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開龍
摘 要: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對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采用“巧用教材,發(fā)揮單元優(yōu)勢”“類文閱讀,提升閱讀品質”“以一帶多,增強情感體驗”“舉一反三,遷移拓展應用”的策略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 群文閱讀 教學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6.004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雙減”背景下對打造高效課堂更是起著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結合實踐研究就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作如下闡述。
一、群文閱讀教學的概念
(一)什么是群文閱讀教學
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依據(jù)事先設置好的一個或者多個議題,并且緊緊扣住議題,選擇多篇文本,然后根據(jù)議題、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和集體構建,最后達成一致認識的過程。群文閱讀教學的概念有以下幾個關鍵詞:
1.選文
選文是教師根據(jù)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即“議題”,在深入鉆研教材內的文本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而精心選擇的一組文本。選文通常以教材內的1-2篇課文為主,再加上若干篇教材之外的文章。當然,它們不是1+1式的簡單拼湊,它們之間必須有著聯(lián)結點——議題。否則,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群文閱讀。
2.議題
議題是教師所選擇的不同文章之間的聯(lián)結點,這也是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因此,議題要給學生提供思考、探究的空間,要有思考的價值,要合理、正確,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議題可以一個,可以多個,還可以在一個主議題下確定多個子議題。
3.集體建構
集體建構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有聲與無聲的對話活動,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以“議題”為導向,對不同文本積極思維、探究、求同、比異、整合,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
4.共識
共識不是統(tǒng)一問題的答案,這就要求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以“標準答案”來限制學生積極思考、探究的武斷做法,而應該認真虛心傾聽、分析學生的意見,進而獲得“議題”的共同認知。
(二)厘清群文閱讀教學與單篇閱讀教學的聯(lián)系、區(qū)別
崔教師講道:“群文閱讀相對于單篇閱讀應運而生,沒有單篇就沒有群文閱讀?!眴纹虒W是“例”,是精讀和講讀;群文閱讀是“組”,是“群”,是略讀,是瀏覽。精讀以單文為例,是得意得言得法,是舉一;而群文閱讀是“以廣見深”,是“以博見專,是反三。”單篇閱讀教學,是圍繞一篇文章精講細讀,反復琢磨,對語言文字潛心涵泳,抓典型的表達形式,抓閱讀方法和訓練點,要進行積累和運用,要從“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思”等方面進行教學??梢?,處理好單篇閱讀教學和群文閱讀教學的關系尤其重要。單篇精讀課文是基礎,我們要用群文的“博”來彌補單篇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單篇閱讀教學和群文閱讀教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明白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集體構建,達成共識的過程;群文閱讀教學是求同、比異、整合、判斷;靈活運用精讀略讀與瀏覽的閱讀方式,體現(xiàn)出單篇閱讀教學與群文閱讀教學的不同特點。
(三)理清群文閱讀教學與單元閱讀教學的聯(lián)系、區(qū)別
從文本的數(shù)量來看,群文閱讀教學與單元閱讀教學的文本都是多篇文本,但是兩者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1.群文閱讀教學的文本通常為2-5篇文章,單元閱讀教學的文本通常為4或5篇文章,并與寫作、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組合為一個單元。
2.群文閱讀教學的文本常常以教材內的1—2篇文章為主,再加上1—3篇教材外的文章組合成一組選文,并且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完成對多個文本的閱讀。單元閱讀教學的文本都是教材上的,但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僅需要完成一個文本的閱讀。
3.群文閱讀教學文本是教師根據(jù)確定的“議題”選擇組合而成的。單元閱讀教學的文本是編者依據(jù)《課程標準》,按照一定“專題”編排的,各個單元構成一個有機系統(tǒng),完成初中階段語文的教學目標。
(四)群文閱讀教學的獨特性
群文閱讀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它有自身的獨特性。
1.多樣性
群文閱讀教學的多樣性是指文本的議題的多樣,議題既可以是語文基礎知識,也可以是文本的標題、作者、內容、情感、寫作手法、文章結構等等。
2.聯(lián)結性
群文閱讀教學的聯(lián)結性是指不同文本之間要有相似或相同的地方,以此形成聯(lián)結點,構筑共同的話題供學生探究。聯(lián)結點是群文閱讀課的導向,因此,如果沒有聯(lián)結點的群文閱讀課不是真正的群文閱讀課,是“偽群文閱讀課”。
3.思辨性
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辨性是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在“議題”的導向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比較、討論、求同、存異的思維活動。
二、群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學方法單一低效
閱讀教學往往缺少多樣性、靈活性,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結果造成教學效果不令人如意,學生的閱讀思維品質沒有得到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學策略實施不暢
初中生處于認知水平不高、認知結構不完善、思維品質較低的階段。但是,群文閱讀學生在一節(jié)45分鐘的課堂時間內閱讀多個文本,同時還要進行積極思維,達成共識。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群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教學內容比較淺顯
閱讀教學常常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常常將閱讀要求、閱讀知識一股腦兒拋給學生,針對知識點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機械式訓練,所講授的內容也比較淺顯,表述也只是純粹使用文字,不注重內容和思維的深度,缺少了讓學生漸次消化、系統(tǒng)理解的過程,從而影響了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學生的深度閱讀思維也難以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三、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巧用教材,發(fā)揮單元優(yōu)勢
依據(jù)單元主題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可以聚焦學生思維的特性,積累知識,學會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品質。這樣也能改變以往單一閱讀教學方法的弊端,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主題是《家國天下——傳承先賢精神,實現(xiàn)強國夢想》。上完本單元之后,教師可以先確立一個核心議題“要實現(xiàn)國家繁榮及安定團結,個人應該如何努力”,組織學生圍繞議題展開探究。經(jīng)過求同、比異、討論,學生達成共識,要實現(xiàn)國家繁榮及安定團結,個人應該做到:第一,如周亞夫一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崗(《周亞夫》);第二,要像愚公一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堅持不懈地努力(《愚公移山》);第三,要提升個人自身道德修養(yǎng)(《孟子三章》);第四,要胸懷天下、有建功立業(yè)之心(《春望》等四首詩)。然后圍繞一個核心任務——以“強國有我”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并開展演講比賽。
如此,依據(jù)單元主題選擇正確的單元議題,并且緊扣議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能夠獲得較好的單元學習效果,也能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課本知識,優(yōu)化個人知識體系。
(二)類文閱讀,提升閱讀品質
類文閱讀,就是將同一種類型的文章組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閱讀,進而進一步比較、思考與評價。類文閱讀是群文閱讀一個非常重要的類型。這種閱讀模式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本次的訓練目標等因素,把不同作者、不同風格的文章,一起提供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理解文本的內容。比如:同一種景物,但是在不同作者筆下,卻表達出不一樣的情感;同一主題的小說,但故事情感完全不同;同一類型的人物,在不同作者筆下卻展現(xiàn)出不同的性格;同一種寫作手法,在不同文章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
比如,教學《一顆小桃樹》時,可以比較本文與《紫藤蘿瀑布》在寫法上的異同點。通過比較,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兩者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但兩者又有所不同?!蹲咸偬}瀑布》是寫景狀物,借景抒懷?!兑活w小桃樹》是狀物抒情散文,通過雙線組合,明寫小桃樹的生長過程,暗寫我的人生經(jīng)歷,以物喻人。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閱讀賈平凹的《丑石》,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學生按照這一方法進行閱讀,可以比較容易找到該類文章的共性,能夠掌握該類文章的寫作特點,而不至于產(chǎn)生較大的偏差。再如《愚公移山》,我國還有許多精彩的神話故事,如《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等。外國也有不少值得閱讀的神話故事,如《金蘋果之爭》《神燈》等。在指導學生學習《愚公移山》時,讓學生同步閱讀這些簡短的神話故事,并找出中外神話故事的異同點。這些內容豐富的神話故事,大大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這樣,在閱讀時學生根據(jù)同一類型的多個文本進行積極主動的閱讀思考,不但體會了文章的多樣性,而且拓寬、加深了學習的效果,思維品質、閱讀品質也能不斷得到提升。
(三)以一帶多,增強情感體驗
以一帶多,是將同一作者的不同時期的作品作為閱讀的文本,這樣能夠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作者在不同人生階段、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不同心情,從而與作者情感產(chǎn)生共鳴。
例如,教學《馬說》時,教師組織學生圍繞議題“韓愈連用11個‘不’抒發(fā)其不平之氣,那他有哪些‘不平’呢?”,同時推薦閱讀韓愈的《答崔立之書》《后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通過閱讀學生了解韓愈的人生經(jīng)歷:四考得中進士,不得官;三考博學宏辭,不得錄;三次上書宰相,不得音。從而走進韓愈不平的內心世界,同時又深入理解了《馬說》一文中11個“不”,即伯樂之“不”、千里馬之“不”、食馬者之“不”,透露出了韓愈“不平而鳴”的思想,進而讓學生與韓愈的思想產(chǎn)生共鳴。這樣拓展同一作者作品的學習,促進了學生的深度認知,能夠真正實現(xiàn)讀者、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再如,教學《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時,圍繞議題“李清照早期和晚期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呢”推薦學生閱讀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聯(lián)系李清照的身世,通過閱讀,學生達成共識:《如夢令》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反映了詞人早年無憂無慮的生活,表達了她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感情;《漁家傲》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傳達出詞人晚年在現(xiàn)實生活中知音難覓、孤獨無依、欲訴無門、極力掙扎的痛楚和對南宋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厭棄,以及對美好境界的強烈追求。李清照一生以“靖康之變”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滿,所作詞多寫其悠閑生活; 后期詞作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這樣,學生從中讀出了一個完整的、立體的詞人形象。這就是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這是單篇閱讀教學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
(四)舉一反三,遷移拓展應用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苯滩木褪恰耙弧?,而群文閱讀就是能使學生“舉一反三”的最好的方法。例如,學習《曹劌論戰(zhàn)》時,可以同時學習《子魚論戰(zhàn)》,這兩篇文章題材相同——都是戰(zhàn)爭題材,其中有不少重點字詞是一樣的,如:師、伐、弗、既、敗績、鼓……還有相同的句式,如:倒裝句“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鑒于此,教師可以設計“議題”——這兩篇文章,同為論戰(zhàn),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曹劌和子魚的作戰(zhàn)思想相同?《曹劌論戰(zhàn)》中“長勺之戰(zhàn)”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么?《子魚論戰(zhàn)》中“泓水之戰(zhàn)”失敗的原因又是什么?這兩篇文章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學生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讀懂文章。然后,通過探究達成一致認識。
這樣的學習,既加深了學生對教材文本的理解感悟,又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既遷移、拓展、應用了課文重點字詞意思、特殊句式的翻譯方法等語文學科知識,又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知識;既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又能夠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四、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群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領域所發(fā)生的一次革新,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有益補充和提升,因此,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一)群文閱讀選文數(shù)量上的增加無疑會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內容上的豐富性又能夠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群文閱讀教學通過多文本呈現(xiàn)的形式,讓學生有效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把語文學科知識及“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與文化內涵有機融合。這不但促進了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展,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能力。
(三)群文閱讀教學不但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群文閱讀教學不但需要教師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還需要教師有更加深厚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是一種新的閱讀方式,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式。這種閱讀方式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提供內容、點撥引導的作用,讀書、思考、討論全都是學生自主完成的;這種方式拓寬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思路,也拓寬了閱讀材料的外延,能夠不斷提高學生閱讀的品質,從而也確實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曾葉萍《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實施建議》,《學周刊》2019年第10期。
(本文系上杭縣第八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CZ2019YW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