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亭亭, 喬志琴
(中北大學理學院, 太原 030051)
傳染病是由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某種病原體導致的疾病.病原體中大部分為微生物,小部分為寄生蟲.多年以來,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始終都是關(guān)乎人類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可以說,與傳染病作斗爭貫穿著人類的整個發(fā)展歷史.從黑死病(淋巴腺鼠疫)到天花,再到如今新型冠狀病毒席卷全球,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zāi)難.因此,如何控制傳染病的傳播,已經(jīng)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1].
自然界的種群個體都要經(jīng)歷從幼年到成年的生命過程.種群個體的生理機能在不同生命階段對其本身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疾病的傳播也具有比較明顯的階段特征.例如麻疹、水痘、猩紅熱等疾病多在幼年時期容易患病,而白喉、淋病、性病則多見于成年階段.在文獻[2-8]中許多專家學者已經(jīng)對階段結(jié)構(gòu)的傳染病進行了大量研究.文獻[2-3] 研究的是一類具有時滯的幼年個體染病的階段結(jié)構(gòu)傳染病模型. 文獻[4-7]通過將成年個體分為易感者和染病者進行研究,建立模型并進行了分析.文獻[8]則將感染周期分為早期感染和晚期感染來進行研究.
許多疾病在潛伏期、早期乃至中期,常會缺乏明顯的癥狀.一些疾病的感染者,諸如瘧疾、丙型病毒肝炎(HCV)、艾滋病(HIV)等在不同的感染階段具有不同的傳播力度,感染力的不同主要取決于個體體內(nèi)的病毒量[9-10].例如,急性丙型病毒肝炎患者中約有20%~50%在發(fā)病初期癥狀表現(xiàn)較輕,并可自發(fā)清除病毒;但約55%~85%的感染者病情會進一步加重,甚至發(fā)展為肝癌等.本文在文獻[7]和[8]的基礎(chǔ)上將成年染病個體分為輕度染病個體和重度染病個體兩個階段,建立了一類新的階段結(jié)構(gòu)傳染病模型.
為了分析,將個體分為幾類,其中x=x(t),y=y(t),z1=z1(t),z2=z2(t)和R=R(t)分別表示t時刻幼年個體、成年易感個體、成年輕度染病個體、成年重度染病個體和恢復個體的數(shù)量.所有參數(shù)均為正,μ表示單個幼年個體的平均成熟率;b表示y充分小時單個成年個體的平均生育率;m表示幼年個體出生率的飽和系數(shù);β表示疾病的傳染率;d表示個體的自然死亡率;α表示成年重度染病個體的因病死亡率;ε表示輕度染病個體到重度染病個體的轉(zhuǎn)化率;γ1和γ2分別表示成年輕度染病個體和重度染病個體的恢復率.假設(shè)患者康復以后不再被感染并進入恢復者類,模型建立如下:
(1)
系統(tǒng) (1) 對應(yīng)的疾病傳播圖如下所示.
圖1 疾病傳播流程圖Fig.1 Flow chart of disease transmission
由于系統(tǒng) (1) 的前4個方程不依賴于第5個方程,因此本文研究下面的子系統(tǒng),且t時刻總?cè)丝跀?shù)為N(t)=x(t)+y(t)+z1(t)+z2(t).
(2)
引理1系統(tǒng) (2) 的正不變集為
為了后續(xù)定理的方便,引入幾個參數(shù):
其中,R0和Re0分別表示階段結(jié)構(gòu)種群的基本再生數(shù)和傳染病的基本再生數(shù),顯然有Re0 定理1 1)R0≤1時,系統(tǒng) (2) 只存在平衡點E(0,0,0,0); 2)Re0≤1 (3) 當z1=z2=0時,系統(tǒng) (3) 退化為 (4) 可以得到系統(tǒng) (2) 有滅絕平衡點E(0,0,0,0),無病平衡點E0(x0,y0,0,0),其中 當z1≠0,z2≠0時,由系統(tǒng) (3) 的第四個方程有 定理2當R0<1時,平衡點E(0,0,0,0)是局部漸近穩(wěn)定的;當R0>1時,E(0,0,0,0)是不穩(wěn)定. 證明系統(tǒng) (2) 在平衡點E(0,0,0,0)處的雅可比矩陣為 J(E)= 對應(yīng)的特征方程為 f(λ)=(λ2+(2d+μ)λ+d(d+μ)· (1-R0))(λ+d+ε+γ1)(λ+d+α+γ2)=0. (5) 所以,當R0<1時,f(λ)的所有特征值均有負實部,平衡點E(0,0,0,0)是局部漸近穩(wěn)定的;當R0>1時,E(0,0,0,0)是不穩(wěn)定,證畢. 定理3當R0≤1時,E(0,0,0,0)是全局漸近穩(wěn)定性的. 證明構(gòu)造Lyapunov函數(shù)[11],設(shè) L=dx+b(y+z1+z2), 將L沿系統(tǒng) (2) 求導有 定理4 1) 當Re0<1 2) 當Re0<1 3) 當Re0<1<1+Θ 4) 當1=Re0 5) 當1 證明系統(tǒng) (2) 在E0(x0,y0,0,0)處的雅可比矩陣為 對應(yīng)的特征方程為 f(λ)=f1(λ)·f2(λ)=0. (6) f2(λ)=λ2+pλ+q=0. (7) 其中, 當Re0<1時,有q>0.當Ψ<1時,等價于R0<1+Θ,此時p>0;此時f2(λ)有兩個負實部的特征根.因此,當Re0<1 為了完成下面定理5的證明,同樣引入以下幾個記號: k1=d(Re0-1),k2=d+μ+dRe0, k6=k1βy*,k7=k6(2d+μ+α+γ2+ε), k8=k6(d+μ)(d+α+γ2+ε). 對應(yīng)的特征方程為 f(λ)=λ4+A1λ3+A2λ2+A3λ+A4=0. (8) 定理6當β增大且穿過β*時,地方病平衡點E*附近會發(fā)生Hopf分支. 化簡得到 因此, 當Φ≠0時,系統(tǒng) (2) 在β=β*處,地方病平衡點E*附近會發(fā)生Hopf分支,證畢. 本文研究了一類具有飽和形式的輸入函數(shù),根據(jù)一些疾病在不同時期傳染能力的不同,以及傳染病的發(fā)病機理把成年染病個體分為輕度染病個體和重度染病個體兩個階段,建立了一類階段結(jié)構(gòu)的傳染病模型.通過對系統(tǒng)的分析,得到兩個基本再生數(shù)R0(種群基本再生數(shù))和Re0(疾病的基本再生數(shù)),可以證明平衡點的存在性和穩(wěn)定性由兩個基本再生數(shù)決定.并且發(fā)現(xiàn)當系統(tǒng)滿足一定條件時,會發(fā)生Hopf分支.當然,本文的分析還存在不足,在之后的研究中可以考慮更加切合實際的疾病傳染率.3 平衡點的穩(wěn)定性分析
3.1 滅絕平衡點分析
3.2 無病平衡點分析
3.3 地方病平衡點分析
4 分支的存在性分析
5 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