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浩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育的過程中,兒童越是察覺不到教師的教育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好。”當我們因生施教,給予學困生循序漸進的無痕教育時,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會直接影響著班級其他學生的進步,更有助于良好班風的形成。另外,學困生作為班級中的弱勢群體,內心更加敏感,作為班主任更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從而讓每一朵花都適時綻放。
初一開學伊始,新學期新氣象,老師和同學都是初次相見,接觸的時間短,正處于彼此磨合的關鍵時期。而就在許多同學都爭先恐后地想給新老師留下好印象時,語文老師卻反映王偉(化名)的首次作文作業(yè)沒有交。作為班主任,我詢問王偉不交作業(yè)的原因,他竟理直氣壯甚至態(tài)度囂張地答道:“不想寫?!贝搜砸怀?,班級氣氛瞬間凝固。學生們都悄悄地觀察著我的神態(tài),等著看我這位新班主任如何處理這件事。
我沒有被王偉的態(tài)度激怒,而是告訴他等下課情緒平靜后再到辦公室找我。課后,王偉來到辦公室,支支吾吾想說什么卻不知如何表達,我拿出筆和紙讓他像寫日記一樣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王偉很快寫了一頁紙的內容。雖然他的文字算不上通順,但我還是夸贊了他的寫作能力。
通過進一步交流我了解到,由于王偉基礎不好,不會的知識太多,于是就想放棄,這其實是學困生自我期望值過低、缺乏自信的普遍表現(xiàn)。我鼓勵他不要有畏難情緒,有問題老師和他一起去面對解決。王偉的態(tài)度漸漸好轉,表示愿意嘗試。
學困生并非冥頑不靈、剛愎自用的壞孩子,但在有些老師眼中,他們懶惰、頑皮,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在班級里容易受到老師的忽視以及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他們便會覺得自己并不屬于這個班集體,老師的忽視與同學的“惡意”往往激起他們的“反抗”,為了找到“存在感”,于是他們就和整個班級“對著干”。其實,教育、感化學困生不是靠多么嚴厲的管教,而是需要老師的關心與同學的友愛,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認可班級、認可自己,愿意為自己的班集體發(fā)光發(fā)熱。
為了幫助學困生找到“存在感”,班會課上,我把大課間發(fā)水果的任務交給了王偉和另一個學生,并任命王偉為組長,同時讓班長把班會內容記錄下來。王偉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工作起來認真負責,每天從拿水果到清點、分發(fā),再到還水果筐都準時到位。
我在班里表揚王偉任務完成得好,并鼓勵他只要認真去做,以后各方面都會越來越好。漸漸地,課堂上王偉不再隨意插話或頂撞老師,每一位任課教師都向我反映——王偉好像“長大了”。
期中考試之后,王偉紅著臉給我塞了一張紙條:“老師,我上了7年學,這是我第一次做小組長,我很感謝您給我這次機會,謝謝您對我的信任。”看著他跑走的背影,我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我相信每一朵花開都值得期待!
每一朵花都有花期,多一份關注,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希望。平時我經(jīng)常和王偉談話,有時利用課間給他輔導功課。每當他違反紀律或者學習怠慢時,我會及時進行思想疏導,并定期和家長反饋孩子的在校情況,重視家校合作,加強教育合力。一年的時間,王偉各方面進步很大,在期末成績冊上,我用賞識性的期末評語進一步讓他增強自信,讓他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初二上學期的一天,生物老師反映王偉踩著預備鈴聲,沒喊報告就沖進教室,當生物老師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時,王偉竟然當眾掀翻課桌,跑了出去。聽到這件事情,我感到十分詫異,因為當時王偉雖然成績還不是很好,但經(jīng)過一年的成長,所有老師都夸他有進步懂禮貌,為何他會做出如此不尊重生物老師的行為呢?
通過對同學們的詢問以及和生物老師的溝通,我了解到,有一次生物老師發(fā)現(xiàn)王偉沒有交作業(yè),在課堂上便給王偉的家長打電話“告狀”,但事后卻發(fā)現(xiàn)是課代表不小心忘記把王偉的作業(yè)交給老師。誤會解除后,生物老師也親自打電話給王偉的父母進行了解釋。為什么這個早已消除的誤會卻依然讓王偉如此憤怒呢?我決定對王偉進行一次家訪。
家訪當天,王偉一直表現(xiàn)得非常懂事,幫我開門,拿拖鞋,還為我準備好了茶水,在我夸贊王偉進步很大時,王偉的父親卻大手一揮說道:“哪有什么進步啊,我對他都失望透頂了。老師您可不知道,王偉這孩子就是不禁夸,就要打他罵他,嚴格對待他才行。您在期末成績冊上夸了他幾句,他竟然得意洋洋地向我們炫耀,我告訴他那都是客套話,他竟然跟我們摔門!您說說這孩子……成績不咋地,脾氣卻這么暴躁,一點出息也沒有!”
王偉的爸爸滔滔不絕,王偉的頭卻越來越低,雙手攥成拳頭狠狠撕扯著衣角,終于控制不住情緒摔門而去……
通過進一步交談,我了解到,王偉的爸爸并沒有向王偉轉達生物老師的歉意,他還說:“小孩子嘛,不管對錯,被老師罵幾句很正常?!?/p>
那天,我和王偉的父親深入交談了許久。我告訴他,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渴望得到家長的尊重和理解。另外,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作為父母要關注孩子的進步成長,不能一味指責打擊,即使孩子的成績暫時落后,也不代表他是個壞孩子,就不值得被肯定。王偉的進步,所有老師都看在眼里,父母更應該做他最堅強的后盾,這樣家校攜手才能讓他越來越好。
在我的開解下,王偉的父親也意識到了多年來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存在的問題,決心多學習相關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配合學校共同助力孩子成長。
王偉的變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班里的每一個學生,甚至推動了“誠實明理”班風的形成。初二時,王偉集體榮譽感進一步增強,校運動會上同學們?yōu)樵谶\動場上揮灑汗水的王偉吶喊助威。得獎的那一刻,滿頭大汗的王偉眉開眼笑,他為自己給班級貢獻了一份力量而自豪。他有時還會幫班里的飲水機換水、整理書柜圖書等。他身上點滴的變化,讓其他同學在耳濡目染之下變得更文明有禮了,不僅增強了班級凝聚力,而且逐漸形成團結友愛的班風。
初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布置考場,王偉的桌子被安排在教室的中間位置,考試結束后桌子要放回原位。王偉邊整理書邊試探性地問我:“老師,我可以繼續(xù)坐在這里嗎?”他表達了想要努力學習的意愿。我答應了他的請求,并安排坐在旁邊的同學當他的“師父”,師徒結對,學習互助。我給他勾選基礎練習題作為家庭作業(yè),幫他重拾學習的自信。我對王偉說:“即使進步一分也是進步了一大步,爭取數(shù)學及格?!蓖鮽ラ_始主動請教問題,兩次數(shù)學測試后,王偉終于取得了三年來的第一次及格。我曾一度擔心他被打擊得沒了積極性,幸好他自己沒有放棄。我鼓勵王偉爭取化學也及格,一步一個臺階地攀登。在嘗到成功的喜悅后他更有信心了,五月初的化學測試王偉及格了,這時距離中考還有一個多月,正是備考生比較焦慮和浮躁的時期。班會課上,我以王偉的案例鼓勵其他學生不要輕易認輸,要向著自己的目標堅持和拼搏,要樹立積極奮斗的學風。中考時王偉的數(shù)學和化學都及格了,畢業(yè)典禮時我給他頒發(fā)了一個“進步獎”,希望他在以后的學習中看到希望,不輕言放棄。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作為班主任,面對學困生不能冷眼更不能譏笑,而應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對“癥”施教,科學育人。三年的時間,王偉由一名學困生轉化為中等生,作為班主任的我在這個過程中也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一路走來,我們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