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 要]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的講解非常詳細、清晰,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也掌握得很好,但是在作業(yè)和測試中還是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題。出現(xiàn)錯題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對錯題進行反思,但大多數(shù)學生缺少反思意識,或反思不深刻。教師應對學生的錯題反思進行分析,利用錯題這一優(yōu)質資源,研究引導學生反思的策略,將學生的反思引向縱深,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和概括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學生;錯題反思;分析;匡正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06-0041-03
由于生活背景、思維方式、知識經驗等的不同,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常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其實,學生在做題中出現(xiàn)錯誤是正常的,可教師更多的是看到錯誤的消極面,于是在課堂中不同程度地回避學生的錯誤,時間一長,學生的錯誤越來越多。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因為學生做題后缺少反思,或反思不夠深刻,即反思淺顯。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做題后的反思,利用錯題這一優(yōu)質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并將學生的反思引向縱深,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和概括能力。
一、學生反思的現(xiàn)狀分析
學生做題出錯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對錯題進行反思,同時也說明學生的反思淺顯。也就是說,學生對題目的認識不夠深入,沒有理解題意,不明白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目前,學生反思錯題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不是對錯題放任不管,不尋找做錯的原因,就是不會對錯題進行反思。因此,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學生做題出錯的原因,研究引導學生反思的有效策略。
1.學生錯題反思的現(xiàn)狀
通過近幾年的教學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大部分學生意識到反思錯題對自己的數(shù)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但是大部分學生的反思還是很淺顯。
(1)知易行難——缺少反思行動
在數(shù)學練習中,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屢做屢錯,這讓教師感到困惑,學生也覺得茫然。通過進一步了解,發(fā)現(xiàn)學生并非不會做,而是缺少反思,對錯題從不分析錯因,因此下次再做類似的題目時依舊出錯。有的學生雖然對自己的錯題進行了反思,但由于反思淺顯,導致下次做類似的題目時依舊出錯。當然,這些只是班上的一小部分學生。
(2)一曝十寒——缺少持之以恒
一曝十寒,原意是指,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但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上一時勤奮,一時懶散,沒有恒心。在數(shù)學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做錯題之后,雖然有時能夠對錯題進行反思,但由于缺少舉一反三的訓練,導致這道題會了,而另一道變式題又不會了;雖然有時能記住出錯的原因,但時間一長,慢慢地也就忘記了,缺少持之以恒的訓練。
(3)走馬觀花——缺少教師的有效引領
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做題出錯后沒有認真地去分析與思考,雖然及時訂正了,但在后面的學習中依舊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這時教師的有效引領很重要。因此,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后,教師要及時和學生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并引導學生反思,使學生以后再做類似的題目時,不再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
2.教師對學生錯題反思的現(xiàn)狀
數(shù)學教學中,有的教師不管學生會不會、懂不懂,一律按照自己的預案進行教學,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一帶而過,缺乏及時、正確的指導。
(1)就題論題——缺少指導意識
數(shù)學課堂中,有的教師只是就題論題,不對學生的錯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更沒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導致學生對教師講解的題目似懂非懂。由于沒有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學生根本不會對錯題進行反思。
(2)淺嘗輒止——缺少督促行為
有的教師雖然已經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性,但也只是在教學中稍加注意一段時間就消失了,對學生出錯、不理解的知識點不做深入研究,更沒有督促學生進行反思,甚至認為留給學生反思時間純屬浪費。這樣時間長了,學生也就不反思了。
(3)千篇一律——缺少對癥指導
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客觀存在,因此練習時會出現(xiàn)不同的錯誤。教師教學時既沒有引導學生理解題意,使學生學會分析錯題的方法,又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所以學生一錯再錯。同時,教師千篇一律的教學,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導致學生做錯題后沒有通過反思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一再出錯。
二、引導學生認識反思的意義
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正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反思的作用和意義,幫助學生避免再次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降低錯題出現(xiàn)的概率。
1.歸納整理,記錄在本
對以往做過的練習題和試卷置之不理,沒有進行糾正和總結,錯誤同樣會不斷出現(xiàn)。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形成習慣,及時對錯題進行反思、歸納整理。如每天堅持收集2~3道錯題,將錯題記錄在錯題本上,然后把錯題再做一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標注,直到弄懂為止。在考試之前,拿出錯題本進行針對性、有范圍的復習,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將錯就錯,激活思維
對學生做錯的題目進行反思,也是教師反思自己教學的重要內容,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而學生通過反思錯題,可以彌補自己平時學習的不足,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明晰做錯的原因,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教師可利用錯題將錯就錯,引發(fā)學生思考,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更有利于學生進行反思,培養(yǎng)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不斷強化,培養(yǎng)習慣
錯題反思能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評價,促進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增強學生條理化、系統(tǒng)化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長時間的錯題反思訓練,學生能將錯題進行科學的歸類,養(yǎng)成反思錯題的習慣,實現(xiàn)舉一反三的目的,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記錄錯題,做到“有錯必錄,看錯必想,知錯必改”,逐步端正學生審視錯題的態(tài)度,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并不斷反思,養(yǎng)成仔細分析、查找錯因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促進學生深入反思錯題呢?
三、提高學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錯題反思的策略是什么?怎樣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進行深入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反思錯題的習慣呢?
1.培養(yǎng)錯題反思意識,提升思維品質
反思是發(fā)現(xiàn)的源泉,是訓練思維的好方法。因此,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通過設疑引導學生總結反思,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1)借助錯題資源,引導學生反思
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錯誤,其實錯誤也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錯題,既讓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又引導學生通過錯題訂正,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教師提問:“長方形、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那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問題提出后,不少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面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沒有直接說出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說說判斷的理由。在學生說理由的過程中,教師給予適時點撥:“判斷軸對稱圖形的關鍵是什么?”學生回答道:“圖形對折后能夠完全重合?!薄谑?,學生恍然大悟,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
(2)借助課堂總結,促進學生反思
在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可通過課中和課尾的總結,鍛煉學生的概括和總結能力,引導他們在檢驗、提煉、質疑中掌握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并促使學生主動反思,構建完整的認知體系。例如,教學《認識平行四邊形》一課時,教師拉動長方形木框讓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可以把長方形木框拉成怎樣的形狀?”在把長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平行四邊形的可變性,從而激活了思維,實現(xiàn)舉一反三的目的。
2.引導錯題反思的深入
很多學生不會反思,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去探究、去總結、去反思。
(1)傳授錯題反思的技能
反思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一項重要的數(shù)學能力,而進行反思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給學生傳授一些反思技能,如總結題目的特點和解題規(guī)律、提煉解題技巧等,為學生以后的數(shù)學學習奠定基礎。
(2)挖掘錯題反思的深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就要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挖掘深層次的知識,使學生明白數(shù)學的本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的練習課時,教師先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學具,再出示導學案。①從數(shù)學的角度,你能想到求長方體什么的數(shù)學問題?②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合作探究,記錄員列出算式。③交流算法,并思考算法是否合理。④比較算法,反思歸納計算公式。這樣教學,既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長方體表面積計算的過程,又促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探究和反思,感悟數(shù)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拓展錯題反思的維度
同一道題有多種不同的解法,那么哪種方法比較簡便、易理解呢?在平時的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訓練學生從多個角度對錯題進行反思。常見的引導學生反思有以下兩種策略。①一題多解,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一題多解,對學生的解題思路予以啟發(fā)和點撥,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如計算78.5÷0.5時,在利用常規(guī)方法計算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探究簡便算法。學生深入思考后,得出以下解法:78.5÷0.5=(78.5×10)÷(0.5×10)=785÷5=157;78.5÷0.5=(78.5×2)÷(0.5×2)=157÷1=157。通用一題多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有效發(fā)展了學生簡化計算的意識。②一題多變,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和全面性。通常,一題多變的形式包括變條件、變問題、條件和問題互換等。多角度思考問題,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全面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先出示“楊樹有240棵,? 柳樹有多少棵?”這一信息,為了計算方便,給出一個分數(shù)3/4,再提問:“根據(jù)這些信息,你們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如何解答?”學生交流展示的方法如下:柳樹的棵數(shù)是楊樹的3/4,列式為240×3/4;柳樹的棵數(shù)比楊樹多3/4,列式為240×(1+ 3/4);柳樹的棵數(shù)比楊樹少3/4,列式為240×(1- 3/4);楊樹的棵數(shù)是柳樹的3/4,列式為240÷3/4;楊樹的棵數(shù)比柳樹多3/4,列式為240÷(1+3/4);楊樹的棵數(shù)比柳樹少3/4,列式為240÷(1-3/4)……最后,教師提出“為什么前三道算式用乘法,而后三道算式卻用除法?”這一問題,讓學生思考。經過討論交流,他們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扒叭}的單位‘1已知,所以用乘法;而后三題的單位‘1未知,所以用除法或者列方程?!薄敖獯疬@類分數(shù)應用題,關鍵是先找單位‘1的量,然后判斷單位‘1的量是已知還是未知。”……這樣通過一題多變,深化了學生對分數(shù)應用題的理解,提高了學生解答分數(shù)應用題的正確率。
3.交流錯題反思的成果
(1)撰寫數(shù)學日記
反思錯題后,要及時整理反思的成果。如可撰寫數(shù)學日記,讓學生對當天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和總結,反省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也可以對典型錯題進行分析,整理并記錄下來,形成錯題集,以便日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回顧。不只學生要進行反思,教師也要進行反思,記錄下學生出現(xiàn)的共性錯題,再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目標。
(2)提供交流平臺
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課前幾分鐘或晨會的時間,讓學生說說自己所寫的數(shù)學日記,分享自己分析錯題的心得。這樣不斷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反思錯題,可將錯就錯,鼓勵學生反思,使學生樂思、巧思、善思,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和數(shù)學學習能力。教師也應和學生一起反思,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目的,使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殷敏.組織有效交流 成就精彩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08(32):11-12.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