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華,殷傳偉,許佳華,羅時勇,劉翠云
(1.荊州市荊州區(qū)農(nóng)業(yè)科技服務中心,湖北 荊州 434031;2.仙桃市農(nóng)技推廣中心,湖北 仙桃 433011;3.荊州市農(nóng)技推廣中心,湖北 荊州 434020)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20年湖北省早熟桃種植面積約5萬hm2,占全省桃總種植面積的15%左右,中熟桃占55%~60%,晚熟桃占25%~30%。5月30日以前上市的早熟桃銷售價格明顯高于中熟桃。與9月至10月成熟的晚熟桃價格基本持平,但與晚熟桃相比,早熟桃管理簡單、時間短、相對投入低,效益比晚熟桃高。近年來,隨著設施桃種植技術(shù)的發(fā)展,早熟桃的銷售價格是一般露地種植桃的2~3倍,甚至更高,深受種植戶的歡迎。
在桃樹設施栽培中,增溫促成栽培和保溫延遲栽培由于栽培效益高,在湖北省逐漸得到推廣和發(fā)展。尤其是桃樹的設施延遲保溫栽培,果實在冬季12月上市,銷售價格是露地栽培價格的10倍左右。筆者于2016—2020年利用設施栽培早熟桃品種,采用增溫促成和保溫延遲栽培使桃樹在一年內(nèi)開2次花、結(jié)2次果,并獲得了實質(zhì)性成效。本研究對早熟桃增溫促成和保溫延遲栽培進行總結(jié),以期對探索桃樹設施栽培、充分利用設施栽培、促進效益最大化提供參考。
栽培管理記錄時間為5年,即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地點為湖北省仙桃市美滋園果樹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仙桃市沙咀辦事處王寺口村)??偯娣e為1 080 m2,設3個大棚,每個大棚面積均為360 m2。
2016年1月從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一年生春雪嫁接桃苗。該品種在江漢平原栽培表現(xiàn)出早熟、大果、品質(zhì)優(yōu)且需冷量短的特性,冬季只需30 d左右就可正常通過休眠,尤其是其適應性強,易栽培,樹勢強健,成花容易,自花結(jié)實率高,不需配置授粉樹,適宜設施栽培。
棚型設計為單棟式鋼管拱形雙層棚,大棚內(nèi)設中棚,大棚寬9 m,長40 m,脊高3.5 m;中棚寬8 m,長38 m,脊高3.2 m,南北走向。植株定植在中棚內(nèi),實行中高密度定植,每棚3行,行距2 m,株距1 m。每公頃定植4 995株,3個大棚共定植540株,全部采用一邊倒定植方式。
1)修剪清園。早熟桃樹落葉后進行冬剪,幼樹除剪除病蟲枯枝和過密枝外,采取只疏不截、輕剪長放的方法,多留花枝(芽);已掛過果的桃樹,針對結(jié)果枝(組)過于纖弱的要進行短截或回縮。修剪結(jié)束后對所有的枯枝落葉及修剪下來的枝桿全部清除到園外集中處理,然后用波美2~3度石硫合劑對植株進行1次全面消毒。
2)灌水施肥。蓋棚前施促芽肥1次,每公頃施尿素105~150 kg或碳酸氫銨225~300 kg,硼肥75~90 kg。施肥后灌足水1次。
3)覆蓋地膜。在桃樹春季萌芽前對植株保護行進行黑地膜覆蓋,以控制雜草和提高地溫。
4)土施抑制劑。樹體萌芽前1個月在根莖部按樹冠面積每平方米澆施15%多效唑或PBO高效果樹促控劑1.5~2.0 g,控制后期樹冠旺長。
5)破眠促萌。從1月初開始露地休眠20 d左右,然后用1.0%~1.2%單氰胺噴樹冠促進萌芽。
6)蓋膜升溫。1月中旬蓋膜開始升溫。采取逐步升溫的方法通過晝夜揭蓋棚控制溫度。蓋膜至萌芽前:第1周最低溫5℃,最高溫16℃,第2周7~18℃,第3周9~20℃;萌芽至開花期:最低溫控制在12℃以上,最高溫控制在25℃以下;謝花后至果實硬核期:控制最低溫14℃以上,最高溫28℃以下;果實硬核以后至成熟期:控制最低溫15~16℃,最高溫在32℃以內(nèi)。從升溫后7 d開始每周噴1次1%~2%的尿素液,連續(xù)3次,前2次濃度為2%,第3次濃度為1%。
7)?;ū9;ɡ僖娂t時用稀釋150~200倍的PBO高效果樹促控劑+0.3%硼肥+殺蟲殺菌劑噴1次;盛花期用30~50 mg/L赤霉素+0.3%尿素+0.1%硼肥+5%~10%砂糖混合液進行1次噴霧;始花至謝花期每棚內(nèi)放蜂1箱;花謝3/4時,用50 mg/L赤霉素+0.3%尿素+0.2%磷酸二氫鉀+殺蟲殺菌劑噴霧;新梢長到5~10 cm時,用PBO高效果樹促控劑150~200倍稀釋液噴霧。
8)抹芽摘心。對植株主枝和側(cè)枝上萌發(fā)過密的背上芽和背下芽進行抹除;當新梢長達20~25 cm時,進行摘心。
9)疏果控產(chǎn)。桃樹第二次生理落果結(jié)束后(謝花后3周)進行嚴格疏果,短、中、長3類果枝分別留1、2、3個果,多余的全部疏除,理論上每公頃產(chǎn)量在45 000 kg左右。
10)施壯果肥。此項工作與疏果同時進行,每公頃施硫酸鉀型N、P、K復合肥450~600 kg,尿素150~225 kg。
11)促進早熟。4月上中旬,果實成熟前20 d左右,每公頃施純硫酸鉀肥450~600 kg,葉面噴0.3%磷酸二氫鉀+稀釋150~200倍PBO 1次控梢和促進果實成熟。
12)拆膜。5月中旬果實采收結(jié)束后及時拆除大棚膜。
13)防治病蟲害。重點防治桃流膠病、細菌性穿孔病、碳疽病、蚜蟲、梨小食心蟲、桃蛀螟等。
1)施肥。5月下旬結(jié)合斷根處理,每公頃施硫酸鉀型N、P、K復合肥450~600 kg+硼肥120~150 kg+尿素300 kg以促發(fā)新梢。
2)復剪更新。在主枝距基部2/3處更新結(jié)果枝,疏除過密枝,新梢長到20~25 cm時進行摘心。
3)育花措施。6月中旬用10號鐵絲對主枝進行環(huán)縊,中旺枝環(huán)1圈,強旺枝環(huán)2圈,8月初解除;從6月中旬至8月中旬用稀釋150~200倍PBO+0.3%磷酸二氫鉀+0.2%硼肥每隔10~15 d噴1次,連續(xù)4次。
4)人工脫葉。此項措施是決定二茬果能否正常生長和成熟的關(guān)鍵技術(shù)。9月10日用0.8%單氫胺噴樹冠葉片,讓葉片全部脫落。
5)修剪清園。落葉后至萌芽前進行1次清剪,剪除過密枝和病蟲危害枝。清除園內(nèi)所有枝干和落葉,用殺菌劑對植株進行1次全面消毒。
6)施肥。此時正處仲秋季節(jié),需重施有機肥,為生產(chǎn)二茬果提供充足的肥力保障。萌芽前沿樹冠滴水線挖30~40 cm深的槽,每公頃施尿素150~225 kg+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zhì)有機肥45 000~60 000 kg+硫酸鉀型的N、P、K復合肥450~600 kg+硼肥120~150 kg,施后及時灌足水促萌。
7)?;ū9;ɡ佻F(xiàn)紅期噴1次稀釋150~200倍PBO+0.3%硼肥+殺蟲殺菌劑;盛花期噴1次0.2%硼肥+0.3%尿素+10%砂糖+20~30 mg/L赤霉素的混合溶液;花謝3/4時,噴1次50 mg/L赤霉素保果;新梢長至5~10 cm時,噴1次稀釋150~200倍的PBO控梢;花謝后,每隔7~10 d噴1次桃樹專用含多種微量元素的氨基酸葉面肥,并混合解除桃樹樹體內(nèi)脫落酸的藥物。
8)適時摘心。當新梢長到25 cm及時進行摘頭,促進秋季花芽形成與分化,為次年春季掛果打下基礎。
9)蓋膜控溫、補光、增施CO2。秋末初冬隨著氣溫逐步下降,當夜間最低氣溫降到15℃時,開始覆蓋地膜與棚膜,采用三膜一簾進行保溫,即地膜、中棚膜、大棚膜和大棚最外層的保溫布簾。通過開、蓋和調(diào)控棚膜及保溫簾調(diào)控棚內(nèi)溫度。從幼果膨大期到果實成熟,棚內(nèi)最高溫控制在32℃以內(nèi),最低溫在秋末(果實膨大及硬核期)控制在12℃以上,入冬后(果實成熟期)控制在10℃以上。二茬果生產(chǎn)時,桃樹從萌芽直到果實成熟全生育期均處在短日照時區(qū)內(nèi)。因此,從蓋棚保溫開始(10月上至12月下)棚內(nèi)設置植物補光燈,每公頃大棚面積設熒光燈750~900個,每天在日出前或日落后開燈補光3 h,地面和內(nèi)棚四側(cè)鋪設反光膜,為桃樹營造充足的光照條件。當葉幕形成后,在睛天采用硫酸與碳酸氫銨反應法補充CO2氣體[1]。
具體操作方法:先用硫酸和水(1∶3)在塑料桶內(nèi)稀釋成低濃度硫酸溶液,將碳酸氫銨用塑料袋裝好,在袋上打3~4個小孔放入己稀釋的硫酸液桶內(nèi)用玻璃壓好進行反應,然后將桶掛入大棚內(nèi),按大棚內(nèi)面積每40 m2放置1個反應點。
10)施壯果肥。桃樹第二次生理落果結(jié)束后,開淺槽每公頃施充分腐熟的餅肥2 250~3 000 kg+硫酸鉀型復合肥450~600 kg。
11)控產(chǎn)疏果。每公頃產(chǎn)量控制在3 7500 kg以內(nèi)。
12)促進成熟。果實進入硬核期地面追施鉀肥,每公頃施純硫酸鉀300~450 kg;葉面噴0.3%磷酸二氫鉀+稀釋150~200倍PBO抑制劑2~3次。
13)病蟲防治。重點對流膠病、穿孔病、碳疽病、蚜蟲、桃蛀螟、網(wǎng)蝽進行防治。
于2016年2月底將春雪嫁接桃苗定植于大棚內(nèi),2017年開始掛果,2018年進入盛果期,2017—2020年1 080 m2大棚內(nèi)收獲的早春桃總產(chǎn)量為15 833.0 kg,掛果4年平均年產(chǎn)量達3 958.3 kg,折合每公頃產(chǎn)量達36 669.3 kg。在早春桃果實銷售價格方面,5月上中旬的一茬果為10元/kg,12月底成熟的二茬果為50~60元/kg,二茬果產(chǎn)量略低,兩茬果平均售價為30元/kg。1 080 m2大棚內(nèi)掛果4年總產(chǎn)值達到474 990.0元,平均每年產(chǎn)值達118 747.5元,折合每年每公頃產(chǎn)值達到110.0萬元以上(表1)。
表1 早熟桃一年兩熟設施栽培的產(chǎn)量和產(chǎn)值
3.2.1 投入
1)建園建棚,雙膜覆蓋大棚3棟,費用為6.5萬元。
2)加溫、補光、保暖等設備及耗能費用為6.0萬元。
3)購置春雪嫁接桃苗540株,費用為0.27萬元。
4)5年購買農(nóng)藥、肥料,費用為2.0萬元。
5)5年勞務管理用工費用為15.0萬元。
6)租地費用。1 m2為每年1元,1 080 m2每年1 080.00元,5年租地費用共計0.54萬元。合計5年總投入30.31萬元。
3.2.2 利潤 1 080 m2雙膜棚從2016年建園至2020年5年內(nèi),總產(chǎn)值達474 990.0元??偼度氤杀緸?03 100.0元,純盈利為171 890.0元,平均每年盈利34 378.0元,每公頃每年平均盈利為318 474.0元。
4.1.1 選定重新萌芽的時間 這個時間是決定桃一年兩熟栽培能否成功的關(guān)鍵,一茬果采收結(jié)束后若過早進行脫葉處理讓桃樹重新萌芽,其前期花芽形成質(zhì)量差或未形成,造成二次萌芽后無花、少花。若過遲就會影響二茬果花芽再次形成所需要的時間,造成來年春季無果。因此,必須根據(jù)本地的氣候環(huán)境與早秋花芽形成狀況來決定桃樹二次萌芽最佳的脫葉促萌時間。
4.1.2 創(chuàng)造當年二次花芽形成所需要的溫度 二茬果在仲秋開花,秋末抽梢,冬季果實成熟。一般桃樹花芽形成所需要的適宜溫度在溫差大于10℃,且在15~30℃[1]。因此,隨著初冬的氣溫逐步下降,當夜間最低溫度開始降到15℃時,需蓋大棚膜進行升溫,隨著氣溫逐漸下降,果實成熟前最低溫控制在14℃以上,為花芽形成營造良好的氣候環(huán)境。
4.1.3 營造二次花芽形成良好的光照條件 桃樹為喜光植物[2],充足的光照條件有利于桃樹碳水化合物的積累,從而促進花芽的形成與分化[3]。進入8月后日照時間逐步縮短[4],二茬果從萌芽到果實成熟整個生育期全部處在短日照時間內(nèi)完成,對桃樹花芽的形成造成較大的障礙。因此,要保證桃樹有充足的光照條件,覆膜后棚內(nèi)設植物補光燈。在每天早晚開3 h左右,地面覆蓋反光膜,確保桃樹有充足的光照促進花芽的形成。
桃樹進行二茬果栽培需9月初進行脫葉處理,9月中下旬開始發(fā)芽生長。二茬果生產(chǎn)是不通過休眠,在生長中期強制脫葉后再繼續(xù)生長進入新一輪的開花結(jié)果程序。然而,9月初進行人工脫葉時,桃樹體內(nèi)已經(jīng)形成和貯存了部分脫落酸成分。因此,在人工脫葉前后就需要一種物質(zhì)來分解樹體中的脫落酸[5]。通過多年的反復試驗,桃樹二茬果生產(chǎn)對脫落酸的分解處理是必須進行的一項關(guān)鍵技術(shù)。而且,處理所運用的藥物、使用劑量、時間、次數(shù)等直接影響桃二茬果萌芽、開花和結(jié)果。桃樹在實行二茬果生產(chǎn)中若不對脫落酸進行分解處理或處理不當,其表現(xiàn)為萌芽率低、樹勢生長差、落花落果,嚴重時甚至無產(chǎn)量,導致當年二茬果生產(chǎn)失敗和來年春季無法正常掛果。
桃樹和其他落葉果樹一樣,休眠是其周年生長期中必須通過的自然規(guī)律。根據(jù)本地冬季的氣候環(huán)境,需冷量(7.2℃以下)在600 h左右的早熟桃品種都能通過正常的休眠[6]。然而,進行一年兩熟制栽培,二茬果的采摘時間要到12月中旬至次年1月初進行。桃樹在本地2月上旬萌芽能讓其休眠時間縮短為1個月左右,這也就成了制約桃兩熟制栽培成功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因此,栽培上應注意:①選用超短低溫(需冷量在500 h以內(nèi))品種,這種短低溫桃品種在本地1月至2月初基本上可順利通過休眠;②運用設施控溫延長休眠時間,在晩冬和初春日均溫為10℃左右時搭建有草簾或遮陽網(wǎng)的避光棚,白天關(guān)閉控制升溫,晚上打開通風降溫;③桃樹萌芽前10~15 d用調(diào)節(jié)劑分解樹體內(nèi)脫落酸代替低溫縮短休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