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婷
近來,由鹽都區(qū)創(chuàng)作上演的鹽城西鄉(xiāng)琴書《王祥救母》,受到眾多基層文藝工作者的關注,劇中闡述的思想也讓人受到了一定的啟迪??v觀該節(jié)目一是演繹了千年流傳的一則孝文化故事,傳遞儒家文化的豐富內涵;二是故事賦予的深層次思想留給人們深深的思考,對今天推進構建和諧社會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三是該作品特有的藝術特色,其可貴的探索精神,也是對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的同志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據(jù)歷史記載,晉代的王祥確有其人。他的童年是十分的悲慘,小小年紀即嘗盡人間的酸甜苦辣。父親在他記憶中一直在外地經(jīng)商,成年累月見不到其人影,家住農村的他家全靠母親瘦弱的身軀帶著王祥下地勞作,用可憐的收獲勉強支撐一家人生活。一旦遇到受災之年,全家人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所以王祥在很小的時候就充當了家庭中的一個勞力,早早下地勞作。不久其母患病,王祥一邊要下地勞動,還要照顧母親的病情,后生母撒手人寰,讓王祥成為沒有母親的孤兒。過不太長時間父親又娶了一位繼母,繼母的到來,并沒有給王祥帶來幸福,反而更加重生活的無窮壓力。再后幾年,繼母陸續(xù)生了一對弟妹,這一下王祥的日子可說是雪上加霜,比前更加辛苦了。地里的農活一點沒少干,種田收割、四季勞作全靠王祥一付孱弱的肩膀,回家后也片刻得不到空閑,兩個年幼的弟妹還要王祥照看,加上這位繼母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把王祥根本不當一個人,整天呼前喚后、說打就摜,對王祥臉不是臉、鼻子不是鼻子,讓王祥受盡折磨。正是這個繼母在自己生病臥床不起,氣息奄奄之時,想到要在隆冬季節(jié)吃一頓鯉魚湯??吹嚼^母病得這樣,加上一對弟妹年齡尚小,王祥救母心切,二話沒說就拿起斧頭到冰凍的河中心,他想砸開一個洞取魚,無奈使上渾身解數(shù)也只能在封凍的河面砸出幾個白點。
救母心切的王祥后干脆脫去棉襖,赤膊躺在冰面上,他想用身體的溫度化解冰封的河面。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最終王祥的孝心感動天地,化開的冰凍口躍出兩條鯉魚。正是這鯉魚熬湯讓王祥的繼母身體很快痊愈,轉危為安。后來繼母也深刻反省自己的過錯,從此一家人和諧相處。正是這位大孝之人胸懷大者,后來一舉成就大業(yè),官至宰相之位,成為千古流傳的美談。
作品傳遞的深刻文化內涵。也許有人會說,王祥救母也就是他愛戴自己的母親、是一個孝子而已。其實不然,試想王祥的親身之母生病之間王祥全力盡孝,體現(xiàn)一代賢人從小具備的優(yōu)良品質。而如今他的孝則體現(xiàn)在對自己刻薄成性,百般折磨自己的一位繼母身上,王祥沒有記恨,而是全心孝道,這就是他的奇了。
據(jù)歷史記載,王祥自己的生母死后,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這位繼母是經(jīng)常的虐待他,真是刻薄已極!你看,冬天里,王祥的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吃的是熱飯熱菜;而給王祥穿用的是蘆花做的“棉衣”,所有這些王祥沒有在父親面前訴過一聲苦。一天,父親出門,王祥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王祥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后妻。王祥立即跪求父親面前請求饒恕繼母,他一番話真是感動人心。只見他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备赣H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這是一個版本,其實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當村里有人尋問王祥,繼母對你如此刻薄,你一點也不記仇是何原因?你瞧王祥是怎樣回答眾人的?他說繼母生病一旦去世,留下的兩個弟妹就要和我一樣成為孤兒。父親還會再娶,而再娶的繼母又將把我和兩個弟妹當著出氣筒,我不想讓我的悲劇在弟妹身上重演!所以我要千方百計的救助繼母,繼母痊愈,弟妹可以盡享母愛,而我一個人是沒有什么的!寧可讓我吃再多的苦,也不要讓我的境況在弟妹身上出現(xiàn),從這里讓我體會到一個很崇高的理念,就是“怨怨相報何時了”!不能讓仇恨繼續(xù)相傳,延續(xù)下去!的確,也正因為王祥的博大心胸,最終感動了繼母,讓繼母痛改前非,深刻的反思自己的過錯,最終成就了王祥這位一代先賢。
西鄉(xiāng)琴書有著特有的藝術價值。表現(xiàn)《王祥救母》這樣一個故事,用何種文藝載體能更為貼切呢?樓王文化中心的主任王會在構思創(chuàng)作中選擇了琴書藝術,真是確到好處,別致新穎,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首先琴書擅長表述,在演出中由一名身著長袍的演員,手拿一則紙扇,通過他的講述與描繪,栩栩如生的為觀眾講述故事的概要,這里有表有唱。表時一邊講述一邊描繪,把人帶入境地之中,有一種融會貫通之感。在唱時通過那委婉悠揚的曲調,一聲聲嘹亮悅耳,讓人聽來賞心悅目。
在該劇中主唱潘大軍是一位畢業(yè)于南京曉莊音樂學院的老師,他性格開朗隨和,對音樂的節(jié)奏把控掌握自如,在演唱中低音部娓娓道來,如淡淡的輕風飄拂,聲聲入耳,加上他的吐詞十分清晰,每一句唱詞都直舒人們心田;演唱高音區(qū)時,可說是寬廣明亮,有一股穿云入肺之感。一位主唱讓該劇目盡顯特色,在當時組織參加的所有會演中起到技壓群芳、異軍突起的效果。
該劇目的音樂可說是出神入畫,由著名的國家一級作曲王蘇軍老師創(chuàng)作。在劇目中作曲家從鹽城西鄉(xiāng)流傳的漁民號子中吸取創(chuàng)作元素,特別是融入了地方淮調中大補缸、淮蹦子音樂,同時又有機的結合揚州里下河一帶的蘇北道琴,該道琴最擅長表述人與事,那聲聲悠長的尾音聽得人有余音繞梁的興奮與激情,聲聲脆,句句情,一腔一拖是那樣的扣人心弦,帶給人們別樣的感慨與喜悅。
琴書《王祥救母》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發(fā)揮了小樂隊的補臺作用。在音樂演繹現(xiàn)場中,作曲家用了一把二胡,一把三弦,同時增設了一臺揚琴,既能起到小樂隊的指揮作用,也在音樂的表現(xiàn)厚度上增加色彩。再者是用了一把小鑼和一串響鈴,一個手拍花鼓,在演出中主唱人物與樂隊之間不時的一問一答,穿插對白,自然產生別樣的妙趣。
在布景上,體現(xiàn)的是簡潔而不簡單,一塊吊景起到了畫龍點晴的藝術效果。在背景的圖案上設置的是兩只躍躍欲試的鯉魚,那個鮮活的態(tài)勢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該曲目演唱的內容,是那樣的生動,讓人有一股欲罷不能、追著要看下去的激情。在服飾上,整臺演員一式古色古香的古裝,都很好的切合故事演唱的內涵,為現(xiàn)場的氣氛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