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宇霞
◆摘? 要:傳統(tǒng)課堂習慣要求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但卻忽略了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新課標明確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以及讓學生對所聽內容學會欣賞和理解,讓學生掌握批判能力,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牢實的基礎。本文在此基礎上對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傾聽能力和深思品質進行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深思品質
一、引言
傾聽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交際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會成為學生日后人際交往中無往而不勝的有效手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習慣了墨守成規(guī),但卻壓根不重視小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因此,教師要學會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讓學生感悟語文及文學學習的魅力,從而產生更多的深思品質!
二、小學生不懂傾聽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原因
由于小學生年紀比較小,整體自制力太差,根本沒耐心聽別人講話。當教師強迫小學生聽講的時候,小學生更會產生逆反心理。即便是被教師強烈要求聽課,也會因為一些新事物的出現(xiàn)很容易轉移注意力??梢哉f,小學生對一件事情的專注力十分之差。再者,小學生根本不懂傾聽的態(tài)度,也沒有被培養(yǎng)起來傾聽的習慣。由于家長沒有盡早給小學生培養(yǎng)傾聽能力,在成長過程中更沒有人引導小學生的傾聽能力,反而影響了小學生的聽課效果。
(二)老師原因
有些老師在上課期間,不僅話說得十分繁瑣。很多教師在講課時候甚至都分不清課文的主次,讓學生壓根抓不到本課內容的重點在哪兒。學生找不到本課的重點所在,教師也沒有進行及時的引導,小學生自然而然便下意識的認為傾聽并不重要。一些教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只會給本節(jié)課設置不少問題,卻壓根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補充說明。這些問題一部分太難,讓學生在上課期間被接二連三的問題轟炸,最終反而導致傾聽課堂內容受阻;還有一部分太簡單,讓學生失去了傾聽的興趣。而教師則一邊拋出各種問題,一邊講一些課本之外的繁雜內容,最終導致學生的傾聽興趣也逐漸失去。
三、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
(一)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關注度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若想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首要一點便是要提高學生對傾聽的關注度。只有讓小學生打心眼里認可傾聽對自己的重要性,才能讓小學生真正關注注意力,從而真正掌握小學語文的學習方式,并在短時間內提高語文成績。因此,教師應盡早培養(yǎng)小學生的傾聽習慣,讓小學生早日收獲豐碩的學習成果。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活化石》這堂課時,活化石對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實早已超越了他們的認知能力。如果強行讓小學生理解,對小學生來說無疑過于艱難。但是單一的讓小學生根據(jù)課本知識強行記憶,對小學生來說又十分不易。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自信心難免會受到打擊,不利于小學生日后語文的學習效果。因此,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先對小學生進行提問,清楚小學生對活化石的理解水平到底到了哪種程度。當教師知道了小學生對活化石的理解僅僅只是局限于課本時,便可以運用多媒體方式給小學生展示一下活化石的動態(tài)演變過程,而不是讓小學生僵化的記憶。在潛移默化中,小學生的傾聽能力也得以培養(yǎng)和掌握。
(二)對小學生展開思想教育
首先,教師向小學生強調傾聽的重要性,讓小學生明確傾聽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告訴小學生在人際交往和獲取信息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中國傳統(tǒng)的成語諺語以及寓言故事等,來闡述傾聽的地位,分析耳朵對我們的重要性。并假設如果沒有耳朵,我們的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子。特別要強調的是,及早告訴小學生,教師絕不是知識的唯一傳播者,要明白“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牡览怼T谶@一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聽完自己的課程發(fā)表意見,讓教師引導小學生講話,引導兒童換位思考問題。比如,當你發(fā)言時,被別人打斷你一定不會開心。學會傾聽,尊重發(fā)言者,才是既可以滿足自己表達欲望,又能得到自己所了解的知識體系的最佳方式。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二年級課文《劉胡蘭》時,便可以借用我國近代抗日女英雄劉胡蘭的故事對小學生展開思想教育。讓小學生初步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那段艱苦的日子,明白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從而在思想上對小學生起到教育啟迪的作用。
(三)對小學生展開專項訓練
讀是聽力的專項訓練,朗讀在語文課堂中也占據(jù)著重要的比例。因此,讓小學生保持朗讀習慣,才是訓練小學生聽力的最好方式。在朗讀的時候,我們要求小學生要懂得關注字音的準確性、停頓的適當性以及詞句的添漏等。在聽讀之后,我們會問一些常問問題:這位同學有沒有讀錯,是發(fā)音錯了,還是停頓錯了。教師不僅要求小學生通過聽讀方式盡快掌握所讀材料,還需根據(jù)文意盡早提出更多的聽讀要求。在提出聽讀要求前提下,還需先給讀者提出明確的聽讀要求。例如,在教人教版語文二年級課文《狐假虎威》時,教師可以針對課文提出這樣的問題:“狐貍為何要跟老虎當朋友”“森林里的動物究竟為何也會害怕狐貍”“大家覺得老虎厲害還是狐貍厲害”“……”讓小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并讓小學生簡要說說教師提出的問題,以此來促進兒童思維,提高兒童傾聽能力。
四、結束語
在小學課堂學習中,傾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讀寫說能力,還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深思品質。不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傾聽能力和深思品質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件需要語文教師長時間去培養(yǎng)的事情。因此,教師可以盡快改變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為小學生日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尚曉榮.淺談語文課堂中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J].速讀(下旬),2018:219.
[2]徐義影.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文課堂的傾聽習慣與深思品質[J].文學教育,20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