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蔚
摘? 要:翻譯能力是對大學生英語能力的一個檢驗,為更好地使用系統(tǒng)糾錯功能測評學生的翻譯能力,在探討批改網(wǎng)及其漢譯英功能的基礎上,文章旨在結合批改網(wǎng)自動評閱的學生譯文,對學生的漢英翻譯進行實例研究,并通過問卷調查來檢測批改網(wǎng)在線評閱翻譯的可信度。研究得出結論,批改網(wǎng)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其自動批改功能需要結合教師人工批閱才能達到提升學生翻譯能力的效果。
關鍵詞:批改網(wǎng);漢英翻譯;評價;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09-0057-04
Abstract: Translation ability is a test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ability. In order to better use the error correction function of the system to evaluate students' transl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correcting network and its function of C-E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case study of students' C-E translation by combining with the students' translation automatically evaluated by correcting network, and test the online evaluation translation of correcting network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credi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as an auxiliary teaching tool, the automatic marking function of marking network needs to be combined with teachers' manual marking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translation ability.
Keywords: correction network; Chinese-translation; evaluation; effectiveness
批改網(wǎng)是基于語料庫的在線自動評閱系統(tǒng),自應用以來,其主要用于評閱學生平時作文寫作與四六級作文練習。學者們更多的也是基于批改網(wǎng)對作文評閱的作用進行教學研究與學術研究,而少有對在線自動評閱漢譯英的研究。隨著教學需求的增加,批改網(wǎng)的輔助功能得到了提升,不斷完善了各項功能,包括漢譯英功能。為了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尤其是漢譯英能力,對基于自動評閱系統(tǒng)的批改網(wǎng)漢譯英翻譯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學生翻譯存在的問題
批改網(wǎng)研發(fā)的初衷就是幫助老師提高改作文的效率,提高學生寫作文的能力。截止到2018年1月,批改網(wǎng)的用戶量龐大,已累積批改作文接近4億篇(來自批改網(wǎng))。龐大的數(shù)據(jù)讓批改網(wǎng)的語料庫建設有了豐厚的基礎和參考意義,基于語料庫的自動評閱功能也提高了老師的工作效率。漢譯英功能板塊是學生進行漢英翻譯的練習平臺,是教師用來輔助翻譯教學任務的有力助手。
我校學生英語基礎較薄弱,雖然前期有了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但是在雙語轉換漢譯英的時候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問題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專業(yè)術語轉換困難、缺乏邏輯、過度依賴機器翻譯和漏譯誤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翻譯能力,筆者在使用批改網(wǎng)進行翻譯評價研究時,著重檢查這四項指標。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工具與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批改網(wǎng)在線自動評閱系統(tǒng)為主要輔助手段,使用“批改網(wǎng)輔助翻譯能力提升效果問卷調查表”。問卷主要包括:個人信息,如性別、專業(yè)、學習成績,翻譯時長,課堂參與度,對翻譯的感興趣程度,學習設備,網(wǎng)絡環(huán)境,在線批改滿意度。從學生個人因素開始,將教師特質納入問卷內容,再加上外部學習環(huán)境,最后設計了“你對批改網(wǎng)批改翻譯作業(yè)有何建議與期待”問題,用于彌補問卷調查沒有涉及到的因素。研究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方法,了解本次翻譯測試中學生的分值,錯誤次數(shù)統(tǒng)計,分析批改網(wǎng)在線批改翻譯材料的有效性及滿意度。
(二)數(shù)據(jù)收集與樣本說明
本次研究對象為大學一年級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共計248名。翻譯原文共計180字,內容是對絲綢之路的簡介。 翻譯周期為半個小時,共收到有效作文210份,按時提交208份,補交2份(原則上不予補交,但為了保證此次研究數(shù)據(jù)真實予以補交),全部使用該自動評閱系統(tǒng)完成翻譯批閱任務。其中人工批閱的9份系統(tǒng)沒有實時反饋,筆者進行手動批閱。檢測相似度大于40%的有5份,如圖1所示。
系統(tǒng)自動評閱的結果顯示翻譯的平均分較高為80.1分。但最高分為87分,最低分為35.2分,60~69分之間的為8人,70~79分之間的為40人,80~89分之間的有161人,如圖2所示。
根據(jù)錯誤類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圖3),所有的文中共有錯誤295處,其中拼寫錯誤為學生們最常犯的錯誤,總計117處,句子成分與大小寫錯誤均為39處,主謂一致錯誤為29處,冠詞錯誤15處,句子結構與搭配錯誤13處,其他的錯誤較少。
三、學生的翻譯實例研究
正如筆者在前文所說,研究人員更多的是將研究的重心放在批改網(wǎng)對作文教學的促進作用上,鮮有人將研究放在漢英翻譯上。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便是要利用批改網(wǎng)這個在線自動評閱系統(tǒng)來檢驗其對漢英翻譯的促進作用,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翻譯能力的教學目的。在收到的210份有效作文中,有部分學生的作文沒有得到系統(tǒng)最精確的反饋。為進一步了解數(shù)據(jù)是否真實反映學生的翻譯錯誤情況以及翻譯能力,筆者將對學生的譯文進行典型案例研究。
(一)“聞名于世的絲綢之路是一系列連接東西方的路線。絲綢之路延伸6,000多公里。得名于古代中國的絲綢貿易?!?/p>
大多數(shù)學生對該句話的理解還是比較全面的,三句話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絲綢之路,有的學生將其處理成一個復合句,有的則處理成單句。某生譯文: The silk road is a series of world-famous routes linking East and West. The silk road stretches more than 6,000 kilometers. Named in the ancient Chinese silk trade.該生在翻譯這個段落時,最初得分76.5分,修改提交的次數(shù)為13次,最終得分為81分。批改網(wǎng)給該生的評語如下:文章豐富的詞匯表達請發(fā)揚,高級詞匯使用也比較準確;句式變化多樣,句法方面做得很棒;建議加強過渡詞和銜接詞的積累,文章結構不嚴謹。綜合該生的翻譯可看出,批改網(wǎng)給的評語并不是特別準確,該生的翻譯語法整體無大錯。但是第三個句子缺了主語,系統(tǒng)并沒有提示學生,加上句與句之間不夠銜接,顯得句式單一,結構不完整。再者,“絲綢之路”屬于專有名詞需要大寫,“東西方”前需要加定冠詞,形容詞world-famous是用來修飾主語silk road的,該生將其放錯了位置,不應放在routes的前面,而這一點系統(tǒng)也沒有提出來??梢?,教師需要在平臺上對典型的案例進行復閱,檢查是否有不準確的地方并進行人工批改。
(二)“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在中國、南亞、歐洲和中東文明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正是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造紙、火藥、指南針和印刷四大發(fā)明才被引介到世界各地?!?/p>
首先來分析一下這兩句話的結構,第一句話的主干是“貿易發(fā)揮了作用”,多數(shù)學生都用到了play a...role in,系統(tǒng)顯示該結構是常用結構,出現(xiàn)了3 615次。第二句話中有“正是……才”為強調句,多數(shù)學生也能掌握It is...that結構,但在使用的時候容易忽略細節(jié)的問題,如主謂一致、時態(tài)。某生譯文:The trade on the Silk Road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civilization of China, the South Asia, European, and the Middle East. It was through the Silk Road that China's Great Four Inventions is introduced around the world, include paper-making, gunpowder, compass, printing. 該生把握了這兩句話的句子結構,但正如前文所述,細節(jié)的語法被忽略了。系統(tǒng)在批改這篇文章時,提示了學生單詞書寫錯誤、空格問題、大小寫問題和標點符號(上述譯文中很多單詞的拼寫錯誤和由筆者改動為正確的單詞),但沒有提示學生主謂一致、形容詞排序、時態(tài)及漏譯問題。參考譯文:...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 South Asia,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It was through the Silk Road that paper-making, gunpowder, compass and printing of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were introduced around the world.由此可見,自動評閱反饋的結果不完善,如果教師不進行抽閱就發(fā)現(xiàn)不了這些問題。
(三)“同樣,中國的絲綢、茶葉和瓷器(porcelain)也傳遍全球。歐洲也通過絲綢之路出口各種商品和植物,滿足中國市場的需要?!?/p>
先來分析一下結構,“同樣”和“也”作為句子的銜接詞,一定要在句子中體現(xiàn)出來。對于學生來說,這句話也沒有難詞。因此該句子的翻譯采用直譯即可。某生譯文:European also through the Silk Road exit Goods and Plants to the needs of the Chinese market.根據(jù)系統(tǒng)的反饋,該句子謂語缺失。該生的譯文中,這句話不是所謂的謂語缺失,而是誤將exit理解成了“出口”export,并且非專有名詞出現(xiàn)了大寫的情況,很顯然該生的譯文有很大的可能是機器翻譯過來的,“滿足……需要”通常用meet the demand of,沒有體現(xiàn)動詞,明顯漏譯,這些都體現(xiàn)了學生的基本功不扎實。但是遺憾的是系統(tǒng)并沒有批閱出來。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從實踐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批改網(wǎng)在面對主體性非常大的翻譯模塊時,并不能完全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錯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誤導。因此,批改網(wǎng)用于翻譯的評閱工具只能起輔導作用,人工評閱或者課堂練習才能及時看出學生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在學生使用批改網(wǎng)做完翻譯任務后在課堂上講解了該翻譯內容,并在講解完之后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17份。根據(jù)Cronbach信度分析結果顯示,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信度系數(shù)值為0.629,高于0.6,說明數(shù)據(jù)信度質量可以接受。調查問卷顯示,參與調查的學生中女生占64.96%,男生占35.04%,學習成績在中等以下占42.74%,中等占46.15%,中等以上占11.11%,其中34.19%的學生對自己的翻譯水平很不滿意,雖然對英語翻譯感興趣的學生比例達到78.64%,但可以看出,學生們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即使想提高翻譯能力但沒有較好的英語基礎也不會對自己有太大的幫助。在“批改網(wǎng)對于你提升翻譯能力是否有用”問題的調查中50.43%的學生認為批改網(wǎng)對翻譯能力的提升有一點作用,只有11.97%的學生表示以后會繼續(xù)使用批改網(wǎng)評閱翻譯作業(yè),如圖4所示。74.36%的學生認為今后批改翻譯作業(yè)應更加傾向批改網(wǎng)在線評閱和教師評閱結合。由此可見,有部分同學認為他們的翻譯水平?jīng)]有得到客觀的反映,他們需要老師在課堂講解,結合自己在批改網(wǎng)上的作業(yè)反饋情況,才能知道自己的翻譯能力是否有所改善。翻譯沒有標準答案,具有很大的主觀性,作為教師,切忌過于依賴在線批閱平臺評閱學生的翻譯作業(yè),教師應不斷在課堂上或者課下及時跟蹤學生的翻譯進度,檢查翻譯效果。
五、結束語
在線自動評閱系統(tǒng)批改網(wǎng)能夠即刻給老師提供學生翻譯的詳細數(shù)據(jù),也能讓學生在提交完翻譯譯文后及時給學生提供評價與反饋,可見批改網(wǎng)確實能夠起到教學輔助和檢測學生翻譯能力的作用。但是遺憾的是,通過本次的實例研究,由于學生的翻譯具有主體性,自動評閱系統(tǒng)無法及時準確全面反饋部分學生的錯誤,因此教師不能過分依靠系統(tǒng),需要及時查看學生的檢測結果是否有異常情況并進行人工批閱,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才能達到提高學生翻譯能力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吳叔尉.基于信息技術的翻譯教學模式構建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28):267-268.
[2]程愛群.基于語料庫在線自動評分系統(tǒng)的段落翻譯錯誤分析研究[J].文化學刊,2017(10):170-172.
[3]左映娟,馮蕾.大學英語寫作的評分標準維度研究——基于Writingroadmap和批改網(wǎng)的評分對比[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25(8):60-66.
[4]鐘彩順.基于在線自動反饋的自主寫作修改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38(4):81-88.
[5]張曦.2013年12月六級翻譯真題點評[J].新東方英語(大學版),2014(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