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妮,林少婷
(普寧市人民醫(yī)院婦科 廣東 普寧 515300)
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婦科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我國婦科術后DVT 的發(fā)生率高達15.6%[1]?;颊咧饕憩F(xiàn)為下肢腫脹、麻木,若治療不及時,有可能導致患者下肢功能障礙,影響其生活及工作,嚴重者當栓子脫落時可造成肺栓塞而致殘、致死。術后立即采取有效干預措施,能有效減少DVT 的發(fā)生[2]。因此,我科室采用溫水泡足聯(lián)合氣壓治療儀對婦科術后患者進行干預,氣壓治療儀能夠有效刺激肌肉、血管及淋巴管,加速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促進新陳代謝,及時消除腫脹,溫水泡足能夠讓患者感覺溫暖、減輕疼痛,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氣壓治療儀功效,兩者聯(lián)合能有效防止DVT 形成。本文選取375 例婦科手術患者,分析溫水泡足聯(lián)合氣壓治療儀預防婦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來普寧市人民醫(yī)院行婦科手術患者375 例,將2019 年2 月—7 月入院患者作為對照組(n= 184),2019 年8 月—2020 年1 月入院患者作為觀察組(n= 191)。納入標準:①均在我院行婦科手術,年齡>18 歲;②術前無消化道疾病;③術前均無DVT;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存在氣壓治療儀禁忌證;②合并嚴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③肢體存在活動障礙患者;④伴有糖尿病及脂代謝異?;颊?;⑤對肝素過敏患者;⑥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術前進行宣教,向患者講解下肢DVT 發(fā)生原因、預防措施、及術后鍛煉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屬理解與配合。手術當日回病房后6 h 內,按摩比目魚肌和腓腸肌30 次/組,避免小腿下墊枕,麻醉消退后協(xié)助指導患者主動運動:①股四頭肌等長收縮:30 次/組,6 組/d。②足踝關節(jié)旋轉運動30 次/組,6 組/d。③膝關節(jié)屈伸運動:抬高下肢30 ~60°持續(xù)5 s,放平5 s 為一次,15 ~20 次/組,3 組/d。避免在小腿下墊枕,以免影響小腿深靜脈回流。臥床期間,間隔2 h 變換1 次體位,術后18 ~22 h 下床活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
觀察組:在傳統(tǒng)方法的基礎上,采用溫水泡足聯(lián)合氣壓治療儀進行干預,(1)溫水泡足:手術當日回病房后2 h 開始用溫水泡足。方法:在病床尾鋪上防水床單,用中號水盆盛3 000 mL 溫水(溫度38 ~42 ℃)放于床尾,將患者雙足部放于水盆中浸泡20 min,浸泡過程中保持水溫,護工協(xié)助按摩足部,泡后毛巾擦干。之后上午、下午各泡足一次。(2)氣壓治療儀:溫水泡足30 min后進行,操作方法:將氣壓主機掛在病床床尾板上,患者處于仰臥位,給其雙下肢穿上肢體氣壓腿套,松緊度以能伸進兩個手指為宜,接上電源,開機后,主機開始對兩個端口進行肢體壓力腿套檢查步驟,以確認肢體壓力套與主機連接是否妥當,按照踝→小腿→膝→大腿順序反復施加壓力和釋放壓力,兩次壓迫治療之間的時間為20 ~60 s。2 次/d,每次30 min,干預3 d。治療完畢停機,觀察患者患肢血液循環(huán)、顏色、感覺情況。術后16 ~20 h 下床活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氣壓治療儀使用禁忌證:①皮炎,靜脈結扎,近期接受皮膚移植手術,壞疽,嚴重心理衰竭,四肢嚴重感染等;②不穩(wěn)定高血壓;③嚴重的動脈硬化癥或缺血性血管病;④按有人工心臟起搏器患者;⑤肢體深靜脈血栓;⑥骨腫瘤、骨關節(jié)核者。(3)飲食指導:向患者講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及其與DVT 形成關系;術后建議患者進食低脂、清淡、無糖流質食物,避免便秘,多飲水,以免腹壓過高,必要時應用降低血液黏稠度藥物。(4)心理干預:患者術后通常存在恐懼、焦慮心情,擔心術后康復及并發(fā)癥等問題,應根據(jù)患者的文化水平及性格特點,個性化地與患者溝通,并爭取家屬幫助,消除患者負性心理,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兩組下肢腫脹、疼痛及DVT 發(fā)生率比較:記錄術后3 d 患者下肢腫脹、疼痛及發(fā)生DVT 人數(shù),DVT 診斷標準[3]:皮膚發(fā)紺或暗紅,皮溫升高,單側或雙側下肢腫脹、疼痛;Homans 征陽性,腓腸肌試驗陽性,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或MRT 檢查證實血栓形成。(2)兩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術后3 d,采用邁瑞DCN3 S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儀檢測患者下肢,記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3)兩組患者凝血指標比較:與術前及術后3 d,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2 mL,進行離心后分離出血漿,采用日本希斯美康CA1500 全自動血凝儀分別檢測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 FIB)含量,D-二聚體(D-dimer, D-D),并采用涵飛醫(yī)療全自動血流變測試儀SA-7000 檢測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4)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患者出院前采用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包括四個維度:健康宣教、護理態(tài)度、護理技術、專業(yè)知識,每個維度25 分,總分100,分數(shù)越高,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 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的下肢腫脹、疼痛人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DVT 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下肢腫脹、疼痛及DVT 發(fā)生率比較[n(%)]
干預后,觀察組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 s)
表3 兩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 s)
血流量/(L?min-1)觀察組 191 31.25±5.14 24.19±4.78 2.59±0.81對照組 184 21.18±4.03 17.24±3.06 1.34±0.65 t 21.061 46.638 16.445 P<0.001 <0.001 <0.001組別 例數(shù) 血流峰速度/(cm?s-1)血流平均速度/(cm?s-1)
術后干預3 d 后,觀察組D-D 水平均較術前升高,對照組FIB、D-D、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3 項指標均較術前顯著升高(P<0.05)。觀察組的FIB、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水平與術前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FIB、D-D、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凝血指標比較( ± s)
表4 兩組患者凝血指標比較( ± s)
注:#與術前比較,P <0.05。
D-D/(mg?L-1)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 191 4.15±1.02 4.33±1.21 0.68±0.17 3.16±0.91#對照組 184 4.26±1.44 6.42±1.56# 0.71±0.22 5.13±1.35#t 0.856 13.801 1.481 16.625 P 0.393 <0.001 0.140 <0.001組別 例數(shù)FIB/(g?L-1)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術前 術后觀察組 191 4.29±1.18 4.41±1.25對照組 184 4.33±1.06 6.76±1.48#t 0.345 16.549 P 0.730 <0.001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 s,分)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shù) 健康教育 護理技術 護理態(tài)度 專業(yè)知識觀察組 191 21.43±2.65 23.12±1.75 22.06±2.25 22.38±2.01對照組 184 18.51±2.72 21.67±2.43 19.38±2.17 20.46±2.34 t 10.530 6.649 11.734 8.533 P<0.001 <0.001 <0.001 <0.001
DVT 是指血液在深靜脈中不正常凝結,阻塞管腔,導致血流障礙的現(xiàn)象,可引發(fā)下肢水腫、皮炎,甚至并發(fā)肺栓塞,嚴重者可致命[4]。婦科手術后引起DVT 的因素多種多樣,血流緩慢、血液高凝及靜脈內膜損傷是目前認為導致下肢DVT 的3 大因素:①血流緩慢:由于麻醉會導致周圍血管擴張,下肢肌肉收縮功能減弱,而術后長期臥床會使患者肌肉處于松弛狀態(tài),導致血流緩慢;而對于年齡較大患者,其血管彈性較差,易導致術后血液瘀滯。②血液高凝:手術創(chuàng)傷會刺激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使其數(shù)量增多,同時凝血酶原被激活,致使抗凝作用的蛋白質減少,導致血栓形成[6]。而對于惡性腫瘤患者來說,腫瘤分泌的促凝物質會使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促進血栓形成[7]。術后應用止血藥使血液黏度改變,導致血液凝固性增高[8]。③靜脈內膜損傷:女性盆腔獨特的生理結構,其靜脈密集、靜脈壁薄且血容量大,手術易損傷血管壁,導致血流緩慢、盆腔淤血,且左髂總靜脈2 處同時受壓,左下肢好發(fā)DVT[9]。對同一靜脈反復穿刺,或者長時間的靜脈注輸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損傷靜脈壁血管內皮,并激活外源凝血系統(tǒng),導致血栓形成。
目前臨床預防DVT 的方法較多,如按摩、主動訓練、藥物預防等,都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按摩及主動訓練患者依從性不佳會影響效果,而部分藥物會增加術后出血風險,因此需尋找簡單、有效的干預方式預防DVT。氣壓治療儀模仿人體“生理性足泵”,利用氣囊對肢體進行擠壓和按摩,加壓時使下肢靜脈血管排空,使血液回流加速,減壓后使靜脈血管迅速充盈,加快血流速度,從而有效預防DVT。溫水泡足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助于下肢松弛,避免血液凝聚于血管內。本研究干預后,觀察組的下肢腫脹、疼痛人數(shù)及DVT 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婦科手術后采用溫水泡足聯(lián)合氣壓治療儀進行干預能夠有效減輕患者下肢腫脹、疼痛,并預防DVT 的發(fā)生。兩者協(xié)同作用,有助于加強患者血液灌注,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血液瘀滯,從而降低DVT的發(fā)生。
本研究干預后,觀察組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采用溫水泡足聯(lián)合氣壓治療儀進行干預能夠改善患者下肢循環(huán),有效提升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水平。有研究顯示靜脈血流速度在擠壓時可達到無擠壓時的175%~366%,采用氣壓治療儀能夠刺激深部肌肉及血管,促進血液有效循環(huán),清除腫脹[9]。而溫水泡足在熱能的作用下,幫助擴張血管,解除疼痛,加速血流,加強氣壓治療儀功效,兩組協(xié)同作用改善患者下肢微循環(huán)。
D-D 是纖維蛋白水解后的降解產物,可作為體內高凝狀態(tài)及纖溶功能亢進的標志物。FIB 是肝臟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質,其水平增加會引起全血黏度增高,加速血栓的形成。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水平升高表明紅細胞聚集性增強,血液黏度較高。本研究干預后,兩組D-D水平均較術前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FIB、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水平與術前無顯著差異,而對照組FIB、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水平較術前高,說明溫水泡足聯(lián)合氣壓治療儀能夠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溫水泡足聯(lián)合氣壓治療儀器能增強血漿纖維的溶解作用,增強氧和其他營養(yǎng)成分的供給,加速病理產物的代謝和排泄,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防止血栓形成。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及飲食指導,讓患者獲得心理支持,加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信心,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溫水泡足聯(lián)合氣壓治療儀干預方法簡單易行,能夠加速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促進新城代謝,改善下肢微循環(huán),緩解疼痛,有效預防下肢DVT 的發(fā)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該方法具有安全性、實用性,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