見柑橘幼樹生長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幼樹快速生長期,均勻分次施入氮肥使樹體生長指標和葉片生理指標高于施用平衡復合肥,各指標值在氮素150g/株·次時為最大值。鉀肥施入15g/株時,較對照顯著提高幼樹的樹高和冠幅,同時顯著提高葉片葉綠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李文麗[5]研究了種植于重慶市長壽區(qū)田間春見幼苗的最適施氮量,表明156g/株氮素顯著促進柑橘株高、莖粗和葉片樹的增加,加速了地上部冠層的形成,是氮素最佳施用量。此氮素施用量與本實驗在四川省眉山市田間試驗結果相似,說明在川渝地區(qū)春見幼樹施氮量可以150g/株為施肥標準,根據(jù)幼樹生長的狀況,在此標準上適度調(diào)整。
表3 施用不同鉀肥后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變化
表4 施用不同鉀肥后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
本試驗檢測了施肥前后土壤營養(yǎng)指標,試驗結果與前人[13-14]相關試驗結果相似。即施氮肥處理的土壤中堿解氮含量增加,施鉀肥處理的土壤中速效鉀含量增加,且增幅隨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在氮肥處理下相對平衡復合肥顯著提高。本試驗中,各處理的土壤pH改變不顯著,但對長期施用化肥的土壤研究發(fā)現(xiàn),土壤酸堿度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15-16]。土壤酸堿度的下降與有機氮肥的酸化反應和無機氮肥的硝化反應有關[16],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土壤pH變化不明顯[17]。因此,生產(chǎn)中為了使土壤pH值保持適宜柑橘生長的弱酸性環(huán)境,應注意化肥與有機肥的配合施用。
綜上所述,合理施用氮肥和鉀肥對春見幼樹樹體生長、葉片功能有顯著促進作用,對土壤中的養(yǎng)分含量、有機質含量也有一定促進作用。推薦最適施肥配比為150g/株氮肥(尿素)和15g/株鉀肥(硫酸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