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軍
勒邦出生于1964年,現(xiàn)年58歲,是比利時首位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也是北京冬殘奧會高山滑雪項目中年齡最大的選手。大約15個月前,她才開始接受視障滑雪訓練。不過,勒邦并不是滑雪項目的“門外漢”,從20多歲起就開始從事高山滑雪,曾是一名滑雪教練。不過在2012年時,她被診斷出患有視力障礙,眼睛出現(xiàn)黃斑變性。然而,勒邦不服老,更不服輸,于是轉戰(zhàn)冬殘奧賽場,用另外一種方式詮釋堅強。
訓練條件非常艱苦,嚴寒、摔倒、傷病、康復……勒邦克服了一系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一切都源于熱愛。
在比賽中,人們看到一個年輕的女孩領先勒邦幾米,擔當引導員的角色。在視障滑雪項目中,引導員起到“眼睛”的作用。比賽開始前,引導員要為選手提供所有必需的比賽信息,包括適宜的滑行速度和現(xiàn)場地形變化。比賽過程中,引導員更要幫助選手們聽聲辨位,沖下高山賽道。很多視障選手和引導員之間的關系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勒邦的引導員卻是貨真價實的親人:22歲的烏拉·吉洛特是她的女兒。
這一切的發(fā)生,完全是由于一場意外。引導員皮埃爾·庫克萊特曾參加過1984年薩拉熱窩冬奧會,和她長期合作,卻由于個人原因突然退出北京冬殘奧會。勒邦聽到這一消息,感到憤怒和失望。她在滑降視障組這個項目中本來很有競爭力,剛剛在挪威利勒哈默爾舉行的世界殘疾人雪上運動錦標賽上奪得亞軍。
關鍵時刻,吉洛特頂了上來,成為母親的引導員。這對母女檔配合時間太短,在速降比賽中僅排在第六名,間接成就了斯洛伐克選手亨列塔·法爾卡索娃奪得第十枚冬殘奧會金牌。和榮譽相比,勒邦更享受家庭的溫情,“我女兒四天前才成為我的引導員,我們之前從未一起滑過雪。雖然我的比賽速度沒有在利勒哈默爾快,但不會因此感到難過。我相信未來可以做得更好?!?/p>
這個結果也許不是勒邦過去四年中夢想的樣子,卻是值得吉洛特紀念的一天。她說:“這是一次很棒的經歷。我以前也滑過雪,卻從未和母親一起比賽過。”
在全能和超級大回轉項目上,邦勒分別獲得第五和第七。在滑雪這塊青春賽場上,勒邦用實際行動證明,哪怕人生已過半程,依然有夢想可追。
勒邦(右)與女兒吉洛特一起完成了冬殘奧會的比賽。.