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城
齊齊哈爾建華醫(yī)院有限責任公司骨外一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骨移植是指從患者身體的其他部位切取適合大小的骨頭,或者從骨庫取捐贈者的骨頭,植入到病變骨質缺損的部位。骨移植已被廣泛采用,但除了自體移植外,供者的骨細胞不能在受體內存活,但留下的死基質具有誘生骨的能力,可刺激宿主的成骨細胞再集落在基質,并產生新骨,因而移植骨就像在建造橋的腳手架,并可穩(wěn)定缺損的骨直至新骨形成。大塊惡性骨腫瘤切除后,進行復合的同種骨和軟骨的移植得以重建,已實際應用于挽救那些將被截去的四肢。近年來,珊瑚羥基磷灰石人造骨填充材料在飛速發(fā)展的科學技術的作用下,在臨床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1-2],在骨病的治療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一方面骨引導性、骨傳導性良好,另一方面還能夠發(fā)揮骨誘導作用[3-4]。該研究分析了2019年2月—2021年2月該院骨外科骨移植患者50例的臨床資料,探討了骨移植中應用珊瑚羥基磷灰石人造骨填充材料的臨床效果?,F報道如下。
回顧性選取該院骨外科骨移植患者50例,依據治療方法分為珊瑚羥基磷灰石人造骨填充材料移植組(人造骨移植組)、自體髂骨移植組。人造骨移植組25例患者,年齡18~89歲,平均(53.62±8.65)歲;女9例,男16例;在疾病類型方面,骨缺損7例,骨囊腫5例,骨巨細胞瘤4例,干骨后端壓縮骨折3例,內生軟骨瘤病2例,月骨無菌壞死1例,頸椎椎管狹窄癥1例,纖維結構不良1例,脊柱融合術后1例;在疾病部位方面,椎體骨13例,四肢骨12例。自體髂骨移植組25例患者,年齡19~90歲,平均(54.14±9.35)歲;女10例,男15例;在疾病類型方面,骨缺損8例,骨囊腫6例,骨巨細胞瘤3例,干骨后端壓縮骨折2例,內生軟骨瘤病2例,月骨無菌壞死1例,頸椎椎管狹窄癥1例,纖維結構不良1例,脊柱融合術后1例;在疾病部位方面,椎體骨14例,四肢骨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通過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均具有齊全的病歷資料;②均具有良好的依從性。排除標準:①有骨移植禁忌證者;②中途退出者[5]。
采用防黑川設計術式治療有頸椎椎管擴大術適應證的頸椎椎管狹窄癥患者,實施雙側開門+中央植骨固定術,部分切除棘突,用磨鉆縱行切斷殘余棘突正中,將骨溝做在椎板兩側。展開椎板連同棘突左右,自體髂骨移植組將自體髂骨插入正中部,人造骨移植組將珊瑚羥基磷灰石人造骨填充材料插入正中部,將鋼絲穿入棘突孔固定。然后實施單側開門+自體髂骨/珊瑚羥基磷灰石人造骨填充材料墊高鋼絲固定術,切除棘突,鉆孔于椎板,將鋼絲穿入。將棘突骨插入椎板缺損部固定。如果患者為月骨無菌壞死,則將切口開在其腕背部,月骨解剖出來后,植入自體髂骨/珊瑚羥基磷灰石人造骨填充材料進行支撐。有效預防月骨外形改變的現象,從而對其功能進行維持;如果患者為內生軟骨瘤,則將切口開在手足背側,用刮匙刮除干凈后植入自體髂骨/珊瑚羥基磷灰石人造骨填充材料。術中將合適的自體髂骨/珊瑚羥基磷灰石人造骨填充材料選取出來,術后給予患者抗炎治療等。
隨訪1個月觀察患者以下指標:①臨床療效;②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總分0~10分,表示無痛(0分)~劇痛(10分)[7];③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④復發(fā)情況。
痊愈:骨折斷端無縱向叩擊痛及壓痛、反?;顒?,X線片檢查發(fā)現有連續(xù)骨痂從骨折線通過,具有模糊的骨折線,解除外固定后下肢能在不扶拐的情況下在平地上連續(xù)步行30步及以上,持續(xù)3 min,上肢能夠向前平舉1 kg重量1 min,2周后骨折處沒有變形;否則為未愈[6]。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經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人造骨移植組患者的痊愈率為96.00%(24/25),高于自體髂骨移植組的68.00%(17/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人造骨移植組患者的VAS評分均低于自體髂骨移植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ain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ain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人造骨移植組(n=25)自體髂骨移植組(n=25)t值P值7.6±1.5 7.8±1.6 0.456 0.651 2.1±0.6 4.6±1.2 9.317<0.001 17.022 8.000<0.001<0.001
人造骨移植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復發(fā)率為4.00%(1/25)、0.00%(0/25),均低于自體髂骨移植組的40.00%(8/25)、24.00%(6/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復發(fā)情況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骨移植手術是將健康的骨組織移植到患處以填充缺損、加強固定和促進愈合的一種手術,是骨科對于骨缺損、關節(jié)融合等進行的手術,就是把移植的骨頭,放到需要融合的部位,使它生長。例如要把關節(jié)軟骨去除,把腰上的髂骨取下,植到關節(jié)里面,也可以做同種異基因的骨移植,是臨床上治療骨缺損和關節(jié)融合的常見技術。通常情況下,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具有膠原物質,能夠提供支架,在物理支撐中應用,并對修復過程進行指導[8-9]。同時,能夠對未分化的原始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提供有利條件[10]。此外,有間質干細胞,能夠使骨直接形成[11]。
羅萍等[12]相關醫(yī)學學者研究表明,在骨支承及骨缺損患者的骨移植治療中,珊瑚羥基磷灰石人造骨填充材料效果良好,其充填完善,支承堅強,且不會引發(fā)毒副作用及排異反應(23.33%,6.67%)。該研究結果表明,人造骨移植組患者的痊愈率為96.00%(24/25),高于自體髂骨移植組的68.00%(17/25)(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人造骨移植組患者的VAS評分均低于自體髂骨移植組(P<0.05)。人造骨移植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復發(fā)率為4.00%(1/25)、0.00%(0/25),均低于自體髂骨移植組的40.00%(8/25)、24.00%(6/25)(P<0.05),和上述研究結果一致,原因為珊瑚羥基磷灰石人造骨填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良好,且不會引發(fā)排異反應[13-14]。新生骨小梁能夠向珊瑚羥基磷灰石人造骨填充材料微孔內部深入。同時,能夠部分吸收,因此不會引發(fā)遠期不良反應[15-16]。此外,能夠隨意取量、取形,臨床應用方便,能夠為植入材料緊密結合周圍骨質提供有利條件[17-18]。
綜上所述,骨移植中應用珊瑚羥基磷灰石人造骨填充材料的臨床效果較自體髂骨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