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鳳
摘要:目的:探討針對精神分裂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使用循證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研究。方法:選取2020.3-2021.3時間段接診的80位精神分裂癥病人為觀察目標。以分組形式展開研究,本文中統(tǒng)稱觀測組與對照組(各40人)。對照組基礎(chǔ)檢查與護理方式,觀測組在基礎(chǔ)護理之上施加循證護理服務。所有病患在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進行精神癥狀 (BPRS) 、社會功能(SDSS) 測評并記錄,以記錄數(shù)據(jù)為研究價值體現(xiàn)。結(jié)果:循證護理后觀測組的BPRS、SDSS 評分均優(yōu)秀于對照組差距明顯具備統(tǒng)計含義(P<0.05)。觀測組的病患護理舒適度97.50%超過對照組(P<0.05)有對比意義。結(jié)論:將循證護理運用到精神分裂癥病患臨床護理過程中,其康復效果明顯,有效改變病患精神狀態(tài),培養(yǎng)其社會功能逐漸加強,病患護理舒適度提高,適合精神科臨床應用此護理模式。
關(guān)鍵詞:精神分裂癥;精神康復;應用效果;實施價值;循證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49.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5--01
精神類疾病當中神經(jīng)分裂患者乃是臨床普遍病癥之一,其癥狀表現(xiàn)有情緒認知、社會認知、回憶融合等認知性能滯礙。改變個性、思想、情愫、舉止等,精神與環(huán)境不能融合的特性,嚴重侵害自身和家人正常生活。目前醫(yī)治精神分裂癥采用以藥物為主輔助精神康復護理的方針,單獨的精神病藥物治療能緩解精神分裂癥陰性病癥,但要改變病患社會認知須得配合循證康復護理。循證理念以病人為中心處處為病人考慮,圍繞病人提升護理工作品質(zhì),為病人提供“優(yōu)質(zhì)、舒適、安心”的護理服務。為研究循證護理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復過程中的成效,選取2020.3-2021.3時間段接診的80位精神分裂癥病人為觀察目標,以分組形式展開研究,敘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3-2021.3時間段接診的80位精神分裂癥病人為觀察目標。以分組形式展開研究,將80位病患調(diào)分為觀測組和對照組(各40人)。其中男42位;女38位。年齡27~63歲之間,年齡均值(44.15±9.03)歲。病程均為(36.29±6.06)個月。兩組男女同等且病例資料顯現(xiàn)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抗精神病藥品診治配合護理服務。觀測組以對照組為基礎(chǔ)增加循證精神護理[1]。由護師評估每位病患的病癥規(guī)劃方案給予精神康復護理,康復周期依據(jù)患者缺陷進行強化練習。
患者心理預防與健康科普[2]。精神疾病患者容易情緒落寞、郁悶等,護理時應當陪同病人說話或播放輕松歡快的音樂,減輕病人心理負擔疏導心理情愫。向患者和家屬普及精神分裂病癥知識,引導如何克服情緒,經(jīng)常與病人家屬交流講述病癥常識、服藥、餐食等。
(2)培養(yǎng)生活、社交技能。以衣食住行為標準進行學習,定期測評技能,確保其獨立做到生活技能。教受社交禮儀鼓勵培養(yǎng)興趣愛好,或成立興趣小組一起學習、相互交流。養(yǎng)成溝通并能獨自處理問題,學會表達自己的感情,由娛樂活動調(diào)節(jié)病患人際交往能力。
(3)體能勞作練習。鍛煉日常勞作能力如洗臉、掃地、澆花等,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體能方面鼓勵患者散步、跳舞、太極拳等[3]。讓病患堅持輕運動逐漸提升體能改變體質(zhì)。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病人實施不同護理前后的BPRS、SDSS 、患者舒適度進行評比,以此數(shù)據(jù)驗證護理價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分析材料,計量用x±s代替,經(jīng)t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循證護理干預后觀測組BPRS、SDSS 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觀測組的患者舒適度為97.50%,對照組的85.00%明顯低于觀測組(P<0.05)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2。
3 討論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過程中實施循證護理,可提升護理服務品質(zhì),以“優(yōu)質(zhì)、舒適、安心”為標準給患者提供康復服務[4-5]。
精神分裂癥在生活、勞動、社交方面存在一定阻礙,對精神分裂癥病人循證護理服務,切實改善病患生活質(zhì)量,提升社會功能。循證護理干預后觀測組BPRS、SDSS評分均優(yōu)勝對照組,差別體現(xiàn)統(tǒng)計含義(P<0.05)。充分證明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癥狀和社會功能,并增強其認知能力和社會能力。觀測組患者舒適度97.50%比對照組高(P<0.05)。表明循證精神康復護理服務品質(zhì)更高。由此認為,循證護理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疾病癥狀,值得精神科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駱偉玲,李艷麗.精神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0,15(28):186-188.
[2]吳英鐸,吳春榮,井秋雨.精神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觀察[J].心理月刊,2020,15(09):26+28.
[3]黃秋嬋.精神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效果研究[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9,3(21):118-120.
[4]李小梅.循證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中的應用研究[J].特別健康,2020(23):194.
[5]徐玲玲. 探討循證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作用[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20,5(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