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澤 鄔紅兵
練太極拳套路,從斷續(xù)到一氣呵成無有斷續(xù),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動作準確規(guī)范熟練,勢勢之間連接圓活后,一氣呵成就要提到練習(xí)日程上來了。
生活中一氣呵成的事例比比皆是。書法家寫一個字是一氣呵成,畫家構(gòu)思一幅畫圖是一氣呵成,音樂家彈奏一支樂曲是一氣呵成,激烈的百米沖刺是一氣呵成,投擲標槍、鐵餅是一氣呵成,等等。一氣呵成有意念上的故意,更有條件上的支持。一般的人做上述之事,因條件不具備,一氣呵成是想不來做不到的。條件具備,自然會有一氣呵成的沖動或行為。
太極拳套路練習(xí)中的一氣呵成,與書法家寫字、畫家畫畫、音樂家彈奏相似,與運動員百米沖刺、投擲標槍鐵餅有很多不同。前者的一氣呵成是連綿不斷,思維專注在所做的事兒上,一點都不會分心。倘若中間分心,分幾次心就是斷幾次氣,就不再有一氣呵成之行為。后者是迅速不間斷地完成,連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進行呼吸都忽略不知了,這不僅是一氣呵成,還是一鼓作氣。
拳術(shù)的情況是,如果前勢是身肢伸展放大,后勢就是身肢回收縮小,如果前勢是身肢回收縮小,后勢就是身肢伸展放大,這是形式上的所謂開合,太極拳也不例外。從開展轉(zhuǎn)為縮小,或者從縮小轉(zhuǎn)為開展,太極拳是用走弧線來轉(zhuǎn)換的。初學(xué),這條弧線走得不光滑,常走成拆線,生硬,停頓。當練得柔軟了,就要嘗試通過一氣呵成把這條弧線走順暢光滑。每一勢都有始點和終點,在始點和終點之間有中間過程,始點、中間、終點三處處理有別。當前勢完成約十之七八時,后勢之意已經(jīng)萌生;當前勢完成約十之八九時,后勢已經(jīng)啟動,已提前介入;前勢全部完成與后勢開始是同時同一個內(nèi)容,后勢順著前勢的慣性光滑地連接,一氣呵成,整套拳架演練起來是無始無端無有斷續(xù)。是否出現(xiàn)斷續(xù)并不一定以形來判斷,形斷,意不斷,勁不斷,仍在一氣呵成之列。勢與勢之間的銜接是太極拳演練最要緊之處,是折疊操作之處,最有味道之處,是高潮之處。在這個地方,可以順著前勢的慣性光滑地連接,不停頓,一氣呵成,也可以意動而形微動或不動,身肢整合氣勢凝聚。形微動或不動,內(nèi)部氣勢凝聚整合,內(nèi)勁潛轉(zhuǎn),內(nèi)動不止,仍是維持著一氣呵成的狀態(tài)。
能演練出一氣呵成,呼吸必然順暢;如果呼吸不順暢,一氣呵成肯定做不成。生硬、不順,必然斷勢斷勁斷氣,斷氣呼吸就不順暢。呼吸不順暢,不要在呼吸本身上找原因。與人搭手站不穩(wěn),少在腿部力量上找原因,多在手上聽力上找原因,下病上治。不能松不能軟,少在方法上找原因,多在時間上找原因,拳打千遍其理自現(xiàn),用時間換松軟。很多情況下不是哪里有問題問題就出在那里,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解決不了問題。呼吸不順暢,問題的癥結(jié)是勁不順,勁不順的癥結(jié)是身不順,要在“練熟身法”上找解決辦法。“由著熟而漸悟懂勁”,懂勁由著熟而來。著熟,就是練熟身法。只要練熟身法,必然是勁順、氣順,如此,呼吸安能不順?
一氣呵成,是“氣宜鼓蕩,神宜內(nèi)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xù)處”的概括。其中的“氣宜鼓蕩”容易引起誤解。有人把腹式呼吸,把腹鳴如鼓,把腹部運動稱之為“氣宜鼓蕩”,這是對武禹襄太極拳論的曲解。如果一定要把它說成是局部鼓蕩,比如,說成腹部要氣宜鼓蕩,說成雙肢的運動要氣宜鼓蕩,說成手掌手指頭的運動變化要氣宜鼓蕩,也沒有錯,至少理論上沒有錯,但手指頭都能鼓蕩不是那么容易操作的,這不是武禹襄的本意。氣宜鼓蕩,不是身體某一部的運動,是做一氣呵成時整體氣勢靈動活潑無滯。意在運勁如抽絲,意在滔滔不絕,意在上下勢連接順暢等,都是氣宜鼓蕩的內(nèi)容。氣宜鼓蕩和活靈活現(xiàn)不一樣,后者是神態(tài)過于張揚,為防止做氣宜鼓蕩時神態(tài)過于張揚,同時要神宜內(nèi)斂?!皻庖斯氖帲褚藘?nèi)斂”,和“內(nèi)固精神,外示安逸”有相近的意思。
一氣呵成練習(xí),是諸多太極拳練法中的一種,它多注重整體性,負面作用是容易疏忽局部、細節(jié),容易疲勞。如,動作可能變得不準確不規(guī)范,掌指松懈無力等。如,因氣宜鼓蕩,精神容易疲勞。在練習(xí)一氣呵成的同時,應(yīng)不忘記對局部、細節(jié)的關(guān)注;如果感到疲勞,可以馬上換一種方法練習(xí)。
競賽套路比賽者,練一遍拳有時間限制,其走架速度屬快,走架出現(xiàn)呆滯的情況不多,要表現(xiàn)一氣呵成不難。慢練太極拳沒有時間限制,要防止出現(xiàn)呆相。呆相出現(xiàn),一氣呵成就沒有了??於簧ⅲ唤?,才有可能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