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手術部,河南 鄭州 450003)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骨科疾病的發(fā)生率也有了顯著的增長。常見的骨科疾病包括骨性關節(jié)炎、骨折、肌肉損傷、髖關節(jié)疾病等。對于一些病情較輕的骨科疾病,可以通過藥物、物理等方法進行治療,而對于一些嚴重的骨科疾病,則需要給予手術治療。骨科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大、時間長的特點,所以對手術的無菌性要求較高。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開放性手術水平也越來越高,在臨床上開放性手術就是治療骨科疾病的常用方法。雖然開放性手術的安全性較高,但在種種因素影響下,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手術切口暴露時間較長、手術室環(huán)境、外科消毒等,都很容易導致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對于開放性手術患者而言,切口感染帶來的影響較大,不僅會對患者的手術效果、預后效果造成影響,甚至會對患者的康復效果造成影響,以及增加患者負擔。對此,在患者行開放性手術過程中,就需要加強對患者的手術室護理干預,以此來降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本研究以60例患者為例,分析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
本次研究所納入的60例開放性手術患者均為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期間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所收治,均為骨折患者。將60例患者以電腦隨機抽取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女分別為17例和13例,年齡20~75(45.8±2.1)歲。觀察組中男女分別為16例和14例,年齡19~76(46.8±2.0)歲。組間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本次研究已獲取相關部門同意。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臨床影像學檢查診斷為骨折,符合開放性手術指征;所有患者均表示愿意全程配合研究開展;60例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存在其他重大器官疾??;合并精神疾病及溝通障礙;合并嚴重并發(fā)癥;無法全程參與及配合研究開展等患者。
對照組和觀察組同時實施常規(guī)護理,術后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適當地進行相關功能鍛煉,實施心理護理,促使患者保持愉悅心情,促進疾病的快速恢復。
觀察組在以上基礎上給予手術室護理干預,詳細如下:
術前干預。術前,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對患者實施全面檢查,在全面檢查基礎上,還需要通過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疾病史、手術禁忌癥等,以全面了解和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和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同時做好術前手術室準備及檢查工作,包括對各項無菌器具、設備進行檢查,全面檢查手術室環(huán)境,保證手術室、患者均符合手術要求。在實行手術室準備工作及檢查工作時,可以由兩名護理人員共同完成,且需要有主管護師做好監(jiān)管工作。術前護理人員還可以通過視頻、動畫的形式向患者講解疾病、手術治療,并帶領患者提前熟悉醫(yī)護人員,同時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以此來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
術中干預?;颊呤中g過程中,所有應用的器械、設備、醫(yī)療用品必須保證其完整性,在應用前必須做好審核工作,并進行有效的滅菌、消毒處理。手術室所有醫(yī)護人員必須保證嚴格執(zhí)行滅菌、消毒操作,且術中操作也必須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由相關醫(yī)護人員進行無菌操作監(jiān)督。手術過程中,可以根據患者實際需求,對手術室內溫度、濕度進行調節(jié),為患者構建一個良好、舒適的手術室治療環(huán)境。所有醫(yī)護人員要保證默契配合,為了提高術中配合有效性,在術前醫(yī)護人員可以做好溝通、交流工作。這對提高手術效率,以及最大程度減少患者切口暴露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患者切口處可以使用無菌巾進行遮蓋。手術完成后,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治療,預防感染的發(fā)生。另外,為了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在患者手術過程中,還需要降低手術室人員流動率,包括控制醫(yī)護人員數量及進出次數,醫(yī)護人員進出手術室必須嚴格做好消毒殺菌工作。手術過程中,若有參觀人員,必須控制其距離。對于整個手術時間,醫(yī)護人員也需要共同進行有效把控。作為護理人員,不僅需要對患者實施各項護理干預,同時還需要給予醫(yī)生幫助,包括及時傳遞手術器具、為醫(yī)生提供信息支撐等,這樣可以促進手術流程和環(huán)節(jié)更為順暢,從而縮短患者手術時間。
術后干預。術后在患者安全回到病房后,要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及記錄,保持患者處于舒適體位,比如可以根據患者需求,為患者進行定時翻身、定時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持體位舒適。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密切觀察患者切口情況,比如觀察切口是否紅腫、出血等。對于患者手術切口,要做好換藥、清潔、保護等工作,在對患者切口處進行各項操作時,要嚴格保證無菌操作,以此來預防感染的發(fā)生。同時,為預防切口感染的發(fā)生,還需要做好病房內的環(huán)境護理(做好通風、清潔工作)、飲食護理(基于患者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疼痛護理(基于患者疼痛情況應用鎮(zhèn)痛措施或指導患者以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緩解疼痛),以此來從方方面面降低患者感染率。患者心理情緒與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也有很大關系,所以護理人員在術后還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預工作。護理人員可以耐心開導、寬慰患者,叮囑患者要保持心態(tài)平和、穩(wěn)定,提高患者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護理人員還可以指導患者和病友聊天、看劇、看書等,以此來轉移注意力,改善情緒。
對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評估。
觀察兩組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其中護理滿意度評分采用河南省人民醫(yī)院自制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分。
對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分,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分,兩項量表總分均為80分,分數越高則表示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差。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疼痛評分進行觀察,其中術后疼痛評分觀察工具為視覺模擬評分量表,分值在0~1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嚴重。
對照組和觀察組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分別為20.0%和6.7%,數據結果對比觀察組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比較[n(%)]
觀察組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組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s )
護理前,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30.2±3.1)分和(31.1±3.2)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s)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64.8±2.5) min、疼痛評分為(3.2±1.0)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時間及術后疼痛評分比較(±s )
骨科疾病都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手術是治療骨科疾病的主要方法。對于骨科疾病患者而言,科學合理的手術治療可以促進其癥狀改善、疾病康復,對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骨科手術也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其中切口感染就是影響手術效果和預后效果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骨科手術技術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相較于過去,骨科手術術后發(fā)生感染的情況越來越少。
開放性手術是一種植入內固定物的一個重建和修復的手術治療方法,在治療各種骨折、骨損傷等骨科疾病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開放性手術的技術水平、安全水平較高,但是由于種種因素影響,如手術時間、手術操作、個體因素等,開放性手術在開展過程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感染風險。因為手術本身就具有侵入性的特點,再加上患者手術切口需要暴露在空氣中,所以如果沒有全面做好滅菌、消毒工作,很容易增加患者切口感染的幾率。即使在患者手術結束后,由于患者皮膚表面有細菌定值,再加上部分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較弱,所以也不可避免術后切口感染的可能。而切口感染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同時也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及負擔。若患者術后切口感染嚴重,甚至會導致患者需再次進行手術,或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各種嚴重并發(fā)癥。所以如何有效預防和控制開放性手術中切口感染的發(fā)生是目前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常規(guī)護理雖然應用廣泛,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不夠全面、細致等。而手術室護理干預是專門針對手術室提出的一項護理模式,其注重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手術安全、手術質量、手術效率等需求,通過做好患者全過程的手術室護理干預,來提高護理質量和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
本次研究就對觀察組患者采取了手術室護理干預模式。在手術室護理干預過程中,患者全程都是護理的核心,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結合患者的護理需求和要求,為患者提供術前、術中、術后全過程護理干預。就術前護理而言,包括各項嚴密的準備工作、患者的心理疏導、全面評估計劃等;術中護理則包括對患者的評估、觀察、心理干預,以及為患者提供一個高效、安全、無菌的手術環(huán)境;術后護理則包括對患者飲食、心理、生活、切口皮膚、病房環(huán)境等綜合護理。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分別為20.0%和6.7%,數據結果對比觀察組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由此可見,對開放性手術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開放性手術患者的手術創(chuàng)口都比較大,所以在術后預后過程中,很容易由于種種因素影響導致發(fā)生切口感染。預防和控制切口感染也是開放性手術患者護理中的重點內容。而手術室護理干預的實施之所以可以發(fā)揮降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的作用,是因為手術室護理干預相比常規(guī)護理更加全面、完善、細致,其包括對患者手術整個過程中的系統(tǒng)護理。手術室護理干預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和效率,進而可以為患者的術后康復提供保障。
組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觀察組住院時間更短、護理滿意度評分更高,兩組有明顯差異(<0.05)。兩組手術時間及術后疼痛評分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為(64.8±2.5) min,明顯更短;觀察組疼痛評分為(3.2±1.0)分,明顯更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其原因為手術室護理干預包括對患者切口、手術時間、術前檢查、無菌操作控制、術后并發(fā)癥預防等方方面面的護理干預,在有效護理干預下,就可以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發(fā)生率,進而促進更快更好康復。
在開放性手術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手術室護理干預,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護理前,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30.2±3.1)分和(31.1±3.2)分,均低于對照組(<0.05)。對于開放性手術患者而言,術后預后及康復效果的好壞與患者自身的情緒也有很大的關系。若患者情緒較差,存在抑郁、焦慮、煩躁等情況,則會對術后預后、康復造成直接影響,進而導致惡性循環(huán),增加患者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一步增加患者負擔。而在手術室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都非常重視對患者的心理干預,這樣可以保證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均保持比較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這對提高手術質量和效率,以及降低術后并發(fā)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干預的實施,對開放性手術患者具有積極的影響,其在預防和控制患者切口感染的發(fā)生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起到改善患者情緒、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及手術時間、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等作用,這對于促進患者術后良好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