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瓊
大慶龍南醫(yī)院(齊齊哈爾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皮膚科,黑龍江 大慶 163002
在臨床上,脂溢性皮炎是比較常見的一類皮膚病癥,該病癥發(fā)生后可導致患者皮膚表面出現(xiàn)瘙癢、紅斑以及油膩性鱗屑等癥狀[1]。據(jù)相關臨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該病癥發(fā)生在胸背部、面部以及頭部皮膚的風險較高,且在臨床研究資料中顯示,面部脂溢性皮炎在所有脂溢性皮炎群體中發(fā)生率最高,已經(jīng)達到了80%以上,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均產生了嚴重影響[2-3]。目前臨床上多以他克莫司軟膏進行治療,其具有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勢[4];但在單一藥物干預下往往療程長,且易出現(xiàn)耐藥性,故多輔助其他治療方式聯(lián)合干預,以提升療效[5]。經(jīng)臨床研究顯示,在他克莫司軟膏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短程地塞米松軟膏效果顯著[6]。故該研究選取該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72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予以他克莫司+短程地塞米松軟膏治療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72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shù)表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男女比為16∶20;年齡22~54歲,平均(37.56±4.32)歲。觀察組男女比為17∶19;年齡22~53歲,平均(37.95±4.2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與《中國臨床皮膚病學》[7]中關于面部脂溢性皮炎診斷標準相一致;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近期(23 d內)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以及合并認知障礙者;難以配合研究開展者。該研究已經(jīng)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對照組:他克莫司軟膏(國藥準字J20140148)外涂治療:在患處涂擦一薄層,并輕輕擦勻到患處完全覆蓋,2次/d,持續(xù)用藥30 d。觀察組基于上述用藥增加復方地塞米松乳膏(國藥準字H21023106)短程治療:少量取藥在患處輕敷,揉搓片刻,1次/d,用藥4 d停藥,此后仍使用他克莫司軟膏治療,持續(xù)用藥30 d。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皮膚狀態(tài)、皮膚癥狀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生活質量改善效果。
(1)治療效果依據(jù)患者癥狀改善情況評價:①康復:瘙癢、刺痛、紅腫及脫屑癥狀均消失,紅斑面積降低95%以上;②有效:癥狀基本消失,紅斑減小75%以上;③無效:癥狀無改善或有惡化,且紅斑面積未減少。總有效率=康復率+有效率。
(2)皮膚狀態(tài):應用皮膚測試儀對患者對局部癥狀嚴重皮膚表皮水分丟失值以及角質層含水量加以測定,取3次測量平均值進行對比。
(3)皮膚癥狀評分: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臨床癥狀評分,涉及癥狀表現(xiàn)包含斑點、瘙癢、刺痛、糠樣脫屑及紅腫,各項癥狀總評分為10分,8~10分為癥狀嚴重;5~7分為癥狀較重;2~4分為癥狀較輕;<2分為癥狀基本消失。
(4)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血壓異常、血糖異常等。
(5)生活質量:應用簡明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價,涉及內容主要包含5個方面:①生理健康;②心理健康;③軀體情況;④社會參與;⑤一般健康,各維度滿分均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兩組治療前皮膚狀態(tài)對比,在皮膚表皮水分丟失值以及角質層含水量方面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皮膚表皮水分丟失值更低,角質層含水量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皮膚狀態(tài)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skin condi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兩組患者皮膚狀態(tài)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skin condi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表皮水分丟失值[(g/(m2·h)]治療前 治療后角質層含水量(%)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6)觀察組(n=36)t值P值34.55±4.24 34.69±4.28 0.139 0.890 22.03±1.85 17.44±1.26 12.304<0.001 43.16±8.77 43.18±8.19 0.010 0.992 52.23±3.14 58.77±3.49 8.358<0.001
治療前,在斑點、瘙癢、刺痛、糠樣脫屑及紅腫等方面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斑點、瘙癢、刺痛、糠樣脫屑及紅腫評分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皮膚癥狀評分對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kin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3 兩組患者皮膚癥狀評分對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kin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指標時間對照組(n=36)觀察組(n=36)t值 P值斑點瘙癢刺痛糠樣脫屑紅腫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7.25±1.31 3.14±0.81 7.15±1.60 3.51±1.10 7.54±1.85 3.85±0.82 7.51±1.37 3.02±1.11 6.94±1.85 3.64±1.21 7.21±1.32 1.62±0.41 7.04±1.24 1.33±0.25 7.24±1.02 1.42±0.50 7.74±1.14 1.22±0.30 6.83±1.84 1.13±0.25 0.129 10.046 0.326 11.595 0.852 15.181 0.774 9.393 0.253 12.189 0.898<0.001 0.745<0.001 0.397<0.001 0.441<0.001 0.801<0.001
經(jīng)治療,觀察組血壓異常、血糖異常各2例;對照組血壓異常2例、血糖異常1例,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8.33%vs 11.1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58,P=0.691)。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軀體情況、社會參與及一般健康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指標時間對照組(n=36)觀察組(n=36)t值 P值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軀體情況社會參與一般健康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67.25±5.31 73.14±7.81 67.15±4.60 73.51±10.10 67.54±7.85 73.85±8.82 67.51±7.37 75.02±6.11 68.94±5.80 75.61±7.25 67.21±5.32 81.62±7.41 67.04±4.24 83.93±10.25 67.24±7.02 83.02±9.50 67.74±7.14 82.22±6.30 68.83±5.74 83.13±7.14 0.032 4.726 0.105 4.345 0.171 4.244 0.134 4.922 0.081 4.434 0.975<0.001 0.916<0.001 0.865<0.001 0.893<0.001 0.936<0.001
在臨床上,面部脂溢性皮炎是較為常見的皮膚疾病,導致該病癥發(fā)生的因素一般包括遺傳因素、微生物因素(如馬拉色菌感染等)、作息不規(guī)律(長期酗酒、熬夜、暴飲暴食、飲食過于油膩、辛辣等)、其他病癥并發(fā)癥(如動脈硬化、帕金森綜合征、癲癇等)、免疫功能受損(如器官移植術后或艾滋病等)等[8]。具體而言,導致脂溢性皮炎發(fā)生的因素主要涉及如下幾方面:①錯誤的護膚習慣:部分患者在病發(fā)前往往長時間有偏堿性面部清潔用品或護膚品使用習慣,而且有長時間對某一處皮膚進行搔抓的習慣;此外,部分患者病發(fā)前還有化學品刺激、物理射線照射、代謝異常以及維生素B缺乏等表現(xiàn)[9]。②精神過度緊張:在病發(fā)前,很多患者都長期處于高壓工作環(huán)境,存在過度精神緊張、疲勞等情況,進而導致其皮膚油脂過度分泌,此時一旦接觸外界病原菌則會導致細菌、真菌性感染發(fā)生。該類病癥發(fā)生后病情一般較為嚴重,一旦未能及時進行治療極易發(fā)展為痤瘡,或引發(fā)其他繼發(fā)性過敏、濕疹等嚴重并發(fā)癥。③在患者處于適孕年齡或進入青春期,其自身性腺分泌則會處于亢奮階段,而在性激素分泌過量的情況下則會導致皮脂腺內油脂分泌過度,進而誘發(fā)脂溢性皮炎。④在病發(fā)前患者油膩性食物食用過多,或長時間酗酒、食用有刺激性味道食物等也會導致皮脂腺受到刺激導致油脂過度分泌,引發(fā)病癥。⑤在處于青春期階段,由于未能及時治療青春痘也會導致繼發(fā)性痤瘡,進而導致脂溢性皮炎發(fā)生。
針對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來說,其病發(fā)后存在較高的皮膚糜爛及滲出風險,不僅對其身體健康存在嚴重威脅,同時也會對其面容美觀性產生嚴重影響,為患者帶來較大的困擾[10-11]。鑒于面部脂溢性皮炎存在的危害,在病癥發(fā)生后及時治療十分關鍵[12]。經(jīng)研究顯示,觀察組(聯(lián)合用藥)患處皮膚狀態(tài)改善效果以及皮膚癥狀評分降低效果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單一他克莫司軟膏用藥)(P<0.05)。目前在面部脂溢性皮炎治療中,臨床多采用他克莫司軟膏治療,該藥物能夠有效抑制T淋巴細胞活化,從而起到緩解皮膚炎癥的效果[13]。而他克莫司軟膏一般不適用惡性皮膚病以及合并免疫機能受損者,且藥物接觸皮膚后患者易出現(xiàn)癢、燒灼感等不適癥狀,故不適宜長期用藥[14-15]。對此,為了有效發(fā)揮他克莫司軟膏與地塞米松軟膏的效果,該研究采取了他克莫司軟膏及短程使用地塞米松軟膏的方式聯(lián)合用藥(短程使用地塞米松軟膏4 d,其余26 d使用他克莫司軟膏局部用藥),對比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可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地塞米松軟膏中主要包含地塞米松,其為激素類藥物之一,可發(fā)揮抗炎、抗過敏效果[16];同時該藥物中還包含薄荷腦、樟腦等,在局部用藥后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并發(fā)揮緩解瘙癢、消炎止痛等效果[17]。而此類藥物在長期使用下也會導致皮膚萎縮、色素沉著、繼發(fā)性感染、患處毛細血管粗大等不適反應,但停藥后一般會自行緩解。該研究結果提示,通過聯(lián)合用藥干預可促進患者病癥的恢復,且不會導致患者不良反應增加,用藥安全可靠。此外,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可見,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44%,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雷玲[18]在其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針對面部脂溢性皮炎實施短程地塞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軟膏干預下,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3.3%,高于對照組的70.0%(P<0.05)。其研究結果與該研究結果相近,充分說明臨床給予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短程地塞美松軟膏與他克莫司軟膏聯(lián)合療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病癥,預防不良反應及增強療效。
綜上所述,在面部脂溢性皮炎臨床治療中,通過予以他克莫司軟膏+短程地塞米松軟膏聯(lián)合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皮膚狀況的改善,且用藥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