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宣 張燕
急性腦梗死因其高發(fā)病率、致殘率、病死率,一直是醫(yī)學研究的熱點[1]?!吨袊毙匀毖阅X卒中診治指南2018》推薦,急性腦梗死發(fā)病4.5 h內使用阿替普酶可顯著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預后[2]。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是指患者入睡時無癥狀,醒來后發(fā)現(xiàn)存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缺失癥狀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3]。臨床大部分WUS患者從入睡至覺醒時間均超過4.5 h,超過了急性腦梗死的溶栓治療時間窗,常作為溶栓治療禁忌。有研究發(fā)現(xiàn),相較于標準劑量(0.9 mg/kg)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小劑量(0.6 mg/kg)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更適合亞洲人體質,而WUS患者由于發(fā)病時間不確切及出血風險增加,小劑量溶栓治療則可能獲益更大[4]。本研究分析小劑量阿替普酶在WUS患者溶栓治療中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5年11月至2020年11月溫嶺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急性WUS患者116例,男65 例,女 51 例,年齡 45~81(61.9±12.6)歲。納入標準:(1)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2)經(jīng)頭顱MRI或CT確診并排除腦出血;(3)年齡>18歲。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及重要臟器功能衰竭;(2)近期活動性出血病史;(3)腦出血、腦腫瘤、腦外傷等其他腦部病變并遺留明確神經(jīng)系統(tǒng)陽性體征;(4)藥物過敏史或過敏體質。行急診MRI檢查,包括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液體衰減反轉恢復成像(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將符合 DWI(+)/FLAIR(-)的患者設為觀察組,34 例,采用溶栓治療;DWI(+)/FLAIR(+)的病例設為對照組,82例,對照組不予溶栓治療。采用腦血管MRA作血管評價,按急性腦卒中Org10172治療試驗(trial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將兩組患者分為5個亞型:大動脈粥樣硬化性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亞型、小動脈閉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mall-artery atherosclerosis,S)亞型、心源性腦栓塞(cardiogenic embolism,C)亞型、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other determined causes,O)亞型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undetermined etiology,U)亞型[5]。兩組患者性別、年齡、TOAST分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KY-2019-1019-01),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TOAST分型比較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詳細詢問兩組患者病史,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給予急性腦梗死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阿替普酶(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有限公司,50 mg/支,批準文號:S20020034)0.6 mg/kg,其中10%靜脈注射,其余劑量在60 min內泵入溶栓治療。住院治療期間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若出現(xiàn)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加重(言語障礙、肢體無力等),及時復查頭顱CT以評估病情。經(jīng)治療后患者病情穩(wěn)定、沒有需要住院治療的并發(fā)癥則予出院。出院后給予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拜爾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100 mg/片,國藥準字:J20130078)或氯吡格雷(石藥集團有限公司,75 mg/片,國藥準字:H20193160)]及阿托伐他汀鈣(齊魯制藥有限公司,20 mg/片,國藥準字:H20193144)長期口服。
1.2.2 隨訪 出院后隨訪1個月,記錄在隨訪期間發(fā)生的各種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如腦梗死、腦出血、急性冠脈綜合征等,再發(fā)腦卒中及死亡為觀察終點。一旦出現(xiàn)上述事件,立即給予相應處置防止病情惡化。
1.2.3 神經(jīng)功能評分及療效評價 在治療前、治療第30天,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神經(jīng)功能并比較兩組患者及各亞型的顯效率、總有效率。臨床療效按下述要求進行統(tǒng)計:(1)無變化:NIHSS評分減少或增加<18%;(2)輕度進步:NIHSS評分下降 18%~<46%;(3) 顯著進步:NIHSS評分下降46%~<91%;(4)治愈:NIHSS評分下降 91%~100%。顯效率=(治愈+顯著進步)/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治愈+顯著進步+輕度進步)/總例數(shù)×100%。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
由表2可見,兩組患者治療前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NIHSS治療第30天均較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顯效率、總有效率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顯效率、總有效率比較
由表3可見,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3 兩組各亞型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顯效率、總有效率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各亞型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顯效率、總有效率比較
由表4可見,治療前,兩組患者S、L、C亞型的NIH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第30天,觀察組S、L亞型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C亞型NIHS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S、L亞型的顯效率、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對于O亞型及U亞型由于病例數(shù)過少及病因不明確,本次研究不進入討論。
急性腦梗死發(fā)病4.5 h內使用阿替普酶可盡早恢復腦血流,同時顯著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預后[6],但由于時間窗較短及系統(tǒng)性出血風險而導致應用受限。溶栓治療的基礎是腦梗死的缺血半暗帶機制[7]。目前研究表明,對于時間窗內急性腦梗死患者,越早進行溶栓治療,越可能盡早拯救缺血半暗帶,降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8]。
近年來,阿替普酶應用于WUS正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國際上被廣泛接受的針對WUS患者基于MRI溶栓治療安全性及有效性的WAKE-UP研究證實,對于DWI上表現(xiàn)為缺血性病變,而FLAIR相應區(qū)域無實質高信號的WUS患者,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能夠改善其功能預后[9]。2016年國際卒中大會(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的一項 MR WITNESS研究,納入80例MRI篩選的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阿替普酶治療安全性探究的開放性、Ⅱ期、單組多中心研究,采用MRI對患者進行篩選,符合DWI(+)/FLAIR(-)的患者入組給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溶栓治療后24 h進行CT檢查明確是否出現(xiàn)出血,并在第30天隨訪進行MRI檢查,第90天時進行臨床結局預后隨訪。因此有選擇地對WUS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安全可行。此類患者靜脈溶栓治療的結局預后與其他研究中起病時間3~4.5 h內靜脈溶栓治療效果相似[10]?!吨袊毙匀毖阅X卒中診治指南2018》表明,小劑量(0.6 mg/kg)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可改善患者的的臨床預后,進一步降低病死率,臨床上可結合出血風險以及病情評估等因素確定[2]。
本研究兩組WUS患者均為DWI(+),其中觀察組為 FLAIR(-),對照組為 FLAIR(+),若不給予干預治療,隨著疾病進展,觀察組很快可進展為FLAIR(+)。根據(jù)《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推薦,對于 DWI(+)/FLAIR(-)的 WUS 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可以改善其臨床預后,因而本研究通過頭顱 MRI篩選出 DWI(+)/FLAIR(-)的 WUS 患者,給予其小劑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療,進而觀察其臨床預后。本研究中觀察組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為29.4%、79.4%,均高于對照組,進一步驗證小劑量阿替普酶可以顯著的改善WUS患者的臨床預后,這與目前文獻支持是一致的[11]。
對于不同病因的WUS,其治療效果存在差異。對于S亞型的急性腦梗死,觀察組患者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為37.5%、81.3%,較對照組22.6%、61.3%明顯改善,提示小劑量阿替普酶可以有效治療S亞型腦梗死。這與Pantoni等[12]的發(fā)現(xiàn)相似,其通過回顧性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S亞型的WUS患者,基于影像學基礎的溶栓治療是安全的,且在第90天NIHSS評分改善及減少致殘率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非溶栓組。這主要是由于S亞型腦梗死是WUS的最常見類型,其梗死血管常為血管末端,阿替普酶通過其局部溶栓治療作用,有效清除血栓,恢復血管暢通,進而挽救缺血半暗帶。未來,常規(guī)采用MRI篩選符合溶栓標準的WUS患者,可能更好的改善腦小血管疾病的診療[13]。
對于L亞型WUS患者,觀察組患者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為為25.0%、50.0%,較對照組20.0%、32.0%明顯改善,說明小劑量阿替普酶可以有效治療L亞型腦梗死。這是由于大動脈粥樣硬化除動脈病變外患者常合并血液流變性異常,血黏度高且流動性差,進一步加重缺血區(qū)腦組織血供減少,加重神經(jīng)功能缺損。而阿替普酶通過迅速改善缺血區(qū)血供,最終改善L亞型腦梗死患者的臨床預后[14]?,F(xiàn)階段對阿替普酶在WUS中治療作用的研究大多都為L亞型,臨床研究大多證實阿替普酶雖部分增加微出血概率,但前瞻性研究表現(xiàn)其可以改善L亞型WUS患者的臨床預后,與時間窗內溶栓治療患者獲益接近[15]。
臨床上C亞型急性腦梗死常累及動脈主干,易出現(xiàn)大面積腦梗死以及梗死后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上述兩種均可以引起腦水腫,產(chǎn)生高顱內壓,并常常出現(xiàn)梗死后出血而使病情加重,因而臨床上不推薦C亞型腦梗死患者接受溶栓治療。本研究顯示,觀察組C亞型WUS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本研究入組C亞型WUS患者數(shù)量不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后續(xù)需進一步增加樣本量研究明確。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對于影像學上顯示的DWI/FlAIR不匹配的WUS患者,采用目前正在被廣泛論證的小劑量溶栓治療,加以針對性的臨床干預,可改善S及L亞型腦梗死患者的臨床預后。臨床上應該對WUS患者進行影像學評估的基礎上進行TOAST分型,并在此基礎上選用有效的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