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追尋唐人的仕宦足跡

        2022-04-17 14:44:07王瑾王春印王亞莉
        關(guān)鍵詞:唐代

        王瑾 王春印 王亞莉

        [摘 要] 《姚珽墓志銘》文是一篇傳記文學(xué),它以姚珽仕歷為線索,以史實為依據(jù),用散文形式記述了一位唐代歷史人物的故事,并與正史文獻(xiàn)相印證;同時志文中記載了唐初發(fā)生的一些歷史事件,涉及與志主有關(guān)的職官制度等重要信息,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關(guān)鍵詞] 唐代;姚珽墓志銘;仕歷;職官制度

        [中圖分類號]? G728?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4649(2022)01-0059-08

        Tracing the Official Footprints of the Tang Dynasty ?——Textual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f ?Yao Ting's Epitaph ?in the Tang Dynasty

        Wang Jin 1,Wang chunyin 2, Wang Yali 3

        (1.Xi'an Univer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5;2.The Open University of Shaanxi,Xi'an 710119; 3.Shaanxi Library,Xi'an 710068)

        Abstract:? Yao Ting's epitaph, a biographical literature, takes his official career as the clue and historical facts as the basis and describes the story of a historical figure in the Tang Dynasty in prose form, which is confirmed with the official historical documents. At the same time, Yao Ting's epitaph records some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involv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bureaucratic system related to Yao Ting, which has a certain historical value.

        Key words: Tang Dynasty; ?Yao Ting's Epitaph ;Official Career; Bureaucratic System

        新見《大唐故金紫光祿大夫戶部尚書上柱國宣城郡開國公姚府君墓志銘并敘》 志石一合,志主姚珽,新、舊《唐書》中有傳。該墓志詳細(xì)地記錄了姚珽在唐代京城和外郡任職官的過程和功績。劉知柔撰文,楷書46行,滿行46字,方界格,志石為方形,邊長 92 厘米,高 19.5 厘米,蓋邊長95.5厘米,開元二年(714)八月鐫刻,墓志文能夠查證和辨析1971字,泐損11字。志蓋為盝頂、陽文篆書二十五字,四剎刻瑞獸間纏枝牡丹紋。志石精美、超大少見,字口清晰,未發(fā)現(xiàn)有磨損痕跡,估計出土不久。志文記載“葬于京兆之少陵原”,即西安市長安區(qū)航天城一帶,但出土?xí)r間和地點不詳。石藏陜西漢唐石刻博物館。

        一、姚珽世系、仕歷、家族遷徙及文史貢獻(xiàn)

        高祖姚僧垣(499—583),字法衛(wèi),祖籍吳興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他一生經(jīng)歷了南朝梁、北周和隋。在南朝時期的梁都建康(今南京市)中書省為官,任中書通事舍人,并精通醫(yī)學(xué),任太醫(yī)正,加文德主帥、直閣將軍。南梁滅亡后,流亡于長安入北周,歷任驃騎將軍、華州刺史、冊封長壽縣公。? [1] 隋文帝時期,任上開府儀同三司,進(jìn)爵北絳郡公。撰《集驗方》十二卷、《行記》三卷、《醫(yī)心方》等書,是南朝時期著名醫(yī)學(xué)家。詳見《周書》列傳第三十九。 王 瑾,等.追尋唐人的仕宦足跡[J].陜西開放大學(xué)學(xué)報,2022,(1).

        曾祖姚察(533—606),字伯審,吳興武康人。歷經(jīng)梁、陳、隋三朝。南朝末期,陳霸先滅蕭梁,效力陳朝,歷任黃門侍郎、秘書監(jiān)、度支吏部二尚書,領(lǐng)著作,奏撰中書表集。? [2] 在陳朝任職期間,曾經(jīng)到北周長安看望父親姚僧垣。陳朝滅亡后,遷徙到長安入隋朝,隋文帝授予秘書丞、太子內(nèi)舍人、員外散騎常侍等職,襲封北絳郡開國公。著述有《漢書·訓(xùn)篡》三十卷、《梁書》三十四卷(謝昊、姚察等撰)、《傳國璽》十卷、《續(xù)文章始》一卷,《梁后略》十卷、《說林》十卷、《西聘》、《玉璽》、《建康三鐘》各一卷、文集二十卷等。所撰陳史未成,臨亡,戒子思廉撰續(xù)。另有為他所著的《姚察集》二卷。是南朝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按姚氏譜系姚察成為吳興堂“萬年姚”的代表性人物和起家之祖。大業(yè)二年(606)死于東都,時年七十四歲。見《南史》列傳第五十九。

        祖姚思廉(557—637),字簡之,雍州萬年人。陳亡,姚思廉隨父姚察自吳興始遷徙關(guān)中,入隋為漢王府參軍,后為代王楊侑(恭皇帝)侍讀。大業(yè)十三年,李淵會義師攻克京城(長安),只有姚思廉跟隨代王身邊,保護(hù)楊侑。李淵聞知,贊賞有加。高祖受禪,授秦王文學(xué),不久再拜文學(xué)館學(xué)士。李世民入東宮,晉升為太子洗馬。貞觀初,任著作郎、弘文館學(xué)士。寫其形像列于《十八學(xué)士圖》。貞觀九年拜散騎常侍、賜爵豐城縣開國男。貞觀十一年卒,贈太常卿,謚曰康,賜葬地于昭陵。? [3] 貞觀三年,太宗復(fù)敕修撰梁、陳、齊、周、隋、魏六朝正史,貞觀十年正月,姚思廉撰成《梁書》五十卷,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公元502年—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撰《陳書》三十六卷,記述了南朝陳王朝自開國至滅亡三十三年的歷史,是唯一完整傳世的陳代史籍。姚思廉實現(xiàn)了父親姚察的生前遺愿,為唐代史學(xué)家,具有“命世”之史才。詳見《舊唐書·姚思廉傳》。

        父姚處平(?—648),雍州萬年人。任唐朝太子通事舍人、豫州司戶參軍。英年早逝,證圣元年(695)正月,長子姚璹上表武則天,請求追贈早亡的父親官職,破格獲贈博州刺史。

        墓志中提到的“吳興公”,即姚珽的長兄姚璹(632—705),字令璋,雍州萬年人。少孤,撫弟妹以友愛稱。博涉經(jīng)史,有才辯。永徽中明經(jīng)擢第。歷任太子宮門郎、遷秘書郎。調(diào)露中,任中書舍人,封吳興縣男。則天臨朝,遷夏官侍郎。受從父弟姚敬節(jié)同徐敬業(yè)之亂,貶職到桂州都督府任長史。曾拜訪諸山川草樹,其名號有"武"字的,列表上奏,武則天大悅,召拜天官侍郎。長壽二年,姚璹升任文昌左丞、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延載元年,升任納言。證圣元年,加官任秋官尚書,代理宰相。? [4] 武曌長安年間,下旨封爵位為伯,此時官名恢復(fù)舊制,冬官尚書變?yōu)楣げ可袝?。神龍元年姚璹去世。生前遺囑令薄葬,贈越州都督,謚號為成。與司議郎孟利貞等奉令撰《瑤山玉彩》書,創(chuàng)立《時政記》。詳見《舊唐書·姚璹傳》。

        姚珽妻歐陽正遍(649—721),祖籍渤海重合,后遷長沙臨湘,京兆萬年縣人。曾祖歐陽紇,南朝陳時期給事中黃門侍郎、陽山郡公;祖歐陽詢,唐代給事中率更令;父歐陽通,銀青光祿大夫、兵部尚書侍中、渤??h開國子。永隆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肇封真卿縣君,洎神龍元年十月二十三日轉(zhuǎn)封渤海郡夫人、景龍二年三月二十七日進(jìn)封江國夫人。開元九年六月十三日在京兆萬年縣宣陽里私第去世。見《大唐故金紫光祿大夫戶部尚書上柱國宣城郡開國公贈太子少傅穆公姚府君夫人歐陽氏墓志》。

        本墓志未載姚珽高祖姚僧垣的醫(yī)學(xué)貢獻(xiàn),實為遺憾。姚珽墓志記載家族世系與傳世文獻(xiàn)基本吻合。姚府一族,從姚僧垣、姚察、姚思廉、姚處平到姚璹、姚珽共五代六人,從南北朝、隋到盛唐初期,共計二百一十五年間,家族成員為了生存與發(fā)展,以實現(xiàn)士大夫的理想,由吳興武康出發(fā),一路北上,游歷到南朝梁、陳都城建康,隨著朝代的更迭,又長途西遷到北周、隋都城長安定居,家族在唐朝發(fā)展壯大。雖然親歷了朝代更替,家族被迫流離遷徙,仕途中風(fēng)雨兼程,但在朝中仍有顯赫的地位,且能善終致仕,喪葬時朝廷都能以盛大的賻贈撫恤;家風(fēng)傳承,輩輩都能博覽經(jīng)史,在文史醫(yī)方面具有卓越貢獻(xiàn),包括姚珽的著述,家族四代共計著書十八部,計二百八十余卷,參考《舊唐書·經(jīng)籍》。梳理姚珽世系業(yè)績,中古時期以血緣關(guān)系為天然紐帶的家族世系,在為中國的文化教育傳承和推動社會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家族的啟蒙教育,影響了后輩們的入仕及仕途人生;? [5] 他們的仕宦經(jīng)歷實踐,也充分彰顯中國士大夫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

        二、姚珽的仕途人生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即公元641年,姚珽出生于京都長安一戶世族之家,自南北朝、隋到唐盛期的名門望族、書香門第。通過閱讀《姚珽墓志銘》,并參考相關(guān)文獻(xiàn)考證,現(xiàn)將姚珽的仕途經(jīng)歷列表如下。

        按唐朝官吏管理制度,姚珽任職四品官職以后,要授封母妻。所以依《歐陽正遍墓志》記載,歐陽正遍命婦授封真卿縣君、渤??し蛉恕⒔瓏蛉说臅r間,反推姚珽授四、三品和冊封國公的時間基本一致,兩墓志可以互相佐證。另據(jù)唐代政治家、文學(xué)家蘇颋(670—727)創(chuàng)作的散文《唐中宗太和皇帝謚議冊文》記載,景云元年十月十三日,攝太尉銀青光祿大夫守戶部尚書上柱國宣城郡開國公臣姚珽等人奏議,請上尊謚孝和皇帝,廟曰中宗。也能證實姚珽當(dāng)時在朝廷封爵和職事官位。此文成稿不久,姚珽又被授封金紫光祿大夫。

        姚珽從高宗乾封元年入仕到開元二年去世,仕歷四十八年,其中在朝廷任職十七年,分別在英王府、東宮、禮部和戶部履職;在外郡任職三十一年,先后擔(dān)任過蓬、簡、蘇、定、汴、滄、虢、豳、華、岐共計十州刺史,任職刺史“示以寬仁之教,勗以敦本之科,政既有恒,人實知恥”的務(wù)實作風(fēng),得到朝廷和同僚的贊譽(yù)?;職v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三入滄州任職;三遷東宮,曾經(jīng)是中宗李顯、節(jié)愍太子李重俊、玄宗李隆基為儲君時的侍臣;“承明三入,寔資德舉而升”為朝中大臣,他的仕歷十分豐富。入仕后,以“匪躬之志”穩(wěn)步升遷,他的職業(yè)生涯的巔峰時期是在五十九歲以后,晉升為朝廷重臣,七十歲之后,以“東朝師友,而處師臣,而陟元老”、“老成碩德,耆儒舊齒”授封執(zhí)政大臣。評價他的一生,正如墓志中寫的那樣“韞淳粹之姿,稟清貞之氣”和“忠讜在官,雅達(dá)從政,歷職中外,累遷臺閣”,“歷事五朝,終始之心如一,居官四紀(jì),公清之節(jié)逾勵”。正史文獻(xiàn)也有評價:“以善政有聞,璽書褒美”,這是對他仕途的總結(jié)和高度評價。

        三、《姚珽墓志》考證

        1、科考與入仕

        唐代的職官入仕和任職有一套嚴(yán)格的管理制度。官名品秩是官員等級制度,依正、從、上、下分為九品三十階,包含官爵,文武職官,勛位等。凡九品已上職事,皆帶散位,職事則隨才錄用,散位則一切以門蔭結(jié)品。 古代公卿大夫的子弟稱為國子,姚珽當(dāng)年以國子身份參加科舉考試。唐代明經(jīng)及第之人,按門蔭授散官;科考類別和成績決定初次入仕(職事官)等級。姚珽父親姚處平英年早逝,且官位不高。姚珽入仕依其祖父姚思廉的最高冊封授予文散官品秩。據(jù)《姚珽墓志銘》記載,入仕時授封文散官為朝散郎,對應(yīng)的品秩為從七品上。

        唐代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才、明經(jīng)、進(jìn)士、明法、書算五科。按規(guī)定明經(jīng)出身,上上第,從八品下;上中第,從九品上等等。姚珽明經(jīng)科考,授職事官為申州(中)司倉參軍事,授正八品下,可得知姚珽的明經(jīng)科考成績?yōu)樯仙系凇?/p>

        2、擇人與考課制度疏證

        唐代吏部尚書、侍郎統(tǒng)管各級官吏的選授、勛封、考課事宜,司封郎中、司勛郎中、考功郎中具體負(fù)責(zé)執(zhí)行。朝廷擇人用人以四才:身、言、書、判。校功有三實:德行、才用、勞效,德均以才,才均以勞,勞必考其實而進(jìn)退之。五品已上,以名上中書門下,聽制授其官。六品已下,量資任定。各級官吏按當(dāng)年的功過行能進(jìn)行考課,共分九級??颊n的標(biāo)準(zhǔn)有四善:德義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按官吏的崗位工作性質(zhì)和行業(yè),劃分為二十七項,每項制定“最”好的評定細(xì)則,作為考課內(nèi)容。例如:訪察精審,彈舉必當(dāng),為糾正之最;揚清激濁,褒貶必當(dāng),為考校之最;決斷不滯,與奪合理,為判事之最;訪察精審,彈舉必當(dāng),為糾正之最等二十七項。將四善和二十七“最”分項指標(biāo)進(jìn)行排列組合,得出一個序列分布表,由高到低劃分為九級,限定各級比例,形成官吏考課分布表。經(jīng)過考核、定級、核準(zhǔn)、上報,才能完成年度官吏考校工作。如一最以上,有四善,為上上;一最以上,有三善,或無最而有四善,為上中;一最以上,有二善,或無最而有三善,為上下等,以此類推。姚珽仕歷中,考校有過兩次“最”和一次“能”。一是任滄州錄事參軍時,經(jīng)過奏議、彈駁,考校定級為天下“最”,有敕褒美,晉升為通直郎;二是在蘇州刺史崗位上,以課“最”居多,擢爲(wèi)定州刺史;三是在萬歲通天二年,以理出之“能”,遷汴州刺史。

        3、墓志文中的疑點

        墓志文在描述姚思廉的經(jīng)歷時,將弘文館誤寫為昭文館。弘文館,官署名,唐武德四年(621)置修文館于門下省,九年(626),太宗李世民即位,改名弘文館。唐中宗李顯神龍元年(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館。唐玄宗開元七年(719),仍改為弘文館。開元二年撰寫姚珽墓志時,館名為昭文館。此條與史書不符,唐初貞觀年間,姚思廉任職于弘文館學(xué)士,本墓志文應(yīng)該予以訂正。

        隨著朝代或年號的更替,官名也在不斷改動。如光宅元年九月,改尚書省為文昌臺,左、右仆射為文昌左、右相。改吏部為天官,戶部為地官,禮部為春官,兵部為夏官,刑部為秋官,工部為冬官。所以在墓志中,光宅元年姚珽入行尚書戶部郎中的官名應(yīng)為“文昌臺地官郎中”。墓志是個人傳記,應(yīng)還原歷史,真實記錄志主的仕歷過程,包括職事官名稱。官名由朝廷統(tǒng)一命名,呈現(xiàn)制度的權(quán)威性和嚴(yán)肅性,能夠反映當(dāng)時語境下的時代背景及志主仕歷的真實性。所以本墓志未按當(dāng)年授封時的官名去撰寫。

        根據(jù)《舊唐書》職官志記載,以門資出身者,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從七品上,從三品子從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從四品子正八品下。三品以上蔭曾孫,五品以上蔭孫,孫降子一等。姚珽祖父姚思廉的最高官位是太常卿,正三品。他又是孫子輩,授封官員品秩為從七品下,按職官規(guī)定對應(yīng)授封文散官的稱謂是“宣德郎”。本墓志記載為朝散郎,官員品秩從七品上。這與唐代職官制度不符,撰寫失誤應(yīng)該予以訂正。

        神龍元年,姚珽從外郡州刺史崗位調(diào)回朝廷任職尚書禮部侍郎,職官品秩降低了二階。從地方官員調(diào)回朝廷,這屬于正常的職務(wù)變動,而且責(zé)任和權(quán)力更大了,品秩有變不能說是降職,有可能是朝廷擇人的制度規(guī)定,有待進(jìn)一步考證。經(jīng)考證,除姚珽入仕時授文散官為朝散郎一職外,其他授封文散官和職事官的名稱、品秩與當(dāng)時唐朝職官制度規(guī)定基本相符。

        4、墓志可補(bǔ)史闕的內(nèi)容

        墓志是實物史料,通過仔細(xì)閱讀《姚珽墓志銘》,對照史書,可補(bǔ)史闕的文獻(xiàn)信息如下:

        武后光宅年間,姚珽兄長姚璹授兵部侍郎,乃遷蒲州刺史;長壽三年以前,姚璹曾經(jīng)擔(dān)任過定州刺史。這兩項可補(bǔ)姚璹傳史闕。

        兩《唐書》記載姚珽的事跡少且簡略,墓志詳實的記錄了姚珽任職的業(yè)績和仕歷,除擔(dān)任過定、汴、滄、虢、豳等五州刺史以外,還先后擔(dān)任蓬、簡、蘇、華、岐五州刺史;英王府功曹參軍事、主簿;授封東宮太子文學(xué)、太子司議郎、撿校太子右庶子、右庶子、撿校太子右庶子、太子賓客;光宅元年冊封爵位江寧縣開國男;圣歷二年授勛上柱國;景云年間授金紫光祿大夫;神龍元年任尚書禮部侍郎,景龍二年制敇冊授秘書監(jiān),景云元年遷戶部尚書、東都留守、兼左御史臺事,先天二年拜戶部尚書;撰《紹訓(xùn)》四十卷、《文集》二十卷;去世后贈太子少傅(見歐陽正遍墓志)。以上仕歷記錄,正史姚珽傳無載,可補(bǔ)史闕。

        四、《姚珽墓志銘》釋文

        通過對原石志文仔細(xì)辨識和拓片中文字進(jìn)行推敲,現(xiàn)將“姚珽墓志銘”校點疏注,輯錄如下。釋文仍引用了原石繁體字;在石面損泐處,有古代官名等個別文字,仍留存部分可見筆畫,經(jīng)查閱史書和文獻(xiàn)考證,予以補(bǔ)失;因志文中異體字較多,部分異體字在括號里標(biāo)注了正體字;為了表達(dá)尊敬,志文中在皇朝、上及其制命、敕等稱謂前面,共有十處留了1—4字的空白。個人拙見,懇請裨補(bǔ)匡正。

        大唐故金紫灮(光)祿大夫戶部尚書上柱國宣城郡開國公姚府君墓誌銘并敘

        銀青灮祿大夫鴻臚卿上柱國彭城縣開國侯劉知柔撰

        公諱珽,字令珪,夲(本)望吳興武康,今爲(wèi)京兆府萬年縣人也。帝虞授籙,因生得姓;有嬀纂統(tǒng),開國承家。源流渙乎前史,苗瓞紛諸曩記。十二代祖信,仕吳爲(wèi)太常卿、選部尚書、都郷侯。由是,代爲(wèi)江表望族。高祖僧垣,梁中書舍人,梁荊陷,入周爲(wèi)驃騎將軍、 (華)州刺史、長夀縣公,隨歷上開府儀同三司、北絳郡公。曾祖察,陳黃門侍郎、秘書監(jiān)、度支吏部二尚書,領(lǐng)著作,隨歷秘書丞、太子內(nèi)舍人、貟(員)外散騎常侍,襲封北絳郡開國公。祖思廉,皇朝秦府學(xué)士、秦王文學(xué)、著作郎、散騎常侍、昭文館學(xué)士、豊城縣開國男,贈太常卿,謚曰康。父處平,皇朝太子通事舍人、口司口口口五經(jīng)史、口(豫)州司戶參軍,追贈博州刺史。並宏材博識,發(fā)揮詞翰之林;盛徳高名,領(lǐng)袖衣冠之族。

        公即博州府君第二子也。韞淳粹之姿,稟清貞之氣。弱不好弄,實異常童。八歲而孤 ①,哀毀過禮,有識見者,知將遠(yuǎn)大。既冠,以國子?xùn)L經(jīng)高第,授朝散郎、行申州司倉參軍事。雅橾(操)端慤,鑑局融明。匪躬之志,始於茲矣。秩滿,授朝請郎、行滄州録事參軍,奏議彈駮(駁),爲(wèi)天下 (最),有勅(敕)襃美,昇考進(jìn)階,就加通直郎。高宗焚林待士,庂(仄)席求賢,爰命宰臣,巡方採訪。公爲(wèi)中書侍郎汾隂薛公所舉,加口階,旋有令旨,徵入引試,授承議郎、行英王府功曹參軍事,仍遷府主簿,所奉之主即中宗孝和皇帝也。尋屬黃離應(yīng)運,蒼震居貞。博望簡能,先引梁園之客;承?取士,仍求代邸 ②之賔。於是拜朝散大夫、行太子文學(xué),尋遷太子司議郎,轉(zhuǎn)尚書戶部郎中,賜爵江寧縣開國男。時公兄吳興公入爲(wèi)兵部侍郎,迺(乃)出除蒲州長史。分二妙於臺閣,贊六條於關(guān)輔。佩刀初受,公望有歸;題座甫臨,袞徳斯在。灮宅中,淮海亂逆,宗從有因官陷賊者,以親族之累,左授滄州司馬,仍加朝議大夫、行閬州長史,遷蓬州諸軍事、蓬州刺史。賨渝暴俗,陶美化而懷音;巴濮澆甿,偃循風(fēng)而革弊。長夀二年,以中散大夫、守簡州刺史。三年,加中大夫、守蘇州刺史。西蜀殷阜,閶閻且千;東吳積實,財資巨萬。公示以寛仁之教,勗以敦夲之科,政既有恒,人實知恥。時屬昇中會計,執(zhí)玉來朝,陪泰壇而展禮,登朙臺而奉贄。以課 居多,擢爲(wèi)定州刺史。于時北蕃逆命,侵?jǐn)_朔垂;東胡作梗,憑淩趙際。公式遏有備,虜不敢窺,州壤肅清,人無勞止。先是吳興公經(jīng)牧此州,棠蔭在詠。及公爲(wèi)政,仁恩重洽,有識議者,以爲(wèi)近代莫之有焉。是知兩杜夾河,古來爲(wèi)貴;二馮繼踵,今胡足稱。萬歲通天二年,以理處之能,遷汴州刺史。無幾,又除滄州刺史。?(昔)居半刺,今爲(wèi)列岳。雖位尊舊秩,而官實再臨。潁川之政復(fù)興,廣平之譽(yù)彌闡。聖曆二年,轉(zhuǎn)杭州刺史,未赴任,改爲(wèi)虢州刺史,加上柱國。長安三年,遷豳州刺史,尋授銀青灮祿大夫,轉(zhuǎn)華州刺史。浙川聞道,惜行麾之返旆;莘墟飲徳,欣惠澤之隨輪。豳土王畿,國風(fēng)政成七月;華岳神京,河潤寄深九里。中宗踐祚,以蕃府儲闈之舊,入行尚書禮部侍郎、宣城郡開國公、兼撿校太子右庶子;尋轉(zhuǎn)太子詹事,仍兼右庶子。時節(jié)愍太子昵狎群小 ③,未近正人,公累疏匡諫,詞旨懇切。既而巫蠱成祅(妖),戲陽就禍,顛危之責(zé),彼相攸歸。上閱東宮故事,親覩(睹)諫書盈篋之覆,披覧賞味久之,即除右散騎常侍。竭誠規(guī)獻(xiàn)之班,高步貂璫之列??佳栽兪?,是謂容賢,豈與夫千秋言夢,以邀望思之福;少卿説詩而求諷諭之幸,若斯而已哉。景龍二年,除秘書監(jiān),仍授岐州刺史。三年,又除太子左庶子,一事已上閚三品。太上即位,又除太子賔客。公忠讜在官,雅達(dá)從政,歷職中外,累遷臺閣。公家之事,知無不爲(wèi),所蒞必表異能,聲芳於焉藉甚。景雲(yún)元年,遷戶部尚書。履八座之分曹,掌五教而爲(wèi)政。廊廟之重,寔允具瞻。尋有制命東都留守 ④,仍兼左御史臺事。無幾,又爲(wèi)太子賓客,留守、知臺如故。今上納麓 ⑤,以宮臣之優(yōu),加金紫光祿大夫,餘又如故。南憲繩糺(糾)之司,搢紳攸仰;東朝師友之地,問望尤尊。綜居守之權(quán),寄同心膂;縃留臺之務(wù),任切股肱。先天二年,又爲(wèi)戶部尚書。列卿四至,寧聞巧宦之目?承朙三入,寔資德舉而昇。方欲步鼎鉉而處師臣,由臺階而陟元老。惟賢尚齒,乞口(言)之禮。未孚彼蒼不仁,摧梁之痛遄及。以開元二年歲次甲寅二月已丑朔五日癸巳遘疾,薨於京兆萬年縣之宣陽里第,春秋七十有四?;是檩F悼,賻贈有加,兼勅(敕)萬年縣令秦守一監(jiān)護(hù)葬事。嗚呼哀哉!惟公氣韻高邈,風(fēng)情夷簡,口口孤口,卓爾不口。歷事五朝,終始之心如一;居官四紀(jì) ⑥,公清之節(jié)逾勵。吳興公累當(dāng)鈞軸,久典權(quán)衡。公又職綜禮闈,任班喉舌。天倫之望既遠(yuǎn),在原之譽(yù)益高。執(zhí)志沖撝,居心靜退,未嘗以尊榮慠物,勢位淩人。朋友之交,言而有信;閨門之訓(xùn),恭而有禮。加以學(xué)擅博通,文稱藻麗,至若字林詁訓(xùn)之異,音韻義旨之殊,豈唯體自生知,故亦傳諸舊業(yè)。先是吏部府君撰《漢書訓(xùn)篡》三十卷,公又廣而演之,爲(wèi)《紹訓(xùn)》四十卷,雜以疏議,學(xué)者宗之;《文集》二十卷,爲(wèi)時所重。即以其年八月景辰朔五日庚申,葬於京兆之少陵原,禮也。嗣子鴻臚寺丞昌源等,龍章鳳彩,弓冶嗣其家聲;金友玉昆,蕐蕚暉其堂構(gòu)。高柴之慕方永,少連之痛已深。敬撰遺跡,存乎幽誌。銘曰:

        姚墟誕命,嬀水開源?;浫舻圩?,祥延後昆。陳處賔恪,齊爲(wèi)霸蕃。盛德必大,其昌實繁。表海東臨,亦惟吾土。淩江南渡,寔遷我祖。迺公迺侯,作相作輔。冠冕弈葉,材賢踵武。惟賢繼出,休有令名。金玉其響,芝蘭其英。耿分峻節(jié),忠公至誠。虛神朗邁,秀氣孤貞。斧藻言行,琢磨 則。委質(zhì)帝庭,筞名王國。兔園承宴,龍樓侍徳。其道有融,其儀不忒。覧觀繁惣,仙闈樞要。仕踰三入,材兼二妙。鑪薰曙擁,書燈夕燎。文奏以敷,能名斯劭。江河大郡,畿輔雄州。仁風(fēng)累洽,惠政循修。宮端護(hù)善,臺座楊休。從容諷議,清切謨猷。老成碩德,耆儒舊齒?;職v五朝,時餘四紀(jì)。方安寵祿,乞言燮理。大夜催辰,徂灮落汜。其生也貴,其死也哀。道既立矣,人安在哉。蒸蒸令胤,泣血循陔。勒文幽壤,傳諸後來。

        ①由此推算其父姚處平去世時間為貞觀二十二年(648)。

        ②漢高祖劉邦之子劉恒封代王,所居曰代邸。后因以“代邸”指入嗣帝位的藩王的舊邸。

        ③ 昵狎:謂親近而態(tài)度不莊重。群?。褐^眾小人;社會地位卑下的人們;諸小國。

        ④留守:皇帝離開京城,命大臣駐守。公元684年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以洛陽為首都。705年中宗恢復(fù)東西兩京并重。713年玄宗正式改京師為西京。

        ⑤“納麓”謂總攬大政。

        ⑥“居官四紀(jì)”:由此推算姚珽仕歷為四十八年,入仕時已二十六歲。

        姚珽墓志及蓋拓片如下圖:

        五、結(jié)束語

        作為西安人,保護(hù)、傳承和發(fā)掘大唐文化,是責(zé)任,也是義務(wù)。尤其在近二十年以來,西安城市化建設(shè)的快速推進(jìn),大量深埋地下的唐代墓葬,紛紛出土,塵封一千多年的地下文物被發(fā)掘。古墓中最能代表墓主身份的是隨葬墓志,研究新出土的墓志這一物質(zhì)遺存,可深入探討志主的一生,再現(xiàn)唐代歷史文化和唐人生活,同時能印證史書和彌補(bǔ)史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唐代《姚珽墓志銘》詳實地記述了志主的世系、科考、仕歷、著述等。經(jīng)史書文獻(xiàn)考證,志文內(nèi)容具有較高的真實性。作為文學(xué)作品,在記載志主的每一段仕歷后,根據(jù)業(yè)績貢獻(xiàn),任職地的歷史文化,引用典故,以散文形式予以描寫,顯得遣詞用語富有特色,是一篇優(yōu)秀的傳記文學(xué)作品。? [6]

        本文對初唐歷史人物姚珽的世系、家族主要成員仕歷和業(yè)績進(jìn)行了梳理,見證了中古時期,貴族家庭對族裔的教育、家族文化的接續(xù)傳承。? [7] 根據(jù)姚珽墓志文和傳世文獻(xiàn),將姚珽仕歷過程按時間順序,擔(dān)任文散官和職事官以及品秩進(jìn)行了整理,從中可以看到姚珽“寬仁、敦本、有恒、知恥”的敬業(yè)事跡,這就是中國士大夫追求的理想和風(fēng)范,正是有一大批像姚珽一樣的優(yōu)秀士大夫,才將初唐推向了開元盛世!

        從《姚珽墓志銘》文中可以證實,唐代自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在任職年限內(nèi),對其官箴政績和功過進(jìn)行定期考校,包含科考入仕、職官考課、品秩認(rèn)定、冊封爵位勛級、彈劾、致仕、賻贈等過程,都有嚴(yán)格的執(zhí)行標(biāo)準(zhǔn)、認(rèn)定程序及后續(xù)監(jiān)察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銓選制度體系,都具有系統(tǒng)性、公正性和科學(xué)性,對于當(dāng)代社會制度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xiàn)]

        [1]令狐德棻.周書 (全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 1971.

        [2]李延壽. 南史(全六冊)[M]. 北京:中華書局, 1975.

        [3]劉昫.舊唐書:志[M]. 北京:中華書局, 1975.

        [4]歐陽修, 宋祁. 新唐書.1-20冊[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5.

        [5]張棉棉. 唐代吳興姚氏家族與文學(xué)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xué), 2017.

        [6]孟國棟. 石上人生—傳記文學(xué)視域下的唐代墓志銘研究[M].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0.

        [7]伊沛霞, 等. 追懷生命—中國歷史上的墓志銘[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責(zé)任編輯 張宇龍]

        猜你喜歡
        唐代
        論唐代省試詩的傳奇化
        禮制規(guī)范視域下唐代陵戶的設(shè)置
        再論唐代的使職、差遣
        論唐代詩詞中“湘妃”意象的悲劇情感表達(dá)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遼代銅鏡中龍紋樣式初探
        唐代衛(wèi)尉寺職能考述
        我國唐代文學(xué)中桃花意象淺談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唐代銅鏡中的設(shè)計美學(xué)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7:36
        唐代前期的文學(xué)理論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9:26
        亚洲精品久久区二区三区蜜桃臀 | 成人一区二区人妻少妇|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又粗又大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推荐免费|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av免费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黄色在线观看| 日本国产精品久久一线| 精品国产av色一区二区深夜久久 | 性一交一乱一乱一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无遮挡很爽视频在线观看 | 在熟睡夫面前侵犯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国产欧美|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黄色小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日本| 变态另类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偷| 日韩国产自拍精品在线| 亚洲av本道一本二本三区| 狠狠躁18三区二区一区| 麻豆精品传媒一二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人妻被公喝醉在线|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蜜芽 | 国产91对白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的视频|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又污又爽又黄的网站| 成人无码h真人在线网站| 日韩男女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日本少妇被黑人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