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穎斐
霍華德城堡園林
江南暮春,草長鶯飛。2022年的4月,恰逢農(nóng)歷三月暮春,此時江南雨水較多,綠蔭冉冉。其實,北半球中高緯度國家,此時的草木都在猛長。
看看各國的植樹節(jié)就知道了:中國是3月12日,法國是3月31日,日本是4月3日,朝鮮是4月6日,美國是4月10日……從冬季的寒冷蕭瑟,轉(zhuǎn)到綠樹新芽、百花斗艷,無疑催動著人們?nèi)ヌで噘p花。大到公園、園林,小到室內(nèi)盆景,那份盎然生機始終牽動著人類對于自然的眷戀。
早在建筑濫觴時,植物作為環(huán)境景觀的運用就出現(xiàn)了,那便是古代園林的雛形。園林遍布世界各地,橫跨各個文明體,體現(xiàn)了人類親近自然的共通本能。而各地氣候條件的差異、植被種類的多樣、文化審美上的分歧,又讓園林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與趣味。
樹木生長在樓宇之上,溪水自空中跌落匯入河渠: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堪稱奇觀。雖然現(xiàn)已難尋蹤跡,但是關于它的樣貌,在千年之后的古希臘、古羅馬學者著述中被詳細描述,并被奉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相傳,空中花園建造于公元前6世紀迦勒底王國(即新巴比倫王國)的鼎盛時期。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與米底王國的公主阿米蒂斯聯(lián)姻。米底王國位于今天的伊朗西北部山區(qū),那里植被茂盛、郁郁蔥蔥。尼布甲尼撒二世為撫慰王妃的思鄉(xiāng)之苦,在宮殿旁建造了這座空中花園。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人造建筑與自然植被在此緊密交織融合,在炎熱氣候中構(gòu)建出宜人舒適的生活空間。
空中花園當然不是懸浮在空中。根據(jù)當時的學者記載,花園建造在如金字塔一般逐層內(nèi)收的臺層上,由厚墻支撐。每一臺層,外緣是帶有拱券的外廊,內(nèi)側(cè)設有房間。臺層上覆土,種植各種樹木和花草,臺層之間有臺階聯(lián)系。
臺層的角落處,設有提水的轱轆,可以將河水提到頂層的臺層上;然后,水逐層跌落澆灌植物,同時形成迷人的水簾或跌水。
最妙處在于,此地植物茂盛蔥郁,覆被植物有高大喬木,也有蔓生和懸垂植物。它們遮蔽了部分墻體與柱廊。從遠處望去,巴比倫花園就如同一座立體花園,懸掛在巴比倫平原的半空中。
然而,由于在迦勒底王國首都巴比倫城舊址,未能發(fā)掘出空中花園的確切遺跡,學術界一度懷疑空中花園的存在。
牛津大學的斯蒂芬妮·達蕾博士提出了異議。她認為,空中花園是存在的,但它不在巴比倫城,而是在250英里之外的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建造的時間也不在新巴比倫王國時期,而是往前100年左右(約公元前700年),即亞述帝國國王辛那赫里布在位時。
達蕾破譯了辛那赫里布宮殿中八棱柱上的楔形文字:“我(國王辛那赫里布)抬高了宮殿周邊的景觀,讓它成為民眾們都可以望見的奇觀……高高的花園效仿了阿曼斯山……我在其中種植了各類芳香植物、果樹、棉花。它們來自周邊的山區(qū)以及巴比倫?!?/p>
一塊來自宮殿墻體的石塊上,刻有這樣的畫面:樹木長在臺階上、懸掛在拱門中;溪水從高處向低處流淌,匯入湖泊;人們在其間開展各類體育比賽活動。
我們并不能確定,考古發(fā)掘中關于空中花園的線索,就是古希臘、古羅馬學者筆下的空中花園。也許,空中花園在當時的兩河流域,是一種廣為流傳或是爭相效仿的園林樣式,并不局限于規(guī)模浩大的帝王花苑。
蘇州拙政園
凡爾賽宮苑
它與當?shù)馗邷貪駶櫟臍夂驐l件相適應,讓居室免受陽光直射,為屋前的柱廊增添趣味,營造出涼爽的室外環(huán)境。人造建筑與自然植被在此緊密交織融合,在炎熱氣候中構(gòu)建出宜人舒適的生活空間。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被后來的阿拉伯人吸收借鑒,成為伊斯蘭園林的淵源。在當下,屋頂覆土建筑、垂直綠化更是成為流行的城市景觀,尤其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人口密度高、綠地緊張的城市里,被廣泛運用。
近年來,“凡爾賽”一詞在網(wǎng)絡悄然流行。從它的使用場景中,就可想象法國凡爾賽宮苑的盛大與奢華。
古典主義風格是封建貴族與新興資產(chǎn)階級趣味的融合,集中體現(xiàn)王權至上與理性至上的理念。
凡爾賽宮苑,是路易十四在巴黎西南郊凡爾賽建造的皇家宮苑。它由當時全法最著名的造園大師勒諾特爾主持修建,代表了當時法國文化藝術和工程技術的最高成就。
凡爾賽宮苑占地1600公頃,相當于約3個承德避暑山莊,或是5個圓明園。其中花園面積100公頃,加上外圍的大片人工林,總面積超6000公頃。它自1662年始建,1688年大致完工,歷時26年。
偌大的宮苑,中心只有一個—凡爾賽宮。宮殿坐東朝西,位于宮苑東西向的中軸線上,也是其他放射狀道路的焦點,由人工臺地抬高。二樓正中朝東的國王起居室,視線可以沿著中軸線林蔭道遠眺巴黎。
宮殿的西側(cè),則是園林的主體部分,由近至遠分布有花園、叢林、十字運河、廣場?;▓@在規(guī)模、尺度和形式上都服從于宮殿建筑,花園的美景也可在宮殿二樓一覽無余。
如同規(guī)劃布局,凡爾賽宮苑的植物種植設計也講求規(guī)整、秩序,尤其偏愛幾何圖形。
樹木邊緣都經(jīng)過修剪,并且沿直線道路栽種,形成整齊的林冠線。至此,每棵樹都失去了個性,作為建筑元素被排布,以呈現(xiàn)出整體的形象,如綠色長廊、綠墻、綠色天井、成排綠色立柱等。
對花卉的設計也是如此。在刺繡花園,各色花卉和矮灌木被組合成規(guī)整的幾何圖樣,色彩鮮艷、明快,從高處俯瞰,如同圖案精美的地毯,極具裝飾性。
凡爾賽宮苑,是當時方興未艾的古典主義藝術風格的典型代表。此時的政治背景是,世俗君王已從教皇和舊貴族手中奪得政權,中央集權不斷加強,而新興資產(chǎn)階級尚未壯大,接受著君王的招攬。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古典主義風格是封建貴族與新興資產(chǎn)階級趣味的融合,集中體現(xiàn)王權至上與理性至上的理念:推崇人工對自然的改造,追求高度統(tǒng)一的規(guī)則秩序,追求空間的外向延伸性以表現(xiàn)廣袤曠遠,雖然奢華、鋪張,仍不失高貴典雅。
凡爾賽宮苑大受歡迎,歐洲各國紛紛效仿。以凡爾賽宮苑為代表的勒諾特爾式園林,風靡整個歐洲,流傳至今。如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難見到棋盤式的道路和被“剃平頭”的灌木。
你若認為“中國園林崇尚自然,西方園林偏愛秩序”,那就失之偏頗了。
在熱情效仿勒諾特爾式園林的百年之后,一場脫胎換骨的革命開始了。興起于德國的浪漫主義思潮,在18世紀的英國找到了土壤,并表現(xiàn)出獨特的自然主義傾向。文學領域的湖畔派詩人就是代表。他們批判工業(yè)文明與城市文明,質(zhì)疑理性,向往未受工業(yè)“污染”的大自然和往昔的鄉(xiāng)村生活。
與此同時,當時的訪華傳教士向西方傳播了中式風景式園林,在英國文化藝術界反響強烈。隨后,英國的王室宮苑、別墅莊園、府邸花園,都開始轉(zhuǎn)向風景式園林。
遼闊的牧場便是極具英國地域特色的園林景觀。
約克郡的霍華德城堡園林就是這樣一處府邸花園。英劇《故園風雨后》《霍華德莊園》,以及周杰倫與昆凌的婚禮,讓大家對這個名字并不陌生。
霍華德莊園始建于1699年,由查理·霍華德聘請建筑師建造,最初為巴洛克風格,后從規(guī)則式慢慢改建成風景式園林。整個莊園地形起伏較大,面積達2000公頃,除了城堡建筑之外,還有牧場、森林、果園、花園、湖泊、陵園、神廟。
英國風景式園林,反對僵硬的軸線,尋求空間的豐富性,取消園林與自然之間的界線,直接將自然作為主體引入園中。
英國氣候多雨濕潤,草本植物長勢良好,草坪、地被植物無需精心澆灌即可碧綠如蔭。因此,遼闊的牧場便是極具英國地域特色的園林景觀。當然,這類園林往往占地很大,且多位于郊區(qū)。
中國古典園林與英國風景式園林一樣,都以大自然作為創(chuàng)作本源,但前者更側(cè)重寫意而非寫實,善于通過對自然風景的微縮、提煉、抽象,來引發(fā)觀賞者心中的審美體驗。
明清江南園林是建于城鎮(zhèn)的文人官吏的私家宅園,代表了中國風景式園林的最高成就。拙政園是其中面積較大的一處,與留園、網(wǎng)師園、獅子林同為蘇州四大名園,聲名遠播。
拙政園位于蘇州婁門內(nèi)東大街,始建于明初。正德年間,御史王獻臣官場失意回鄉(xiāng),在一塊多沼澤的空地上營建拙政園,歷時五年落成,全園4.1公頃。中部的拙政園是全園的主體和精華。
園林主景區(qū)為一大片水面,占園面積3/5。水面有聚有散,聚處以遼闊見長,散處以曲折取勝。池中壘土石,筑成東西兩個島山,選取蘇州及太湖周邊的花果樹木種植于此,旨在效仿太湖諸島景觀。西側(cè)島山,山頂建有“雪香云蔚亭”,周圍則是一大片梅花林,取意于蘇州郊外著名的賞梅經(jīng)典“香雪海”。
“雪香云蔚亭”處于全園的南北軸線上,與園林南部的主體建筑“遠香堂”隔水相望,互成對景?!斑h香堂”周圍環(huán)境開闊,安裝落地長窗,在堂內(nèi)可觀賞四面風景,猶如長幅畫卷。因為夏日荷花滿池,“遠香堂”便取周敦頤《愛蓮說》“香遠益清,亭亭凈植”之意。
“遠香堂”東側(cè),則有一處園中園“枇杷園”。周圍還有“海棠春塢”“玲瓏館”“聽雨軒”圍合的三合院,自成一體。
中國古典園林對植物的審美不是孤立的,而是將建筑、山水、植物三者高度融合、渾然天成,構(gòu)成天人和諧的境界,并且在有限的園林空間中營造出無盡的意蘊,可謂“景有盡而意無窮”。
中外四處代表性園林,呈現(xiàn)出迥異的審美趣味。這些差異不只在于植物種類形態(tài)本身的差異,更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審美偏好的不同。植物本身的形態(tài)、色彩,在作為感官刺激物之外,也提供了精神層面審美的可能性。
當下我們能游覽的園林,一類是新建的公園,一類是作為歷史遺產(chǎn)而開放的古典園林,前者多是作為城市游憩空間的功能性存在,后者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及其所在的文化情境。紅花綠葉,固然美艷,但我們內(nèi)心能誠實地感覺到,這離動情、陶醉還有些遙遠。
特約編輯榮智慧 rzh@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