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娟,魏珂,董菲,樊雅芝,靳新星
咸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產科,陜西 咸陽 712000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據(jù)流行病學統(tǒng)計,2018年卵巢癌新發(fā)病例5.21萬例,死亡2.25萬例,居婦科腫瘤首位。由于卵巢位于盆腔、體積小、早期癥狀不明顯,發(fā)現(xiàn)一般為晚期,且腫瘤細胞出現(xiàn)擴散轉移,導致治療難度增高。隨著科技的進步,基因芯片、蛋白質芯片及轉錄學等技術開始出現(xiàn)于大眾視野,加快了腫瘤生物標志物研究的發(fā)展。目前卵巢癌檢查方法包括陰道超聲聯(lián)合血清糖類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檢測[1]。影響卵巢癌預后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CCAAT增強子結合蛋白γ(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gamma,CEBPG)及肺耐藥相關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CEBPG即C/EBPγ基因,為C/EBP家族(C/EBPα、C/EBPβ、C/EBPγ、C/EBPδ等)成員;CEBPG蛋白能與CCAAT區(qū)多種病毒增強子相結合,并能與C/EBP中的每一位成員形成異二聚體,其中CEBPG在多種組織中廣泛表達[2]。LRP是化療敏感卵巢癌患者預后評估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3]。國內外文獻關于CEBPG與LRP在卵巢癌中的表達及其與預后的關系分析研究較少[4]。本研究旨在觀察CEBPG及LRP在卵巢癌中的表達情況,分析預后的相關因素,為卵巢癌發(fā)生和預后判斷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咸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作為卵巢癌組,取其卵巢癌組織標本。納入標準:①于本次治療前未進行過相關治療;②經病理檢查確診為卵巢癌;③病歷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腫瘤發(fā)生轉移;②伴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③意識不清晰,無法正常交流;④存在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嚴重感染;⑤未能接受隨訪。根據(jù)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71例卵巢癌患者,年齡32~69歲,平均(43.23±7.52)歲;國際婦產科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xiàn)IGO)分期[5]:Ⅰ~Ⅱ期36例,Ⅲ~Ⅳ期35例;病理分級:Ⅰ~Ⅱ級34例,Ⅲ~Ⅳ級37例;組織學類型:漿液性46例,非漿液性25例。另選取同期于咸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進行附件切除的49例子宮肌瘤患者為對照組,取其正常卵巢組織。納入標準:①均經病理檢查確診為非癌變;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存在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②存在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嚴重感染;③未能接受隨訪。49例患者,年齡31~68歲,平均(41.97±7.11)歲。兩組患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LRP及CEBPG均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進行檢測。具體操作步驟:標本均由中性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并進行切片,使用二甲苯脫蠟,梯度酒精脫水,通過H2O2(3%)阻斷滅活內源性過氧化物10 min。采用蒸餾水重復洗2次,放于檸檬酸修復液中3 min。正常羊血清工作液封閉,37℃10 min。滴加一抗置于4℃左右環(huán)境下過夜儲存,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過夜后置于室溫5 min,加生物素標記的兔二抗,置37℃室溫30 min,二氨基聯(lián)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顯色30 s左右,蘇木素復染1~2 s,常規(guī)脫水,透明,干燥,封片,光鏡下進行觀察。
陽性標準為在細胞核或細胞質內出現(xiàn)棕黃色或褐色顆粒,根據(jù)陽性細胞百分比、染色強度判定結果。①染色強度:無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分。②陽性細胞百分比:從每張切片中隨機選取5個高倍視野并計算、觀察陽性細胞數(shù),陽性細胞百分比(%)=陽性細胞數(shù)/觀察細胞數(shù)×100%。無陽性細胞為0分,陽性細胞<10%為1分,10%~50%為2分,51%~75%為3分,>75%為4分??偡e分為上述2項評分的乘積,總積分>4分為陽性。
觀察CEBPG及LRP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并進行對比分析。隨訪71例卵巢癌患者2年,將不同預后患者年齡、FIGO分期、病理分級、組織學類型、CEBPG、LRP及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比較,進一步分析預后的影響因素。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及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卵巢癌組織中CEBPG、LRP陽性表達率均明顯高于正常卵巢組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正常卵巢組織及卵巢癌組織中CEBPG、LRP表達情況的比較[n(%)]
隨訪2年后,71例患者生存55例(77.46%),死亡16例(22.54%)。生存與死亡患者組織學類型、CEBPG表達、LRP表達及淋巴結轉移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生存與死亡患者年齡、FIGO分期及病理分級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卵巢癌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n=71)
經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得出,組織學類型為漿液性、CEBPG陽性、LRP陽性、有淋巴結轉移均為卵巢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表3)
表3 卵巢癌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卵巢癌好發(fā)于中年女性,但發(fā)病逐漸呈現(xiàn)年輕化,大多數(shù)卵巢癌患者就診時已處于中晚期,且初始治療后的患者兩三年內會出現(xiàn)復發(fā),嚴重威脅女性身體健康。
CEBPG為C/EBP家族成員,基因定位于19q13.11上,它是參與組織發(fā)育、分化及凋亡過程中重要的轉錄因子;LRP基因定位于16號染色體p13.1~p11.2,主要分布于機體與外界相通的巨噬細胞及分泌性器官等當中[6-7]。本研究中,卵巢癌組織中CEBPG、LRP陽性表達率均明顯高于正常卵巢組織,與既往文獻相符[8];說明CEBPG及LRP與卵巢癌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生存與死亡患者組織學類型、CEBPG表達、LRP表達及淋巴結轉移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生存與死亡患者年齡、FIGO分期及病理分級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CEBPG、LRP可能在卵巢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參與了部分腫瘤浸潤、淋巴結轉移等惡性進程[9-10]。
卵巢癌分為上皮癌和生殖細胞癌兩種類型,卵巢上皮癌是最常見的類型,上皮癌起源于卵巢上皮組織,卵巢漿液性腫瘤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間充質,其中漿液性癌是惡性腫瘤,容易發(fā)生轉移,危及患者的生命,說明組織學類型是卵巢癌的影響因素之一[11-12]。大多數(shù)卵巢癌晚期會出現(xiàn)轉移,是腫瘤轉移的危險信號,淋巴結轉移作為卵巢癌轉移的常見模式,其中腫脹的腹膜后淋巴結往往會抑制大靜脈,造成腳或腿一側的血流障礙與水腫,長期水腫會導致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由此可見淋巴結轉移對卵巢癌具有深遠影響[13]。本研究經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得出:組織學類型為漿液性、CEBPG陽性、LRP陽性、有淋巴結轉移均為卵巢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進一步證實組織學類型、CEBPG表達、LRP表達、淋巴結轉移與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此外,據(jù)國外文獻提及,不同腫瘤標志物的靈敏度與組織學類型有著密切聯(lián)系,不同組織學類型的卵巢癌包含諸多特殊的高表達基因,其中包括CEBPG、LRP,推測CEBPG、LRP在卵巢癌中通過調節(jié)DNA修復基因,促進腫瘤細胞發(fā)生發(fā)展[14]。此外,據(jù)研究指出,CEBPG與腫瘤及其對化療藥物的耐藥存在聯(lián)系,LRP為順鉑耐藥最有價值的預測指標之一,其在卵巢癌中呈陽性表達,側面顯示卵巢癌多藥耐藥的機制較為復雜,且二者聯(lián)合可全面客觀篩查不同耐藥機制的高效低毒藥物,因此檢測CEBPG、LRP在卵巢癌中的表達對篩選化療藥物、提供逆轉耐藥靶點、判斷預后有重要意義[15]。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樣本數(shù)量較少,后續(xù)將增大樣本量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CEBPG及LRP在卵巢癌中表達增高,且與卵巢癌患者的預后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CEBPG、LRP的表達可作為預測卵巢癌患者預后的分子標志物和治療的潛在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