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華,宋 丹,趙美雪,閆若潛,班付國
(河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省重大動物疫病監(jiān)測預警及防控重點實驗室,河南 鄭州 450008)
通過比較非洲豬瘟發(fā)生前一年半(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和非洲豬瘟發(fā)生后一年半(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143個無害化處理廠和部分養(yǎng)豬場豬瘟、豬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圓環(huán)病毒病、豬偽狂犬病、豬弓形蟲、豬細小病毒病、副豬嗜血桿菌和豬流行性腹瀉等9種病檢出情況,分析非洲豬瘟給養(yǎng)豬業(yè)帶來的變化,給豬病防控帶來的新思路和防控新觀念。
豬瘟病毒野毒株實時熒光RT-PCR檢測試劑盒,口蹄疫病毒(通用型)RT-PCR檢測試劑盒,購自鄭州中道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美洲型經典株和高致病性變異株雙重實時熒光RT-PCR檢測試劑盒,購自哈爾濱元亨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 豬偽狂犬病病毒gE、gD基因雙重熒光PCR檢測試劑盒,豬細小病毒熒光PCR檢測試劑盒,豬圓環(huán)病毒2型、3型雙重熒光PCR檢測試劑盒,購自洛陽萊普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豬嗜血桿菌核酸熒光PCR檢測試劑盒,購自廣東海大畜牧獸醫(yī)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7—2020年每季度采集河南省18個省轄市143個無害化廠和養(yǎng)豬場豬只淋巴結、脾臟、腸道、扁桃體等樣品,無害化處理廠每場采集 3~5份樣品,養(yǎng)豬場每場采集15份樣品進行病原學檢測。組織樣品用專用采樣器進行采樣,樣品裝入無菌離心管,-20 ℃保存。
各病種病毒核酸檢測均按照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副豬嗜血桿菌共檢測樣品876份,陽性檢出率68.4%,樣品來自98個群體,群體陽性率79.6%;豬圓環(huán)病毒病共檢測樣品670份,陽性檢出率47.5%,樣品來自46個群體,群體陽性率86%;豬細小病毒病共檢測樣品879份,陽性檢出率10.6%,樣品來自99個群體,群體陽性率12.1%;豬偽狂犬病毒病共檢測樣品1186份,陽性檢出率2.8%,樣品來自119個群體,群體陽性率8.4%;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共檢測樣品11617份,陽性檢出率2.4%,樣品來自293個群體,群體陽性率5.8%;豬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共檢測樣品753份,陽性檢出率1.9%,樣品來自69個群體,群體陽性率2.9%;豬弓形蟲共檢測樣品693份,陽性檢出率0.7%,樣品來自64個群體,群體陽性率3.1%;口蹄疫(通用型)共檢測樣品11402份,陽性檢出率0.1%,樣品來自279個群體,群體陽性率1.1%;豬瘟共檢測樣品11549份,陽性檢出率0.00017%,樣品來自288個群體,群體陽性率0.3%。具體情況見表1。個體陽性檢出率按從大到小順序為:副豬嗜血桿菌、豬圓環(huán)病毒病、豬細小病毒病、豬偽狂犬病毒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豬弓形蟲、口蹄疫(通用型)和豬瘟(見圖1)。群體陽性率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為:豬圓環(huán)病毒病、副豬嗜血桿菌、豬細小病毒病、豬偽狂犬病毒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弓形蟲、豬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口蹄疫(通用型)和豬瘟(見圖2)。
圖1 非洲豬瘟發(fā)生前常見豬病個體陽性率排序
圖2 非洲豬瘟發(fā)生前常見豬病群體陽性率排序
副豬嗜血桿菌共檢測樣品4749份,陽性檢出率13.9%,樣品來自274個群體,群體陽性率48.2%;豬圓環(huán)病毒病共檢測樣品4769份,陽性檢出率35%,樣品來自275個群體,群體陽性率81.1%;豬細小病毒病共檢測樣品5495份,陽性檢出率12.1%,樣品來自289個群體,群體陽性率32.9%;豬偽狂犬病毒病共檢測樣品4901份,陽性檢出率0.2%,樣品來自279個群體,群體陽性率1.1%;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共檢測樣品11739份,陽性檢出率0.1%,樣品來自386個群體,群體陽性率1.6%;豬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共檢測樣品3065份,陽性檢出率0,樣品來自88個群體,群體陽性率0;豬弓形蟲共檢測樣品4410份,陽性檢出率0.2%,樣品來自123個群體,群體陽性率2.4%;口蹄疫(通用型)共檢測樣品10439份,陽性檢出率0,樣品來自361個群體,群體陽性率0.3%;豬瘟共檢測樣品11669份,陽性檢出率0,樣品來自385個群體,群體陽性率0。具體情況見表2。
個體陽性檢出率按從大到小順序為:豬圓環(huán)病毒病、副豬嗜血桿菌、豬細小病毒病、豬偽狂犬病毒病、豬弓形蟲、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口蹄疫(通用型);豬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和豬瘟未檢出陽性樣品(見圖3)。群體陽性率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為:豬圓環(huán)病毒病、副豬嗜血桿菌、豬細小病毒病、豬弓形蟲、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偽狂犬病毒病、口蹄疫(通用型);豬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和豬瘟未檢出(見圖4)。
表2 非洲豬瘟發(fā)生后豬病病原學監(jiān)測情況統(tǒng)計表
圖3 非洲豬瘟發(fā)生后常見豬病個體陽性率排序
圖4 非洲豬瘟發(fā)生后常見豬病群體陽性率排序
2019年7月份至2020年12月份監(jiān)測情況、副豬嗜血桿菌病陽性率降低最多,下降了54.5%,其次是豬圓環(huán)病毒病,陽性率下降了12.5%。其他各病種除了豬細小病毒外,均有下降。(見圖5、表3)
圖5 非洲豬瘟發(fā)生前后常見豬病個體陽性率比較
表3 非洲豬瘟發(fā)生前后豬病病原學監(jiān)測情況統(tǒng)計表
3.1 自2013年開展豬場凈化工作以來[1],已歷經了7個年頭,養(yǎng)豬從業(yè)者的思想認識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政府倡導,技術服務部門苦口婆心講解豬場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至非洲豬瘟發(fā)生,徹底擊垮了養(yǎng)豬者的傳統(tǒng)觀念?,F(xiàn)在豬場建立重重生物安全防線,并且還主動探索,尋找漏洞,不斷完善各種生物安全防護措施。本研究發(fā)現(xiàn),豬場實施生物安全措施后,各病種陽性檢出率下降了,尤其是豬場環(huán)境向好后,條件性致病菌如副豬嗜血桿菌的陽性率顯著下降,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未檢出。由此可見,非洲豬瘟的發(fā)生,生物安全防護措施的加強,疫病陽性率的降低,拓展了我們防控疫病的新思路:堅持整體防疫觀,改變傳統(tǒng)的防治單一病種的思路;加強生物安全綜合防控措施的研究。
3.2 非洲豬瘟發(fā)生后,豬瘟、口蹄疫、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均未檢出。目前豬場的常見病有豬圓環(huán)病毒病、副豬嗜血桿菌、豬細小病毒病、豬偽狂犬病、豬弓形蟲病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陽性檢出率最高的是豬圓環(huán)病毒病。
3.3 非洲豬瘟發(fā)生后,養(yǎng)殖業(yè)主更強調豬場的生物安全。生豬養(yǎng)殖從業(yè)者在生物安全體系建設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豬場分區(qū),分階段管理,進入豬場的物資中轉及消毒處理,人員的隔離、洗浴,飼料及環(huán)境的控制等[2,3]。
3.4 豬病防控要堅持整體觀。養(yǎng)殖環(huán)境要衛(wèi)生,豬要吃好,杜絕霉變飼料。環(huán)境與飼料衛(wèi)生是提高豬只抵抗力的基礎保證。有研究證明,藍耳病活躍的豬場,感染非洲豬瘟的風險增大[4],因為藍耳病病毒破壞豬的免疫系統(tǒng)。所以保證豬只健康,提高抗病力是防控動物疫病的前提。
3.5 以往防控豬病,首先想到的是要防豬瘟、口蹄疫等,考慮的是防住某一個病種。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堅持整體防疫觀后,豬場生物安全級別上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上了一個臺階,豬場的疫病檢出率顯著降低,發(fā)病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