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艷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fā)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yōu)美的品質”。新課程標準也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的教育方針指出:“德育并不是孤立的,它是與其他學科緊密聯(lián)系的”。這句話明確了德育與各個學科的關系,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抓住教學中的點滴小事,利用教學中的每一個教育點,精心又不經(jīng)意,自然又不刻意,達到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和教育的目的。
一、師者有愛,花開無聲
案例一:《位置》
記得我在教學生學習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這一內(nèi)容時,例題1學完后,我讓學生用數(shù)對的方法表示出班上任意一個學生的位置,其中有一個學生用數(shù)對表示了班上一個名叫琦的學生位置。他剛剛說出(8,4)的時候,全班學生就開始哄堂大笑,不僅僅因為“84”是消毒液,更重要的是剛好琦是我們班的一名學困生。學生們的意思很明顯:琦像毒液一樣存在。學生們的笑聲并沒有讓我露出半點笑意,當然我也沒有批評這個回答問題的孩子,或許他不是有意的!我連忙說:“同學們,生活中的清潔、消毒殺菌能少了‘84’嗎?新冠疫情期間,‘84’緊缺得很呢!琦,說明我們這個由72個同學組成的大集體離不開你!你很重要!我是這個班級的領頭雁,你們都要跟在我的后面飛行,誰也不許獨自離開!一直到我們安全到達目的地(小學畢業(yè)),明白了嗎?”話音一落,剛剛發(fā)笑的學生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而那個叫琦的學生眼里滿是感動。說真的,當時聽到這個學生的答案,我也想笑。可是,我忍住了。如果我先笑了,在學生們看來一定有不同尋常的含義。我的一番話,不僅讓學生知道嘲笑別人是不對的,也讓學生明白我們這個班集體的凝聚力。其實,我保護的不僅是一個學困生的自尊心,而是所有問題學生的自尊心。我想,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除了要關心他們的學習之外,還要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學困生之所以學習不見長進,最大的原因是基礎差,如果教師不鼓勵他們讓他們重拾自信心,那么他們會更差。相比學習優(yōu)異的學生,學困生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我一直相信,無論是都市花園里大富大貴的牡丹,還是鄉(xiāng)村小路邊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花,同樣沐浴在陽光雨露下,它們都應該驕傲地綻開,散發(fā)自己獨特的芬芳。
新大綱指出:“根據(jù)數(shù)學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這就要求數(shù)學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要結合數(shù)學學科特點,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探索德育滲透策略,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
二、細雨潤物,水到渠成
案例二:《比》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的主題圖是“神舟”五號順利升空后,執(zhí)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叔叔在飛船里向人們展示聯(lián)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畫面。學生觀察主題圖后,師問:“同學們,看了這幅圖后,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有哪些感想?”學生紛紛舉手回答:“看見神舟五號發(fā)射成功,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看見五星紅旗時,內(nèi)心特別激動”。師又問:“我們在以前的《準備課》、《長度單位》里面都看見過五星紅旗,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五星紅旗?”。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課本上和生活中見過的五星紅旗,使他們真正感悟到:①五星紅旗的大小不同,但形狀相同;②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中國的情結;③雖然這些五星紅旗的大小都不一樣,但它們都是按照一定的比做出來的,都代表了相同的意義,都有相同存在的價值,讓學生形成對國旗的敬畏。
三、聯(lián)系生活,因勢利導
案例三:《認識鐘表》
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認識鐘表》時,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鐘面結構,會認識整時、半時。我用課件出示《小豬和貓咪的故事》,故事講述了貓咪按時作息,今日事今日畢,而小豬卻天天睡懶覺,做事拖拖拉拉,總是挨批評。我問孩子們應該向故事中的誰學習?為什么?孩子們從故事中懂得要從小養(yǎng)成規(guī)律作息、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此外,《探索1億張紙有多厚》《節(jié)約用水》等綜合實踐課都是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事例,從中很容易受到環(huán)保教育。
四、適可而止,有機滲透
品德教育與數(shù)學教學,兩者是水乳交融的關系,思想與精神要融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數(shù)學中融入德育,并不是要求我們刻意強求德育而忽視數(shù)學學科的本質,如果是這樣,就會喧賓奪主。所以,在數(shù)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要遵循適可而止的原則。
總之,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明白:“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在數(shù)學教學中滲透德育,不需要牽強附會,而需要教師精心備課,結合學生實際,適度挖掘教學中思想教育的契合點,找準思想教育與知識傳授的最佳點,發(fā)揮教師智慧,開啟學生心智,照亮學生心靈,使他們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高尚的品格,爭做新世紀優(yōu)秀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